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键农药技术将成为制剂研发热点,赶紧看

五大关键农药技术将成为制剂研发热点,赶紧看

01

绿色乳油新配方体系的研究

绿色乳油新配方体系的研究彻底推翻传统乳油的溶剂体系、乳化剂匹配体系,研制VOC含量低、对环境、生态安全性高的绿色乳油,是第三代农药制剂技术开发最主要的目标之一。

2005年10月美国加州实施VOC<20%农药准入法规后, 已成为世界农药研究的热点。新配方体系构架的基础研究和设置是最关键的核心技术。

新体系的取材以植物源材料和新型绿色溶剂为主,目前已有两条研究思路取得突破。

(1)共溶剂系统研发思路:通过对溶剂组合的筛选开展研究。已有一批高安全性能 的乳油产品问世。共溶剂组合的目标已呈现多样化,如:改善溶解性能、低voc、低刺激、防结晶、提高制剂稳定性等。

(2)共溶剂-助剂系统研发思路:在共溶剂系统的基础上又筛选了某些表面活性剂作为 组分之一。此时,表面活性剂充当了三个脚色,一作溶剂,二作乳化剂,三作喷施助剂。显著提高了乳油的安全性和药效。

02

“中国式”飞防用制剂的研究超低

容量喷施剂的配套是最迫切需要解决关键的技术之一。当前试用较多的悬浮剂、微乳剂、可溶液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与传统的UL是两回事,无FAO标准可套用。将这些剂型改为飞防制剂其实质就是把超低容量喷施技术由简单的油基药液喷施改变为复杂的水基药液喷施,需要针对一系列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规避高浓度施药(超出常规100倍或以上) 所致风险的研究:提高制剂分散度,防止施药不均引起药害;助剂的筛选,规避在高浓度下呈现植物毒性的助剂;原EW、SE、SC中含有高挥发性有机物的规避和替代, 及施药过程中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

(2)规避药液雾滴飘移所导致的风险。分类研究各种水基药液喷出后的形状和尺寸的 变化及沉降的路径,建立一系列影响因子与结 果的数字化模型。主要影响因子如:飞行高度和速度、风向和强度、气温和湿度、药液喷出的起始速度和尺寸以及药液的表面张力、粘度、比重、挥发性等;

(3)剂型和配方研究;

(4)专用和通用的桶混助剂的研究;

(5)标准体系的建立。

03

控制释放制剂技术

缓释制剂分为两类,一是纯缓释制剂,适用于卫生杀虫剂、粮库用药、防治地 下害虫等,多为封闭用药;二是控制释放制剂,适用面广,用于大田防治能实现精准 施药、提高药效,是绿色安全农药制剂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能实现控制释放功能的是微囊制剂。本世纪以来全球获得了快速发展。至2018年我国微囊悬浮剂登记数已达243个,是2008年(23个)10倍多。然而,登记未投产的多、销售的产品中,用于种衣剂、防治地下害虫的多,用于大田防治的极少。

控制释放技术是我国农药制剂技术中与国际水平差距最大的领域之一。研发和掌握一系列关键技术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1. 快速释放技术

快速释放是控制释放技术的基础,只有掌握了释 放的快慢节奏才能实现控制释放。主要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1)高含量(500G/L左右)、无溶剂、薄壳微囊悬浮剂工艺,关键技术:冷、热储和经时条件下的防破囊、抗结晶技术。(2)高含量(75%左右)微囊WG生产工艺,经济规模下的连续化成囊工艺,连续化喷雾造粒工艺。

2. 预设条件下快速释放技术

(1)田头稀释后快速释放微囊制备,关键技术:囊材设计成对PH值敏感的类反渗透膜,制剂按材料要求设置成微酸或微碱性,以保持稳定。施药稀释恢复中性后,药物快速释放。

(2)微碱性条件下释放技术:该法尤其适合将鳞翅目杀虫剂制成CS。甜菜夜蛾、棉铃 虫、玉米螟等鳞翅目幼虫的消化道呈碱性。若在制剂中定向添加诱食剂更佳。关键技术:囊材的结构修饰,嵌入易遇碱水解的基团(如酯键),遇碱破囊。

(3)微酸性条件下释放技术:用以种子处理或田间茎叶喷施的某些杀虫剂药物特别适合使用这类制剂。田间喷施前,视虫情的轻重将喷施液调至PH4-6,喷施在茎叶上的药液因水分蒸发而浓缩,酸度增大,药物迅速释放。关键技术:囊材的结构修饰,嵌入易遇酸水解的基团(如低聚乙缩醛基团),遇酸破囊。

3. 在水中不释放的技术,这一技术给药效高但对水生生物高毒的农药品种带来了水田应用的巨大市场。

关键技术:(1)约1/10左右的水相与油相的农药原药混合制得油包水体系,以此作为囊芯物来制取CS。(2)囊内水相和囊外水相中按渗透平衡和使用要求,加入渗透压调剂(如盐、醇等),使得药剂在植物表面迅速释放。掉入水中时,由于囊外渗透压大于囊内,故药物能长期储于囊内致降解。农药制剂控制释放技术将与世界科技同步发展。

04

纳米材料制剂技术

将纳米材料技术用于农药制剂,上世纪末,国际上即开始 了这方面研究。 综观近20年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到:

(1)达到纳米级的农药活性物,没有表现出象无机纳米材料所显示的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2)液体农药由于没有固定的表面,达到纳米级后显示了有限的尺寸效应(如微乳剂),但没有表现出典型纳米材料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对纳米级农药制剂的研究宜注意选准切入点。分析国外的研究动态,相对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选题开发。一是高熔点,难溶(水及一般溶剂中)的固体农药制剂,尤其是水基化制剂;二是纳米级微囊(快速释放型)的研究和开发;三是利用纳米材料改善现有的农药制剂的性能。

05

活体微生物农药制剂技术

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制剂技术是该类农药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将成为农药制剂研发的热点之一。

品种主要集中在:真菌如木霉菌等;细菌如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病毒类如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主要剂型:悬浮剂、可湿粉剂、粒剂、水分散粒剂等。

难点:连同培养基、排泄物等一并作为活性物组份进 入制剂。

重点:是延长制剂的货架寿命(真菌类和细菌类制剂),关键技术如:一是使用当代农药制剂配方技术,优化微生物休眠环境(水分、PH及专用稳定剂等)延长制剂货架寿命。二是筛选和引入碳源、氮源、展着等组分,增强微生物 萌发和定植能力,提高药效。三是解决微生物、培养基及多种功能性组份等共存于一个配方体系中的制剂稳定性问题。四是常用助剂与活体微生物相容性数据库建立。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