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年級成績不好,是不是以後成績都會不好?

幻翠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一直是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你的擔心是沒有道理的,不成立!一年級的孩子剛剛起步階段,有的孩子上過幼兒園,不同的幼兒園教的也不一樣。有的幼兒園側重孩子的興趣培養,有的幼兒園側重孩子的學習培養,還有的幼兒園竟然教孩子寫字……所以有的孩子在一年級學習成績不相同。只要家長可以多付出一點,慢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成績會慢慢提高的!相反有的孩子低年級成績好到了高年級反而跟不上了!這位家長不用擔心……


蓮藕老師是笑霸


作為過來人,我很願意分享一些我的心得體會。我兒子一年級前沒有專門上過學前班,一年級的時候成績也沒有特別突出,上學以來我沒有專門讓他上過補習班,現在是六年級了,成績中上。一路走來,我的體會就是要尊重成長的規律,家長既不能拔苗助長,但也不能無為而治,幫助孩子在學校取得良好的表現,要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掌握孩子的行為特點,幫孩子找到上學的安全感。

我們先從皮亞傑的四階段認知理論看孩子成長的規律,這對於日後我們教育孩子非常有用。



從上表我們看到,上小學的孩子逐步從前運算結算向具體運算階段轉變的過程,尤其是剛滿6歲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可能還處於前運算階段,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思維比較刻板,無法適應幼小角色的轉變,一般來說三年級以後,孩子才會順利進入具體運算階段,考慮問題才會更加成熟。所以我們看看一年級學生的行為有哪些特點呢?



如身心特徵:以我為主,目光轉換能力強,也就是說上課不容易集中。———帶給家長的思考是如何幫助孩子解決注意力的問題,這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



從心智發展看,一般都能達到上課的要求,這個階段,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帶給家長的思考是:家長要懂得如何利用老師的影響而激勵孩子。



從情緒上看,一年級孩子的脾氣比較壞。———帶給家長的思考是:如果孩子上學後情緒波動很大,家長要幫助孩子適應上學這件事。從幼兒園到小學差異很大,幼兒園裡沒有教材,進入小學後突然來了一堆教材、課本、閱讀資料,還有文具,從早上出門到下午放學,都要自己收拾整理,孩子難免手忙腳亂,進入小學後作息時間完全變了,每天有六七節課,每節課40分鐘,而且要求坐直不說話,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但這個年齡的孩子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容易有挫敗感,會覺得不安全,需要重新適應。

孩子如果都沒有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掌握學習的基本規則,又怎麼會成績好呢?我們首先要做的是看看孩子是否適應新的變化,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跨越過各種不穩定,讓孩子完成一次次自我成長。

二、家長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我兒子的成長經歷看,孩子在小學前三年更多的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專注力,自控力,時間管理能力,優先排序能力等等。

1.培養良好的自控力。只要孩子能做到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好作業,80%的孩子都能跟上學校的進度。學習習慣的培養初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家長必須花時間去幫助孩子安排時間,管理時間,糾正不好的習慣等等,因為這是孩子學習的基礎。

2.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閱讀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培養。隨著未來教育體制的改革,“得語文者得天下”已是大勢所趨。語文的關鍵是閱讀和寫作,這兩項都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家長必須在越小的時候投入越多的精力。短時間內看有點花時間,但長遠來看非常必要。我兒子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重視閱讀習慣的培養,到高年級再補習就發現特別吃力。

三、家長要幫助孩子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實踐證明各個領域的一流人物都是掌握並實踐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此,分享一個尖子生的座右銘:“最好的學習成績,最佳的學習效果,最短的學習時間。”

1.將散狀的結構化,搭建屬於自己的“知識晶體”。 我們傳統的學習是不斷地搭建新的知識點,強記許多新的知識點,但這種方式被證明是最費腦且遺忘最快的,所以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很努力,但始終沒有辦法取得好成績。研究發現,真正讓大腦接受的是結構化的知識,也就是說學新知識的時候,應該先找到原來的老知識,建立新舊鏈接,這樣就形成了“知識晶體” ,這這種結構化的知識非常穩固,且易記憶。

2.學問提問,激發學習潛力,保護創造力。 關於提問,我們不得向猶太人學習。猶太人至今出過18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180位科學、文學和經濟學獎獲得者,9位和平獎獲得者。以色列建國短短几十年,已有12位諾獎獲得者。為什麼猶太人的教育能如此孕育大師?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兩個特徵,一是極為重視經典閱讀,二是重視質疑和思考。家長從小就鼓勵孩子提問、質疑、探討、辯論,鼓勵孩子思考和討論典籍中的問題,包括上帝創造宇宙、人類、猶太民族的故事,其中隱含大量關於世界起源、世界演化、世界規則的問題。經常探討這些大問題,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對人類有重要意義的科學和哲學。提問也是保護我們創造力的重要方法,不會讓應試教育的標準答案損耗了我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四、家長要保護孩子學習的熱情

1.讓孩子在贏的過程中樹立自信。 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才是成功之父”。孩子處於學校競爭的環境中,如果每次都考不好,很容易就失去信心,所以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獨特的優勢,放大優勢,讓孩子贏得自信 ,從而對學習起到反向促進作用。 比如我兒子從小喜歡打籃球,上學後參加了校隊,讓他特別驕傲,也有了自信,為了自己的好形象,他對成績也很在意,所以會很認真地上課和做作業。 所以家長必須要呵護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各個領域,發現自己的興趣。

2.隨時表揚,定期批評。這個方法的原創者是北京十一學校的李希貴校長,在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每當有家長來求助,他都會提供這個錦囊,並且一再叮囑一學期為一個療程,堅持下來就能看見效果。 隨時表揚,要做到不怕重複,逢人便誇。 比如家裡有客人來,你可以展示一些孩子平日的作業成果、興趣作品等等,然後當著孩子的面表揚他的努力和進步。 定期批評,最重要的原則是公開透明,指出孩子最近的一個主要問題,然後全家一起討論、協商來找到解決辦法。 “隨時表揚,定期批評”需要隨時練習,直到內化成你的行為習慣,因為這是在幫孩子形成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兩個品質——責任心和自信心。

3. 發展積極的困難觀,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些適當的挑戰,引導孩子克服困難,爭取自己想要的結果,要允許和鼓勵孩子嘗試創新,哪怕因此會失敗。一個能夠面對困難、恰當處理挑戰的孩子,一定會發展出耐心、恆心、堅韌、細緻的優點,成長為一個有力量的人。

五、多爭取老師的資源,共同幫助孩子成長。

幾乎每個家長,都期望老師能更多地關注自己家的孩子,課堂上多給發言機會,多關心孩子的學習,但中國教育的現實是,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而老師的時間精力又非常有限。所以家長一定要建立和老師的良好溝通機制,全面傳遞孩子的信息,幫助家長和老師掌握孩子的情況,同時也幫孩子建立起自信。


溝通過程可以借用喬哈里視窗,別人(老師)知道我們不知道的C區信息,我們要定期和老師溝通。老師不知道但我們知道的B區信息要及時傳遞給老師,對於家長和老師都不知道的D區,我們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敏銳地發現。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兩份清單,讓孩子優勢和短板能夠看得見。一份“害怕清單”,一份“自豪清單”。“害怕清單”,就是每個月讓孩子把害怕的、擔心的、煩惱的事情列出來,比如害怕某位老師的批評、擔心下週的測驗、煩惱如何同好朋友修復關係……然後每月更新一下。有些害怕一旦寫出來就不再害怕了,有些擔心爸爸媽媽可以在平時留意疏導。如果是害怕老師批評或測驗等,你還可以和老師溝通協商。“自豪清單”,也是每個月讓孩子列出引以為豪的事情,比如“我的字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的朋友說我很可靠”“我們小組獲得了接力賽第一名”…當孩子寫下這些時,他會很快提高自信心。尤其是以後當他遇到困難時,他還可以用自豪清單來激勵自己。

好了,總之一句話,孩子的成長是馬拉松,不要因為一時的成績不好喪失了信心,家長的信念和愛對於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你相信他行,他就一定能行!就像我父母無理由堅信我行,我現在真的就行!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三小姐說


孩子一年級的成績不好,是不是以後的成績也不好,我認為小學成績,尤其是低年級的成績具有欺騙性,如果到四年級以後,成績還是很差,逆襲的機會將大大降低,一二年級則有很大的機會去把成績補上來。


一年級成績不好,到底有多差呢?我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和我兒子一起上的一年級,他家孩子的成績確實屬於很差,每次考試只能考二三十分,家長也把孩子送去補課了,效果確實不好,老師建議孩子留級,他家孩子目前留了一級。前段時間碰到她,她說孩子的成績有了很大進步,已經能考到七八十分了,她說看到孩子的進步她很開心,我也認為他家孩子只要認真學,以後還是有機會學好的。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玩,她家一個親戚剛好在她家吃飯,這個人我也認識,他問我是不是把孩子送去補課了,我說在家不聽話,被逼的沒辦法送去補課了。然後他說,我勸你別把孩子逼的太緊,每天上學就夠累的了,還要來回送去輔導班,他休息不好,第二天哪有精神學習啊!他家孩子上小學成績不好,也報過輔導班,孩子去兩天就再也不肯去了,錢也退不回了,也拿孩子沒辦法,也就不沒怎麼去管他了。結果這個孩子上初中竟然開竅了,自己想學了,誰也沒有想到,小學成績不好的他,一躍成了優等生,每次考試在年級十幾名,而且越學越好。

最後,我認為小學一年級的成績決定不了孩子未來的成績,所以家長不要悲觀。一年級的知識相對簡單,可以利用週末或者每天孩子寫完作業後,適當的輔導都是有用的。雖然一年級的成績起不了決定性作用,但是如果家長放任不管,可能孩子的學習真的學不好了。


陪讀媽媽談教育


別擔心,可以肯定的告訴您:不會的,一年級的成績不代表什麼。一年級正處於幼小銜接階段,完成幼小過渡,培養好孩子的閱讀、書寫及學習習慣,孩子上課能專注聽講,以後的成績絕不會差。

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成功完成幼小過渡

我女兒今年上小學,驟然離開熟悉的幼兒園,來到陌生的小學,陌生的學校、老師和同學,和幼兒園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開始的好奇、欣喜慢慢的被枯燥的學習替代,孩子開始很不適應。一年級前幾個月,我們應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幫他們適應小學生活。

這是因為6-12歲的孩子,都要經歷勤奮對自卑的心理階段。孩子剛入學未構建起新的人際關係,未找到新團體裡自己的位置,新環境裡未獲得認同和成就感,所以孩子感到失敗和自卑,跟不上老師節奏,成績不理想。

對此,我們可以幫著孩子,做好心理疏導,成功完成幼小過渡。

  • 一、給與更多的心理慰藉。

開學前兩週,不過多關注孩子學了什麼,先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每天和孩子聊聊天,瞭解他們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先理解孩子,多鼓勵、認同,讓孩子能敞開心扉和我們交流,理解共情後,再去積極正面引導。


  • 二、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友誼是孩子小學階段心理成長的重要因素。樂於助人、善於合作、幽默風趣,懂得欣賞他人的孩子更受歡迎。朋友越多,社會能力越高。因此,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至關重要。

①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活動。

②教給孩子認真傾聽後,再去表達自己。

③教孩子察覺、顧及小夥伴的情緒和感受,別人難受時,能夠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包容。真正的高情商不是精通套路和心機,而是替別人著想的善意。

④教給孩子如何交談。鼓勵他以“我”開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

  • 三、增加成功體驗,消除負面情緒。

自信心是人堅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意志的品質。自信會讓孩子樂觀、豁達,對孩子尤為重要。賞識不僅給孩子帶來關愛和期望,還給他以更多自信。

孩子剛入學,我們可以確定個小目標,比如孩子剛學寫字,寫出後,鼓勵表揚孩子,肯定的告訴他,“寶貝你努力完成了,做的真好”,慢慢的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很多事情,幫助他掌握些朋友還未掌握的能力,哪怕很簡單的,孩子的自信也會被激發出來……

通過一次次的成功體驗,從成功的喜悅中獲得自信心,消除負面情緒。

  • 四、激發孩子高自尊。

自尊是小學階段,孩子自我評價的重要依據。小學時,孩子越來越多的將自己和其他人比較,發展出一套自己對成功的內在標準。

高自尊的孩子更積極,對學習生活有很高的預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低焦慮,獲得了成功,實際成功後,進一步激發自己的高自尊,所以,更努力、更勤奮,從而進入成功循環。也是我們常說的,優秀的孩子一直優秀。

所以,一年級,激發孩子的高自尊尤為重要。在幫助孩子調整好心理狀態,完成幼小過渡後,一年級習慣的養成更加重要。

一年級習慣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良好的作息習慣,是孩子小學的基礎。女兒小學,八點上課,7點40到校早讀。一般8點半女兒準時上床休息,第二天6點多自然醒來,一天精力都很好。所以,一年級要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二、培養持之以恆的閱讀習慣。

王爾說過:起先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

閱讀亦如此。閱讀能力是孩子教育上一種非常基本的技能,但卻非常重要,好的閱讀習慣,孩子會受益終生。

閱讀涵蓋了大量的技能,從低水平的認知技能(認字、認詞)到高水平的認知技能(整句話聯繫起來理解語義和更深層的感想)。

美國心理學家費爾德曼按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將閱讀分成5個階段。

階段0:出生至學前,認些簡單的字和詞語,學習閱讀所需的先決能力。

階段1 :小學1-2年級,學習語音轉錄技能,能認字、認出熟悉的詞語,通過語言將漢字組合成詞語,開始閱讀。

階段2:2-3年級,流暢朗讀,但不太理解句子意思。

階段3:4年級至初中結束,能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為某種實際目的而閱讀,此時將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法來使用。

階段4:高中及以後,閱讀反映多重觀點材料,理解深層次的意思。

從費爾德曼的理論中看出:小學一年級是閱讀培養的關鍵期。

通過語音轉錄技能,把書上的字和詞通過語言形式,轉化為內心的聽和說,從而認字、記詞、記住所讀內容,再作用輸出。閱讀是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而大聲朗讀、熟讀、反覆讀,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語感,鍛鍊閱讀能力,提升理解力。
  1. 我們可以每天陪著孩子大聲朗讀半小時,讀後,讓孩子簡單複述。多問問孩子有何感想,故事裡學到了什麼等。

  2. 書籍的選擇,依照孩子的興趣來,只要帶拼音的繪本即可,短故事形式更受孩子歡迎。
  3. 閱讀初期因孩子的識字量少,會稍有困難,需我們在旁指點。待孩子掌握300個漢字後,孩子會內化自己的識字方法,認字越來越快,閱讀越來越順,孩子可以自主閱讀。

因此,一年級的前幾月,通過讀故事、分享故事,鍛鍊孩子的閱讀能力、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親子閱讀甚為關鍵。

三、書寫習慣的培養。

書寫能力是一年級語文老師主抓之一。老師強調,首先坐姿和執筆姿勢要正確,再書寫的橫平豎直。孩子的坐姿和執筆姿勢是我前兩個月特別關注的。

讓孩子先觀察、按照老師教的起筆、頓筆和收筆,或先觀察字帖上的字,觀察好了位置再去寫,一個比一個寫的好,一天練習幾行,日積月累,孩子的書寫能力會慢慢提高。

四、自控能力的培養。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調皮絕不等於缺乏自控力,自控能力強的孩子,玩和學收放自如,上課注意力集中緊跟老師,能聽懂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自控力對一年級孩子尤為重要。

可以構建家庭秩序,如休息、讀書、遊戲的時間安排,家人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小適應規則,遵守秩序,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同時,良好的家庭氛圍,利於孩子情緒培養,能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獨立解決問題,孩子的自控能力也會提高。

另外,對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也不要著急,制定好規則後,陪孩子專注的學習或讀書5分鐘、8分鐘、10分鐘、15分鐘……,相信通過家人一段時間的引導,孩子一定會養成好自控能力和專注力。


總而言之,一年級成績不好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耐心陪著孩子,幫助他們培養閱讀、書寫和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相信孩子一定會突破自己,取得好成績。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孩子的成長,需要慢慢積累、蓄積、直至完美蛻變。孩子走的慢了,我們等一等,我們寬容些,孩子更進步些!


格桑花談育兒


作為一個數學老師,現在也剛好在一年級(上半年剛帶了畢業生),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一年級成績不好,以後成績都會不好”這個結論是不成立的。

一年級孩子的成績的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我們小學老師之間有一個共識:一年級(有些)孩子的成績的參考意義不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較之於其他年級特別是三年級以後,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的成績牽扯到的因素太多,如:孩子本身是否有基礎?孩子父母是否提前教過?孩子是否上過學前班等等。就拿寫字來說,上小學前,有的孩子可能已經有比較好的基礎了,有的孩子可能就差不多隻能寫自己的名字,而有的孩子可能零基礎,需要從捏筆姿勢開始一點點學。

再拿我教的數學來說,上過學前班的孩子,有些學前班跟私立幼兒園講的內容有些已經能支撐到孩子二年級結束了,因為數學一二年級都比較簡單,這部分孩子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數學成績都不會太差。而有的孩子零基礎或者父母稍微教孩子數了點數的,跟前一類孩子比,也是肯定比不了的。

但是,一年級(直到三年級),從學生的基礎上來說,孩子就算是零基礎的(這一類孩子一年級成績通常不會太好),我也不擔心。一年級,我真正擔心的孩子是坐不住、喜歡做小動作、講話、不會聽課等的這一類。這一類孩子,基礎再好,通常最多到三年級,一定會慢慢落後於其他零基礎會聽課的孩子。因為小學階段,三年級是一個分水嶺,教材內容的知識量和難度陡增,不會聽課的話很快掉下來了。所以,家長會上包括平時家長單獨諮詢孩子情況的時候,我都會說一句話:

一到三年級我不會太看重孩子的成績,因為有些孩子的成績沒有參考價值。

如學前班學了很多,可習慣不好的那一類孩子,他們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其實是靠學前班,而不是真正該學的小學階段。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他們的成績反應不出他們進入小學階段以後的學習所得和他們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他們存在的問題上,而家長和孩子由於卷面上好看的分數,都很容易忽略這一點,以為孩子學得不錯,然而到了高年級(大概從三年級開始)以後,這一類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的問題會慢慢顯現出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數學成績會(大幅度)下滑。因為學習內容難度突然加大,不能再像之前“吃老本”了,而他們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這些又不好,跟不上是肯定的。

孩子一年級成績不好該怎麼辦?

一年級有的孩子成績不好可以理解,不必太過擔憂,更不能以為孩子以後的成績就都那樣了。一年級的孩子,無論哪一個,潛力都是比較大的。不過,對孩子聽之任之肯定不行,這個潛力要靠老師、家長、孩子自身來共同發掘。

對於這一類孩子,作為老師,首先要做的是在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課堂、作業表現,儘快跟孩子和家長溝通,找出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看看問題只是出在基礎差,還是在於學習、聽課習慣上,如果只是基礎差的話,可以慢慢等;可如果問題在於學習習慣上的話,就要引起注意了,因為如果一年級就因為習慣差導致成績不佳的話,到高年級大概率會變成學困生,到時更難處理。

如果是這一類孩子的家長,現在最需要做的,是馬上和孩子的老師溝通,共同發現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跟老師共同商量對策,然後配合好老師,嚴格管好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學習習慣培養好了,就算現在成績差點,後面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

結語

因此,孩子一年級成績不好,跟後面成績會不好,這兩者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一年級的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培養良好的學習、聽課及生活習慣,這是一年級孩子的重中之重。會聽課、學習習慣好的這一類孩子,哪怕現在成績差一些,後面都會慢慢追上來的;反之,學習習慣差的孩子,基礎再好,到後面成績一定會往下掉。

您好,我是“一直蟀老師”,一名在職小學數學教師,歡迎關注交流!

一隻蟀老師


我感覺小學差生逆襲的不多,一年級學習差以後基本定型了,逆襲的很少。想想別的辦法


愛林秋果


這位家長的擔憂庸人自擾,放輕鬆,孩子才一年級,一個剛剛步入小學的小學生,一個才開始適應另一個生活狀態的變化的小大人,一個正在努力塑造自我過程的小可愛。這麼多的可能性,家長還有什麼不放心的,不要用你的焦慮,來裝飾自己的生活,因為不值得。

一年級的成績優秀正常,不優秀自然。

1.這個信念也是要有的,不管別人的腳步邁得有多快,有多大,我們能走得的路,只有自己腳下的路,一路上陪伴孩子的,也只有自己,對於孩子的成績,只是階段性的總結工作,也是老師在檢驗自己教育成果的手段,沒必要搞得太複雜。今後的人生,還有大大小小的考試不斷,如果那樣焦慮,我們該如何放置那顆不安靜的心呢?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自己慢下來,給孩子喘氣的機會,給自己一個溫暖如春的擁抱,靜等最後的花開。

2.在平日的陪伴工作,多留心孩子的變化,對課業的掌握程度,還有學習的習慣,遇到問題的思維模式。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在孩子的溝通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起來更加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法,從不足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提高自己自身的學習能力。


張慧71052975


粗略地、大膽地估算,如果孩子一年級成績不好,有20%的可能性以後成績也不好!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一年級成績拖垮今後成績的兩個風險、高年級成績逆轉的兩大機遇。


一年級成績拖垮今後成績的兩大風險

  1. 風險1:孩子自信心受打擊。其實很多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幼小銜接班已經接受過教育,如果小學一年級老師因此加快了基礎知識的傳授速度,會讓沒有提前“補課”的孩子跟不上節奏,從而產生挫敗感,打擊自信心,影響學習積極性。

  2. 風險2:學習習慣不良。成績不好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學習習慣不好,例如拖拉、專注力差。這些習慣會直接影響後續的學習效率。


高年級成績逆襲的兩大機遇

  1. 機遇1:厚積薄發。有些家長比較注意孩子的素質教育,尤其是基礎思維訓練、學習興趣培養,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這兩點就像身體的基本素質和意志力,有它們加持,起跑時的暫時落後並不代表什麼,後半程才是異軍突起、逆襲反超的關鍵時候。

  2. 機遇2:開竅的時間。不知道您是否見過這樣的例子:有些孩子小時候各種調皮搗蛋成績墊底,到初中高中後,突然某天開始,用老人家的話說“好像開竅了”,然後一路走高。這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心智發育比較晚的原因。


一年級成績好只能說明短期的勝利,有,當然好,大概說明成功了20%,但關鍵還在後頭。呵護好孩子的學習熱情,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才更有可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我是@家庭治療師蘭娘娘,每日播報育兒趣聞,定期分享育兒乾貨,帶你看看別人家(明星/牛人/奇葩)怎麼養孩子。關注我,長見識,你絕對不會後悔!]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春風撫月


孩子剛剛一年級,9月份入學,目前也就剛剛一個月的時間,“成績不好”怎麼得來的這個評價呢?

家長是不是有點焦慮了?

家長應該是覺得孩子不如人意吧,可能沒有您期望的那麼好。

其實一年級對孩子來說是很難的,孩子要從幼兒園的學習模式轉換成小學的模式。孩子來到了新的學校,換了新的班級、新的老師、新的同學,需要適應新的制度,一下子這麼多的事情需要他面對處理。別說孩子了,大人都會很混亂的。

小學階段孩子主要的任務不是學習知識,而是保持學習興趣和養成學習習慣。

小學知識沒有什麼難度,不要太過焦慮孩子會了多少,只要是一個正常孩子,小學的知識遲早都會。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儘快的適應校園的生活,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要孩子一出現問題,家長先亂了方寸。

家長焦慮就很容易表現出來,跟孩子發脾氣,這樣孩子就會產生恐懼心裡,恐懼心裡是主動學習的大忌。

我的一個當小學老師的朋友曾告訴過我,小學一年級孩子滿教室走都是常態。

所以,家長調整您的預期,讓它回到一個合理的位置,看看孩子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儘量幫助孩子,不是給他製造混亂。

希望,家長淡定一些,堅定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