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忽必烈建立元朝实际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国?

无笔


其实,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间的汗位之争,实际上是一场蒙古贵族间保守派与汉化派间的权力之争!


早在蒙哥汗在位期间,就派阿里不哥掌控蒙古高原,派忽必烈南下攻宋,旭烈兀西征阿拉伯,按照蒙古人“幼子继承制”的传统,蒙哥将阿里不哥安排在蒙古高原,相当于宣布了阿里不哥的汗位继承权!


但在1259年,蒙哥汗死于钓鱼城下后,忽必烈并不愿意遵守蒙哥的安排而将汗位拱手相让,但当时的蒙古四大汗国中,除了旭烈兀,其他的诸如窝阔台系,察合台系,钦察系等都支持阿里不哥!

于是,忽必烈不得不借助汉人之手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而这样一来,以忽必烈为首的汉化派更是引起蒙古保守贵族的不满,于是就形成了汉化派忽必烈与保守派阿里不哥的长期对质和战争!


忽必烈总领漠南期间,结识了大量汉人,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

并在汉人及部分蒙古贵族的拥戴下,忽必烈于1260年于中原地区的开平先行继任蒙古大汗,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耗时四年击败阿里不哥。

忽必烈的胜利,是蒙古贵族中汉化派的胜利,因此,那些保守派,并不支持其当蒙古国大汗,因此都不愿意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战争之后,四大汗国都获得了实质上的独立,与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


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四大汗国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


Mr这史香


关键,忽必烈就是四个字:得位不正!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蒙古大汗的汗位传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时候开始,就是推举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准备挥师西征。他与皇后们话别,也遂皇后说:“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万岁后,应由何人承统?您顶柱般的御体一倒,象群雀般的国民由谁来管?”成吉思汗叹道:“虽是妇女,也遂的话是对的。世上没有长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确定后嗣的时候啦。”成吉思汗当下召见诸子及胞弟,议定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不过,成吉思汗虽然表达了他希望窝阔台做自己继承人的愿望,但事实上谁能做汗,还是要由蒙古的忽里台(即诸王及贵族参加的大会)推举决定。所以在成吉思汗死后、王位空缺的两年内,拖雷监摄国政。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便正式举行选举大会。大会争议了40天,分成两派,一部分人主张推举拖雷做大汗(这实际上就是反对成吉思汗的意思,但支持者还是很多),另一部分则支持窝阔台。在此时刻,察合台投下关键一票给了窝阔台,由此奠定大局。

1246年,窝阔台死后谁来继承这个汗位?同样是忽里台大会,诸王、贵族都到和林来参加大会。诸王中,“长子西征”统帅拔都威望最高,但是他不愿意支持窝阔台的儿子贵由,却又没有别的人选,所以只能托辞有病,拒绝赴会,让自己的弟弟过来参加。而这一次大会的推选结果,确实是选了贵由做大汗——也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蒙古贵族还立誓道:“只要你(指贵由)的家族中还留一个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我们都不会把汗位再给别人。”

贵由死后,拔都便以长支宗王的身份发飚,他遣使邀请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亚草原的驻地召开了一次忽里台,在会上他极力称赞蒙哥能力出众,应当即位,而窝阔台后人,已经没有继承汗位的资格(因为违背了忽里台大会的宗旨,限定了继承人)。所以最终这次大会的结果,是拖雷的长子蒙哥成了大汗。

也正是这一次大会,造成了窝阔台、察合台两家与术赤、拖雷两家的对立。蒙哥于是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台,最后在1251年再度选举,蒙哥终于获得多数票,成为广受认可的蒙古大汗。

所以说,从成吉思汗开始,窝阔台、贵由、蒙哥都是忽里台大会选举的结果,这是蒙古人认可的首领产生模式——但是,忽必烈不是这样的!

此时,忽里台大会仍在发挥其作用,但忽必烈,却没有经过任何大会的推选,便自称大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好比是当初的启,在父亲禹死后自立为国君,开启了中国式父死子继的时代)。忽必烈这么做,当然是违背了蒙古的传统政治规则的,察合台、窝阔台两系以及蒙哥的儿子们,都支持阿里不哥继承。1260年的忽里台大会,最后选举出来的蒙古大汗,就是阿里不哥。而拔都后裔那边,同样对阿里不哥表示支持,譬如说金帐汗国稍后的钱币,就是刻着阿里不哥的名字。惟有伊儿汗,貌似对忽必烈有所支持。

双方征战的结果,却是阿里不哥输给了忽必烈。也就是说,忽里台大会选举制输给了皇帝继承制。但是,虽然忽必烈赢得了战争,却没能赢得全体蒙古人对他的认可。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三系,都与元朝开始各奔东西,甚至是与元朝关系最好的伊儿汗,事实上也走上了独立之路——换句话说,蒙古汗国的共同体机制,由此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所以你说,元朝建立就是蒙古分裂,一点没错!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1206年春天,统一了蒙古草原的铁木真,率众部落首领在斡难河源头举行了忽里台大会,成为蒙古大汗,自称成吉思汗,建国号“也可蒙古兀鲁斯”(Yeke Monggol Ulus),即大蒙古国。建国之后,成吉思汗又相继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制度,为此后的开疆拓土奠定了重要基础。

(成吉思汗像)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带领蒙古铁骑南下西征,四处扩张,等到了1259年第四位大汗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的疆域已经包含了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成吉思汗的子孙也在新占领的地区相继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

(蒙古帝国)

1260年,一直负责管辖漠南、中原地区的忽必烈称汗。击败反对者后,忽必烈建国号大元,改燕京为大都,采取了一些列的汉化措施。这些举措引得的了守旧的蒙古贵族的反对,西亚等地区的四大汗国也逐渐疏离。忽必烈过于重视中原地区的发展,而忽视草原地区的发展,减少了与四大汗国之间的联系,自然使得大蒙古国出现了分裂的趋势。


老照片


蒙古帝国的分裂不是从元朝建立时才分裂 而是从1259年蒙古去世时开始分裂

而这一切都源于忽必烈以不符合蒙古帝国贵族推举制传统。从1206年铁木真获得成吉思汗称号开始,蒙古帝国大汗必须是有蒙古帝国贵族推举产生。历史蒙古帝国大汗的产生:

1206年铁木真获得成吉思汗称号,成为第一任蒙古帝国大汗;

1227年铁木真比病死,1229年窝阔台经过忽里勒台大会推举,成为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

1241年12月窝阔台去世,1246年8月,贵由在窝阔台王后的支持下,经过忽里勒台大会推举,成为第三任大汗;

1248年贵由去世,最有资格即位的拔都放弃竞选,而是推举蒙哥作为蒙古帝国大汗,在经过胡里勒台大会推举后,成为第四任蒙古帝国大汗;

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时去世,留守蒙古的阿里不哥准备召开忽里勒台大会竞选蒙古大汗之位,得到消息的忽必烈在1260年5月在少数蒙古贵族和汉人的推举下抢先称汗——而这违反了从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四任蒙古大汗的推举规则。

1260年6月,阿里不哥在大多数蒙古贵族参加的忽里勒台大会被推荐为蒙古帝国大汗。

于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进行了4年的夺汗战争,而别儿哥和旭烈兀则在高加索地区大打出手,这才是蒙古帝国分裂的标志。

蒙古帝国各汗国的成立时间

1、1222年,成吉思汗把西辽故地封地次子察合台,建立察合台汗国;

2、1225年,成吉思汗把阿尔泰山以南和偏西地区封给窝阔台,成立窝阔台汗国;

3、1242年,拔都在萨莱定都,建立金帐汗国,金帐汗国有两个附属汗国:拔都弟弟昔班建立的蓝帐汗国和拔都哥哥鄂尔达建立的白帐汗国;

4、伊尔汗国,1256年由旭烈兀控制,1260年忽必烈为感谢弟弟旭烈兀对自己汗位的支持,将阿姆河以西土地赐封给旭烈兀,建立伊尔汗国;

5、1271,忽必烈建立元朝,本质上承认他不是得到普遍支持的蒙古大汗,直到1303年,四大汗国才达成和解,承认元朝皇帝是蒙古帝国大汗。

元朝成立最晚,但正是忽必烈抢先通过不合法程序即位的行为,导致了蒙古帝国对大汗之位的争斗从暗斗变成了明争。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这个观点大部分人都比较认同,因为自从忽必烈当上大汗以后,帝国就已经行将分裂,单不说元朝,就以忽必烈继汗位开始,西方以喀喇昆仑山直到地中海就不再属于忽必烈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相反他却把主要精力用在治理中原上,政治中心南移是最标志的象征,他摒弃代表真正世界中心的国际都会哈拉和林,蒙古高原核心不再属于焦点,忽必烈这样做直接把成吉思汗到蒙哥汗这半个世纪的国都给废弃,因此他也得不到西方各大分镇诸王的认同。

原因是哈拉和林当时位置正好有通往西方的站赤,直接通过平坦的西蒙古草原越过阿尔泰山就抵达广袤的中亚平原,然后直线达到东欧平原和伊朗高原,日程也近,哈拉和林在当时很容易与西方诸王取得联系,它的位置位于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东北的额尔德尼召,在成吉思汗兴起统一蒙古草原一直在这一块转悠,祖辈草原文化浓厚也加深了西方诸王的归属感,这也是太宗窝阔台为什么要执意定都哈拉和林的原因。



早在成吉思汗已划归帝国政治中心开始,似乎这里一直代表蒙古帝国的骄傲,这源于这里曾是最具代表的匈奴和突厥,回鹘的政治中心,所以蒙古帝国是彻头彻尾的草原帝国。这也正是窝阔台汗到蒙哥汗为什么一直觊觎于此的原因,在这段时间哈拉和林已被修建,而且多样化,是草原游牧文明与农耕定居文明的双重体现。


为了彰显帝国的成就,窝阔台汗命从金国俘获来的建筑师刘敏采用纯汉式建筑打造帝都,采用宋式建筑风格,看似活脱脱一个中原城市屹立在西伯利亚以南。为此窝阔台还为自己建有万安宫,除此之外还建有回回城,蒙古包城,所以哈拉和林是元大都的蓝本。

忽必烈自从南迁漠南后,准备放弃哈拉和林,连头都不回,为此他还想继续迁往中原腹地迁,当上大汗后开始时以原来当王爷时开平府邸作为临时帝都,最后在今内蒙古正南旗建上都为正式帝都,这也到后来也有了大都。

所以一路上他是渐渐把帝国倾向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加剧了蒙古帝国的分裂,但忽必烈仍以蒙古第五代大汗身份自居,虽然到1276年取大哉乾元改大元当上中原皇帝可仍维持全蒙古大汗地位,但是早在1260年蒙古帝国因他与阿里不哥之争早已分奔离西,尤其是西方四大汗国,主要是忽必烈没有得到他们全部支持,本来该当大汗是阿里不哥,却被有实力的忽必烈用武力给占了先,加上忽必烈这一系列改革,也让西方诸王们离心。

尤其掀开反忽必烈的是窝阔台系海都,还有先汗蒙哥儿子昔里吉,盘踞西北准备策反,重新在中亚开库里台。加上忽必烈为汗位将阿姆河直到埃及边缘赐给了五弟旭烈兀支持其建立伊利汗国,将阿尔泰山到阿姆河赐予阿鲁忽建立察合台汗国,再有俄罗斯一带钦察汗国早已不停中央的命令。所以西方诸王形同就是在忽必烈安排与分歧上形成的,原因他已没有蒙哥汗的号召力,因此忽必烈自继大汗位开始,西面只局限在中亚一带,不再可能是西到波斯,中亚,俄罗斯地区的广大疆域实际拥有者。


龙文说史


因为忽必烈的汗位是未通过蒙古本部贵族的忽里台大会通过的,忽必烈的汗位是自封的,元朝的建立真接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烈,元帝国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份,元帝国是以华夏正朔出现的,今天中国的版图,以及西藏的并入,都是元帝国时期确定的,今天中国的版图有忽必烈的一份功劳。


碰哥营养医学学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关系:在蒙古帝国的版图上,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及其后代统治着四大汗国。早期的四大汗国是属于蒙古帝国大汗所统领,发展到后来其实只是军事联合体,各自独立发展。而元朝是蒙古帝国在征服中原地区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第一个皇帝,同时也是蒙古帝国大汗的继承者,以元朝为基地统领整个蒙古帝国。

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兵败被杀,蒙古帝国内部分裂由此开始,四大汗国开始鼎足而立。那么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忽必烈直接导致的吗?我们且看分析如下:

1、忽必烈蒙古帝国汉位得来不当

蒙古帝国之所以分裂,与忽必烈不合法窃取汗位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西方汗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等汗国,他们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传统有幼子守灶的理念,而阿里不哥正是拖雷的幼子,蒙古传统观念的捍卫者。相比忽必烈,他虽然有实力,可他却背离了蒙古传统,虽能得到东部蒙古诸王支持还有伊尔汗国的支持,但在当时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毕竟占据大席位,在帝国发言权分量很重,所以说光靠实力是不行的,最主要要得到众汗国支持。可忽必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2、忽必烈定都中原要做皇帝

忽必烈在打败阿里不哥后,将国都定在原大金国的中都,改大元为国号,放弃大蒙古帝国国号,而这些直接导致蒙古帝国三大汗国不满,与祖宗定制的帝国国号不符,自然不服从,蒙古帝国就等于架为空虚,瞬间他们纷纷独立。加之忽必烈由于当初举措不当,为了求得称汗把握,任意将土地划分给各汗国,引起其他不满。当时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出现摩擦,边境时常告急。窝阔台系的海都根本就不承认元朝忽必烈的合法性,在西部不断挑事。

3、忽必烈阻止分裂心有余而力不足

忽必烈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蒙古帝国的分裂,各汗国实际上早已自治,大汗只不过是个虚名而以。蒙古帝国疆域辽阔,忽必烈只拥有中原地区,也就是宋、金、西夏、大理以及蒙古本土。伊尔汗国被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隔绝,元朝根本就没有驾驭伊尔汗国的可能。与伊尔汗国的这场纷争在忽必烈孙子铁穆儿时才结束,蒙古帝国的西方各汗国仍名义上承认元朝是大汗汗国,但仍是高度自治的,蒙古帝国名存实亡了。

综上所述,忽必烈不是不阻止蒙古帝国分裂,而是他已没有这种驾驭力和威望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元世祖忽必烈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压垮蒙古帝国的那一根稻草。


野史也是史


“蒙古帝国”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现在的“蒙古国”还分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块子的相对独立的群体,蒙古人木有文化木懂得“管理”,木对外打仗了内部就打成了一团,抢牲畜抢草场抢女人常年战乱木断,蒙古占了地缘上的优势,夹在了中俄之间,如果把“蒙古国”摆在中亚或者是西亚,“蒙古国”早就会被兼容绝种了,犹如当年强大的满族和美国的印第安人


792突击步枪


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关系不一般,请不要混为一谈

蒙古骑兵

近来写过几篇关于盛世王朝、统一帝国等文章,发现很多博友对元朝争议很大。认同元朝的很多,毕竟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的横贯欧亚的超级大帝国,统治面积之广、人口之多,恐怕至今恐怕无国能及,不仅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贸易等的往来,推动人类文明真正进入世界史的时代。但反对的人也很多,认为元朝在征服拓疆过程中,烧杀抢掠、凶狠残暴,导致中原百姓生灵涂炭、饿殍满地,元朝不仅拒不接受汉文化,还实行民族高压政策,把汉族列为最低等,对推动华夏民族发展和进步没有任何贡献,是历史的倒退。笔者认为,之所以争论不休,是因为一部分人贪恋帝国的荣耀,而另一部分人又过分强调元朝是蛮族入侵,非华夏正统,其实都没弄清蒙古帝国与元朝的不同关系。

一、蒙古帝国与元朝建立的时间不同

可汗金帐

蒙古帝国(1206年-1259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期间进行三次大规模的西征运动。公元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蒙古帝国分裂。

南宋投降

元朝(1271年—1368年)公元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公元1276年,元朝攻灭南宋,统一全中国 ,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公元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二、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地域不同

蒙古帝国

在蒙古帝国全盛时期,国土面积3300万平方公里,也有说超过了440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亚洲面积相当,疆域最大时东起朝鲜半岛,西达波兰,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湾,包括几乎整个亚洲和大部分欧洲。

元朝

元朝统治国土面积达1372万平方公里,主要区域包括原来的蒙古本土及金国、南宋等土地,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

三、蒙古帝国和元朝的统治理念不同

草原生活

蒙古帝国始终把漠北草原作为统治中心和国家本位的地位,而将中原农耕地区只看作帝国的东南一隅,没有因地制宜,采用历代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对汉地加以统治和管理。在蒙古帝国统治下的半个世纪中,中原法制不立,社会动荡不安,贵族军阀剥削残酷,竭泽而渔,民不聊生。

中原生活

元朝建立后,定都大都(北京),改行汉法,创立行省制,启用汉人为官,主动融入汉人社会,将统治政策由草原本位变为汉地本位,也就是说在1271年元朝建立之前,蒙古人属于侵略者,之后,主动融入中华文明,才开始属于中国历史。

四、蒙古帝国和元朝的文化区别

草原文化

早期蒙古帝国受西藏的佛教、金国的道教、东欧的基督教、中东的伊斯兰教影响较多,对中原的儒教理学兴趣不大,主要还是延续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多神教萨满信仰。

中原文明

元朝文化和蒙古帝国时期及其他几大汗国截然不同,元帝国入主中原后,更具有华夏文化特性,并且从地域上讲,元朝的中心,也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经济上讲,也主要靠这两个区域支撑。这一时期,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开创了中国封建时期中西文化经济交流最繁荣的时代,使不同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忽必烈可汗

蒙汉融合

综上所述,我认为蒙古帝国历史属于世界历史范畴,而其中元朝历史属于中国历史,元朝不仅结束了中国古代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发展和民族大融合,还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华帝国。


历史的长空


蒙古人建立国家怎么能起名怎么能用其他民族语言定国号呢?不用多说按照蒙族人的信条忽必烈犯下分裂蒙古的滔天大罪!不可挽救的致命性大错!所以元王朝孤立无援短短百年就退出该回来的蒙古草原上。蒙古人不应该和那些不该来往的垃圾沾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