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何要推行汉法?

勇敢坚强ygjq


忽必烈所以推行汉法,缘于他早年对汉人文士儒生有着大量接触,对中原汉地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而在他的成长中,也对这种“新奇”的文化和治世理念进行了粗浅的践行,在行之有效的情况下,对汉文化大为推崇。

在《忽必烈,蒙古可汗的帝国梦》一书中,对忽必烈推行汉法之举有高度评价:“忽必烈恢复的行政机构治愈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拖雷第四子。其显赫出身,为他带来了接触中原文士的机会。

早在窝阔台时期,投靠蒙古的汉族知识分子窦默、姚枢等人,先后为忽必烈所器重。

忽必烈也因此接触到汉人所谓“三纲五常、正心诚意”及儒家治国之道。其后,又有僧人刘秉忠进言所谓“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忽必烈在他的建议下开始改革弊政,兴学校,事农桑,这在异族统治中原的历史中虽非绝无仅有,却也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对忽必烈有着深厚影响的另一个中原士子是西京怀仁人赵璧。

赵璧因精通汉语及蒙古语,深得忽必烈器重。赵璧不仅为忽必烈讲解汉文化,还为其翻译《大学衍义》之类的中原典籍,又引荐身赋才学的文人士子到忽必烈帐下效力,如金朝状元王鹗,每每为忽必烈讲解《孝经》、《尚书》、《易经》等典籍。

南宋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忽必烈手中的中原文人集团达到一定程度,先是张文廉被子聪引入王府,后有史天泽幕僚张德辉为其引荐中原名士元好问等二十余人。


忽必烈在其南征北战期间,积极践行所学所行。

《元史》载,“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瓜忽都之地”,忽必烈大肆作用到手的文士,提出“行汉法”的主张,并给自己头上印了个“儒教大宗师”的帽子以期召来更多的文人士子效力。

灭南宋以后,忽必烈并没有大肆屠戮中原文士,并着力于将宋朝的行政机构及官员等保留下来,以期日后归心为之所用。


忽必烈在位期间,是元朝最为重视汉臣的时代。

诸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不仅使这些人来管理国家财政,还大兴汉法,积极建立政治制度,设“司农司”、“劝农司”等,编《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对元朝的统治及战后中原地区的恢复都是有益的。

《新元史》有评价:蒙古之兴,无异于匈奴、突厥。至世祖独崇儒向学,召姚枢、许衡、窦默等敷陈仁义道德之说,岂非所谓书生之虚论者哉?然践阼之后,混壹南北,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由此言之,时儿今古,治无夷夏,未有舍先王之道,而能保世长民者也。


煮酒君谈史


元朝,是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承接“大蒙古国第五代汗位”(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后,改国号创立的。忽必烈为什么要行汉制,兴汉法呢?这是有深刻的背景的:

一是“大蒙古国”是由“中央汗国”和“四大诸子汗国”五大部分组成。“大蒙古国可汗”由窝阔台一脉(窝阔台汗、贵由汗),转至拖雷一脉(蒙哥汗、忽必烈汗)后,在忽必烈与阿不里哥4年多的汗位之争过程中,已让四大诸子汗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央汗国”对“诸子汗国”的相应节制,已走出成吉思汗当时的初衷了。各自为阵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是突出“中央汗国”的地位,为入主中原做更全面的准备。1271年忽必烈夺取“中统”之后,推行“行汉法”主张,取自《经.乾篇》“大哉乾元,万物资治”,改国号“大蒙古国”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后而建立的大蒙古国),史称“元世祖”,尊其祖父铁木真为“元太祖”。去掉单纯的民族个性,体现出多民的大融合与相互尊重。

三是为证明“正统”奠定基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立根之基是“证明正统”。从“大蒙古国”到“大元”的历史进程,是一种民族与王朝证明自我的过程――“宋蒙联盟”大破女真“大金”,让宋报了“靖康之耻”。为了避讳“背弃盟誓”,来直接灭宋(南宋)。忽必烈采取了一个“迂回战略”,以此来证实入主中原的合理性、合情性、合规性、正统性――废祖制,按“汉制”行法、做事。

四是当政者想忠实运用“汉法”――主要是:忽必烈“行汉法”,推行“汉制”,选拔汉人才,任用汉人经营国家财政,管理国库。忽必烈时期取得明显效果。但是,也因为将国民分为“四类人”饱受争议(不利于民族大融合)。同时,因为“推汉、兴汉、用汉”等,直接影响蒙古贵族的切身利益,遭到了蒙古贵族的强烈反对,以至于从属蒙古汗国与他分裂,不认其为“宗主国”。因疆土拓展,连年征战,赋税高举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加上蒙古贵族歧视、掠夺各民族财富,造成多民族也因此起义不断。在推行“汉制”过程中,蒙古族当政者也付出了极大代价――据史记,忽必烈在位期间各族起义过千次,是历史之最。 1314年元仁宗提出“汉化科学”,史称“延祐复科”。元英宗继位后,倡导“以儒治国”,颁布《大元通制》等,却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抵抗力和反对。并于1323年在南坡刺杀了元英宗,史称“南坡之变”。

这也是自忽必烈入主中原以来数十年难有建树,让史界难以评价元朝的关键所在!

一家之说。是为进一步拨开历史尘沙!欢迎评说!!


张庆东字恕鸣


(忽必烈)

推行汉法本身就是统治的需要,从马上打天下到马下治天下的过程。忽必烈也明白这一点,他还没当皇帝时,已经和窦默,姚枢等汉族知识份子交往密切。当了皇帝后,更是受到身边汉族士人的影响,推行汉文化来巩固统治。

然而,这一切汉文化的推行,是和一个契丹人有重大的关系的,他就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也是汉化的契丹人,通晓儒家学术。他在60岁高龄生下耶律楚材,十分喜爱。所以,耶律楚材是有很好的汉文化家学渊源。

成吉思汗攻下金国,耶律楚材就到了他的阵营,而且是倍受器重。于是,耶律楚材在“一代天骄”身边,做了很多事:

第一,劝诫屠城,救下大量人民;

第二,保护汉族知识份子;

第三,改革和奠定蒙元的律法,税法等等;

第四,尊孔尚儒,把汉文化潜移默化进入了蒙元的贵族。

第五,劝阻把“农耕文化”演变为“游牧文化”。

这里,包括日后忽必烈身边的窦默,元好问等知识份子,都是耶律楚材保护下的。所以,蒙元的汉治,耶律楚材才是奠基人。


大飞熊ヽ骑士


忽必烈被蒙哥汗封为汉地军事总管,他的幕僚集团主要为汉族地主阶级,这个阶级不仅有钱,还有地有人有文化,使得忽必烈的势力发展壮大的很快,并且很强大,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蒙古军事贵族力量加上汉族的文化,这股力量帮助忽必烈赢得了汗位!推行汉法,更能加快融合蒙汉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