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中国电影好像很难获得奥斯卡,美国翻拍的《无间道》却成为了奥斯卡大赢家?

鼯鼠世界屋


好莱坞翻拍中国电影,获4项奥斯卡大奖,原作居然未入选提名!

这部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影片就是改编自中国电影《无间道》,片名叫《无间行者》。 影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影片4项大奖。

这个故事的灵感起于2002年香港电影《无间道》,《无间道》是寰亚电影发行公司于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刘伟强、麦兆辉执导,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主演。该片讲述的是两个身份混乱的男人分别为警方和黑社会的卧底,经过一场激烈的角斗,他们决心要寻回自己的故事。因其在亚洲的风靡程度而受到了好莱坞制片商的关注,最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登陆美国……美国版本的影片由威廉·莫纳汉(William Monahan)进行编剧,他为这个伟大的故事着迷

改变后的《无间行者》是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于2005年出品的警匪动作片,影片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特·达蒙主演。 该片翻拍自香港电影经典影片《无间道》,讲述了波士顿黑帮组织和警方之间互相培养卧底安插在对方内部,以及互相斗智斗勇的过程;是警方和黑帮都决定展开洗底行动的故事。 影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影片4项大奖。可是为什么当年《无间道》却无法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呢?是因为当年的最佳外语片中优秀的作品很多?还是因为Martin Scorsese导演本身的能力出众?

要知道当年该片获得了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奖、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奖项,梁朝伟凭借该片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看过无间道也同时看过无间行者的就会知道,梁朝伟和刘德华教材级的演技,一点不输无间行者莱昂纳多和马特达蒙的演技,那为什么一个奖项都没有获取呢?

这是因为东西方文化本来就有很大差异,表现手法也极其不同,没有此优彼劣一说。就我本人从东方人的角度来看,显然港版更好,但是美国人或者西方人更喜欢外漏的表现形式,这是文化属性决定的,不存在好差。

个人觉得无间道和无间行者虽是原版与翻拍的关系,但都各自展现了香港和好莱坞警匪卧底片的特色。都是非常经典的片子,都值得一看再看。你们更喜欢港版无间道,还是好莱坞版无间行者呢?




阿豪情感B站


要明白为什么美国版《无间道》为什么能获得奥斯卡奖,首先必须要总结美国版《无间道》和香港版之间的差异,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可以用5个替代来说明:

1、两个版本最重要差异,就是美版的《无间道》的粗放风格替代了香港版的东方式细腻。

其实香港版《无间道》很有一点文艺片的气质,色彩以黑色为基调,全片很有一种清冷的感觉,大概刘伟强也没猜到结果会这么精彩,一开始就不是完全作为男性电影来制作的,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火爆枪战场景,而且演员的选择也略有点吸引女观众的倾向。另外,摄影风格的改变,跟杜可风在美国版开拍后两个礼拜临时决定离开剧组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香港版中色调清淡的摄影在美版中完全象一锅大杂烩,不过跟导演的意图还是比较贴近的,符合影片所要表现的纷繁芜杂的黑帮横行的街区场景。

香港版中着力表现的天台见面、在音响间试音、韩琛砸石膏、吃盒饭等最令人玩味的几个经典场面,在这个嘈杂的美国版里面也被改编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天台的两次见面都在同一个破败大楼的楼顶,没有港版的黄秋生给卧底工资的场景,也没有拉家常,所以美版里的坠楼场面并没有显得特别悲壮,完全是一次简单的黑帮灭口行动;香港版的音响间试音的场面没有出现,当然也没有那首经典的《被遗忘的时光》,代替这些的是在电影院里面的紧张跟踪,直到最后天台的互相对骂和一顿拳脚,两人之间也没有港版所表现的工作外的友谊,所以最后美国版一段电梯大火拼中,香港版里着重用慢镜头表现的迪卡普里奥这个角色的被击倒几乎是瞬间完成的;港版中韩琛的角色比较阴险,所以有砸石膏这段来表现他的多疑,但是这一段在美国版中省去了发莫尔斯电码一段,而用短信代替,砸石膏也没有让杰克尼科尔森亲自动手,在港版中最戏剧化场景之一,在美版中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过渡;另外,港版中韩琛在会见手下时吃盒饭,表现的是他的自信,但是在美版中,杰克尼科尔森几乎成了弱势群体,完全没有那种“十二点后这儿我们说了算”的狂妄,连对马特戴蒙的牵制,也仅限于用录音带来威胁。

美版开头的30多分钟里面,导演用大量对白和快速剪切交待了两个卧底的由来,然后慢条斯理地进入卧底与反卧底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剪接在这里比较特殊,在两个卧底的出场段落中剪接了一些之前跟他们的行动有关的画面,这些快速剪接看似凌乱,实际上对简化以后的情节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马特戴蒙和迪卡普里奥实际上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在美版中有一个细节,就是用服装来表现两人的社会地位的不同,马特戴蒙和迪卡普里奥的角色平时一个西装革履,一个衣着随便,但是他们在影院终于见面时,居然都穿着式样相同的夹克,甚至戴同一个式样的棒球帽,马特戴蒙和迪卡普里奥其实就是一个角色的两极分化,他们的行为、地位、工作其实不分彼此,谁都能替代谁,唯一的差异只是他们的身份的差异,这种差异平时是用服装来区分,而且仅仅只是服装的差异,到底他们谁才是警察,谁才是卧底?相信导演安排他们两个同时爱上同一个女心理医生不可能只是巧合!

另外补充一句,马特戴蒙强行挡住电梯和女心理医生调情一段确实很高明,导演只用这一个场景就说明了马特戴蒙饰演的苏利文性格上的强硬、霸道和不顾后果,这也解释了最后他击毙杰克尼克尔森和电梯外同为黑帮分子的同事时为什么那么果断。

3 、郑秀文和陈慧琳被替代成一个角色。

在港版中,郑秀文和陈慧琳的角色是分开来的,但是这明显削弱了郑秀文的表演空间,而且陈慧琳也无法更深入跟剧情互动,美国版中用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替代这两个角色,充实了了这个角色,虽然还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的戏份,但是比《无间道》1、3集中的花瓶女主角还是好很多的。

4、跟以上相反,黄秋生的角色在美版中被替代成了两个人。

也跟以上相反,一个角色分成两个人的弱势在于削弱了角色,导致坠楼一段无法让人有港版中的那种悲壮感觉。但是这也和剧情有关,因为结尾一段还需要这个人作为正义的象征出场将反派击毙,所以编剧只好将这个角色分成两个。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是美国电影的一贯做法,在美国电影中,反派人物是不能战胜正派人物的,象香港电影《英雄本色》这样大肆褒扬黑帮人物的行为在美国人看来简直是天地不容,所以我们的观众在看到美国版《无间道》结尾马特戴蒙被击毙,觉得很突然,很不合理,认为不如港版中反派人物逃脱制裁更有现实意义,其实了解了美国文化的话,这个结尾还是合理的,至少美国人认为这个结尾更能让人接受。

5、狡猾的美国人用改编的方式,将港版《无间道》1、2、3集的剧情融合在一起,替代了第一集的剧本。

根据报道,港版《无间道》的剧本版权改编在美国卖了160多万美元,为了让这笔钱花得值得,在美国版《无间道》里面居然出现了原来港版第三集中陈慧琳的心理医生,还有第二集中两个卧底的缘起等等其他几集港版《无间道》中的剧情,成功地用一个剧本的钱就改编了三集中的内容,看来美国版《无间道》也没打算拍续集。否则,岂不是意味着又要花钱买其他两集的剧本了?

据说马导拍美国版无间道前后完全没看过香港版,这也是避免风格趋同的一个好办法,所以美国版的《无间道》跟香港版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得益于港版剧情的优秀,美版有种混乱而不失主线的感觉,由于剧本的完善,演员的发挥也相对正常,导演不失手的话,即便是普通水平也能拍出不错的片子,更何况是马丁西科塞斯。作为一部翻拍片,美版是成功的且受欢迎的,特别是受欧美观众欢迎的。美版强在用几乎相同的情节说了个主题完全不同的故事,虽然在立意上港版是更胜一筹的,但美版《无间道》把一切都解释清楚了,所有人都有明确个性, 而且因为港版已经要确立了的局面,美版只要把事件说清楚就已经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了。所以马丁这次只是借用了港版《无间道》的一个外壳而已,内里套着的,还是他钟爱而且拿手的“穷街陋巷”的模式,因为前几年为获得奥斯卡所束缚而拘谨的才华,在这次有了一种“放开来玩一把”的轻松,影片反而比一心求奖时多了一份灵气,奥斯卡的评委们也许对马丁三番几次没有获奖也许心里有愧,所以这次就给了他一座奥斯卡,也许里面还是有安慰的成分吧。


今晚电影伴


为什么美国翻拍《无间道》成为奥斯卡大嬴家

我个人吐槽一下:电影界的较量,如同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较量,电影界里,美国占据的主导地位,奥斯卡奖也基本是美国的。奥斯卡奖的评委,你们去看看有几个是中国人?

其次,美国将近花了一个亿买下《无间道》的翻拍版权,更是邀请了莱昂纳多这个国际巨星,票房得到保证!奥斯卡是美国自己的奖项,就像中国有金鸡百花奖一样,讲的高大上一点就是综合国力不如美国强势。


中国电影为什么很难获得奥斯卡

因为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家协会举办的,主要颁给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制作的电影,中国电影不是用英语录制的,只能参加外语片奖的竞赛。

再有就是奥斯卡面向的是西方世界。东西方在审美上是有差距的,讲的通俗点就是,在国内这部电影拍的很好,也得到大家的认同,但到了国外就可能变得不足为奇了,根本的原因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和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要去纠结能不能获得奥斯卡奖,只要做好电影就行。


八戒评电影


没拿到奥斯卡是奥斯卡的遗憾

美国版的《无间道》是06年由马丁斯科塞斯导演,小李子,马特达蒙主演。在国内主要译做《无间行者》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改编剧本,剪辑四项大奖。

《无间行者》就是以《无间道》为基础翻拍的,剧情主线都差不多。

两部影片,我都看过,而且我曾经也写过关于两部电影对比的文章。说实话,我认为《无间道》更加精彩一些。就算是客观的来讲,《无间道》在影片质量上也不输《无间行者》

而且相比较而言,《无间道》的节奏更快,更吸引观众眼球,能够让观众提着心,一口气看完。而《无间行者》这部电影长达150分钟,情节与情节之间,扣得并不是那么紧密。

相比较于演技,《无间道》也完全不落下风,电影集结了当时香港最演技最顶尖的演员黄秋生,曾志伟,梁朝伟,刘德华。这演员这方面,我相信没有任何人可以说,国际有哪位演员可以对他们进行吊打(刘德华存疑)。

之所以,《无间道》没能在奥斯卡上拿奖,其中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奥斯卡不带你玩。在同类型的电影下,华语电影在英语世界的评选上多多少少都会吃一点亏。而且奥斯卡的评选也不单单只是对影片质量的评价,有时候还要考察政治正确等等。

而欧美的文明类型相似,而且联系的十分紧密,在文化上认同感更高一些。而我国就是一个单独的文明体,之前就有人说过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所以,华语电影想要在国际上获奖,确实是十分的不容易。

《无间道》是香港警匪片的巅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评价一部电影,不必太看重其获奖数量的多少,毕竟一部电影的好坏,观众们自有定论。






泉哥说电影


首先要说,这两个版本的《无间道》我全都看过,香港的《无间道》绝对不比好莱坞拍的差,而且我觉得还要更好一些。我相信这样认为的绝对不止我一个,对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美国的评判标准和中国不一样,仅此而已,这背后涉及到文化背景甚至大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我觉得一直以来国人都把奥斯卡还有很多老外评的奖项捧得太高太高,把好莱坞还有其他的外国电影也捧得太高太高,其实远远没有想的那么高高在上。

中国人应该要自信起来了,我从来就不觉得中国电影比外国差,也不觉得中国电影需要靠老外来评价,需要靠老外的奖项来给自己贴金。为什么中国人中国的东西一定要去迁就老外的想法,一定要在意老外的评价呢?

很多人喜欢批评广电总局,其实我一直觉得广电总局做的不错,广电的格局比一般人大的多:与其让中国国际化,不如让国际中国化!

中国人应该要慢慢开始习惯于平视西方,而不是继续仰视他们,继续妄自菲薄的活着。这也是中国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之后中国人应该意识到的一点,文化自信要靠全体中国人。


ghghhjjhv


关于你所说的中国味浓的电影就会被忽略,仅仅是是因为奥斯卡是美国的奖项。我们先来看看这部电影再下定论也不迟。

美国翻拍的这部电影全名叫《无间道风云》由莱昂纳多主演也就是小李子。

豆瓣评分:7.2

虽然豆瓣评分不怎么,但是却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结局很让人出人意外。或者是说让国人有点不服。因为我们原版《无间道》却有着高达9.1豆瓣评分却没获得一项奥斯卡,难道是因为这属于中国电影,要想获奖得排除千难万险?

两部电影同样的港式剧,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过大,所以拍出了不同的风格。港版的偏文艺而美版的比较写实。但是美国人怎么能懂我们中国人的爱恨情仇呢?他们根本不懂香港电影里那种超越了爱情、亲情的兄弟的情义,所以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没有理解《无间道》真正内涵与意义。

网友也调侃道:把所有的台词加入fuck,就成了无间行者。

很多人评论美版无间道翻拍得很好,或者翻拍得很烂,但其实这都不是重点。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原版的更好,翻拍的版本里已经没有老大和卧底那些江湖道义,兄弟情仇,但老实说,你怎能指望美国人懂这些。

而我觉得原因有两点:一为马丁的面子,二,美国人可能大部分人都没看过这个桥段,卧那么久底有点刺激,挺新鲜。


也或者说,因为中西方差异太大,导致西方对中国电影一些内涵理解不了,或者是有些电影表达出来的让他们有点难理解、甚至是匪夷所思。


中国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电影,但在西方人眼里却并不是那么出色。这可能说多多少少有点歧视,但我们不必去迎合他们,去拍符合他们文化、他们欣赏的电影,只要拍出我们自己国人喜欢的电影便可以了。我们有着优秀的分化,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国文化也在慢慢的感染着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在慢慢接受着我们的文化。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们的电影会慢慢走出去,越来越被人接受,被被人所喜欢,奥斯卡肯定也拿到手软。


文艺说影


广电总局每年都要送几部电影去奥斯卡的,但是几乎都被刷下来了,就拿《战狼2》来说,国内票房是如日中天,票房50多个亿,而在美国上映3天才十多万美元的票房,还不如他们的烂片票房高。

个人认为这个奥斯卡就是美国的自家电影圈人的聚会而已,得奖的几乎都是美国的电影或者演员,我们送去的影片最多也就获得个最佳外语片奖,而这个奖几乎每次都是早早的就颁了,压轴奖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的奖,根本不在乎什么最佳外语奖,只是让这个奖给你们争的头破血流,再说的评委几乎都是美国人,更容易与欧美拍的这些片子产生好感,通俗易懂,而我们的电影那过去,他们也不会反复看,反复琢磨和了解,更别说深思了。还不如法国的戛纳电影节!

奥斯卡政治意味太浓烈,中国的文化在美国属于亚文化,中国人拍的电影比较温婉,又颇有内涵,特别是加入一些古老的文化,玄学之类的东西,更让这些奥斯卡评委们反感,大家都知道,美国电影是美国文化“侵略”的一个重要武器,对那些外来文化都视为威胁。

反观中国的电影在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这世界三大电影节里获得的奖项和认可,你再回去看看什么奥斯卡的,这就是赤裸裸的政治博弈!


老腊肉ov


诚邀致谢!

我觉得这是意识错误认识。我们电影走向国际,被认可是件好事,但是不代表就一定要拿奖。我之前还在想为什么我们好多电影在欧洲还挺有市场的,但到了美国就好像受了限制。

奥斯卡多少年来才出现了成龙、李安这样的人物,他们是通过多年不断地努力和融合才有了现在的荣耀。

其实香港版《无间道》在中国甚至是亚洲地区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国外翻拍本身就是对作品的认可,而且得了大奖,也有香港电影的功劳在。

在悠悠岁月里,很多电影都是经典却没有获大奖,《肖申克的救赎》就是典型例子,这部影片入围了全球经典100部影片当中。

这部影片获得了全世界的喜爱和尊重,这就是至高荣耀,已经超越了奖项带来的。所以中国电影要做的就是把经典口碑留长,至于奖项,有则欣慰,无则无妨,它不会影响我们对真正的好电影的肯定和喜欢。

以上是我的拙见,欢迎您的关注、留言和分享!


山雨成珍


中国版无间道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其故事情节的精妙和演员演技的精湛,里面还加入了非常多东方的“宗教”哲学,这是很多外国人所理解不了的,首先电影名字中“无间”就是佛教的一个概念,是八大地狱中最痛苦的一个地狱,也预示着两个主人公都经受着地狱的折磨。

而且无间道导演刘伟强接受采访时也曾说过:“《无间道》只有在香港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够拍出一种晦涩的绝望。”所以其实里面带着有香港城市所经历的一些沧桑感,无间道中的各种音乐、摄影技巧、剪辑、演员的表演交织在一起在完成了这样一部独特的作品。让这部影片有了“气质”。

反观《无间道风云》是关于美国社会现实的故事,整部影片的质感都偏美国化,也相当于完成了改编的本土化,不仅是地点变了,很多细节也改编得更符合美国观众的胃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所以拿奥斯卡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这两部影片如果非要比的话,我还是更喜欢无间道。


居谈趣闻


虽然不能排除质量的问题,但美国的奥斯卡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奖项。它的评委也是人,会被各种各样的场外因素影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韦恩斯坦兄弟,被誉为“奥斯卡上帝之手”,凭借着强大的公关能力,让其手下的顾客在奥斯卡上屡屡有所斩获。其中引起最大争议的是《莎翁情史》。

这一部电影获得了十项奥斯卡提名,七项奥斯卡大奖。影片的质量暂且不说,细细对比它的对手,我们便可以发现许多猫腻。其中,女主格温妮丝·帕特洛在27岁获得了奥斯卡影后,被誉为最水的影后之一。如此年纪是十分罕见的,更别说她的对手有凯特·布兰切特,梅丽尔·斯特里普。

如果说最佳女主角只是小争议,那么最佳影片则是引起了广泛争论。《莎翁情史》的对手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美丽人生》。光是这两个名字就已经很能够说明问题了。

美国人自己尚且如此,对于持有偏见的亚洲人显然会更加区别对待。李安不算,真正算是中国导演在奥斯卡有所名气的是电影《英雄》,然后,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部电影背后公关与北美市场的引进同样有韦恩斯坦的影子。

由此,不难想见,港片《无间道》想要在奥斯卡获得认可,需要的不仅仅是符合欧美人的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