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在历史上有没有形成过影响力大的政治势力呢?

小可亦欢


壮族人口最然多,分布也广,但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却并不强。主要原因是古代壮族实际上是南方百越系和濮僚系民族集团长期融合的结果,内部分支众多,唐宋时期统称峒僚,南宋以后称为“僮人”(读音为“壮”),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壮族的政治势力可以把壮族人统一起来,大部分情况下是处于部落首领割据分治的状态,光大的势力就有十几个,小的更是不计其数,所以大部分时间里,壮族没有一个可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政治势力存在。

非要说有什么影响力大的政治势力的话,只有一个所谓的“南天国”,勉强算是一个较大的、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政治势力。南天国的政治中心叫做“广源州”,这个地方处在广西和越南的边境上,一直是当地峒僚首领担任世袭剌史,北宋中期开始,越南“李朝”强大起来,开始向北扩展,与统治广源州的壮族首领侬氏家族发生冲突,双方交战几十年,互有胜负。

侬氏家族在和越南的斗争中开始积累起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其首领侬智高组织周围的峒僚人共同反击越南军队的骚扰,训练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且激起了他们建立一个正式的政权的想法。1049年侬智高正式称王,建国号为“南天国”,建年号为“景瑞”,在形式上拥有了古代“王朝”的样子。

1052年5月,侬智高趁宋朝在广西长期军备不振之机,率军攻占邕州(今南宁),基本上占领广西全境,并派大军围攻广州将近2个月,可以说这是古代壮族在历史上登场得最声势浩大的一次同,也是惟一一次足以影响全国历史走势的一次。

期间侬智高正式称帝,自称仁惠皇帝,大有在广西建立一个新王朝的架式,但好景不长,回过神来的宋朝立即组织人马南下,于1052年9月委任名将狄青为主帅,调集北宋在西北战场上的精锐的骑兵南下,1053年1月宋军进入广西境内,月底,狄青与侬智高在昆仑关附近的归仁铺会战,侬智高大败,率军放弃邕州西逃。此后宋军一路追击,收复广西所有州县,侬智高最后跑到大理国避难去了。

“南天国”的真正发达的时间太短,前后一年都不到,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史书正儿八经地承认他是一个“王朝”,更没有史书承认侬智高是一个“皇帝”。但他攻占南宁,围攻广州,引起北宋朝野震动,不得不派名将狄青出马,调动精兵南下才解决了问题。


只爱潘多拉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壮族在华夏文明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的确形成了较大的政治势力。

首先,早在我国的尧舜时期,壮族在湖南湘江流域也建立了自己的古国,名叫苍梧国,不过在和尧舜的战争中,苍梧战败,被迫迁徙到了岭南地区,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提到的百越。百越从湖南一带迁徙到岭南之后,先后建立了缚娄国、阳禺国、澹耳国等十几个部落制国家,但因为实力有限,在楚国建立后,百越时常受到楚国的攻打。

直到楚国统治的后期,西欧、骆越等方国逐渐统一了松散的百越部落,形成了几个较为强大的地方政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刻发动了对岭南的战争,秦军历时数年,以阵亡十数万的代价,才将岭南地区并入华夏。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壮族的先民成为了华夏族的一员,开始接受了汉文明的影响。

当然,岭南地区的百越虽然以南越国的形式并入了华夏,但在我国的西南的云贵交界地带,依然存在一个由壮族先民建立的相对独立的方国:句町国。并且句町国的国力还挺强,汉成帝时,句町国还协助汉军平定了益州的叛乱,被汉成帝正式册封为西汉的诸侯国。王莽篡汉时,句町国甚至与王莽大军发生激战,不分胜负。在句町国之后,壮族先民建立的独立方国就宣告终结了,此后,壮族也完全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融入华夏后的壮族同胞是“汉裔情结”最重的少数民族。

所谓“汉裔情结”指的是本身是壮族后裔,却自称为汉人后代。比如在广大的壮族地区,自称为土著居民的不多,多数壮族同胞都自称祖上是外来的汉人,是由汉改壮的。比如壮族里的覃姓就称祖上是山东谭姓;韦姓则自称是韩信后裔,“韦”姓则是由“韩”姓去半而来。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受到了华夏华夷观的影响。比如近代壮族官衔最高的人岑毓英,曾任云贵总督,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同为“中兴名臣”,但也自称曾是汉族后裔,其实,这也是壮族同胞对华夏一种归属感的表现。

也正因为如此,壮族这个少数民族虽然没有像蒙古族、满族那样建立过大一统的政权,但却以自己独特的向心力认同,将云、贵、滇、桂等西南省份,牢牢的粘合在华夏版图当中,可以说,壮族对西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秦皇汉武


象蒙古族、满族那样形成统一全国的政治势力,壮族是没有的。五胡乱华时,也没有壮族,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氐族、羯族、羌族五个民族,并没有壮族的身影。

壮族的前身,是秦汉时岭南地区的“西瓯人”、“骆越人”等,历史记载中是“撞”、“徸”族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僮”,1965年10月12日周总理提名改为壮,并得到了壮族人民的认同。壮族在历史上有“布壮”、“布越”、“布雅伊”、“布衣”、“布沙”、“布土”、“布侬”、“布央”、“布曼”、“布饶”、“布傣”等称呼,布是壮语,是人的意思。

虽然壮族在历史上没有形成匈奴族、鲜卑族、氐族、羯族、羌族、蒙古族、满族那样影响巨大的政治势力,但壮族在历史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觑,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天下闻名的割据势力。比如秦朝时,秦始皇曾经派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攻击西瓯人,而西瓯联盟部落首领译吁宋、桀骏率部抵抗,竟然大败秦军,杀死秦军数十万兵万,血流成河,秦军首领屠睢战死,西瓯人首领译吁宋也英雄牺牲,史称秦瓯之战。

唐朝时,壮族又出现了一位英雄,名叫黄乾曜,他组织壮族人民起义反抗唐朝的统治,拥兵二十万,占地数千里,自称中越王。但这次起义很快被唐朝扑灭了。

宋朝时,壮族出现历史上惟一的皇帝,名叫侬智高,他在家乡安德州建立“南天国”,称仁惠皇帝,年号景瑞,建国以后多次击退交趾也就是越南的入侵,并与宋交战屡屡得胜,直到宋朝派名将狄青率部镇压,才打败了侬智高。小说杨家将中,杨宗保率部打的就是侬智高,不过实际上杨宗保历史上并无其人,打败侬智高的是狄青。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壮族人是古汉人的后裔



帝国直男


答案是没有。虽然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但在历史上却很没存在感,也没有形成过影响全国的大势力,当然,影响全国的人物却是有的。

壮族人口众多,其祖先起源也不单一,而是有多种支系,这就导致壮族内部的势力重重,几乎没有人能够将整个壮族凝合成一股力量,这是壮族没能建立大势力的原因。

从化石遗迹来看,岭南地区自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如柳江县的"柳江人"、"甘前人"、来宾市的"麒麟山人"、荔浦县的"荔浦人"等等。从鼻骨、鼻梁和上门齿等“长相”看,他们都可以被认为就是壮族的祖先。

早在夏商周时代,壮族的先祖就有了专属于他们的称谓,如瓯邓、桂国、损子、产里和九菌等等,统称为骆越和西瓯。

这些壮族先祖都是岭南百越民族的一个支系,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他们被统称为越人。从唐宋开始,壮族先民被称作乌浒蛮、俚、僚、撞、僮或濮等。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自称为布壮、布沙、布傣、布依、布侬、布土、布僚等多达二三十种族名的壮族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统一称谓——僮族。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改称为“壮族”。

壮族是与汉族分歧最少的少数民族,许多壮族同胞自称为汉族,事实上,广西的壮族和汉族的区别实在不多,因为从秦朝开始,壮族和汉族就开始了民族融合,再加上后来的几次大规模南迁,壮族跟汉族一直关系密切。

历史上,壮族人民也曾发动多次起义,其性质大多跟汉族农民起义类似,也就是在官府的残酷压榨下选择反抗,其结果也跟农民起义相似,大多数都被镇压了。

由于居住地靠近边境,所以历史上壮族人们也经常成为抵御外敌的主力军,如11世纪初期交趾入侵我国、明嘉靖年间"俍兵"抗倭、1885年法军进攻镇南关,抵抗敌人的队伍都不乏壮族人民的身影。


平沙趣说历史


广西瑶壮族在明朝不断爆发起义,从洪武年间一直到天启末年,时断时续竟然坚持长达250多年之久。

最著名的是成化年间广西瑶族侯大狗等人领导的大藤峡起义,大藤峡位置偏远,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明朝大臣韩雍、赵辅等人率军十六万人,费了好大的劲才平定,韩雍命人砍断大藤,改名断藤峡。

后来大藤峡起义不断,嘉靖年间大圣人王守仁又去平定了一次,但是小规模的壮族起义一直存在,折腾到天启末年才结束。

广西壮族韦银豹起义也很有名,经过了正德、嘉靖、隆庆三代皇帝才被剿灭,坚持斗争数十年。


流贼闻之心胆摇


我们族谱写着我先祖来自山东,为何我却是壮族啊。有没有大神科普一下?


o肖申克的救赎o


以前是国破山河在,战争不断。民间苦疾,用诗来说:路上行人腰上弓,哭声直上云宵端。少数民族人民参与祖国各期建设,今天国泰民安,都是民族团结的成果!56种语言,56枝花才能让祖国花园开出五彩缤纷的花!


木林151805087


清朝民国都有广西的重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