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偷"是"拿",三个方法让娃再不偷拿

放学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小家伙手里拿着很多的卡片,很多孩子都在玩这个,算是一种潮流吧,但让我疑惑的是,这些卡片是哪里来的?他说是买的。买的?我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买卡片的钱是哪来的呢?我身上也没有什么零钱,看来是拿了爸爸的钱。

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

爸爸问他,你是不是偷我钱了,他支支吾吾说是拿了5块,爸爸一本正经地说:"我这少了20块,"小家伙只好承认,自己还拿了20块。

爸爸很生气,这孩子怎么小小年纪,就学会偷钱了呢?妈妈有些不高兴地说:"那是拿,不是偷!"

在遇到孩子"偷钱"的行为时,父母都会想起一句话:小时偷针,长大偷金。面对孩子偷钱的行为,父母很难容忍,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有的对孩子暴揍一顿,以示警戒,有的对孩子一顿羞辱,很自然的就给孩子贴上"偷钱"的标签。

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

"偷"是一个标签,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莉小时候嘴馋,经常偷偷拿钱去小卖部买零食,爸爸发现后,经常是一边拿着棍子打,一边气地骂道:"让你再偷,让你再偷,看我不揍死你,这么小就开始偷钱,以后不成小偷了!"

然而即便打得这么狠,小莉的偷钱行为依旧,家里时不时的就少几十块钱,稍微大点的时候,爸爸的打已经对她起不了什么作用了,甚至于她还会顶嘴:"谁让你不给我钱的,你不给我就偷!"出去外面,看到什么好东西,也会顺手牵羊。

虽然没有成为街上那种偷钱的惯犯,但在天和地利人和的时候,还是会偷,比如,夏天的时候摘人家地里的甜瓜,秋天的时候摘人家的苹果,俨然成了爸爸口中的"小偷"。

显然,小莉的行为在按着爸爸说的那两个字而发展,所以,当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不要轻易给孩子定性为"小偷"。

心理学家克劳特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参加的实验人员对慈善事业做出一些捐献,有一部分实验者捐献了,有一部分没有,他分别说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相对应地,还有一些参加实验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再次要求这些人做捐献时,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被说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钱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被下过结论的人捐献得要少。

这就是"标签效应",即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

说"拿",使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

其实,在孩子建立物权观念之前,没有"偷"的概念,拿家里的钱不算偷。 孩子偷拿钱的过程,本身是知道对与错的,却不懂得这是成人所理解的"小偷",后果很严重。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上文中提到,孩子拿钱买了很多的卡片,我针对他的行为对他提出批评:"你没有和爸爸妈妈打招呼,就拿钱去买卡片,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要买什么东西,要和爸爸妈妈说一声,要不然我们都不知道钱去哪了,会很着急的,如果妈妈悄悄地把你的玩具送人了,你会怎么想呢?",在我的批评中,没有将儿子的行为上升到品质问题,而是指出了他行为上的错误,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感受下,如果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孩子做错事后,不去给孩子贴标签,而是描述孩子的行为,既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没有让孩子去背负一些沉重的负担。

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品格有问题,因为品格是难以改变的,而错误是可以改变的。

海姆•G•吉诺特说,有益的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要处理面临的困难。它绝不会对个人进行攻击,只会就事论事。而无益的批评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一些脱口而出的侮辱人的话。

孩子悄悄拿钱后,父母这样做,孩子变得有担当

也许很多家长会有所疑惑,孩子"偷钱"后,不打不骂,这样轻描淡写的,他会改吗?我们可以在描述孩子行为的基础上这样做。

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

1、 让孩子把拿的钱补回来

去年重庆一个9岁男孩航航妈妈的教育方式,让每个看到的人都竖大拇指。

航航偷拿了奶奶2000块,当妈妈发现他偷钱是为了打游戏买装备后,并没有打骂他,而是罚他收捡废品、自己赚钱来偿还,在还完以前停止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和开销。于是,整个国庆假期,妈妈陪着儿子一起收废品,捡纸箱塑料瓶子。

在这个过程中,航航才渐渐意识到,原来2000元钱有那么多,可能需要他辛苦半年多才能赚来,他表示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

记得妈妈曾经和我说,她结婚之前,根本就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觉得家里的钱一直有,不会出现没有的情况,然而,我爸穷,有一天,家里连买醋的钱都没有时,她才意识到,钱是会没有的。

孩子虽然知道钱是个好东西,但并不知道钱的来之不易。在他们心里,钱还是个模糊的概念,让孩子实际的去自己赚钱,他才能体会钱的来之不易,才会正确地看待金钱。

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

2、 培养孩子的消费底线

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不要有求必应,这样会把孩子宠的对金钱没有敬畏之心。我们应该帮孩子分析,这个东西是不是一定要买,有没有必要去买,让孩子知道合理的花钱。

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车,孩子看到玩具车后,还是想要,这种情况就要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的玩具,我们再买不合适,钱来之不易,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正如金融学家吉姆·罗杰斯告诫女儿:应该有智慧的花自己的钱,买真正值得买的东西,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孩子偷钱后,这位妈妈说那不是

3、 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意识

身边一个朋友,从孩子3岁开始,就教他认识钱,在商店买东西,4岁开始,教孩子存钱,压岁钱、以及亲戚朋友给的钱,还有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赚的零用钱,都存起来。

鼓励孩子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储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陪着孩子做详细记录,养成有条理的金钱习惯,比如这样的:2019.11.24增加零花钱:5元;零花钱累计:1080元。

这时,父母鼓励孩子把钱进行分类,例如一部分是储蓄的,一部分是可以自由消费的,一部分是用来实现自己梦想的(比如旅行、买脚踏车、送爸妈生日礼物之类的)。

教育家默克尔说的:"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结束语:其实,孩子偷钱并不可怕,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犯错后,倘若我们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一顿揍或一顿吼,孩子不会意识到错在哪里,反而还会心生埋怨。用心正确引导,孩子才会改正错误行为,有所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