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為什麼二十年不上朝?

古時新說


在萬曆十四年冬天,向來勤政的萬曆皇帝突然不上朝了,因為當時的文官都在那一年一起逼迫萬曆立其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奏摺像雪花一樣落在了萬曆的桌上,文官集團之所以這麼著急,是因為他們嗅到了危險的氣息:萬曆最為寵愛的鄭貴妃生下了皇子朱常洵。皇子之間爭奪皇位不僅會導致骨肉相殘的悲劇,還會讓一個王朝產生動盪,商周時代設立的嫡長子繼承這一制度是非常明智的,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才讓各個王朝的王位得以順利交接,而萬曆試圖成為這一延續數千年的制度的挑戰者。

時任內閣首輔的申時行很瞭解萬曆,他清楚地看到了萬曆的意圖,並且多次進行暗示,試圖讓皇帝放棄這一不切實際的想法,但這一忠言並沒有被採納,於是堂堂首輔就成了一個受氣包,大臣們怪他不敢直諫皇帝冊封太子,皇帝又怪他不能安撫群臣,而且由於萬曆已經不上朝,他還得辛辛苦苦處理大部分政務,在這樣紛繁複雜的局勢中,雖然申時行多謀善變,最終還是沒撐住,被擠出朝廷。而失去遮風擋雨的申時行,萬曆也不得不直面群臣,雙方的矛盾也變得尖銳起來,萬曆沒有朱元璋那樣強大的實力,所以每天都是水深火熱。

事實上,萬曆之所以如此固執地不冊封朱常洛為東宮太子,不單單是因為鄭貴妃的枕頭風吹的好,有一段時間,鄭貴妃因為受不了群臣的攻擊而主動請求萬曆立朱常洛為太子,但遭到了萬曆的拒絕,由此不難看出,所謂太子之爭爭的未必是太子之位。萬曆的少年時代一直生活在首輔張居正的陰影之下,這導致他具有極強的叛逆心理,這一點由張居正逝後被抄家挖墳不難看出,所以也許最初萬曆的確有點想廢長立幼,但慾望並不強烈,正是因為群臣的反對,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定。

普通人鬧彆扭生氣要不幾天就好了,萬曆卻鬧了二十三年,可見當皇帝果然需要有不同凡響之處,至少這意志不是誰都有的,所以萬曆不上朝,不僅僅是因為他不想立朱常洛為自己的接班人,還是因為他有著牛脾氣,不肯對群臣做出讓步。值得一提的是,萬曆不上朝,卻不代表他沒有工作,內閣處理的奏摺他還是需要看的,否則二十三年的時間,足夠葬送一個朝代了,畢竟張居正逝世後,剛接任的萬曆還是一個十分勤奮的君主,他需要證明自己比張居正更優秀,這樣的執念註定他不可能徹底淪為只會享樂的昏君。



風流人物鑑


萬曆皇帝朱翊鈞二十年不上朝,其實並不像史書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他昏庸無道,而是為了躲開文官集團。

你沒看錯,萬曆皇帝是在躲著文官們。但是並不意味著,萬曆皇帝不管國家大事了。

這個看起來此件矛盾。有人會問,皇帝不上朝,還怎麼處理國事?其實這是對皇帝上朝這件事的誤解。特別是對於有著完備文官制度的明朝來說。萬曆皇帝通過控制官員的任命、掌握兵權和財權的方式遙控指揮朝廷。

至於具體的行政事務,交給內閣與司禮監就好。

我們先來看萬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的幾個原因。

第一,萬曆皇帝的身體很差。

根據對萬曆皇帝定陵的發掘來看,萬曆皇帝患有嚴重的“足疾”,右腿明顯比左腿短。試想一下,如此模樣,還怎麼每天去上朝接見群臣呢?

第二,文官集團對於萬曆皇帝本人的苛責和限制。

明代自海瑞不計個人生死上諫嘉靖皇帝以後,朝中的清流們便越來越放肆了。加上萬歷皇帝性格溫和,更加助長了他們的氣焰。甚至直接指責萬曆皇帝身體的問題完全是因為貪戀酒色。如此,萬曆皇帝自然是眼不見為淨了。

第三,萬曆皇帝對於文官集團長期的不滿和無奈。

關於這一點,可能與萬曆皇帝本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具體來說,因為萬曆皇帝的前任,他老爹隆慶皇帝朱載坖早死,萬曆皇帝朱翊鈞少年登基,國事的處理基本靠的是內閣首輔張居正與司禮監馮保二人的配合。皇帝本人當時存在感並不強。

而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對他的管束極為嚴格。再加上自己的母后李太后對張居正十分信任。使得萬曆皇帝從小便過的十分壓抑,早早的就明白皇帝不是想幹啥就可以幹啥的。

所以,萬曆皇帝對於文官集團是十分反感的。在張居正死後,親政的萬曆便迫不及待的對他進行清算。但隨後,又因為“國本之爭”與文官集團站在了對立面上。“梃擊案”後,萬曆皇帝不得不妥協,冊立嫡長子朱常洛為太子。從此與文官集團徹底鬧翻,開始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歷程。


烽火少年遊


提起萬曆皇帝,一個避免不了的問題就是他為什麼二十多年不上朝?他的這一行為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不上朝會有哪些原因。


因為萬曆皇帝生了一種怪病,疼起來連路都走不了。

清人認為明朝的滅亡,萬曆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後世的史學家也認為正是由於萬曆帝的怠政,才導致明朝滅亡。而萬曆不上朝,其背後還有強大的文官集團在共同處理朝政,國家機器依然在正常運轉。當然,萬曆他的身體很差是他懶惰原因。考古工作者發掘埋葬萬曆的墓穴發現,“無論是棺內萬曆右腿蜷曲的痛苦形狀,還是屍骨復原後,右腿明顯比左腿短的情形,都足以說明這位皇帝生前確實患有嚴重的足疾。”而萬曆皇帝面對大臣的指責時,他也解釋說自己身體不好。 這樣的身體條件,嚴重地妨礙到了他出席各項活動,他也就因此揹負上了“怠政”的惡名。


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

以皇帝的身份向臣僚作長期的消極怠工,萬曆皇帝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例子。其動機是出於一種報復的意念,因為他的文官不容許他廢長立幼,以皇三子常洵代替皇長子常洛為太子。這一願望不能實現,遂使他心愛的女人鄭貴妃為之抑鬱寡歡。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在張居正事件以後,他明白了別人和他一樣,一身而具有“陰”、“陽”的兩重性。有“陽”則有“陰”,既有道德倫理,就有私心貪慾。這種陰也絕非人世間的力量所能加以消滅的。於是,他既不強迫臣僚接受他的主張,也不反對臣僚的意見,而是對這一切漠然置之。他的這種消極怠工,自然沒有公然以聖旨的形式宣佈,但在別人看來則以洞若觀火。


對文官的重新認識

萬曆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10歲那年,明穆宗去世,他登基為帝,一直由名相張居正輔佐和教育。在萬曆成長的關鍵時期,張居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萬曆十分尊重和敬仰張居正,張居正,是一位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當時在朝廷威望可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受人尊敬。

張居正的輔佐很成功,處處以聖賢之道教育萬曆,不得不說,萬曆皇帝在最初的幾年朝著明君的方向茁壯成長,學習刻苦,體察民情,甚至可以放下九五之尊來回徒步20裡,相當於一萬米,為百姓求雨。此時的萬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可以說是十足的明君。 但也正是因為老師的輔佐讓萬曆有些名存實亡的跡象,少年的天性長期被亦師亦臣的首輔壓抑著,萬曆心中早已產生怒火,只是覺得自己道德上不能反抗老師罷了,等張居正一死,文官們反攻倒算,萬曆那才是真的認清了張老師的真面目,整個人生觀都崩塌了。



結語

皇帝的放棄職責並沒有使政府陷於癱瘓,因為文官集團有它多年來形成的自動控制程序。萬曆皇帝雖然不理朝政,可朝廷各種事件依舊按照規矩進行。其實在我看來,萬曆皇帝的多年不上朝,可以讓朝堂上的各種勢力相互對抗,形成一種平衡之勢,以此來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威。再一個就是他在張居正死後查出他是一個偽君子,奸詐之徒,明白了文官集團的各自用心。於是就不再勵精圖治,而選擇了放縱自己,讓自己沉迷於酒色之中,不再理會朝堂上的那些偽君子。


皓月如空


萬曆皇帝朱翊鈞也就是明神宗,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但是他也創造了身為皇帝二十五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見大臣、不郊、不廟、不批的記錄。從萬曆十七年到萬曆四十三年的二十五年間,萬曆帝一改萬曆前十年的勤政進取開始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這樣的局面的背後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緣由呢?下面我從萬曆帝自身的性格、周圍的環境等幾方面來說一下、

幼年時因祖父嘉靖皇帝“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讓萬曆帝四歲前成了小透明從而形成了偏激叛逆的性格

朱翊鈞的祖父嘉靖皇帝晚年迷信道教,“諱言儲貳,有涉一字者死”,因此,關於朱翊鈞的誕生,沒人敢報告嘉靖皇帝,更不敢為之起名字。直到隆慶元年(1567)正月初十日,廷臣上疏請立皇太子,同月十八日明穆宗才為他賜名,叫朱翊鈞。幼年的經歷讓萬曆帝形成了偏激的性格,這樣的性格導致了萬曆中後期與朝臣發生爭執後,一氣之下不理朝政長達二十五年。

萬曆十年後高儀、高拱、張居正內閣顧命大臣先後去世

萬曆帝十歲登上皇位,他的父親為他留下了三位顧命大臣分別是高儀、高拱、張居正。明穆宗去世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萬曆帝登基後,馮保將這句話加以歪曲,改成“高公講,十歲小孩哪能決事當皇帝”。因而高拱被免職,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嘔血三日而亡。三位顧命大臣也就剩下了張居正,年幼的萬曆帝全力支持張居正的改革,十年的勵精圖治,給明朝帶來了很大的改觀,一掃頹勢。但是,萬曆十年,一代名臣張居正去世,萬曆帝失去了最後一位顧命大臣,開始親政。如同小孩,一下脫離父母的約束,在無人束手束腳的情況下,隨心所欲的不上朝,不理朝政也就不足為奇了。

朝中黨爭嚴重,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發生爭執

明朝末年,東林黨爭嚴重,朝廷一片雞飛狗跳,萬曆帝更是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面對這樣的局勢,萬曆帝使出了他的絕招,自囚於深宮,不在上朝,來躲避這樣的亂局,也再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大臣的交流通過聖旨和奏摺。

萬曆帝的二十多年不上朝,雖然沒有造成局勢大的混亂和失控,但是將近三十年的怠政,讓明朝的上層治理體系崩潰,一片混亂。以至於出現這樣的局面: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風憲重地空署幾年,六科只剩下四個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所以,萬曆帝之後二十多年,明朝滅亡,一定程度上,萬曆帝是要負責任的。有學者指出“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萬曆帝的二十多年不上朝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劉老妖


萬曆皇帝不上朝,說白了還是和大臣慪氣,萬曆想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明朝的傳統是立嫡長子,文官大臣就不同意萬曆皇帝立朱常洵為太子。就是因為立誰為太子,兩邊相持不下,萬曆皇帝索性就稱病不上朝了,就是這麼任性。

萬曆皇帝登基之初,由於年幼,由首輔張居正掌控朝政。張居正大權一攬,萬曆皇帝就只有在一旁看的份。張居正雖然為了大明兢兢業業,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忽略了萬曆的感受。萬曆在坐冷板凳的10年裡,也漸漸產生對文官集團的不滿。

張居正死後,萬曆親征,先後剝奪了張居正的一切政治榮譽,還將其滿門查抄。在查張居正的時候,萬曆發現了一些人性的奧秘。他突然意識到,人的道德倫理和私心貪慾是一體的,往往看到的是正面的形象,背地裡也是幹著一些見不得人的事的。從此,萬曆也就不再信任任何人,尤其是處處找人把柄的言官們。

皇長子朱常洛由恭妃王氏所生,皇三子朱常洵由貴妃鄭氏所生,但萬曆更加寵愛貴妃鄭氏,萬里也就更喜歡朱常洵,他就想將朱常洵裡為太子。但是太祖朱元璋曾經立法要求冊立嫡長子為太子,文官們也不同意萬曆冊立皇三子朱常洵。

當時的首輔申時行在朝堂上提議萬曆皇帝冊立太子,萬曆皇帝不予理睬,百官以“集體辭職”向皇帝施壓,萬曆皇帝只好口頭拖延。第二天,群臣再次提議冊立東宮,萬曆皇帝又以“皇子年少,等10歲之時在冊立”為由,拖了10年。

萬曆21年,群臣再次提議冊立太子,萬曆搞出“三王並封”,企圖淡化太子一事,但遭到文官的集體反對。在大臣的強大壓力下,萬曆只好退步,放棄立皇三子朱常洵,改立皇長子朱常洛。長達十年的“國本之爭”告一段落。

和大臣鬥氣處於下風的萬曆皇帝,逐漸對皇權感到失望,這和他認為的隨心所欲並不吻合,原本意氣風發的萬曆皇帝,開始感到心灰意冷,產生了怠政的想法。

萬曆皇帝好酒好色,這也使得萬曆皇帝的身體每況愈下,病情嚴重時,都無法處理朝政。這下萬曆皇帝更不想上朝了,他就稱病在後宮不出來,心安理得的與朝政決裂,不見大臣,不理朝政。


老蟲


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史學家眾說紛紜,在郭沫若打開萬曆皇帝棺槨的時候答案揭開了!萬曆皇帝下葬的姿勢很奇特,側臥、一腿曲一腿伸,與正常人的側臥明顯不一樣,原來萬曆皇帝有嚴重的腿疾!這應該是萬曆皇帝不上朝的直接原因!所以有些人評價萬曆皇帝怠政、與文官集團抗爭、對現狀的逃避等等,都是個人臆測而已!


凡人眼裡的乾坤


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要分三個階段來解讀,有身體的因素,也有心理的原因,更有當時明朝日益劇烈黨爭有莫大的關係。

萬曆十年以前

明神宗朱翊鈞登基的時候才10歲,他接手的時候,明朝已經被他爺爺嘉靖皇帝鬧騰得差不多了,他的父親明穆宗朱載坖那六年純粹就是打打醬油,朝政基本把持在徐階、高拱手中。

明穆宗事後,明神宗朱翊鈞繼位,年紀太小,需要有人輔助扶持,自嘉靖朝到萬曆朝,都是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湧現了一批的能臣,從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都是整個明朝能力最強的權臣。

萬曆登基後,雖然歲數小,但是輔助內閣重臣都非常的能幹,對萬曆皇帝的教導也非常的上心,至於朝政事務基本不需要萬曆插手,高拱、張居正都是宰輔之才。

這十年是萬曆皇帝成長的十年,也是他心理變化最大的十年,內有李太后隨時鞭打、教訓,外有高拱、張居正教育訓斥,少年天子的心理很矛盾,既對他們有很大的依靠心理,又心懷怨恨。換了誰都會如此,本是天真爛漫的歲月,硬要扛上帝國江山的重擔,誰都可能心理失衡。

這種失衡在萬曆十年以前給小皇帝種下了種子,後來他親征後,對張居正的清算之狠毒,完全可以詮釋他內心的怨恨和發洩。

孩子從小的教育相當重要,更何況朱翊鈞未來要當皇帝。

萬曆十年至萬曆十五年

這五年是萬曆親征最為輝煌的五年,張居正死後,萬曆親征,他非常的勤勉,甚至與開國皇帝朱元璋有一比,一年給自己只放三天的假期。

萬曆對各種奏章,事務都是親自處理,他雖然把張居正的萬曆新政廢除了,但是大的根基還是沒變,萬曆很清楚明朝此時的癥結在哪裡,帝國危機處於要爆發的期間。

在這五年時間裡,萬曆三大徵都是萬曆皇帝親自主持並全部獲勝,這對當時搖搖欲墜的明朝來說是一劑強心針。

這五年是萬曆真正獨當一面的五年,也是他抗爭的五年。

不要以為權臣張居正死了,萬曆皇帝親征了,一切都解放了,天王老子都不怕了,萬曆要面臨的阻力依然很大,那就是來自於文官集團與皇權的對抗。

嘉靖年間最大的失誤是嘉靖皇帝沒有殺了海瑞。

海瑞的《治安疏》石破天驚,不但博得了天下美名,而且皇帝還沒殺他,其實海瑞是個百無用處的人物,僅憑一腔熱血,對朝局起不了絲毫作用,他卻開了明朝清流冒死對抗皇權的先河,人人都想用此種手段來博出位。

萬曆年間更甚,朝中一幫清流對皇帝的百般對抗,讓萬曆皇帝非常的惱火,在這五年期間,萬曆皇帝還強忍的性子與這幫文官周旋。

萬曆十五年以後

萬曆十五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突然之間,萬曆皇帝不再親朝,不再召對,不再親批奏章了,他病了。

萬曆皇帝的病有兩方面,一是身體有恙,據後世考古發現(郭沫若主持定陵發掘),萬曆皇帝有嚴重的腿疾,他是個瘸子。一個走路不正常的皇帝每天上下朝,會見群臣,雖然每人敢當面嘲笑,但背地裡肯定會有言語,重要的是萬曆皇帝從小就是個自尊心受過傷害的人,他非常在於別人對他的看法。

身體有恙還是個小事兒,最重要的是萬曆皇帝的心理起了嚴重的變化——放棄。

萬曆十五年後,“爭國本”事件越演越烈,滿朝上下一致針對萬曆皇帝,沒有一個大臣支持他立太子。說實話,皇帝喜歡哪個兒子是他自己的事情,要立哪個兒子當皇帝也是他自己的事情,要在以前的朝代,誰敢對皇帝立太子多說一句,肯定是腦袋搬家。換朱元璋、朱棣試試,滅你九族。

事情壞就壞在海瑞身上,自從他那麼一鬧後博得了清名後,後世文臣言官對皇帝發難的程度簡直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人家睡哪個老婆都要管,你說氣人不氣人,關鍵是皇帝還拿這群王八蛋沒有辦法,祖制規定不殺言官。

萬曆皇帝徹底放棄了,不再與那群朝中的“鼓舌鳥”鬥了,也徹底放棄皇權與文官集團的權力鬥爭,只要過得去,沒人造反就行,至於其他的,能拖就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皇權的落敗,他對文官集團徹底的失去了信心,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只想混著日子過一天算一天吧。萬曆死後二十五年,明朝就徹底的歇菜了。崇禎皇帝上吊前有一句話:滿朝文官皆可殺。


沉墨I方之城


趣談答案:萬曆皇帝20年不上朝,最大的一點就是壓抑的實在是太久了。

壓力越大,彈性越大

大約在5年前的時候得知過一個非常奇怪的結論,這個結論是某個地區的某所學校非常非常的厲害,能夠培養出很大的清華學生和北大學生。

但是這個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在步入大學的時候會有一段很長的反彈期,而這個反彈期如果拿捏不到位,還有可能把自己給毀了。當時我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個反彈期呢,然後會有對應的結論,是他們的壓抑時間太久了,所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修復自己的心靈。

好的,如果這樣的一個理論是切實的,而且是切實可行的話,那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而且每天表現出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

因為萬曆皇帝的頭幾年裡面,一直有一個巨無霸的人物壓在他的頭上,而且這個巨無霸的人物似乎時時刻刻能夠左右他的壽命,那就是張居正。

甚至在對應的明朝歷史都能夠找到這樣的言論:萬曆皇帝一旦有貪玩的時候,或者欺負某個女子的時候,萬曆皇帝的母親就會把他拉到房間裡告訴他,如果你要是再敢這樣做的話,張居正會收拾你的。

爭鬥太熱鬧

萬曆執政的中後期,最有名的就是多黨派的爭鬥。

而且這些黨派的鬥爭中,它幾乎是完全呈現地方派系,比如楚派,比如浙系。

當這些派系來回搗鼓的時候,萬曆皇帝最開始還饒有興致能夠看他們來回爭鬥的比個輸贏,可是時間長久之後,萬曆皇帝的腦子都發麻了,就這樣來回鬧來回鬧,鬧到什麼時候才算個完。

萬曆皇帝腦子崩潰,但是神智尚在,萬曆皇帝知道,對於這樣的事情不理他就好了,所以慢慢的對於這些派系爭鬥,萬曆皇帝連搭理都不搭理,隨便他們鬧。

沒有可制約之人

萬曆皇帝執政的中後期的時候,基本已經沒有人能夠制約他了,整個朝廷之上除了萬曆,其他人都在忙著自己搞事情。

所以就這麼一個情況,這樣的一個背景,萬曆皇帝幾乎是想怎麼玩怎麼玩,畢竟自己手下的人還沒有一心一意對付皇帝的覺悟,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找自己的潛在敵人,並且有事沒事就挖個坑丟個雷。

這三年幾乎給萬曆皇帝很大的契機,讓他在後宮裡面修身養性,而且不亦樂乎。

如果把明朝的舒適度皇帝做一個大小排名的話,萬曆皇帝估計能排在第1位。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首先明確一點,萬曆皇帝最開始還是勤政的,他在位之初的前十年,創造了 “萬曆中興”,當然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張居正的鼎力輔助和政治才華,他也不是二十年不上朝,而是長達三十年不上朝。但是為什麼後來萬曆皇帝會多年不上朝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張居正死了,他失去了可以管住他的“監護人”

1582年,也就是朱翊鈞登基後的第十年,明朝歷史上最有政治才華,也是為明憲宗後緩緩下滑的大明國力開了一劑劑藥方、延續大明生命的強人張居正走完了他58年的人生,張居正的死亡,對大明來說是巨大的損失,但是對朱翊鈞來說,卻是莫大的喜事,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張居正對當時整個明朝庭的控制力,他通過一系列的權謀手段,趕走了高拱,收買了馮保,降服了李太后,成了真正掌握群臣升降生殺大權的內閣首輔,俗話說有奶便是娘,對於當官的人來說,有權就是爹啊,那些圖謀升遷的人一看巴結張居正能有好處,那當然是群起而巴結之,這樣下來,小萬曆就成了張居正的“傀儡”,他在朝堂上說話不好使,他的想法要先經過張居正研判,張居正的主張,小萬曆卻只能同意。

但是因為張居正又太勤政了,對小萬曆的管教太嚴格了,張居正既是萬曆的老師,更像父親一樣管教萬曆(張居正把自己當成了小萬曆的“監護人”,儘管萬曆慢慢長大後心裡是一萬個不願意),萬曆的飲食起居、一言一行都被要按照他的規定來進行,這對於本身就處於叛逆期的萬曆來說,是絕對受不了的,但他也只能隱忍,假裝屈服於張居正(好像也不得不屈服),然後等待張居正死亡。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已經20歲,他在清算了張居正之後,已經具備了掌控朝廷的能力和閱歷,同時他的本性也漸漸的暴露出來,朝堂已經沒有人可以再對他大呼小叫,可以再讓他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他真正獲得了皇權。

第二個原因:以不上朝的方式有意和文官集團進行對抗和要挾。

萬曆皇帝有一個最寵愛的鄭貴妃,寵愛到什麼程度呢?寵愛到他想把太子廢掉,然後立鄭貴妃所生的福王為太子,但是這一想法遭到了文官集團的集體反對,萬曆只要冒出一點換太子的想法,就會遭到文官集團潮水般的漫罵,而萬曆皇帝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和手段達到這一目標,因此他就採取了不上朝的這一方式對抗和脅迫文官集團,希望文官集團有一天能屈服答應他的願望,但是文官集團也都是一群固執己見的人,尤其是明朝的文官,那是相當地憨直,對覺得有違天理人倫的事情那是寧死不讓。

第三個原因:萬曆皇帝身體不好。

據考古發現,萬曆皇帝本身是一個駝背加跛腳,這樣的身體缺陷也給了萬曆皇帝休病假的藉口,因此萬曆經常可以有意無意的喊這裡疼那裡不舒服,讓太監傳口諭因病不能上朝。

第四個原因:萬曆要感謝老祖宗創立的制度,正因為有內閣等制度的存在,才讓他可以幾十年不上朝而內政外務沒出大的問題。

制度的本質就是在對利益群體約束的基礎上實現利益的交換,而內閣那幫人都是經過殊死搏鬥的冷戰明戰爬上去的能人,他們當然有能力、有經驗做好治國理政的事情。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喜歡享樂的,何況是每時每刻都要面對著各種聲色犬馬誘惑的皇帝,既然很多事都有人替我做好,我不如恣情享樂,何必又去操心費神呢?

當然,萬曆皇帝可是很聰明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有很多為政舉措還是很得當的,萬曆三大徵也是在他的拍板之下進行的,萬曆皇帝雖不上朝,但是他從來都沒有失去對朝廷的掌控,他總是在以一種聰明的方式掌控著朝廷,這就是所謂的別以為老子不上朝,你們就可以忽視老子的存在,國家大事最後還得老子定奪,其他有關朝政的事我不管、不談、不看、不批,我們維持著彼此可以接受的平衡就行。


鐵匠波波


明神宗萬曆皇帝是明代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帝,長達48年。但是在其主持朝政的14年之後,意外的開始不上朝了,至此之後20年裡,萬曆皇帝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一副再也不管朝政的樣子。

作為一個帝王,處理朝政本來就是分內之事,但是萬曆皇帝是為什麼堅持20年不上朝呢。坊間對於萬曆皇帝不上朝也有很多傳聞,有人說他是因為沉迷酒色,也有人說他是疲於朝政。但究其原因,還是由帝王和大臣之間的博弈所導致。

事情還要從萬曆皇帝16歲那年說起,太后與朝廷大臣替萬曆皇帝選擇了一位皇后和皇妃,但是萬曆皇帝年少叛逆,他根本就不喜歡這種強加給自己的婚姻,覺得自己的婚姻不應該受到別人的擺佈。所以更加不喜歡皇后和皇妃兩人,對她們十分冷淡。

在萬曆皇帝20歲的時候,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臨幸了一個宮女,後來這個宮女生下了龍種朱常洛。按照當時的規矩,在皇后沒有生出嫡長子的情況下,朱常洛照理當被封為太子。但是沒想到的是,萬曆皇帝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鄭貴妃。鄭貴妃原來也是一位宮女,因其容貌秀美,聰明伶俐深得萬曆的喜愛,所以很快就被封為貴妃。兩人朝夕相伴,四年之後鄭貴妃生下孩子朱常洵。萬曆皇帝愛屋及烏,對朱常洵格外喜愛,不僅把鄭貴妃直接封為皇貴妃,並且還想要把朱常洵立為太子。

正是因為萬曆立太子一事,整個朝廷鬧得天翻地覆,大家認為廢長立幼不符合宗法禮制,為了江山社稷著想,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萬萬沒想到局面會是這個樣子,便極力鎮壓朝臣,把一些強烈反對的大臣全都貶官問罪。後來慈聖太后開始插手此事,在太后的干預下,萬曆不得已把冊封太子之事推遲。

為立太子之事,萬曆皇帝大為惱火,開始與全體朝臣相對抗,但是誰也壓服不了誰。於是,萬曆皇帝選擇了用不上朝的方法,和全體朝臣消極對抗。不過,當時的的官僚體質還有作用,就算是沒有皇帝,內閣和部府也可以照常工作,所有的的奏摺皇帝不批,就代表默認,照章辦理即可。

一直到萬曆二十九年,萬曆皇帝怕自己一旦殯天,朝綱大亂無人主持,不得已冊封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最終這場帝王與朝臣的戰爭以萬曆皇帝失敗而告終。萬曆皇帝用二十年不上朝的方法,來對抗群臣,說白了就是皇權與文官制度的衝突。當然了,萬曆皇帝不上朝,並不是不辦公,許多大小事情其實還是萬曆處理,比如說萬曆三大徵和對日本的壬辰戰爭都是在萬曆的指揮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