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是两国人民的战争还是统治者的战争?起因谁给普及一下?

A力2


两伊战争是在两个统治者之间为争夺对阿拉伯世界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萨达姆·侯赛因领导的阿拉伯复兴党的目标是取代埃及对阿拉伯世界的领导权,进而,把非阿拉伯的波斯人的影响力排除在阿拉伯世界之外。

1979年4月,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对这场革命萨达姆是抱着欢迎态度的,因为,他与霍梅尼一样都把前伊朗国王巴列维当做敌人。

革命胜利后,作为伊朗的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以什叶派保护者自居公开煽动伊拉克什叶派推翻萨达姆,霍梅尼认为萨达姆对伊拉克的什叶派进行了大规模迫害。尽管如此,萨达姆还是发表讲话赞扬伊朗革命,并呼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然而,学一心要输出革命的霍梅尼拒绝了萨达姆的和平建议。继续煽动在伊拉克进行伊斯兰革命。

1979-1980年,伊拉克什叶派地区发生了反复兴党暴乱,这些暴乱是受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激进分子还策划了暗杀阿拉伯复兴党的重要官员,在这些暗杀行动中,萨达姆的副总理阿齐兹在伊朗革命胜利一周年那天差点丧命。在随后的暗杀行动中,新闻部长贾西姆丧命枪口。

伊拉克国内发生的针对政府官员的暗杀行动,让萨达姆认识到,他自己总有一天逃脱不掉极端分子的暗杀。阻止霍梅尼输出革命和恐怖主义的唯一选择是推翻羽翼尚未丰满的霍梅尼政权。

在伊斯兰革命后,巴列维的正规军被解散,以狂热的伊斯兰革命者组建的革命卫队代替。同时,前将领被清洗出军队。霍梅尼不但挑战了萨达姆,也给了萨达姆推翻他的机会。

1980年9月20日,相对革命卫队,装备精良的伊拉克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发动了入侵。政教合一的统治者与世俗独裁者为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权开始了长达8年的战争。


虬髯钓翁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朗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伊拉克国富兵强,积极谋求海湾地区霸权,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击,以消除所面临的威胁并彻底解决边界争端。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边境冲突加剧。战争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 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1982年2月,伊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地面拉锯战,加强空中与海上袭击。第四阶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再次攻入伊朗境内。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2015年9月22日,伊朗举办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盛大阅兵式。

  战争起因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领土之争

  两伊边界长1200多千米,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奥斯曼帝国和当时的波斯王国签订的协议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奥斯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取消。至1937年,已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正式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于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认为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并于开战前的9月17日撕毁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但沙迦与其他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尚未独立,不能在这些区域建立实际的控制。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 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伊拉克认为伊朗应将这些岛屿归还给阿联酋。

  宗教纷争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

  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不满于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的现状,同样令他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民族矛盾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占多数。两族人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积累了不小的宿怨。而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则互为少数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境内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区。历史上,该省曾归属于鄂图曼帝国的伊拉克行省。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统治,追求民族独立。 而这一地区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两国也都支持着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 而伊斯兰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与伊朗存在诸多历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与美国断交的时机,选择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胡齐斯坦省,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铁杆军迷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达穆斯坦西里亚大学举行的“世界经济讨论会”上,一名伊拉克籍的伊朗青年扔出一枚手榴弹,将出席会议的伊拉克总理阿齐兹炸伤,死伤数人。萨达姆冒着大雨来到事发现场,发表了煽动战争的激励演讲。伊朗总统霍梅尼则针锋相对,这位上台后就神权治国,不仅要在伊朗搞伊斯兰革命,还要来个世界性的,伊拉克首当其冲,扬言“一直打到巴格达。”萨达姆·侯塞因可是个硬派人物,1980年9月,他宣布废除1975年协议。9月22日,伊拉克10万大军以收复被占领土为由,从陆地到空中发起立体战争,占领了伊朗近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两伊战争正式开始。1988年,两伊战争也陷入了僵持局面。法国一家报纸将两伊比喻为“两个精疲力竭、旗鼓相当的拳击手,谁都无力击败对手”。早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此时,在联合国的多次调解下,两伊终于接受了598号决议,于1988年8月20日停火。两伊战争是20世纪80年代伤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物资消耗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双方造成2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8000亿美元,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给世界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伊朗和伊拉克是两个毗邻的穆斯林国家,两国的共同边界全长1208公里,其中有100公里是以阿拉伯河为界。阿拉伯河的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争夺石油资源,两伊在阿拉伯河的主权划分上有重大的分歧。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蔓莓爱水果


两伊战争这个问题呢,就是两个国家争夺地区霸权主义的一场战争,两国都想当中东地区的老大,两个想当老大的人凑在了一起,就没有打不起来的可能。这两个地区霸权主义头目,一个叫萨达姆,一个叫霍梅尼。

萨达姆这个人呢,通过政变上台,是个很有梦想很有野心的家伙,你看他的独裁统治就知道了。他当时就幻想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成为中东的主宰。如何才能当主宰呢,那就打一仗最好,而恰恰是这个伊朗,最为烦人,伊朗是阿拉伯世界的敌人,那好,那就打伊朗吧。

而霍梅尼这边呢,一样如此。霍梅尼的梦想其实比萨达姆还要宏伟,野心更大。霍梅尼通过伊斯兰革命上台之后,施行政教合一,宗教领袖是最高领导。而他的梦想在于,将伊斯兰革命输出到全世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所有受到影响的国家都听他的了。恰好,伊拉克境内有大量什叶派,那就从伊拉克开刀吧。

这两个人都想当老大,但是,老大只能有一个,那办法就简单了,打一架,谁赢了听谁的。也就是说,两伊战争还没开打,他们就已经将刀尖对准了对方,随时准备开打了,就剩下一个开战的原因了。

而不光是想当老大,宗教矛盾、领土纠纷、民族仇恨都在这里面,伊朗伊拉克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下面简单看下这几个矛盾。

领土纠纷上,主要是阿拉伯河边界的问题,按理是伊朗和伊拉克一半一半的平分。但是伊拉克眼里,平分对于伊拉克没好处,那样的话,很多岛屿都在伊朗手里,到时候出海口就容易全都被伊朗控制,伊拉克主张的是,这些岛屿都归自己。

而宗教矛盾更深,伊拉克国内有什叶派和逊尼派,而且什叶派人还比逊尼派多,但是掌权的是逊尼派。当年霍梅尼上台以后,就开始琢磨对伊拉克输出伊斯兰革命,早年间霍梅尼在伊拉克流亡的时候,在当地什叶派心里威望非常高。霍梅尼希望通过伊拉克什叶派,在伊拉克制造暴动,试图推翻萨达姆政权。萨达姆政府自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发起战争的理由之一就是抵御伊斯兰革命的入侵。

当年霍梅尼满世界推销自己的伊斯兰革命,引起阿拉伯国家非常大的震动,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是严防伊斯兰革命的渗透的,避免伊朗通过宗教上的问题入侵。两伊战争期间,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是支持伊拉克的,而且,原本中立的科威特,也因为伊朗对科威特输出伊斯兰革命,转而去支持伊拉克。换句话说,两伊战争其实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冲突的最前线,抵御伊斯兰革命的入侵的。

两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霸权的问题,都想当老大,而且,都想通过拿对方开刀的方式去当老大。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就没有不打起来的可能性。


军武文斋


战争都是统治者发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