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李煜,字重光。25岁即位,39岁被俘。历史上称为南唐后主。今存词三十余首。李煜词流传很广,古人说凡有饮水处便有柳永词,如今也可以这样形容李煜词之盛。李煜词于极致缠绵处迸发不羁风骨,在幽魅情致里萌生真率情怀。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南唐词改变了花间词缛采轻艳的词风,转而进入到情致缠绵的境界。南唐的词人代表有三个:冯延巳、李璟、李煜。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二句破空而来,在有意无意间,如絮浮水似沾非著,有一种朦胧的美感。李璟的“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勾勒了闻砧对月、两地同怀的图景。受二者的影响,李煜的词也有幽深的情致和浓重的缠绵之感。如《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明月初上,一抹微云飘渺而来,本是情人幽会的好时节。可是,佳人不再,只能默默地斜倚枕上,貌似歇息,心里却幽思不断。通宵难寐,魂牵梦萦,天连衰草,依依惜别,断雁叫秋风,不知是真是幻。至此,其情致缠绵可见一斑。后半更莺啼,落红满地,尽管触目伤心,却索性不扫了。只为留给欢爱的人看看好花到了这个地步有多可惜,惜花怜花思念佳人的此人心中又是多么难堪,心中的千千结,都化作了画堂深院的翦翦风。此时,作者的雅致风范更进一层。又例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更还生。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这首词上阕写离愁拂之不去,欲去仍来。像雪花一样,刚刚扫落又沾满。下阕写人之愈离愈远,如同春草更远还生,加倍的渲染出离愁别绪。“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更还生”本源于杜甫“江草唤愁生”,而作者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更行更远更还生”以短语形式一波三折。心中之愁情与春草之姿态韵味融成一片,外体物情,内抒心象,惟妙惟肖,实为传神之笔。如果说《喜迁莺》将情致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此首《清平乐》就是将缠绵之美刻画的酣畅之极。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沿波讨源,其幽必显”(《文心雕龙·知音》)。综上两首作品,不难看出李煜的真性情。前一首写百无聊赖的思念,后一首的思念更是拂之不去,如同绵绵芳草,寸接天涯,无边无尽。词情调请相互吻合,不加勉强,虽然忧伤,词中的真情实意却如同出水芙蓉,天然去矫饰,自然可爱。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什么是美?极饰,反素也。古人大都以平淡素净为美。《易经》被列为五经之一,源于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易经》中秉承推崇的美学思想是“刚健、笃实、辉光”。《易经》的《杂卦》说:“贲,无色也。”这里包含了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认为质的本身放光,才是真正的美。那么,李煜的词又怎么体现了这样的美学思想呢?王国维认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为词人所长处”,李煜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自然真率,纯净之极。例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这是一首写驾幸的词,嫔娥成群,笙歌不断。作者满足于宫廷的享乐生活,并不掩饰自己对奢靡、美色的沉迷与陶醉。后人评价他“风雅疏狂,失人君之度矣”。可是,虽失人君之度却充满了赤子率真之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放浪形骸,旷达真率,不失魏晋遗风。

上一首词为李煜亡国之前,江南兴盛时所作。在亡国后,“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言情深广,气象开阔。然而,作者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把自身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于此,最好的例子是脍炙人口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谈及此词,不禁感慨“奇语劈空而下,以传诵久,视若恒言矣。日日以泪洗面,遂不觉而厌春秋之长。岁岁花开,年年月满,前视茫茫,能无回首,固人情耳”。谭献在《词辨》中说“终当以神品目之”。总之,众人读罢此词,评价颇高。作者一声恸歌,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不加掩饰的流露故国之思,将“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恸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的及其深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与此相似的作品还有《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雨水不断,春意阑珊。梦里绵邈飘忽,不知身是客,足以感人至深,激发共鸣。后三句尤其是“天上人间”的鲜明对比更使人怆然欲绝。有人说,作这首词时李煜已经悔恨,有复国之心,希望博得前朝臣子的帮助。但是,心理活动是无法推测和断言的。于词中,我看见了一个心底承受着深哀巨痛的崭新的李煜,他像是酒神,具有着强力意志,从前的陶醉都成了幻象,他希望在痛苦和挣扎中爆发,在似醉非醉中,创造一个的崭新世界。李煜这样强烈的感情创造了真正的诗歌——“主观情绪,意志的情感,将自己的色彩传给被观望的环境,反过来环境又把它的反射中的色彩传给主观情绪和意志的情感。真正的诗歌就是这整个如此混合又如此不一致的心境的重复”。

总体看来,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在三个方面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这些特点在上文的诗词中已经显露无疑,下面将介绍两篇特别能体现李煜纯真淡泊的诗词:

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渔父》)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这两首词本题于《春江钓叟图》之上,如今图画不知何处,两首词却流传千古。书画需要技艺来摹仿,而诗词文章却只管传抄,不管是稚嫩还是沧桑的字体,表示的都是原有的内容和意境。雪浮千里寒山,渔父春江独钓。阆苑花开千树万树,桃李一队报春来,划动小桨,水面涟漪迭起,春水皱,仿佛荡起一棹春风。不管华枝春满,还是天心月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必在乎,只有轻轻的缕、轻轻的钩和一壶满满的酒,只有绚烂之极那回归的平淡。就连身上防雨雪的蓑笠也只想抛去,免得妨碍了每一寸肌肤的自由。繁华开满了江渚,填满了江上的春色。微风拂来,更是春情洋溢。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管何时,都是人间好时节,不管何时,渔父都有一壶美酒,一杆纶缕,一叶轻舟。漂浮于这万顷波涛之上,对人世的浮沉早已淡漠,任王朝更迭,物换星移,只依旧钓这一江的水,戏这一江的鱼。

情致缠绵 真率风流——走进李煜词之美

从这两首词颇有“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不如饮美酒,披服纨与素”之感,可见,作者越过了盛唐的瑰丽玲珑,很好的秉承了自然素雅。而“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眼界的广阔,感慨的深刻也自李煜而始。

可以看出,李煜词除了具有南唐词人情致缠绵的共性外,还有真率风流的特点。李煜词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不加矫饰的赤子之心,其间纯真素净的美学思想,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书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杨周翰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南唐】李煜:《李煜词集》,王兆鹏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

王国维:《人间词话》,黄霖 周兴陆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金景芳 吕绍刚:《周易全解》,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朱光潜:《谈美》,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杨家安:《艺术概论》,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