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母的滑越甲板角度为12度,比辽宁舰的滑越甲板角度少了两度,你怎么看?

justtheone


辽宁舰和002航母滑跃甲板的角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如今网上不少文章都认为002航母滑跃甲板的角度由辽宁舰的14度改变为12度。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进,这些文章的解释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有理有据。

其中最流行、看起来最权威的解释就是滑跃甲板角度过大,对舰载机的结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需要舰载机进一步加强机体结构设计,这无疑会影响舰载机的总体作战能力。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解释说法的确存在一定的道理。

不过,有合理之处并不能说明它一定符合事实。需要说明的是,至今没有任何证据确凿无疑的证明002航母的滑跃甲板角度是12度。首先,官方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披露过002航母滑跃甲板角度这些细节设计信息。相信一直关注中国国防的军迷们都知道官方奉行的是“沉默是金”的最高原则,很多装备具体设计变化都是广大网友的猜测罢了。

而且从14度改为12度只相差2度,没有实地测量恐怕很难得出结论。即使当初辽宁舰曾经和002航母基本平行的并排停靠过,外界也无法依靠那些图片证明出两艘航母拥有不同角度的滑跃甲板。

有趣的是,俄海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滑跃甲板角度恰恰就是12度,当时苏联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还可以通过加大滑跃甲板角度来提升舰载机的起飞载荷能力,所以后来在建造“瓦良格”号航母时,就把滑跃甲板角度增加到14度。

最先发明滑跃甲板的英国人也是在逐步增加滑跃甲板的,最初英国航母的滑跃甲板角度为7度,后来则增加到12度,如今英国海军最新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已经拥有13度的滑跃甲板,所以002航母是否会把滑跃甲板角度降下来,还是存在争议的。

中国建造002航母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完全利用辽宁舰的使用经验,尽快拥有一艘可以完全实用的航母。所以,为了快速形成作战能力,002航母在关键设计上应该尽可能和辽宁舰保持一致。而滑跃甲板事关舰载机的起飞问题,角度发生变化需要飞行员进行一定的调整应对,这恐怕会影响飞行员的上手速度,和当初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002航母改变滑跃甲板角度的可能性并不大。


科罗廖夫


图为歼-15战机起飞


国产航母滑跃甲板的角度从辽宁舰的14度变为了12度,原因有很多。首先是降低了飞行员在起飞时的恐惧感,据辽宁舰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介绍,当飞机高速冲向滑跃甲板时,看到的不是一个斜坡,而是一堵迎面而来的钢铁巨墙,当滑跃甲板角度减小后,能够缓解飞行员这种撞墙的感觉,降低航母的起飞难度。

图为英国无敌号航母


其次虽然角度的加大能够让舰载机的最短起飞距离减小,但在10-15度之间,飞行角度的变化并不会带来明显的起飞距离的变化。像英国最早在本国的无敌号航母使用了滑跃甲板,当时他们发现滑跃甲板角度为0-6度的时与平地起飞区别不大,当角度为6-10度时能够减少一半的起飞距离,但当角度超过10度后,减少的距离就会越来越短,而且飞机尾部也更容易与甲板相撞,所以苏联经过大量实验后,建造的库兹涅佐夫号就是12度的滑跃甲板了。

图为辽宁舰与国产航母


而且据称当年瓦良格号设计时说的滑跃甲板是14度,但是拉回来改装成辽宁舰后发现也是12度角,所以很可能两艘航母的滑跃甲板角度是一样的,毕竟大家都没有上去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总的来说,滑跃甲板滑跃甲板从14度改为12度在不影响歼-15战机正常起降的前提下,减轻了飞行员起飞时的心理压力,还降低了战机尾部与甲板相撞的概率,中国海军在大量战机实际起飞后,将滑跃甲板改为这个角度绝对是有利于航母的战斗力提高的。


欢迎大家关注本号,提供更多的军武知识科普。


区域拒止


目前网络上关于1143.5型“库兹涅佐夫号”、1143.6型“瓦良格号”以及我们的新型国产航母滑跃甲板上翘角度的问题,大多数说法都是“以讹传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不是14.3°上翘甲板,这里不太好说,因为苏联在验证14度甲板合理性时,库舰已经开工了;但是“瓦良格”号航母从一开始就是14°甲板,网上那么多“经过我们验证,14°比12°起飞性能好,所以辽宁舰将甲板改为14°,新型国产航母又改回12°”这种荒谬的说法甚多,查查资料有那么难么?

▲滑跃甲板角度对比

辽宁号航母(原瓦良格号)14°滑跃甲板的来源

其实说到航母甲板构型的研究,就不得不提“航母陆上试验系统”。说起库兹涅佐夫和瓦良格,那么就不得不说说位于乌克兰的“尼特卡”航母路上被试验中心,因为这两艘舰的甲板布局和舰载机起飞性能测试都在这里进行。

▲尼特卡航母陆上试验系统T-1/T-2总段的滑跃甲板上翘角度

1976年,苏联就决定在在乌克兰建造“航母试验、研究和舰载机飞行员训练”陆上系统,该系统工程就被称为“尼特卡”NITAK,并于1977开始施工,项目选址在克里米亚半岛萨基机场。项目建成以后,苏联在尼特卡进行的舰载机滑跃起飞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试验场上安装了T-1型滑跃起飞模拟试验平台,平台长60米、宽30米,滑跃角度为8.5°,由涅瓦设计局设计。1982年8月28日,试飞员驾驶“米格-29”舰载机原型首次从T-1滑跃甲板起飞,随后又进行了“苏-27”系列飞机的试飞工作,在经过20多次的起飞试验后,涅瓦设计局发现,8.5°滑跃角虽然堪用,但并非最佳舰载机离舰攻角,设计局根据研究认为将滑跃角度提高到12-18°应该更为合理;于是涅瓦合计开始重新设计改进T-1模拟起飞平台,1983年左右经过改进后的T-1平台被称为T-2滑跃模拟试验台,滑跃角度改为14.3°,总长53.5米、宽17.5米,此后开始在T-2平台上验证舰载机的滑跑起飞性能,通过多轮“米格-29和苏-27系列”飞机的验证,最终认定14.3°滑跃角度最为适合。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上世界八十年代中期以前,苏联已经验证了14.3°滑跃角度的合理性和优势,并且涅瓦设计局已经将这些试验成果融合进1143.5航母要素修正方案中去了。由于此时,库兹涅佐夫舰已经开工挺长一段时间了,滑跃甲板有没有改为14.3°我没查到太可靠的资料。但是,1985年12月开工的瓦良格号航母,从建造伊始就是14.3°滑跃甲板的设计是毋庸置疑的。结合国内外靠谱文献,辽宁舰本身就延续的是瓦良格的滑跃甲板,并没有进行改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辽宁舰将滑跃甲板从12°改为14°,002型航母又从14°改回12度”的情况。许多自媒体博眼球的做法,各位应该早就习以为常了。

谈谈滑跃甲板上角度的问题

咱们以尼特卡航母陆上试验中心的T-2平台为例,分析一下舰载机在各上翘角度滑跑起飞性能:甲板水平长度53.5米,设置为舰船静止(无甲板风操作),因此以舰载机26吨轻载起飞状态研究,分别进行滑跃甲板上翘9°、12°、14.3°和18°分析。

根据研究,保持滑跃甲板水平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甲板上翘角度的增加,甲板末端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也随之升高,舰载机滑跑产生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部分也因此而增大,所以舰载机最后离舰速度会变小(动能转化为势能部分增多,那么转化为离舰速度的部分就减少)。,离舰速度减少的程度不大,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因为甲板上翘角度增加带来的爬升率提升却颇为喜人:

由上表可知,虽然由于滑跃甲板角度增大,使得舰载机离舰速度有所降低,(以12°和14.3°倾角为例)速度仅仅是从42.01m/s降低为41.97m/s,速度变化对于起降性能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倾角增大使得舰载机离舰后的爬升率从8.34m/s上升到10.15m/s,这样就使得舰载机离舰后的飞行轨迹没有明显的“下坠”现象,使得飞机轨迹下降高度的最低点明显高于“安全储备高度界限和舰载机离舰飞行最低安全许可高度”。

看不太明白的同学,看上图舰载机离舰后飞行轨迹也很清楚,在14.3°和18°滑跃甲板离舰轨迹图上,飞机的都没有明显的下坠;而在12°倾角,舰载机已经出现下坠轨迹,而在9°倾角时下坠已经颇为明显,这对与安全起飞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上面我们分析的是航母静止、舰载机轻载状况下的起飞性能,如果航母以不同的航速区间行驶、舰载机重载条件下起飞,则又会有很多变数。总体来说,滑跃甲板上翘角度增大,有利于舰载机起飞,但是对机体结构和人员过载承受有不利影响,不过航母舰载机即使在18°倾角起飞时,所承受的过载也没有飞机降落时承受的过载大,所以这一点不利因素根本就不成理由。至于为何选择14°角而非18°角,这就又需要一番分析了,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以后再讲。


装备空间


国产航母的12度上扬甲板,是多国使用经验的总结,也就是最适合舰载机滑越起将的角度。

排水量27000吨的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也有一个滑越起飞甲板,而且上扬角度也是12度,这个角度可以满足F-35B舰载机短距起降需要;同样使用F-35B的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及航母,也安装了12度上扬的滑越甲板,而且英国航母的滑跑跑道长达280米,从舰尾一直延伸到船头的滑越甲板,当然这个跑道只有162米被划为起飞区。有了充足的滑跑助飞加上12度上仰角的滑越甲板,预计F-35可以满载起飞。

就连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也安装了一个长46.5m、上扬12度角的滑越甲板,可以满足AV-8B海鹞式战机的短距起飞需要。因此说,滑越甲板上扬12度是最科学的设计,至少各国在使用中都认可了这个角度,因此国产航母并没有沿用辽宁号的14度上扬角传统设计,而是改用了12度设计。

国产航母相比辽宁号,在滑越甲板上做了修改,也就是将原来的14度上扬角,降低为12度,这一改进肯定是为了更好的让舰载机起飞。

苏联在发展现代化航母时急于求成,有关航母的设计一改再改,库兹涅佐夫号在1982开工,开工后几个月就进行了设计调整,在调整前连舰载机的型号都还没确定。库舰开工仅过了2年多二号舰“辽宁”号就开工了,要知道在此之前苏联从没有类似的航母建造经验,连续建造两艘一样的航母实在不妥。比如东方某个大国,买来的航母用了5年多才开工建造国产航母,这是在积累了大量使用经验,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航母之后,才开工建造的。

基辅级直升机母舰没有上扬甲板且1977年才入役,它使用的还是雅克-38垂直起降机,因此说苏联从基辅级母舰上得不到滑越甲板的使用经验,对上扬角度问题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当1982年库兹涅佐夫号开工建造时,它的舰载机还处在进行滑跑和着舰实验阶段,而且此时用于实验的竟然是苏-27的原型机T-10-3,真正带有苏-33鸭翼的T-10-24原型机直到1986年才出现,也就是说库兹涅佐夫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滑越甲板,苏联人自己也不知道。

不难理解,舰载机滑跑时会和甲板之间形成巨大的摩擦力,而甲板上扬角度越大这个摩擦力也就越大,因此当上扬角度增加时,舰载机的推力或者航母的航速也要相应增加。但舰载机脱离甲板时的仰角也会随之增大,这有助于提升舰载机的起飞重量。

上文提到的甲板上扬角度普遍为12度,苏联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是12度的上扬甲板,但它使用的是双发重型舰载机,因此飞机推力、载荷和机翼升力水平都比AV-8B要大,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苏-33原型机实验过程中发现,可以适当抬高甲板的上扬角度,进而扩大舰载机的起飞重量,获得更大的航程和载弹量,这是双发的苏-33可以满足的,就这样辽宁号(瓦良格号)的滑越甲板被改成了14度。

但这艘14度滑越甲板的航母还没下水苏联就不存在了,因此14度上扬甲板是否真的适合苏-33并没有得到验证,但很明显它不适合我们的歼-15使用,这是国产航母的滑越甲板改成12度的重要原因。歼-15的发动机推力比苏-33提高不少,我们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得益于后发优势,最大推力可达132千牛,也就是13.5吨;而苏联当初开发苏-33时只能使用老旧的AL-31航空发动机,最大推力大约是12.8吨。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滑跑距离之下,我们的歼-15能获得更大的离舰速度,因此不再需要提高上扬甲板的角度了。当然,如果继续使用14度的滑越甲板,肯定更有助于提高舰载机的起飞速度,但是额外增加的摩擦力肯定会影响舰载机的寿命,而且还增加了放飞舰载机时的危险系数,综合考虑之下还是回归国际主流设计吧!12度的滑越甲板才是最合适的。


兵器世界


随着国产航母002海试结束,该艘航母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调整阶段,不日就将加入海军服役,而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与辽宁舰相比有一个肉眼很难发现却非常关键的改进,就是国产航母002的滑跃甲板只有12度,比辽宁舰的滑跃甲板少了两度。小倾角甲板意味着经历了换心脏的国产航母舰载机让航空母舰可谓如虎添翼。

作为一艘滑跃式起飞航母,航母甲板可谓是重中之重,在合理的范围内,滑跃甲板的倾角越大,就意味着舰载机允许起飞的极限飞行速度越低。但造成的副作用会直接影响航母的作战性能以及舰载机的作战水平,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低角度甲板或是直接改用弹射式直甲板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随着舰载机换装了国产太行发动机,加速度得到了质的飞越,在相同的甲板长度上,舰载机的脱舰速度更高,滑跃甲板进一步虽缩短,虽然只有小小的两度,但是增大的航母甲板空间却可以多放四架歼-15舰载战斗机,使得航母的持续战斗力不断增强。

从舰载机角度来说,002型航母可能是我国最后一款滑跃式航母甲板,随后的航母型号都将使用弹射式的直甲板,不在使用辅助滑跃,这也将最大限度的提升航母的发射效率和载机能力,但对于用惯了高倾角的舰载机来说,直接使用弹射甲板是不合理的,需要进一步降低角度进行适应,该型航母是关键的过渡版本。

而对于舰载机飞行员来说,这两度的甲板倾角,对于心理上有很大的帮助,使用14度的甲板,虽然从一旁来看没什么区别,但从舰载机飞行员的主视角来说,就像直接驾驶飞机撞墙一样,每一次起飞都是一次很大的心理挑战,而12度的甲板则可以留出一部分的天际线,从视觉方面更有了滑跃的感觉,不再是撞墙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航母、舰载机、舰载机飞行员来说,低角度倾角的滑跃甲板可谓是一举三得,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滑跃式航母也将最终推出历史舞台,但我国航母事起步较晚,只能压缩试验时间,别人用40年时间,我们用10年,一步一个脚印,跟上世界的脚步。


诸葛小彻


更改了滑跃甲板起飞的角度,这事不能认真仔细说明白,我们的军迷们,真能纠结很长时间,说白了就简单了。航母虽大,但一物一器非虚设,作为滑跃式起飞的航母,甲板起飞角度是重要的,说到这不得不说前苏联的设计,为该型舰的发展争论了相当长的时间,争论的结果发展一型1143.5型航母,共建造了两艘,首艘就是现在看到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第二艘“瓦良格”号未建成,前苏联解了体,变身中国“辽宁”号,“辽宁”号入役后,舰载机飞行员发现滑跃甲板角度太大,对舰载机机身结构多有不利,也影响重型起降点满油满弹起飞。作为同级舰,“库兹涅佐夫”号用的就是12度,为何到了“瓦良格”改为14度?为了快速起飞,出动效率是可以有所提高,但提高有限,还影响了战斗机升空后的作战效率。现在中国把它改过来,就是在14度甲板使用多年之后得出的经验,航母与舰载机的结合,不能太过于突出单一的某些性能,国产航母即吸收了这一教训,没有盲目为“瓦良格”的此项改进所左右,以使用为主,这样我们才能有实用的设计,可见技术上我们是吃透了的,没问题。

改进还有多少?类似的改进,比如阻拦索,辽宁舰是4道,国产航母是3道,使用的经验,3道就够了,可以腾出空间进行其它设置,没有实践就有发言权,我们在吃透了“辽宁”号航母技术之后,才有可能动刀斧,也有了相当的技术条件来实现,再比如舰岛明显缩小,腾出了更多的空间来布置舰载机,使飞行甲板变得尽可能变得大一些,自可提高出动效率,再有就是对原反舰导弹的布置,得以彻底改进,腾出了大量空间,可以多装飞机,多载作战物资,将对航母持续作战能力的提高,多有帮助。专家估计这一重大更改设计,正是深挖辽宁舰技术潜力的结果。吃透了技术,当然怎么有利怎么干,可以随心所欲,以追求战斗力提高为目的,包括对滑跃式甲板角度的变化。

并非一步之遥。不少网友问,001级航母,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发展的技术趋势,并不能称作先进,为何我们还要发展001A,造出来似乎就落后了,只有一个重型起降点,严重影响和制约战斗力。其实从改造到建造,看似一步之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航母作为重大装备,技术复杂,工程浩大,我们从无到有,要先解决有,解决会造的问题,世间多少事正然这样,说起来简单,做出来难,要搞好相关配套产业,是要一个过程的。滑跃型航母,技术相对简单,维护也相对容易些,吃透了技术,建造快,可以从速解决有的问题,以适合我国发展的军事需求。有即可先练起来,从没有航母的我军,要解决用起来并用好,也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有了以后我们会有一个更为扎实的技术基础,正能发展更好的航母,反过来弹射起飞型航母也能为滑跃式航母展开作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二者相辅相成,正为其中大算计。

001A也靓丽。国产航母还能用很长时间,歼-15还可以走得更远,用过歼-15,有突出的实用性。现在网上总是闹热地讨论,下一代舰载之事,万丈高楼平地起,发展好歼-15正是基础性的重要一步,比如电战型“飞鲨”还没有做好,歼-15的机体能否利用现有技术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正在考验着沈飞,把现有的先弄好,造好,也能为下一代舰载机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展开滑跃式航母实验,就不能不说是有重大而现实的作用,技术意义积极,比如我们今天的讨论,舰载机起飞重量与滑跃角度,有着怎样的关系,如何在最大起飞重量起飞与出动效率做出合理的选择,条件给定以后,就必须做出一个务实而现实的决定,毕竟我们这一步做好了,就能用过这一级航母,看来,国产航母是做好了的,随着它装备入役的临近,正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魂舞大漠


飞机按照滑跃角度离舰后,由于速度达不到最小起飞速度,飞机会依据惯性按照抛物线轨迹飞行。在这段时间内,飞机继续加速,使得飞机达到起飞速度。飞机不再下降,改为水平飞行,然后小角度爬升。

飞机在抛物线阶段,由于有滑跃角度的迎角,此时对于飞机的操纵性有严格要求。飞机不能失速,仍然可操纵,相当于增加了几十米长的甲板。

减小滑跃角度,降低了飞机的操纵难度,同时减少的抛物线的距离,要求飞机的加速性提高,或者降低起飞重量。


可能的原因有:1、飞机的发动机推力增加,不需要过长的抛物线加速阶段。2、大角度滑跃难度大,操纵困难。为了提高飞机安全性,减小滑跃角度,降低了飞机起飞重量,3、歼15飞行性能不如预期,减小角度适应飞机性能。4、新研制的隐身战斗机大迎角操纵性不如歼-15,为了新型飞机使用安全,减小滑跃角度。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个人认为国产航母的滑跃调整更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歼-15对比苏-33性能提升

关于航母滑跃起飞,最早采用这一技术的英国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年英国人在搞滑跃起飞的时候,从7°开始进行各种测试,最后认为9°至15°是较利于滑跃起飞角度。角度越大,起飞时获得升力系数越大,但是速度损失也较大;角度越小,速度损失小,但起飞时升力系数也小。居于其中的12°一带,两者关系较为平衡,属于最利于滑跃起飞的角度。因而无敌级航母三号舰皇家方舟号时,滑跃甲板角度从9°提到12°,搭载F-35B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选择13°作为滑跃甲板角度。

实际上,前苏联在1982年开始建造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时候,也是选择12°的滑跃甲板角度,不过那个时候前苏联还没决定舰载机型号,苏-33和米格-29K还在进行研制,所以完全是理论分析。在1989年苏-33正式确定成为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舰载机,并且在库兹涅佐夫号进行起降。之后根据起降测试的数据,认为将滑跃甲板角度从12°提升至14°,更利于苏-33的安全起飞。

实际上,库兹涅佐夫级作为满载排水量5.8万吨的中型航母来说,并不适合苏-33这种空重18.4吨,最大起飞重量33吨的重型战斗机装载。所以说,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一开始设计滑跃起飞角度就是12°,是进行测试苏-33后,将二号舰瓦良格号(辽宁号)滑跃角度调整为14°。这一调整有利于改善舰载机起飞安全性,但是并非最佳滑跃起飞角度。

到了这次国产航母时,将滑跃夹角重新调整为12°,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歼-15在辽宁号上进行一系列测试和操作后,认为歼-15起降安全性能方面完全可以确保,可以进行下调滑跃起飞角度,这是经过充分试验和论证后的结论,从而更有利于提升舰载机的起飞性能。

实际上由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歼-15空重比苏-33轻了将近一吨,再加上三轴四度余电传操控系统的应用,歼-15在出发性能方面要明显优于苏-33,个人认为正是这种原因,才是国产航母将滑跃甲板角度重新调整回12°的底气所在。


五岳掩赤城


关于国产航母的滑跃甲板是否改变了角度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说法,没有真正的证据表明这一点,我们对于国产航母的设计情况等压根就没有发布任何消息与说法,有关的说法更多是一种猜测。

这个滑越甲板角度有所变化,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了,只是我们经过对航母使用之后,对原有设计进行一些调整的事情,不意味着有多大的进步。

滑越甲板采用多大角度都是根据情况来,没有什么最佳之说,我们不必过多的关注这个问题,这只能航母的一个小细节变化,不意味着航母的性能有多大提高或者落后,解决了什么大的问题。

可以理解大家对航母的关注,但是大家还是应以平静心来看似问题,而不是说有点什么变化就大惊小怪了。


雷神之锤


航母的滑越角度英国人早就验证过了,最佳的角度是12-14度。

12度对飞行员来说减小了飞行员的压力,因为滑越度数越大飞机起飞的时候就像撞墙一样的效果,所以角度改小肯定是飞行员的意见。

国产歼15本身动力就很强劲,所以这次改到12度对歼15起飞影响不大而且最重要的是减轻了飞行员起飞时的心理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