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公元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三亚某军港入列。

毫无疑问,这将会被载入史册。而联系起历史,我们会发现总有一些巧合,也就在131年前的1888年12月17日,晚清的北洋海军在山东威海卫刘公岛宣告正式成立。那是中国近代海军的一个起点,只不过,这个起点伴随着屈辱,又很快转化成一幕悲剧,从而给后人敲响了警钟,留下了教训。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被日本军舰重伤的“致远”舰上,一位北洋军官望了望四周腾起的熊熊烈火,然后面对身旁的全体官兵,略带粤语腔调地喊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说完指挥全舰直撞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不料日军发射一炮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引发爆炸,“致远”舰沉海。这位军官坠海之时,他拒绝了随从的救援,高呼:“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随后以身殉国。

他就是邓世昌,一位海军先烈,一位民族英雄。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他的事迹可歌可泣,但又抹不掉屈辱和痛惜。因为他生在了一个叫晚清的时代。

那是一个眼看着无数优秀儿女、优秀军人白白牺牲而无能为力的时代。

这场持续了近7个月的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大清国惨败而结束,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日还签订了《马关条约》,战场上如此惨败的大清国还得割地、赔款、开商埠、让权益。晚清让屈辱再一次上演,也让屈辱和危机再一次加深。

而日本用大清国的巨额赔款的扩建海陆两军,国力因此更为强大,从而跻身列强。自此,英、法、美、俄、德、日等列强一拥而上,贪婪地趴在软弱的大清国身上吸血。

而大清国只好使出浑身解数,以便于在诸多列强的夹缝中苟且求生。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甲午之后,日本一跃成为了大清国的头号仇敌,它已不是昔日的蕞尔小邦,而是一个虎视眈眈的强盗邻居。它刚刚从大清国手中抢来了辽东半岛,想以此为跳板,觊觎东北。大清国当然明白它的企图,只好向俄、德、法三国诉诉苦,指望他们说句公道话,或者给句安慰。

几天之后,俄、德、法三国还真出面了,“友善劝告”日本不能吞辽东半岛,否则俄国将武力干涉。当然,他们不是大公无私,只是不愿意日本独吞这一巨大利益罢了。面对这么大的国际压力,日本只好先忍着,把辽东半岛还给了大清,不过要大清国家赔了3000万两白银,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大清拿回了辽东半岛,也从中找到了抑制日本这个新生巨敌的办法。那就是借俄抗日。

1896年,沙俄迅速取得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的特权。它以“还辽有功”也让大清国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声称为防止日本不甘心,会再次夺取辽东半岛,要大清国干脆把旅顺、大连及附近海域都租借给它强大的俄罗斯,这样日本就不敢了。大清国默认。

沙俄严重损害了日本在华利益,成了它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俄日之间的梁子也就此结下了。

1898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十二日),在山东冠县梨园屯(今河北威县)的蒋家庄马场,一名叫赵三多的义和拳(即义和团)首领聚众起义,他们不满洋兵肆意枪杀无辜的国民,不满“我自主之权全予外人”,他们要帮助大清扬眉吐气。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赵三多等人的号召迅速点燃了华北平原这块土地上的民众的情绪,积压了半个世纪的怨气瞬间找到了发泄的口子,人们在一片“义和拳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的歌谣中抱团,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烧洋货,毁教堂,杀洋人,然后迅速转入直隶。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1900年夏,义和团进入京津后,对于那些传教士和外国人,不分老幼好坏一律格杀,这还不解恨,与“洋”有关的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一概捣毁,用洋物的国人也不能姑息,“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

局面失控了,清廷派董福祥和聂士成率军镇压也毫无效果,只好向英、法、美、俄、德、意、日等十一国宣战,收编义和团为外战前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引爆了,这支联军的统帅是英国军官西摩尔,副统帅是美国军官麦卡加拉,原本相互仇视的日俄两国也派出了军队,加入了这支强盗军队。

然后,奇特的一幕出现了。沙俄趁着机会,利用已占的辽东半岛为支点,接应17万俄军侵入东北三省。他们制定了夺取奉天(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哈尔滨、宁古塔等战略要地的5路进军、分进合击的作战计划。此时北京都被联军攻破了,大清国无法顾及东北,在5路俄军的攻击下,东北清军溃不成军,仅仅两个月,沙俄就吞并了东北三省。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1901年,清廷转过身去,大肆捕杀主战派和义和团,同时向众列强乞和,最终委托李鸿章与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大清国被列强们死死地按在泥沙里,来回摩擦,只剩下了最后一点气息。

满载利益的联军都纷纷撤走了,只有沙俄舍不得吐出已经吃下去的肥肉,赖在东北不撤,正在研究把黄种华人变成俄罗斯人的“黄俄罗斯计划”。

中日甲午战争才过去6年,沙俄就替代日本,成了大清国最狠毒的强盗邻居。先前的借用沙俄抑制日本的方略,已经是养虎遗患,此时需要更改了。

一群狼狗合作很容易捕捉到一只猎物,但会因为抢肉而相互撕咬。大清国就是那只猎物,只不过它借势而为,开始主动在狗群中游离,只为了求得生存。

于是,垂涎东北的日本对独吞的沙俄充满了嫉恨,同时,沙俄挑战了占据长江流域的英国这个在华的最大利益体,为防止沙俄势力南下,1902年1月30日,英日在伦敦签订盟约,共同对付沙俄,美国在旁边给他们疯狂打call。3月12日,不甘被压的俄法两国在彼得堡签约,结成同盟,和英日抗衡,德国在旁边点赞。

沙俄低估了日本的决心和行动力。在英美的支持下,日本愿意发动一场战争,从北极熊的口中夺食,在制定好了详细的军事计划和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后,于1904年2月6日主动宣布和沙俄断交,然后在两天后的深夜不宣而战。在这个远东战场上,沙俄是被动的,也是孤立的。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日俄两国在大清国的地盘上开战,而清廷却积极表示“局外中立”,还划出辽河以东地区作为日俄两军的“交战区”。

战争开启后,日俄两军先后进行了旅顺争夺战、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奉天会战、对马海海战等一系列的战役。精明的日军找到了制胜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制海权。于是,日军不惜代价投入旅顺争夺战,一战下来,俄军折损4.4万人,日军折损6万余人,但是日军得胜了,全歼了旅顺口的俄国舰队。不甘失败的俄军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组编“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前来远东支援。经过220天的远航,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行进到了对马海峡,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的日军倾巢出击,“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几乎遭到全歼,58艘舰船只剩下3艘逃亡海参崴。

至此,这场战争以俄军失败结束。沙俄被迫与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和约中将俄国租借的旅顺口等地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还有东北的大部分铁路、煤矿等权利也转让给日本。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这场战争打碎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远东扩张梦,也推动了俄国内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当然,对于大清国,这是求之不得的,战争中,大清国人没少给日军做间谍而打入俄军,搜集情报。相比,给俄军做间谍的人微乎其微。俄国战败,这使得东北三省免于被它侵占,晚清时代,俄国累积强占了大清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此,东北三省,这个还被大清誉为“龙兴之地”的地方,只有借助日本才能阻止被俄国纳入它的版图。

综合来看,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都只是列强夹缝中的软弱晚清,面对眼前困局时的“病急投医”之方,缺乏长远眼光。请一只狼狗打另一只狼狗,而场所和战利品都自己出。这一切皆因古老的东方土地上,趴着的是衰弱的大清国,而不是屹立着一个强大的中国。

三十年后,当初帮大清击退俄国的日本又效仿俄国,故技重施,以旅顺为支点,入侵东北三省,入侵中国。不过,这时候大清国已经灭亡了,中华儿女不会再把希望寄托于某外国列强,而是团结起来,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不畏强暴,前赴后继,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

从“借俄抗日”到“借日驱俄”:列强夹缝中的晚清给我们的启示

再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发展成了繁荣富强的东方大国,纵横捭阖,都有自身之强大实力为支撑。我们的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它回应了北洋水师的警钟,展示着中国现代海军的实力和风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