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在哪裡?

祖國興


黑鍋致力於骨關節相關疾病科普,今天就來講講髖關節的解剖情況,希望對粉絲朋友們有所幫助!


這篇文章主要科普的是人體髖關節的基本解剖結構,為方便讀者對後續文章的理解。


髖關節,是人體的第二大負重關節,僅次於人體的膝關節。


它是一個位於腿和骨盆交界處的球窩關節。大腿骨的圓形頭部形成一個球,這個球與髖臼窩(骨盆中的杯狀窩)相吻合。關節窩內的韌帶將球連接到關節窩處,為關節提供極大的穩定性。


由於股骨頭和髖臼之間的匹配密切,以及關節周圍強壯的韌帶和肌肉的保護,一般情況下,髖關節的穩定性通常是非常堅固的。


髖關節的各個不同的組件,都有助於髖關節的良好活動。

任何單個部件的損壞都會對關節的運動範圍和承受重量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就比如說,骨科最常見的關節退行性病變或創傷,會導致髖關節周圍骨質受到影響,患者因此有可能需要行全髖關節置換、部分髖關節置換或髖關節表面置換手術。


1、髖關節的骨頭

股骨就是人類大腿的那塊骨頭,它是人體最大的一塊骨頭。

股骨頂部是一個圓形突出物,與骨盆相連。這部分稱為股骨頭。

股骨頂部附近還有另外兩個突出物,稱為大轉子和小轉子,它們分別與參與髖關節運動的多條肌肉相連。

髖臼是骨盆內的一個凹區,股骨頭正好與之相吻合。骨盆是一系列的骨頭組合而成,前面由兩側的恥骨連接,後面由四個融合的低位脊椎骨(骶骨)連接。骶髂關節位於骶骨與骨盆交界處。


股骨頭和髖臼的骨表面有一層光滑耐磨的關節軟骨,其作用是緩衝骨頭末端的撞擊,使運動平穩。


2、髖關節囊或關節窩

當骨科醫生描述髖關節周圍的結構時,你可能會聽到他們在討論關節囊或關節窩。

關節囊是圍繞整個關節的一層厚厚的韌帶結構。

在關節囊內,髖關節表面覆蓋著一層稱為滑膜的薄層組織。這層滑膜起著滋養和潤滑關節的作用。


3、韌帶

如上所述,髖關節的穩定性與它的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密切相關。髖關節最常見、發揮重要作用的韌帶是:

髂股韌帶,連接骨盆和股骨在關節前方。它可以防止臀部過度伸展。

恥股韌帶,它連接骨盆最前端的部分,也就是恥骨和股骨。

坐股韌帶,連接坐骨(骨盆的最低部分)和股骨兩個轉子之間。

說多了,你們可能也很難理解,看下下面這個圖,只要知道這些強韌的韌帶,維持了髖關節的一個穩定性,就夠了!


4、盂唇

盂唇是環繞髖臼外側的一層圓形軟骨,有效地使髖臼窩更深,為關節提供更多的穩定性,因為形狀像嘴唇吧,因而得名。盂唇的撕裂是一種常見的髖關節損傷。


5、肌肉群

髖關節周圍的各條肌肉連接或者覆蓋於髖關節表面,使髖關節產生各種運動以滿足人類需求。

臀肌:顧名思義,指的是臀部的肌肉。臀肌(臀大肌、臀小肌和臀中肌)是連接在骨盆後部並插入股骨大轉子的三塊肌肉。

股四頭肌:股四頭肌(指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中間肌和股直肌這四塊肌肉)位於股骨前方。這四條肌肉都附著在脛骨上。股直肌起源於髂骨前部。另外三個股四頭肌圍繞著股骨大轉子,就在大轉子的下方。

髂腰肌:這是主要的髖屈肌。髂腰肌的三個部分連接脊柱下部和骨盆,然後穿過關節進入股骨小轉子。主要保證人類能夠屈曲髖關節,就像下圖一樣。


6、總結

本文入門科普了髖關節周圍的骨頭、韌帶、肌肉等基本解剖結構,旨在方便讀者為黑鍋後續一系列文章的閱讀,我們要知道髖關節具有非常複雜的解剖結構,因此跟著黑鍋慢慢走近髖關節的世界吧!關愛關節,從我做起。


骨科小黑鍋


髖關節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胯骨軸子”,北京不有句老話嘛:“我說前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意思是答非所問,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髖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是人身體內最大、關節窩最深,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關節。

髖關節在身體的中間部位,主要功能就是負重,將軀體的重量緩衝到下肢,同時能做相當範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繞運動,且有吸收、減輕震盪的功能。

有的患者運動過後感覺腰疼,自己覺得是閃腰了,實際上可能是髖關節的問題。髖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有:

關節炎,活動時疼痛,並且逐漸加重,關節活動性下降。

肌肉肌腱拉傷,局部可有腫脹、壓痛、瘀斑。

肌腱病變,局部有壓痛,隨運動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腱末端炎症,由於風溼性疾病累及肌腱引起。多位於肌腱末端。可有其他部位肌腱同時受累。

髖關節脫位,疼痛、不能活動。

股骨頸骨折:由於過度運動、外傷、骨質異常等原因引起。

其中,髖關節脫位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髖關節結構穩固,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導致脫位,是一種嚴重損傷,脫位的同時軟組織損傷亦較嚴重,常合併其他部位或多發損傷。患者多為青壯年。一般分為前、後及中心脫位3種類型,以後脫位最常見。後脫位是由於髖關節在屈曲、內收,受到來自股骨長軸方向的暴力,可使韌帶撕裂,股骨頭向後突破關節囊而造成後脫位。若髖關節在屈曲和輕度內收位,同樣外力可使髖臼頂部後緣骨折,股骨頭向後脫位。

後脫位的復位方法一般有兩種:屈髖拔伸法,患者仰臥,助手用兩手按壓髂嵴固定骨盆。術者騎跨於屈髖屈膝90°的患肢上,用前臂、肘窩部套傷肢膕窩部,徐徐拔伸,在向上牽位的同時,稍將患肢旋轉,促使股骨頭滑入髖臼,感到入臼聲後,再將患肢伸直。迴旋法,患者仰臥,助手用兩手按壓髂嵴固定骨盆。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握住患肢踝部,另一手以肘窩提拉共膕窩部,向上提拉,將髖關節內收、內旋、極度屈曲,然後外展、外旋、伸直。在此過程,聽到入臼聲時,復位即告成功。

這兩種方法應由醫生進行專業操作。

現實生活中,除少數嚴重的創傷,骨折很少會導致患者直接死亡。其中髖部骨折最為嚴重,容易導致老年人死亡,被形容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老年人髖部骨折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股骨頸骨折,一種是股骨轉子間骨折,做手術有風險,保守治療則肺部感染、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等發生率較高,會增加死亡風險。不過現代醫學這麼發達,選對治療方案,情況沒那麼可怕。

髖關節骨折後如何進行現場急救呢?

1.摔倒後患者自己不要立即起身,先判斷自己的意識是否清晰,關節是否能自由活動,是否有出血,大小便是否有失禁等情況。然後,適當活動下身體,不勉強起身,若不能自主起身,尋找身邊的人或立即撥打120求救。

2.避免過多地搬動傷員,以免加重病情或增加傷員的痛苦。必要搬動時,將受傷一側下肢妥善固定,固定的範圍要超過上下關節。固定材料應就地取材,樹枝、木棍、木板等都行。在缺乏外固定材料時也可以進行臨時性的自體固定,比如將受傷的上肢縛於上身軀幹,或將受傷的下肢同健肢縛於一起固定。

3.做好止血和傷口包紮這樣可以避免搬動過程中骨折軟組織、血管等的進一步損傷,減輕傷員的疼痛,並有利於防止休克,也便於傷員的運送。


急救醫生賈大成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關節炎,但是具體是哪個關節可能不是很清楚。人體有很多的關節,例如膝關節、踝關節和髖關節等,關節的主要作用就是連接兩處不同類型的骨骼,讓骨骼在關節的作用下可以大範圍的活動。大家可能都知道膝關節和踝關節在哪,但是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髖關節在哪,具體的作用又有什麼?

其實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一個關節,位於大腿和腰部之間,在兩側臀部稍微上一點的地方,主要是連接上身軀和下肢體,通過上身軀帶動下肢體活動,所以髖關節是機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關乎著人們的正常活動。如果一個人的髖關節受損,那麼這個人在平常的的生活中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髖關節的作用減弱,上身軀對下肢體的帶動減弱,影響到人們的正常行走、下蹲和各種伸屈活動,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睡眠。因為髖關節受損,一般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髖關節或者髖關節周圍疼痛,而且如果受損比較嚴重的話,疼痛感是非常劇烈的,不僅影響到睡眠,還會影響到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清楚髖關節所在的部位,保護好髖關節,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做過多重體力的活動,注意好勞逸結合,如果是必須要做的話,可以在每天完成活動之後對髖關節進行一定的按摩,按摩可以促進髖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減輕髖關節的磨損。在發現髖關節出現一些輕微的疼痛的時候不可忽視,這可能是出現了初期的髖關節炎,髖關節炎在初期的時候治療還是比較容易的。主要在平時注意好休息,適當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緩解疼痛,一般是可以緩解的,但是如果任其發展嚴重的話就很難治療了。


骨科王健醫生


髖關節的位置在髖臼與股骨頭的連接處,在臀部偏外側的地方。髖關節是連接人體軀幹和雙下肢的關節,是人體能夠進行日常活動的最關鍵的部位。髖關節的活動頻率高,一旦出現損傷破壞,會對人體活動照成障礙。

那麼怎麼養護髖關節呢?

1.養成良好的坐姿等習慣:好的坐姿能夠減少髖關節負擔,反之可能會損傷髖關節。比如長時間的翹二朗腿,髖關節長時間受壓,容易出現痠痛。

2.預防骨質疏鬆:多食用牛奶等富含鈣元素的食物;

3.堅持鍛鍊:適當的鍛鍊可以加強髖關節周圍的肌腱,肌肉和韌帶,有利於保護髖關節受損。當然,運動前最好熱身。


廣東骨科專家團


髖關節位於人體胯處,是鏈接人體上半身和下肢的一個樞紐。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髖臼呈倒杯型,周緣有肥厚的髖盂唇增加髖臼的深度並縮小其口徑,從而可以將股骨頭緊緊抱住,以增強髖關節的穩定性。股骨頸前面幾乎全部位於關節囊內,後面的外1\\3在關節囊外,因此股骨頸骨折幾乎全部為關節囊內骨折。關節囊後部下方較薄弱,故股骨頭容易向後下方脫位。關節囊內尚有股骨頭韌帶,起於髖關節橫韌帶,止於股骨頭凹,內含有滋養血管。

髖關節是全身最典型、最完善的杵臼形關節。它不但構造相對完善,結構也堅固而靈活,其主要功能是負重,將軀體的重量傳達到下肢;其次是運動能力,髖關節可做相當範圍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和環轉運動。髖關節大而堅強的骨骼,堅韌而厚的關節囊、韌帶,豐富有力的肌肉均是為了適應上述功能而長期衍變、形成的。

髖關節在生物力學方面的解剖結構特點有:1、髖臼窩深,股骨頭深陷於髖臼之內,關節面接觸緊密。2、關節囊厚,囊外有韌帶加強,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維持身體直立姿勢的作用。3、股骨上端形成多平面的彎曲角,與骨盆、下肢呈多曲拱結構,擴大了髖關節活動自由度。但是髖關節結構的進化尚未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在某些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人體直立行走的需要,故髖關節容易被損傷,容易造成疾病。此外,在髖關節的血液供應系統中,股骨頭的血管系統變異較多,隨著人體發育成長,血液供應的變化個體差異也頗大,這也是造成髖關節疾患的病理基礎。


科學運動與健康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張長青副院長介紹:

髖在腰和腿之間,有的人把它叫作股骨,都是對的。作為承擔人體運動的重要部位,髖關節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了人們生活的質量。這個部位很容易引起疼痛,可是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很難區別這個疼痛到底是髖部疼、大腿疼、膝蓋疼還是腰疼,有時感覺臀部疼痛,同時也感覺大腿疼、小腿疼,有時感覺腰部的疼痛,像這種疼痛可能就是髖部疼痛。所以,髖部疼痛可能發生的位置有很多,包括腹股溝、臀部、大腿、膝上等。疼痛的性質也多種多樣,有坐位站立時痛,久坐時痛,交鎖或彈響,行走時痛,與部分腰椎疾病症狀相似,因此很容易誤診,部分疾病在近年來才被認識。通常,在診斷過程中,醫生會詳細瞭解患者疼痛的特點,通過仔細檢查來明確疾病部位和性質,並結合影像學檢查來最終確診。


海上名醫


髖關節就是大腿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