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忽必烈建立元朝實際上是分裂了蒙古帝國?

無筆


其實,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間的汗位之爭,實際上是一場蒙古貴族間保守派與漢化派間的權力之爭!


早在蒙哥汗在位期間,就派阿里不哥掌控蒙古高原,派忽必烈南下攻宋,旭烈兀西征阿拉伯,按照蒙古人“幼子繼承製”的傳統,蒙哥將阿里不哥安排在蒙古高原,相當於宣佈了阿里不哥的汗位繼承權!


但在1259年,蒙哥汗死於釣魚城下後,忽必烈並不願意遵守蒙哥的安排而將汗位拱手相讓,但當時的蒙古四大汗國中,除了旭烈兀,其他的諸如窩闊臺系,察合臺系,欽察系等都支持阿里不哥!

於是,忽必烈不得不借助漢人之手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而這樣一來,以忽必烈為首的漢化派更是引起蒙古保守貴族的不滿,於是就形成了漢化派忽必烈與保守派阿里不哥的長期對質和戰爭!


忽必烈總領漠南期間,結識了大量漢人,如劉秉忠、許衡、姚樞、郝經、張文謙、竇默、趙璧等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

並在漢人及部分蒙古貴族的擁戴下,忽必烈於1260年於中原地區的開平先行繼任蒙古大汗,以漢地豐富的人力、物力為依託,耗時四年擊敗阿里不哥。

忽必烈的勝利,是蒙古貴族中漢化派的勝利,因此,那些保守派,並不支持其當蒙古國大汗,因此都不願意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戰爭之後,四大汗國都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與元朝之間互不統屬,戰爭不斷。


直至1304年元成宗時期,四大汗國方才一同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Mr這史香


關鍵,忽必烈就是四個字:得位不正!

為什麼這麼講?因為蒙古大汗的汗位傳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時候開始,就是推舉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征。他與皇后們話別,也遂皇后說:“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後,應由何人承統?您頂柱般的御體一倒,象群雀般的國民由誰來管?”成吉思汗嘆道:“雖是婦女,也遂的話是對的。世上沒有長生不老之人,是到了確定後嗣的時候啦。”成吉思汗當下召見諸子及胞弟,議定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不過,成吉思汗雖然表達了他希望窩闊臺做自己繼承人的願望,但事實上誰能做汗,還是要由蒙古的忽裡臺(即諸王及貴族參加的大會)推舉決定。所以在成吉思汗死後、王位空缺的兩年內,拖雷監攝國政。1229年秋,蒙古宗王和重要大臣便正式舉行選舉大會。大會爭議了40天,分成兩派,一部分人主張推舉拖雷做大汗(這實際上就是反對成吉思汗的意思,但支持者還是很多),另一部分則支持窩闊臺。在此時刻,察合臺投下關鍵一票給了窩闊臺,由此奠定大局。

1246年,窩闊臺死後誰來繼承這個汗位?同樣是忽裡臺大會,諸王、貴族都到和林來參加大會。諸王中,“長子西征”統帥拔都威望最高,但是他不願意支持窩闊臺的兒子貴由,卻又沒有別的人選,所以只能託辭有病,拒絕赴會,讓自己的弟弟過來參加。而這一次大會的推選結果,確實是選了貴由做大汗——也就是在這次大會上,蒙古貴族還立誓道:“只要你(指貴由)的家族中還留一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的人,我們都不會把汗位再給別人。”

貴由死後,拔都便以長支宗王的身份發飈,他遣使邀請宗王、大臣,到他在中亞草原的駐地召開了一次忽裡臺,在會上他極力稱讚蒙哥能力出眾,應當即位,而窩闊臺後人,已經沒有繼承汗位的資格(因為違背了忽裡臺大會的宗旨,限定了繼承人)。所以最終這次大會的結果,是拖雷的長子蒙哥成了大汗。

也正是這一次大會,造成了窩闊臺、察合臺兩家與朮赤、拖雷兩家的對立。蒙哥於是又遣使邀集各支宗王到斡難河畔召開忽裡臺,最後在1251年再度選舉,蒙哥終於獲得多數票,成為廣受認可的蒙古大汗。

所以說,從成吉思汗開始,窩闊臺、貴由、蒙哥都是忽裡臺大會選舉的結果,這是蒙古人認可的首領產生模式——但是,忽必烈不是這樣的!

此時,忽裡臺大會仍在發揮其作用,但忽必烈,卻沒有經過任何大會的推選,便自稱大汗(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好比是當初的啟,在父親禹死後自立為國君,開啟了中國式父死子繼的時代)。忽必烈這麼做,當然是違背了蒙古的傳統政治規則的,察合臺、窩闊臺兩系以及蒙哥的兒子們,都支持阿里不哥繼承。1260年的忽裡臺大會,最後選舉出來的蒙古大汗,就是阿里不哥。而拔都後裔那邊,同樣對阿里不哥表示支持,譬如說金帳汗國稍後的錢幣,就是刻著阿里不哥的名字。惟有伊兒汗,貌似對忽必烈有所支持。

雙方征戰的結果,卻是阿里不哥輸給了忽必烈。也就是說,忽裡臺大會選舉制輸給了皇帝繼承製。但是,雖然忽必烈贏得了戰爭,卻沒能贏得全體蒙古人對他的認可。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朮赤、察合臺、窩闊臺三系,都與元朝開始各奔東西,甚至是與元朝關係最好的伊兒汗,事實上也走上了獨立之路——換句話說,蒙古汗國的共同體機制,由此土崩瓦解、不復存在!

所以你說,元朝建立就是蒙古分裂,一點沒錯!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1206年春天,統一了蒙古草原的鐵木真,率眾部落首領在斡難河源頭舉行了忽裡臺大會,成為蒙古大汗,自稱成吉思汗,建國號“也可蒙古兀魯斯”(Yeke Monggol Ulus),即大蒙古國。建國之後,成吉思汗又相繼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政治軍事制度,為此後的開疆拓土奠定了重要基礎。

(成吉思汗像)

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帶領蒙古鐵騎南下西征,四處擴張,等到了1259年第四位大汗蒙哥汗去世時,大蒙古國的疆域已經包含了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成吉思汗的子孫也在新佔領的地區相繼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蒙古帝國)

1260年,一直負責管轄漠南、中原地區的忽必烈稱汗。擊敗反對者後,忽必烈建國號大元,改燕京為大都,採取了一些列的漢化措施。這些舉措引得的了守舊的蒙古貴族的反對,西亞等地區的四大汗國也逐漸疏離。忽必烈過於重視中原地區的發展,而忽視草原地區的發展,減少了與四大汗國之間的聯繫,自然使得大蒙古國出現了分裂的趨勢。


老照片


蒙古帝國的分裂不是從元朝建立時才分裂 而是從1259年蒙古去世時開始分裂

而這一切都源於忽必烈以不符合蒙古帝國貴族推舉制傳統。從1206年鐵木真獲得成吉思汗稱號開始,蒙古帝國大汗必須是有蒙古帝國貴族推舉產生。歷史蒙古帝國大汗的產生:

1206年鐵木真獲得成吉思汗稱號,成為第一任蒙古帝國大汗;

1227年鐵木真比病死,1229年窩闊臺經過忽裡勒臺大會推舉,成為蒙古帝國第二任大汗;

1241年12月窩闊臺去世,1246年8月,貴由在窩闊臺王后的支持下,經過忽裡勒臺大會推舉,成為第三任大汗;

1248年貴由去世,最有資格即位的拔都放棄競選,而是推舉蒙哥作為蒙古帝國大汗,在經過胡裡勒臺大會推舉後,成為第四任蒙古帝國大汗;

1259年蒙哥在攻打南宋時去世,留守蒙古的阿里不哥準備召開忽裡勒臺大會競選蒙古大汗之位,得到消息的忽必烈在1260年5月在少數蒙古貴族和漢人的推舉下搶先稱汗——而這違反了從鐵木真、窩闊臺、貴由、蒙哥四任蒙古大汗的推舉規則。

1260年6月,阿里不哥在大多數蒙古貴族參加的忽裡勒臺大會被推薦為蒙古帝國大汗。

於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進行了4年的奪汗戰爭,而別兒哥和旭烈兀則在高加索地區大打出手,這才是蒙古帝國分裂的標誌。

蒙古帝國各汗國的成立時間

1、1222年,成吉思汗把西遼故地封地次子察合臺,建立察合臺汗國;

2、1225年,成吉思汗把阿爾泰山以南和偏西地區封給窩闊臺,成立窩闊臺汗國;

3、1242年,拔都在薩萊定都,建立金帳汗國,金帳汗國有兩個附屬汗國:拔都弟弟昔班建立的藍帳汗國和拔都哥哥鄂爾達建立的白帳汗國;

4、伊爾汗國,1256年由旭烈兀控制,1260年忽必烈為感謝弟弟旭烈兀對自己汗位的支持,將阿姆河以西土地賜封給旭烈兀,建立伊爾汗國;

5、1271,忽必烈建立元朝,本質上承認他不是得到普遍支持的蒙古大汗,直到1303年,四大汗國才達成和解,承認元朝皇帝是蒙古帝國大汗。

元朝成立最晚,但正是忽必烈搶先通過不合法程序即位的行為,導致了蒙古帝國對大汗之位的爭鬥從暗鬥變成了明爭。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這個觀點大部分人都比較認同,因為自從忽必烈當上大汗以後,帝國就已經行將分裂,單不說元朝,就以忽必烈繼汗位開始,西方以喀喇崑崙山直到地中海就不再屬於忽必烈蒙古帝國的統治之下。相反他卻把主要精力用在治理中原上,政治中心南移是最標誌的象徵,他摒棄代表真正世界中心的國際都會哈拉和林,蒙古高原核心不再屬於焦點,忽必烈這樣做直接把成吉思汗到蒙哥汗這半個世紀的國都給廢棄,因此他也得不到西方各大分鎮諸王的認同。

原因是哈拉和林當時位置正好有通往西方的站赤,直接通過平坦的西蒙古草原越過阿爾泰山就抵達廣袤的中亞平原,然後直線達到東歐平原和伊朗高原,日程也近,哈拉和林在當時很容易與西方諸王取得聯繫,它的位置位於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東北的額爾德尼召,在成吉思汗興起統一蒙古草原一直在這一塊轉悠,祖輩草原文化濃厚也加深了西方諸王的歸屬感,這也是太宗窩闊臺為什麼要執意定都哈拉和林的原因。



早在成吉思汗已劃歸帝國政治中心開始,似乎這裡一直代表蒙古帝國的驕傲,這源於這裡曾是最具代表的匈奴和突厥,回鶻的政治中心,所以蒙古帝國是徹頭徹尾的草原帝國。這也正是窩闊臺汗到蒙哥汗為什麼一直覬覦於此的原因,在這段時間哈拉和林已被修建,而且多樣化,是草原遊牧文明與農耕定居文明的雙重體現。


為了彰顯帝國的成就,窩闊臺汗命從金國俘獲來的建築師劉敏採用純漢式建築打造帝都,採用宋式建築風格,看似活脫脫一箇中原城市屹立在西伯利亞以南。為此窩闊臺還為自己建有萬安宮,除此之外還建有回回城,蒙古包城,所以哈拉和林是元大都的藍本。

忽必烈自從南遷漠南後,準備放棄哈拉和林,連頭都不回,為此他還想繼續遷往中原腹地遷,當上大汗後開始時以原來當王爺時開平府邸作為臨時帝都,最後在今內蒙古正南旗建上都為正式帝都,這也到後來也有了大都。

所以一路上他是漸漸把帝國傾向農耕文明的同時,又加劇了蒙古帝國的分裂,但忽必烈仍以蒙古第五代大汗身份自居,雖然到1276年取大哉乾元改大元當上中原皇帝可仍維持全蒙古大汗地位,但是早在1260年蒙古帝國因他與阿里不哥之爭早已分奔離西,尤其是西方四大汗國,主要是忽必烈沒有得到他們全部支持,本來該當大汗是阿里不哥,卻被有實力的忽必烈用武力給佔了先,加上忽必烈這一系列改革,也讓西方諸王們離心。

尤其掀開反忽必烈的是窩闊臺系海都,還有先汗蒙哥兒子昔裡吉,盤踞西北準備策反,重新在中亞開庫裡臺。加上忽必烈為汗位將阿姆河直到埃及邊緣賜給了五弟旭烈兀支持其建立伊利汗國,將阿爾泰山到阿姆河賜予阿魯忽建立察合臺汗國,再有俄羅斯一帶欽察汗國早已不停中央的命令。所以西方諸王形同就是在忽必烈安排與分歧上形成的,原因他已沒有蒙哥汗的號召力,因此忽必烈自繼大汗位開始,西面只侷限在中亞一帶,不再可能是西到波斯,中亞,俄羅斯地區的廣大疆域實際擁有者。


龍文說史


因為忽必烈的汗位是未通過蒙古本部貴族的忽裡臺大會通過的,忽必烈的汗位是自封的,元朝的建立真接導致了蒙古帝國的分烈,元帝國只是蒙古帝國的一部份,元帝國是以華夏正朔出現的,今天中國的版圖,以及西藏的併入,都是元帝國時期確定的,今天中國的版圖有忽必烈的一份功勞。


碰哥營養醫學學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元朝與蒙古帝國的關係:在蒙古帝國的版圖上,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及其後代統治著四大汗國。早期的四大汗國是屬於蒙古帝國大汗所統領,發展到後來其實只是軍事聯合體,各自獨立發展。而元朝是蒙古帝國在征服中原地區後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的第一個皇帝,同時也是蒙古帝國大汗的繼承者,以元朝為基地統領整個蒙古帝國。

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被殺,蒙古帝國內部分裂由此開始,四大汗國開始鼎足而立。那麼蒙古帝國的分裂是忽必烈直接導致的嗎?我們且看分析如下:

1、忽必烈蒙古帝國漢位得來不當

蒙古帝國之所以分裂,與忽必烈不合法竊取汗位有很大關係,尤其是西方汗國術赤、察合臺、窩闊臺等汗國,他們都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傳統有幼子守灶的理念,而阿里不哥正是拖雷的幼子,蒙古傳統觀念的捍衛者。相比忽必烈,他雖然有實力,可他卻背離了蒙古傳統,雖能得到東部蒙古諸王支持還有伊爾汗國的支持,但在當時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畢竟佔據大席位,在帝國發言權分量很重,所以說光靠實力是不行的,最主要要得到眾汗國支持。可忽必烈恰恰忽視了這一點。

2、忽必烈定都中原要做皇帝

忽必烈在打敗阿里不哥後,將國都定在原大金國的中都,改大元為國號,放棄大蒙古帝國國號,而這些直接導致蒙古帝國三大汗國不滿,與祖宗定製的帝國國號不符,自然不服從,蒙古帝國就等於架為空虛,瞬間他們紛紛獨立。加之忽必烈由於當初舉措不當,為了求得稱汗把握,任意將土地劃分給各汗國,引起其他不滿。當時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出現摩擦,邊境時常告急。窩闊臺系的海都根本就不承認元朝忽必烈的合法性,在西部不斷挑事。

3、忽必烈阻止分裂心有餘而力不足

忽必烈在當時根本就沒有辦法阻止蒙古帝國的分裂,各汗國實際上早已自治,大汗只不過是個虛名而以。蒙古帝國疆域遼闊,忽必烈只擁有中原地區,也就是宋、金、西夏、大理以及蒙古本土。伊爾汗國被察合臺與窩闊臺汗國隔絕,元朝根本就沒有駕馭伊爾汗國的可能。與伊爾汗國的這場紛爭在忽必烈孫子鐵穆兒時才結束,蒙古帝國的西方各汗國仍名義上承認元朝是大汗汗國,但仍是高度自治的,蒙古帝國名存實亡了。

綜上所述,忽必烈不是不阻止蒙古帝國分裂,而是他已沒有這種駕馭力和威望了。從某種意義上講,元世祖忽必烈加速了蒙古帝國的分裂,是壓垮蒙古帝國的那一根稻草。


野史也是史


“蒙古帝國”實際上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現在的“蒙古國”還分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塊子的相對獨立的群體,蒙古人木有文化木懂得“管理”,木對外打仗了內部就打成了一團,搶牲畜搶草場搶女人常年戰亂木斷,蒙古佔了地緣上的優勢,夾在了中俄之間,如果把“蒙古國”擺在中亞或者是西亞,“蒙古國”早就會被兼容絕種了,猶如當年強大的滿族和美國的印第安人


792突擊步槍


元朝與蒙古帝國的關係不一般,請不要混為一談

蒙古騎兵

近來寫過幾篇關於盛世王朝、統一帝國等文章,發現很多博友對元朝爭議很大。認同元朝的很多,畢竟蒙古帝國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的橫貫歐亞的超級大帝國,統治面積之廣、人口之多,恐怕至今恐怕無國能及,不僅加強了東西方經濟、文化、貿易等的往來,推動人類文明真正進入世界史的時代。但反對的人也很多,認為元朝在征服拓疆過程中,燒殺搶掠、兇狠殘暴,導致中原百姓生靈塗炭、餓殍滿地,元朝不僅拒不接受漢文化,還實行民族高壓政策,把漢族列為最低等,對推動華夏民族發展和進步沒有任何貢獻,是歷史的倒退。筆者認為,之所以爭論不休,是因為一部分人貪戀帝國的榮耀,而另一部分人又過分強調元朝是蠻族入侵,非華夏正統,其實都沒弄清蒙古帝國與元朝的不同關係。

一、蒙古帝國與元朝建立的時間不同

可汗金帳

蒙古帝國(1206年-1259年)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等國,期間進行三次大規模的西征運動。公元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蒙古帝國分裂。

南宋投降

元朝(1271年—1368年)公元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公元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一全中國 ,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公元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前後共計98年。

二、蒙古帝國和元朝的地域不同

蒙古帝國

在蒙古帝國全盛時期,國土面積3300萬平方公里,也有說超過了4400萬平方公里,與現在亞洲面積相當,疆域最大時東起朝鮮半島,西達波蘭,北到北冰洋,南至太平洋和波斯灣,包括幾乎整個亞洲和大部分歐洲。

元朝

元朝統治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主要區域包括原來的蒙古本土及金國、南宋等土地,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

三、蒙古帝國和元朝的統治理念不同

草原生活

蒙古帝國始終把漠北草原作為統治中心和國家本位的地位,而將中原農耕地區只看作帝國的東南一隅,沒有因地制宜,採用歷代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對漢地加以統治和管理。在蒙古帝國統治下的半個世紀中,中原法制不立,社會動盪不安,貴族軍閥剝削殘酷,竭澤而漁,民不聊生。

中原生活

元朝建立後,定都大都(北京),改行漢法,創立行省制,啟用漢人為官,主動融入漢人社會,將統治政策由草原本位變為漢地本位,也就是說在1271年元朝建立之前,蒙古人屬於侵略者,之後,主動融入中華文明,才開始屬於中國歷史。

四、蒙古帝國和元朝的文化區別

草原文化

早期蒙古帝國受西藏的佛教、金國的道教、東歐的基督教、中東的伊斯蘭教影響較多,對中原的儒教理學興趣不大,主要還是延續北方遊牧民族的傳統宗教文化多神教薩滿信仰。

中原文明

元朝文化和蒙古帝國時期及其他幾大汗國截然不同,元帝國入主中原後,更具有華夏文化特性,並且從地域上講,元朝的中心,也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從經濟上講,也主要靠這兩個區域支撐。這一時期,元朝統治者對各種宗教採取兼容幷蓄的態度,儒家文化的社會地位進一步提高,開創了中國封建時期中西文化經濟交流最繁榮的時代,使不同地區、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文化雙向交流加速,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傳播範圍之廣、對未來歷史影響之大,都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

忽必烈可汗

蒙漢融合

綜上所述,我認為蒙古帝國歷史屬於世界歷史範疇,而其中元朝歷史屬於中國歷史,元朝不僅結束了中國古代長期的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使社會走向安定,促進了社會發展和民族大融合,還開拓了空前遼闊的疆域,元朝是少數民族統治的中華帝國。


歷史的長空


蒙古人建立國家怎麼能起名怎麼能用其他民族語言定國號呢?不用多說按照蒙族人的信條忽必烈犯下分裂蒙古的滔天大罪!不可挽救的致命性大錯!所以元王朝孤立無援短短百年就退出該回來的蒙古草原上。蒙古人不應該和那些不該來往的垃圾沾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