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嘉靖差點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

大侃歷史


朱棣可以說是一個文武雙全的皇帝,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在年幼時就接受了來自父親朱元璋的正統教育。此後在鳳陽時,又親密接觸了底層貧苦大眾,讓他深入地瞭解了民情。“民間細事,無不究知”,這段寶貴的經歷為朱棣做藩王奠定了基礎,也正是這些體察民情的經歷,讓朱棣在當上皇帝之後體恤百姓。此外,朱棣還知人善用,能夠辨別是非與忠,朱棣還有著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明史·成祖本紀》中這樣評價朱棣: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李贄也曾說道:“我國家二百餘年以來,休養生息,遂至於今。士安於飽暖,人忘其戰爭,皆我明成祖文皇帝與姚少師之力也。”

但是朱棣的牌位曾經差點被嘉靖皇帝扔出了太廟。這是為何呢?

<strong>

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他使用這個年號長達四十五年之久,嘉靖皇帝在位期間,政治上“御外侵,修邊牆;抗倭寇,安海疆”,在經濟上繁榮發展,資本主義在這一階段萌芽發展,“振經濟,興市場;理河道,修堤防”,在文化上則“興土木,修殿堂;興文化,建學堂”。嘉靖皇帝開創了明朝的嘉靖中興。

但是嘉靖皇帝的皇位也是得來不易的,他本來只是一個藩王,由於明武宗駕崩又無後代,朱厚熜才被挑選出來繼承皇位。按理說,剛坐上皇位他應該步履維艱,小心謹慎,但是朱厚熜卻大張旗鼓地進行改革。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追封他的母親為太后,並將自己父親的牌位請進太廟進行祭祀。但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朱厚熜的父親作為興獻王是沒有機會入主太廟的,而朱厚熜非要把自己父親的牌位請進太廟,這不就違反了規定了嗎,於是眾多大臣上書反對。雙方爭執不下,在嘉靖三年(1542),朱厚熜終於得償所願,追尊了自己的父母,但是大臣們強烈反對,兩百餘人在左順門前長跪不起。這件事激怒了朱厚熜,他認為自己身為皇帝卻連這點小事都無法辦到。於是廷杖致死的大臣就有十六人,一百三十餘人被下詔入獄。大臣們的鮮血染紅了左順門,也沒有人敢再反對嘉靖皇帝了。這件事也被稱為“大禮儀之爭”。

嘉靖皇帝的父親被奉為皇考,而明孝宗朱祐樘被奉為皇伯考。按理說,朱厚熜的父親已經被奉為皇考了,那麼他的牌位也應該可以搬進太廟了,但是按照規定“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意思就是,太廟中只能安放七個人的牌位,而這七個牌位中必須留有一個用來擺放開國之君的牌位,而其他六個牌位則要按照“親盡則祧”的規定。而這個規定的意思就是,超出了與現任皇帝親屬關係的牌位就要被移出太廟。

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移不得,那便移朱棣的吧。但是大臣們又不幹了,一群大臣哭的昏天黑地,向朱厚熜細數朱棣的功勞。為了防止朱厚熜再想把朱棣的牌位移出太廟,眾位大臣甚至修改了給朱棣的廟號,朱棣的廟號從“太宗”變為了“成祖”,這樣,朱棣的牌位才被保留了下來。<strong>

朱棣的牌位也動不得,那就只有動朱棣的下一任皇帝朱高熾的牌位了。朱高熾在位僅一年,再無大臣反對了,嘉靖父親的牌位終於被迎進了太廟,嘉靖皇帝的父親也從興獻王變成了明睿宗。朱厚熜的心願終於滿足,“大禮儀之爭”也終於漸漸平息下來。朱厚熜一生冷情,卻深愛著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孝心值得我們去了解與學習。


鄧海春



125878215蜂獾


沒有的事,準確的說嘉靖帝是為了保證朱棣不被祧出太廟,才在大禮議中將明太宗文皇帝朱棣,重新追諡為明成祖,與太祖朱元璋一起為明代二祖,定為不遷之祖。

太廟的主體建築為前、中、後三大殿。前殿為享殿,用於祭祀儀式,中、後殿為寢殿、祧廟,分別用於供奉先祖和遠祖的神主,祧廟與享殿、寢殿有一牆之隔,三大殿面闊均為九間,到了成化皇帝去世時,太廟九間已經是滿了,於是朝臣商議將德祖(朱元璋的高祖父被追尊為德祖)定為始祖,作為不遷之主,自德祖以下依次遷往後殿的祧廟,這就是“奉祧”,所以到了嘉靖朝時,已經依次將太祖朱元璋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的神位都祧出了太廟。

現在嘉靖帝為了將興獻帝祔廟,就不得不先提前挪走一位祖宗,德祖之前定為始祖不讓動,排順序該輪到太祖了,這就尷尬了,太祖皇帝是開國皇帝沒人敢動,太祖以下的也都是正兒八經的皇帝,不可能為他這位沒當過一天皇帝的父親給奉祧,法理上說不通啊,於是嘉靖十年正月,明世宗下詔立太祖為不遷之祖,將德祖奉祧,從太廟正殿和寢殿中就給興獻帝騰出了一間位置。

但沒有廟號稱宗的興獻帝還是不能入主太廟,嘉靖帝還只能從禮儀入手給生父祔廟鋪路。

嘉靖十七年六月,致仕揚州府同知豐坊上疏,奏請復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上帝。明堂祭天與郊祀一樣是古代禮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在宮殿裡進行的“堂祭”,祭昊天上帝,並需要有功德的祖先配祭。

嘉靖皇帝很高興讓大臣討論,可朝臣多數不買賬,就連靠阿諛皇帝起家的嚴嵩也含糊說道,以興獻帝配明堂沒問題,可稱宗就沒有必要吧。

更有大臣言道,參照周禮,周代明堂配祀的是文王,以此來論太祖皇帝相當於周的始祖后稷,那太宗就是文王,明堂配祀也應該是太宗皇帝。

嘉靖皇帝見重臣都不贊同,懲處了言辭激烈的朝臣,可即使這樣,作為禮部尚書的嚴嵩雖說趕緊上書,引經據典贊同興獻帝稱宗,可至關重要的神主入太廟一事絕口不提,這畢竟太過驚世駭俗,歷朝歷代也沒這樣幹過,嚴嵩也沒膽量開這樣的先河。

沒辦法,事情到了這一步,嘉靖皇帝只能赤膊上陣,親自寫了一篇《明堂或問》明確表示,稱宗必須祔廟。同時為了解決明堂配祀的禮儀問題,又將明太宗朱棣的廟號升格為成祖,與太祖朱元璋一道成為大明的二祖,同時出現在每年的郊祀祭天典禮上,配祀天帝。

在完美解決了禮法問題後,明世宗朱厚熜終於在嘉靖十七年九月,為其生父獻皇帝追尊諡號為“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儉敬文獻皇帝”,追尊廟號為“睿宗”,神主祔太廟。

就這樣自嘉靖十七年後,耗時多年的大禮儀事件終於完結,永樂皇帝廟號也由大禮儀的牽扯,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成祖。


雲談青史


嘉靖差點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這個說法有點譁眾取寵,政治高手嘉靖帝不會那麼愚蠢。這件事起始於“大禮儀之爭”,“大禮儀之爭”結束後,嘉靖帝完勝,其父興獻王朱佑杬,如願以償獲得“皇考”身份。

接下來,嘉靖帝將父親的牌位供入太廟就順理成章,因而嘉靖“祧”仁祖牌位,將父親的牌位入廟。自此四祖牌位盡祧,將來嘉靖帝駕崩入廟,按次序必將太宗(即明成祖朱棣)的牌位祧出。不過,鑑於朱棣的地位比較特殊,所以最後把仁宗朱高熾的牌位移出了太廟,保留了成祖牌位。這就是題幹所說,嘉靖差點將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廟的說法。

要想弄清楚這些複雜程序背後的問題,要先了解古代廟祭的禮儀,以及相關的變遷。

古代的廟祭禮儀

中國第一個成型的祭祀禮儀,出自《周禮》。按《周禮》規定,天子祭祀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周朝的七廟為1+2+4模式,即一個始祖廟(后稷),兩個永世不祧廟(文王和武王),四個親廟(現任王的高、曾、祖、父)四代。

七廟中,四個親廟,將來隨著新王駕崩,遠祖將逐次毀廟,意思是親盡廟毀。漢以後,不再為每個皇帝都立廟,而是改做一座太廟,供奉牌位,親盡後,祖先的牌位被移出太廟,就叫“祧”。

明朝將七廟改成了九廟(其實西周後期就改成了九廟),朱元璋在世時,追封高、曾、祖、父四代先祖為德祖、懿祖、熙祖和仁祖。等明英宗駕崩,憲宗即位,九廟已滿,另外五廟分別為:太祖朱元璋,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另外惠帝朱允炆和代宗朱祁鈺,被剝奪了帝號,不被承認。

明代廟祭的變遷

在明英宗之前,九廟未滿,不需要祧廟,等明憲宗朱見深駕崩,就必須要祧出一位祖宗的牌位。祧誰是個問題,原因就出在明朝沒有規定誰是始祖,誰有永世不祧的地位。

按古代的規矩,一般新王朝建立,會追尊第一代先祖為始祖,入始祖廟,永世不祧。但朱家世代貧農,根本找不到誰是始祖。朱元璋在位期間,曾經想以朱熹為始祖,但這種牽強附會的做法,很容易留下詬病,最後只好作罷。也就是說德、懿、熙、仁四祖,都不是始祖,只能從他們開始祧。

由此,明憲宗駕崩,祧德祖;明孝宗駕崩,祧懿祖;明武宗駕崩,祧熙祖。“大禮儀之爭”後,獻皇帝朱佑杬,被追封為“明睿宗”,入太廟,祧了仁祖。自此四祖盡祧。

下一個該祧誰

祧四祖,沒有什麼爭議。問題是嘉靖帝駕崩後,該祧誰呢?按次序該輪到太祖朱元璋了,顯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是不能祧的。明朝因為始祖“虛位”,造成了事實上朱元璋既是始祖,也是永世不祧之祖。

朱元璋不能祧,就輪到了太宗朱棣。朱棣能祧嗎?也不能!

我們都知道,朱棣是通過“靖難之役”,起兵造反,奪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此後大明皇位,便轉移到朱棣一系。由小宗變身大宗,朱棣的地位很特殊。另外假如祧了朱棣,某種程度上,等於否定了“靖難之役”。所以,朱棣也不能祧。

經過大臣們的討論,乾脆就確立了朱棣永世不祧的地位,並且將他的廟號,由“太宗”變更為“成祖”。

朱棣不能祧,下一個就輪到了明仁宗朱高熾,他沒有不祧的理由。因此,嘉靖皇帝駕崩後,仁宗的牌位被移出太廟,嘉靖入替。

尾聲留下的爭議

作為“夾塞”進入太廟的朱佑杬,其實是不合法的。在“大禮儀之爭”中,一直力挺嘉靖帝的張璁,曾經建議嘉靖另立親廟,供奉安陸系祖宗,既滿足了人倫的“親親”孝道,同時又免得入太廟引起“以庶犯嫡”,壞了“尊尊”禮教。

不過,霸道的嘉靖帝並沒有採取這個建議,而是將父親的牌位,“夾塞”進了太廟,位列武宗之前。

此後,穆宗和神宗在位時,都不斷有大臣提出,祧“睿宗”牌位,都被拒絕了。朱佑杬的牌位一直保留到了明朝滅亡。

題幹所說,嘉靖帝差點把成祖牌位扔出太廟,有點聳人聽聞,嘉靖帝不會那麼缺心眼,恰恰是他確立了朱棣永世不祧的地位。還有說,嘉靖曾經“提前佔位”,把明仁宗牌位祧出,這個說法恐怕也站不住腳。既然確立了朱棣永世不祧,下一個被祧的自然是仁宗,他死後也不會沒有位置,嘉靖有那麼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駕崩嗎?


尋根拜祖


嘉靖要把明成祖朱棣的牌位扔出太廟?給他一百個膽也不敢啊,要知道明朝京城的太廟是朱棣一手建造的,而且建造規格比紫禁城還要高,還要豪華。嘉靖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把朱棣的牌位扔出去。

嘉靖的太廟之爭

說到嘉靖皇帝,他的繼位完全是一個意外。他的大伯弘治皇帝朱佑樘是一位非常專一的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位張皇后,這樣專情的皇帝實在是難得。可惜這位專一的大伯留下的子嗣很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次子朱厚煒早早夭折,長子朱厚照繼承皇位後也於31歲的時候英年早崩。

皇帝駕崩就要找新的皇帝來繼位,弘治已經沒有兒子可以繼承了,根據明朝“兄終弟及”的祖訓,文武大臣們就找到了當時在湖北做藩王的朱厚熜,推舉他前來京城繼承皇位,也就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這個皇位可以說是“撿”來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人家“求”他來做皇帝。正因為有這樣的原因,嘉靖皇帝登基後非常犟,在很多事情上都要一爭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嘉靖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認父親

當時大臣們建議他認大伯為皇考,生父改為皇叔,這樣就能保證嘉靖正統的身份。但嘉靖不同意,堅決要以生父為考。其實這點也不怪嘉靖,因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遇過類似的事情。

當時朱元璋稱帝后先是建了四祖廟,後來再建太廟。廟裡要放祖先排位的時候,由於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有大臣就建議他認一個祖宗,把宋朝的理學家朱熹當成自己祖宗供在太廟裡,這樣自己有面子,名聲也好聽。朱元璋沒有理這個大臣,而是問了下面一個小官:“你是名人的後代嗎?”小官說不是。朱元璋明白了,連小官員都不亂認祖宗,我怎麼可以這麼做呢?

於是,明朝供奉的先祖就有了這幾位:肇祖朱百六,興祖朱四九,顯祖朱初一, 景祖朱五四。這些都是當時窮人的名字,取出生日期為名,就像朱元璋的名字朱重八一樣。

太祖朱元璋沒有亂認祖宗,嘉靖自然不能亂認爹。在嘉靖的堅持下,他的生父終於獲得了皇考稱號,這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禮儀”事件。為父親爭取下皇考的嘉靖還不滿足,他要把父親的牌位放入明朝的太廟,結果引起群臣的反對。因為嘉靖的父親沒有做過皇帝,只是一個小小的藩王,按照祖制是不允許入太廟的。這次強嘉靖沒有硬來,嘉靖四年的時候,他在太廟建築群的左側建了一個觀德殿,用來擺放父親的牌位。

一直到了嘉靖十三年,明朝的太廟進行過一次改革。最初太廟祭祀的九個牌位分別是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德祖),被追尊為始祖,後面就是太祖、太宗一直到武宗,其中建文帝和景帝沒有在裡面。改革後,嘉靖認太祖朱元璋為始祖,於是德祖朱百六的牌位就被安排到祧廟了。當時嘉靖給明太宗朱棣專門安排了一個“世室”,規定百世不遷,永遠不會被遷出太廟。改革後的太廟牌位有八個,留有一個空缺。

到了嘉靖十七年,嘉靖改太宗廟號為“成祖”,他的這一做法不是為以後父親牌位進來而準備,主要是為了自己皇室“大宗”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傳位給孫子朱允炆,朱棣是奪侄子皇位,嘉靖是朱棣這一支的後代,如果把朱棣的廟號從“宗”改成“祖”,那朱棣的後代做皇帝就是絕對正統了。

嘉靖是怎樣把父親牌位放入太廟的?

嘉靖的父親牌位能夠進入太廟來自於一場意外,在嘉二十年的時候,太廟發生了一場大火,8座殿室都被燒了,唯有旁邊擺放嘉靖父親牌位的觀德殿倖免於難。重建太廟以後,嘉靖也對太廟的格局重新安排,恢復了原來“同堂異室”的格局,也借這個機會把父親牌位從觀德殿請到了太廟內。

因此嘉靖的父親牌位進太廟是有空缺的,不需要扔掉誰的牌位來騰地方,再說朱棣在太廟的位置在嘉靖十三年就已經確定為“百世不遷”,又怎麼會被扔出去呢?


水煮汗青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裡我得要糾正一下題主,你這個說法有些錯誤,嘉靖並沒有將明成祖朱棣的牌位給扔出太廟。準確來說,他是將明成祖朱棣兒子的仁宗皇帝朱高熾的牌位從太廟的正殿移至到太廟的偏殿(也就是祧廟)。所以說,你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除非是嘉靖腦子有問題,才幹出把明成祖朱棣的牌位給扔出太廟。從歷史上看,很顯然,嘉靖很聰明,也很腹黑。


那麼到底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這得要從嘉靖初年,一件叫“大禮儀之爭”的事件說起。自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可以說明朝皇帝的人選也就從朱棣這一代開始了。到了明武宗朱厚照這一代,突然發生了一件大事:朱厚照年紀輕輕30歲就駕崩了,這還好,可悲的是朱厚照並沒有留下子嗣。這咋辦?國不能一日無主啊。於是皇太后和眾大臣決定遵循太祖皇帝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來尋找繼承人,從朱厚照的老爸明孝宗尋找,發現他沒有親弟弟,那怎麼辦,只能找堂兄弟了。誒,有了,離得最近也就孝宗皇帝的父親憲宗皇帝的子孫了,他就是興獻王的長子朱厚熜,也就是日後的嘉靖皇帝。

要我說,如果是孝宗皇帝這一脈,兄終弟及來繼承皇帝,那就沒有後面的事情發生了。可偏偏就沒有。原本朱厚熜要想繼承大統,首先就要尊孝宗皇帝為父,這才符合禮儀,可是嘉靖皇帝脾氣偏偏就上來了,他先是假意答應,後來登基後的三年,突然提出要尊其父興獻王為“皇考興獻帝”。眾大臣當然一致反對,這太不像話!於是在左順門跪拜哭請他收回成命。可是嘉靖不僅沒有答應,反而將哭請的兩百多大臣,下獄的下獄,革職的革職。自此那些反對的大臣三緘其口。



這還沒完,光給他老爸皇帝尊號這還第一步,這第二步,他另外建了一座禰廟,親自命名為世廟,專門祭奠他老爸的。當然了,這還只是第二步,他的第三步就是讓他老爸入太廟。

什麼概念?

按照《禮記·王制》的記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意思就是說,太祖正廟只供奉七位皇帝,除了始祖之外,其他六位是三對父子。如果要有新的皇帝入廟,就必須踢出一位,將他弄到祧殿,也就是偏殿。

意思跟明白了吧。也就是,嘉靖想讓他老爸入正殿,就必須有一個要被弄到偏殿。這個皇帝是誰呢?

太祖皇帝。他肯定是不敢輕舉妄動的。把太祖弄出去。這不是打他的臉嗎?那麼是誰好呢?本來他是想把太宗皇帝(當時朱棣廟號叫太宗)弄到祧殿,可是大臣不願意了,他朱厚熜可是朱棣一脈,如果動了朱棣牌位,不就是在質疑他皇帝正統嗎?於是他放棄了,並且還將朱棣廟號改為成祖。

那麼他弄了誰的呢?明仁宗朱高熾。他提前將他老婆的牌位給弄到了太廟當中。先讓死去的老婆佔個位置,等他死後牌位也就有了他的份兒(太廟是一帝一後的),那麼他的老爸睿宗在太廟的位置也就安全了。

不過在嘉靖死後,他兒子穆宗皇帝覺得他老爸當年的做法太荒繆了,於是把嘉靖老爸睿宗的牌位給弄出太廟,重新放回世廟祭祀。嘉靖搞了半輩子,還是沒成功。被他兒子輕輕一動,又回到原位了。


青史回聲


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想到這裡,小編的心中就有了疑問,當年嘉靖是出於什麼原因將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改為成祖了?更多明粉的給出的原因嘉靖是想讓他爸睿宗進入太廟,但是此時太廟九個神主已經滿了,如果硬要放進去,那麼就要把朱棣遷入祧廟,嘉靖不敢這麼作,所以提升朱棣為成祖,這樣朱棣就可以不用遷了,被遷入祧廟的就成了仁宗。這個說法的流傳很廣,在原因尚未明確時也有一定的說服性,但要是熟悉明史的人仔細研究下,還是能發現問題的。

所以小編覺得上述這種說法不過是張冠李戴,因為仁宗被遷入祧廟的原因是嘉靖皇帝要把他老婆孝烈皇后升袱太廟。而且嘉靖老爸睿宗進入太廟的時候,太廟中只有八個神主(因為嘉靖九年的時候,嘉靖將明朝遠祖德祖遷入祧廟,把朱元璋視為周后稷,神主放在正中,所以此時太廟只有太祖,太宗,仁,宣,英,憲,孝,武共八個神主)根本不存在有人進來,會有人被擠出來。那麼,這個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好了,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明“嘉靖皇帝要尊朱棣為成祖”的原由。

嘉靖皇帝一直試圖讓自己的老爸稱宗袱廟,可是阻力太大,這時有人提出要恢復“明堂”制度,給嘉靖老爸加廟號,稱宗以配上帝。明堂制度是什麼呢?按照周禮,郊祭以後稷配天,明堂以周文王配上帝。明堂以周文王配上帝,是因為周文王有大功於周。對比於明朝,明太祖作為始祖自然自比於後稷。而朱棣再造家邦,自然可以比於周文王,享受明堂祭祀。然而,周以後,漢唐宋的一些皇帝都用自己的父親去享受明堂祭祀,嘉靖自然可以以此為藉口,讓老爸進入明堂。

但是嘉靖老爸作為一個沒什麼功勞,甚至沒當過皇帝的人,去與朱棣爭奪明堂祭祀,這實在有違宗法。因此,大臣唐胄就上書,認為應該用朱棣享受明堂祭祀。嘉靖自然嚴懲了反對者。為了達到讓老爸稱宗袱廟,嘉靖還專門寫了《明堂或問》,以問答的形式,提出自己老爸必須要稱宗袱廟。但是對於自己老爸搶了朱棣的明堂祭祀,嘉靖自己可能也覺的不妥。所以在《明堂或問》中提出應該如何補償朱棣。

他說:“問曰:太宗功兼創守將何以報之哉?答:我太宗當 皇祖初定之中,又值建文所壞,復興起之便,是再創一般,今同太祖百世不遷,此乃報崇之正。然稱號太宗未免無異於列聖,當以祖字別之,庶見其宜也。”

綜合上述原由,我們就能得出嘉靖之所以尊朱棣為成祖,是因為他老爸搶了朱棣的明堂祭祀,自覺不妥,所以尊朱棣為祖,百世不遷,用這種辦法來“補償”朱棣。所以在嘉靖十七年九月,朱棣“榮升”成祖,而嘉靖老爸也“榮升”睿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