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30個,剩下四人為何不殺?

成朝利


說到朱元璋的時候,人們自然而然就能夠想到的是弒殺功臣,而在歷史上以濫殺功臣出名的皇帝也就是劉邦和朱元璋了,但是相比較於劉邦而言,朱元璋對於功臣的態度更加堅決,那就是殺殺殺了,在明朝成立之後,朱元璋一共加封了34位開國功臣,但是題主說的朱元璋殺掉了30個,其實還是不正確的,雖然朱元璋殺了很多的功臣,但是還是有一些功臣是自己病死的,並不是朱元璋殺掉的,比如常遇春和徐達等等。

雖然在野史上記載了徐達因為是北部生瘡不能夠吃發物,但是朱元璋明明知道這個事情,還是送給了徐達蒸鵝,最後徐達在看待皇帝送給他的東西的一刻,也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最後含淚吃掉了御賜之物,最後毒瘡發作一命嗚呼了,但是既然說了是野史,那麼真實性也就帶著一個大大的問號,而正史上面的記載更加真實一些,所以徐達應該是自己生病病逝的。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殺害這麼多功臣呢?其實主要就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這些功臣居功自傲,貪贓枉法,像藍玉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與朱標有關係了,因為朱標的意外去世,朱元璋沒有選擇其他兒子繼承皇位,而是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這個舉動可以說超出了幾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是因為朱允炆畢竟年輕氣盛,而且有些書生意氣,朱元璋自然害怕皇太孫朱允炆震懾不住這些功臣,也害怕這些功臣與其他藩王們聯合在一起,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部幹掉,這樣才能夠不留後患。

但是出於某些原因的考慮,朱元璋還是留下了四個功臣,而他們就是信國公湯和、西平候沐英、武定侯郭英和長興侯耿秉文,那麼為啥這四個人能夠留下性命呢?

首先信國公湯和與朱元璋的關係非常親近,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玩耍,甚至可能在童年時期一起捉過魚、打過獵啥的,或者幹過一些壞事的,這份感情是從小建立起來的,這一點上兩人的關係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君臣關係,這也讓朱元璋的內心深處有著不忍吧!而且湯和不僅僅是朱元璋的玩伴,更是他事業的導師,當年朱元璋參加起義軍就是來自於湯和的舉薦,否則朱元璋可能依舊在四處流浪化緣,而朱元璋能夠做皇帝,離不開湯和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剛剛進入軍營的時候僅僅是一個大頭兵的時候,已經是千戶長的湯和卻心甘情願的跟在朱元璋的身後,從此一直追隨著朱元璋。

再加上湯和這個人非常低調,對待功勞不爭不搶,即便是分配功勞不公平,也沒有任何怨言,最後在明朝建立之後,湯和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主動交出兵權,回鄉養老,可能湯和知道歷史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事情吧,所以才會有著這樣的表現,並且在回鄉之後更是不與權貴結交,這才讓朱元璋消除了對於湯和的戒心,讓他最後在血腥的明朝政局中得到善終。

第二個西平候沐英,有些特殊,因為他和朱元璋的關係更加親近,畢竟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這個關係比絕大部分功臣都是親近的,在明朝建立的過程中更是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和喜愛,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沐英的孝心,無論是對馬皇后還是諸位皇子,尤其是太子朱標更是忠心耿耿,所以朱元璋放心沐英,畢竟輔佐太子的話,還是需要一些有著能力的功臣的,而沐英絕對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而且這個時候的沐英負責鎮守雲南,距離京城南京比較遠,而邊境地區確實需要一個能夠信任的功臣鎮守,所以沐英逃過一劫,但是最後還是因為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去世悲傷過度而死,可見他是將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當做親人的功臣,自然不可能造反了,這一點朱元璋絕對心中明白,甚至留下他可能就是為了將來幫助他的繼承人平叛什麼的。

第三個是武定侯郭英,他之所以能夠留下來,其實主要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他自身非常謹慎,並且做事異常低調,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姐姐的緣故,畢竟郭妃是朱元璋非常寵愛的一個妃子,所謂愛屋及烏,自然對於這個低調的內弟很是喜愛了。

最後一個就是長興侯耿秉文,此人為人低調、並且從來不居功自傲,這一點讓朱元璋非常的放心,最重要的就是耿秉文的父親在朱元璋最困難的時候為朱元璋戰死,還讓兒子耿秉文繼續效忠朱元璋,也就是這份忠心讓他得到善終,當然作為一個能征善戰的武將,尤其是其他的武將幾乎都被朱元璋殺掉的情況下,為了朱家的江山,總是要留下一個能夠鎮得住場面的開國武將了,而這個責任就落在了耿秉文的頭上,不過最後還是被朱棣給殺害了,可以說他躲過了老子的殺害,卻終究沒有躲過兒子的殺戮!


語說漫談


(朱元璋圖)

明朝34個開國功臣:

1、徐達:魏國公,洪武十八年病逝。

2、常茂:鄭國公,常遇春之子,洪武二十年獲罪,被貶到龍州,洪武二十四年病逝。

3、李善長:韓國公,被捕入獄,後將其處死,連累全家70餘口。

4、李文忠:曹國公,洪武十七年病逝。

5、馮勝:宋國公,因“藍玉案”受牽連,被賜死。

6、鄭愈:衛國公,洪武十年病逝。

7、湯和:信國公,洪武二十八年病逝。

8、傅友德:穎國公,後因“藍玉案”被猜忌,當眾自盡。

9、藍玉:涼國公,後因謀反被斬首,滅其三族,受牽連官員達一萬五千餘人。

10、唐勝宗:延安侯,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牽連被殺。

11、陸仲亨:吉安侯,洪武二十三年,因參與胡惟庸案被殺。

12、周德興:江夏侯,洪武二十五年,因其子淫亂後宮受牽連被誅殺。

13、華雲龍:淮安侯,洪武七年,病逝于軍中。

14、顧時:濟寧侯,洪武十二年病逝。

15、耿炳文:長興侯,因受彈劾而畏罪自殺。

16、陳德:臨江侯,洪武十一年病逝。

17、郭興:鞏昌侯,洪武十七年病逝。

18、王志:六安侯,因胡惟庸案,因其已死,未被追究。

19、鄭遇春:滎陽侯,洪武二十三年,受胡惟庸案被殺。

20、費聚:平涼侯,洪武二十三年,因受胡惟庸案被殺。

21、吳良:江陰侯,洪武十四年,病逝於青州。

22、吳禎:靖海侯,洪武十二年病逝。

23、趙庸:南雄侯,因受胡惟庸案被殺。

24、廖永忠:德慶侯,違法之事被賜死。

25、俞通源:南安侯,洪武二十二年病逝。

26、華高:廣德侯,洪武四年病逝於瓊州。

27、楊璟:營陽侯,洪武十五年病逝。

28、朱亮祖:永嘉侯,被鞭打至死。

29、胡美:臨川侯,洪武十七年獲罪被殺。

30、韓政:東平侯,洪武十一年病逝。

31、黃彬:宜春侯,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被殺。

32、曹良臣:宣寧侯,洪武五年,戰死阿魯渾河。

33、梅思祖:汝南侯,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全家被殺。

34、陸聚:河南侯,洪武二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被殺。

朱元璋總共殺了15人,並非殺30人,誇大了。

(朱元璋圖)

剩下四人:

第一位:信國公湯和,主動告老還鄉。

第二位:黔寧王沐英,與太子朱標關係最好。

第三位:營國公郭英,輔佐朱允炆。

第四位:興國公耿炳文,躲過朱元璋誅殺,卻躲不過朱允炆御使彈劾,被迫自殺。


鐵男春秋


朱元璋確實殺了很多功臣,但是說明朝有三十四個開國功臣,朱元璋殺了其中的三十個,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因為朱元璋雖然為人狠辣,但他對功臣也遠沒有傳言的那麼嚴酷。他殺開國功臣的邏輯,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並非是亂殺。

一、早期去世的功臣多是善終

先按照死亡的時間順序,列一下明朝開國功臣的死亡日期及原因。(明朝建立之前去世的功臣不算,追贈爵位的也不算)

1369年—鄂國公常遇春病卒 

1371年—廣德侯華高病卒

1372年—宣寧侯曹良臣戰死

1374年—淮安侯華雲龍病卒

1375年—誠意伯劉伯溫被胡惟庸害死

1375年—德慶侯廖永忠賜死

1377年—衛國公鄧愈病卒

1378年—臨江侯陳德病卒

1378年—東平侯韓政病卒

1379年—濟寧侯顧時病卒

1379年—靖海侯吳禎病卒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鞭死


1381年—江陰侯吳良病卒

1382年—營陽侯楊景病卒

1382年—汝南侯梅思祖病卒

1382年—宣德侯金朝興病卒

1383年—安陸侯吳復病卒

1384年—曹國公李文忠病卒

1384年—鞏昌侯郭興病卒

1385年—魏國公徐達病卒

1386年—六安侯王志病卒

1387年—鄭國公常茂流放

1387年—永城侯薛顯病卒

1388年—安慶侯仇成病卒

1388年—海西侯納哈出病卒

1389年—南安侯俞通源病卒

從以上列出的名單可以明顯看出,在洪武二十二年之前(公元1389年),明初開國功臣一共死了26人,其中22人是正常病死。

只有廖永忠、朱亮祖是被朱元璋賜死。但是這兩個人的死,一個是知道的太多了,一個是貪贓枉法,都是死有餘辜,跟朱元璋誅殺功臣沒有什麼關係。

因此可以這麼說,洪武二十二年之前,朱元璋對功臣很少下手。僅有得個別案例,那也是沒辦法的選擇。

另外就是明朝第一功臣徐達的死因,關於他的死,我傾向於是跟朱元璋沒有關係。理由很簡單:徐達死的那年,朱元璋沒有任何必要殺掉他。

二、李善長案被誅殺十人

朱元璋真正大開殺戒,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殺李善長開始的。這一年死了十一人,其中朱元璋殺了九人。

首先是兩個病死的:雄武侯周武病卒、航海侯張赫病卒,這兩人是善終。

同年,韓國公李善長因坐胡黨被處死,同年因為同樣原因處死的還有: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臨川侯胡美、宜春侯黃彬、延安侯唐勝宗、吉安侯陸仲亨、河南侯陸聚、滎陽侯鄭遇春。以上九人確確實實是被朱元璋所殺,無可辯駁。

關於殺他們的原因,《明史》的官方說法是當年胡惟庸謀反,這些人都有參與。事件在這一年被披露,然後被朱元璋一鍋端了。不過這屬於很不靠譜的說法。我覺得他們被殺的真正原因,應該還是朱元璋為了徹底廢除丞相制,有意得在打壓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派。(李善長當過丞相,這是他必死無疑的重要原因)


從李善長開始,朱元璋才是真正動了殺開國功臣的殺心。不過殺了李善長一黨後,朱元璋並沒有繼續大開殺戒,而是及時停手。按照當時他的預估,應該是殺夠了,沒必要再殺了。

可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1392年,朱標突然病逝了。他的死,嚴重打亂了朱元璋的傳位計劃。為了能讓皇孫朱允炆順利繼位,朱元璋只得繼續大開殺戒了。

不過這一年,朱元璋還來得及開殺戒。(要編造殺這些功臣的藉口)。因而在洪武二十五年,只死了三個人。

其中黔國公沐英是病死(死的非常及時,算是一個善終);江夏侯周德興因為他的兒子跟宮女淫亂,被朱元璋以株連罪誅殺;靖寧侯葉升也是坐胡黨誅,屬於李善長一案的殘黨。

三、藍玉案被誅殺十七人

轉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殺人藉口收集夠了,朱元璋便開始了大開殺戒:

首先是涼國公藍玉和開國公常升被誅。因受他們的牽連,會寧侯張溫、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懷遠侯曹興、全寧侯孫恪、瀋陽侯察罕、西涼侯濮興、宜寧侯曹泰、支平侯韓勳、徽先伯桑敬、東莞伯何榮等13人,一併被處死。


四、為了平衡政治,警告藩王,誅殺傅友德、馮勝二人。

再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極具分量的穎國公傅友德被賜死。同一年,定遠侯王弼和永平侯謝成因為藍玉案被誅殺,屬於上一年沒殺完的殘黨。

最後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僅存的兩個開國公爵也都死了。其中宋國公馮勝是被朱元璋賜死,信國公湯和是病死。

同一年,崇山侯李新因為貪汙受賄,被朱元璋下令處死。

以上一共列舉了61人:其中病死26人;因自身原因被朱元璋處死的有5人;被朱元璋找茬而冤殺的有29人;被胡惟庸害死者1人。

如果再分得細緻一些,朱元璋真正對功臣的全面大清洗是發生在朱標死後,1393—1395年這三年時間。被冤殺者高達19人,佔明朝被誅殺功臣的三分之二。

五、朱元璋大開殺戒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朱元璋要在這三年時間內大開殺戒呢?其實原因在前面提到過。


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由於皇太孫朱允炆太過年輕,且毫無政治威望和手腕。朱元璋原本為朱標培植的藍玉、常升一黨),反倒成了太孫朱允炆的最大政治威脅。(朱允炆鎮不住這些大將)

朱元璋當時63歲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迫於時間壓力,朱元璋只能在自己風燭殘年之際,以大開殺戒的方式,儘快解決最大政治隱患,消滅了藍玉、常升等一系列開國功臣。

殺掉了藍玉、常升一黨後,傅友德、馮勝因為跟藩王有姻親關係,他們兩人的存在,同樣會造成政治失衡。所以朱元璋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們也一併剷除了。

這裡插一句,宋國公馮勝的女兒是周王朱橚的王妃,穎國公傅友德的女兒是晉王一系的世子妃。他們跟藩王的關係太親密,對朱允炆的威脅太大了。所以他們必須死。如果徐達還活著得話,他肯定也會被誅殺。(徐達是朱棣的老丈人)

六、總結

從後知後覺的角度來說,在朱標未死前,開國功臣只要不嚴重違法或偷偷搞小團體,朱元璋都不會殺他們。但是在朱標死後,除非是像湯和一樣變成廢人了,朱元璋才有可能放過。因此朱標的死,太孫朱允炆的懦弱無能,這才是朱元璋下定決心,大開殺戒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見,朱元璋殺開國功臣的決定,是非常冷靜的以政治理性為準則,絕不感情用事的選擇。某些歷史發明家動輒就說朱元璋是個賊王八,他殺功臣是因為他的出身低,導致他的性格自卑,變成變態殺人狂。這種極為膚淺的觀點,就當作是笑話了。


Mer86


大明建國後,共封賞功臣34位,其中公6人,候28人。李善長,劉伯溫、宋濂、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藍玉、馮盛、傅友德、李文忠、沐英、胡懷庸、胡大海等。其中在洪武朝自然死亡及被殺後剩餘的有,湯和、沐英、郭英、耿炳文。之所以未被殺害,主要有兩點原因:

1、這四人除了沐英為朱元璋義子之外,其他皆為臣子。也都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深知朱元璋的性格。並且在太子朱標去世後,該幾位,明顯更加低調,事事不爭,屬於半隱狀態。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因此,獲得善終。

2、朱元璋為了鞏固皇長孫朱允炆的皇位,必須要殺掉一些功臣,因為朱標若在,到還好,因為也是從創業一直開始的。而朱允炆過於年輕,在功臣心中沒有過高的威望。所以為了孫子的地位,必須如此。但也過於狠毒。同時朱元璋又考慮到,朱允炆上位後,怕無將可用,這四位又顯得很低調,很知趣,所以,就留下未殺,主要為孫子皇位鞏固過渡。

朱元璋千防萬防,防過了很多人,獨獨沒有狠下心放置自己兒子的叛亂。導致建文帝被推翻。若朱標不死,建文帝殺伐果斷,那麼整個大明朝的歷史,甚至中國歷史都會改變。也就是明朝很可能不會定都北京。朱標上位,有很大希望遷都西安。朱允炆在,會穩固南京。那麼之後縱然假如出現朝代更迭,北京的首都地位也不會出現。也就不會出現如今的北京京都局面。


仰閣文化


我來闢謠,這純粹是在給朱元璋潑髒水。

所謂的“明朝34個開國功臣”,實際上說的是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十一月所封的6個公爵和28個侯爵,《明史》有云:“進李善長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封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常遇春子茂鄭國公,湯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李善長、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和常茂等6人被封為公爵,所以又被稱為“開國六公爵”。

那麼,當時朱元璋所封的28個侯爵又是哪些人呢?

湯和當時被封了箇中山侯,耿炳文被封了長興侯,周德興被封了江夏侯,廖永忠被封了德慶侯,傅友德被封了潁川侯,以及郭興、華雲龍、唐勝宗、鄭遇春、梅思祖等人,一起28個人同時被封侯。

這6位公爵和28位侯爵中,難道真的被朱元璋殺了30個,只餘4人得了善終?

顯然不是。

當時,這34位開國功臣當中受到胡惟庸案牽連致死的只有8人,被以別的原因處死的有6人,或病死或戰死的則多達18人,1人在永樂二年自盡,1人洪武十五年炸死。

或病死或戰死的18人中雖然有幾個人死後受到了胡惟庸案的牽連,但並不是在胡惟庸案中被處死的,總不能說是被朱元璋殺的吧?難道朱元璋還能將他們挖出來救活過來,然後再殺一遍?

李善長原本被列為開國功臣之首,但是後來因為牽連進了胡惟庸案,所以在洪武十三年被處死了,朱元璋也因此取消了他的功臣地位,將徐達放到了第一的位置,不過,徐達這個“開國第一功臣”倒也實至名歸。

徐達是被朱元璋殺死的嗎?雖然傳說是朱元璋送了一隻蒸鵝給徐達,以至於徐達“背疽”發作去世,可是當時的徐達正奉命鎮守北平打北元殘餘勢力,朱元璋也幾次試探過徐達,確認了他並沒有異心,朱元璋根本沒理由殺他。

所以,徐達被殺之說顯然不可信,徐達應當如史書所說是病死。

朱元璋對徐達的評價也很高,說他:“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雖然只活了45歲,可是也算得上是善終了。他和沐英一樣,曾經也被朱元璋收為養子,並且改姓了朱,後來立了功,又得以恢復了自己的姓氏,也算是光耀門楣了。

朱元璋很信任和欣賞自己的這個外甥,當然,李文忠立功也不少,所以才得以在洪武三年被封為公爵,並且位列第三。

馮勝是因為受到了朱元璋的猜忌,最後找了個罪名賜死了他,所以他沒能得個善終,不僅他的兒子不能繼承爵位,他自己也沒能進功臣廟。

鄧愈在洪武十年的時候奉命討伐吐蕃,打得吐蕃人找不著北,但是他在回師途中卻生了病,後病逝於壽春。

朱元璋一聽說鄧愈病逝,心情還挺悲傷,然後追封他為寧河王,又配享太廟,這還不算善終?

常茂是常遇春的兒子,之所以也能夠被封為開國公爵,實則是因為常遇春雖然戰功赫赫,無奈卻在洪武二年突然病死,所以功勞轉移到了常茂的身上。常茂後來因為和馮勝發生衝突,二人紛紛被貶,他也是病逝的,並非朱元璋所殺。

可見,“開國六公爵”之中,只有李善長和馮勝二人死在朱元璋手上,其餘四人則是病逝。

再看“開國28侯爵”,其中有7人是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被處死,有5人是因為別的原因被處死,但是這28個人中卻有14個人是或戰死或病死,只有12人被處死或被賜死。

湯和此人很知趣,或者說他很瞭解朱元璋,所以能夠做到激流勇退,他是34位開國功臣中得了善終的典型。

當時朱元璋想為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鋪路,所以想從湯和這幫老將手裡收回兵權,可是又不好開口,怕被罵過河拆橋,所以只能給他們一點暗示。湯和一看,瞬間明白了朱元璋的心思,所以主動湊上去,皇上呀,我老湯已經老了,再也打不動了,請您批准我辭職回家養老去吧!

朱元璋看到這麼知趣的湯和,心裡也很開心,不愧是自己的老朋友呀!所以,雖然湯和辭職了,可是朱元璋一直很善待湯和。

湯和也因為看得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安然地活了70歲。

這28位侯爵中,除了說說湯和之外,我們再看說說耿炳文和楊璟這兩個人。

耿炳文之所以被很多人認為是“開國34功臣”中沒被朱元璋殺死的四人之一,是因為他活到了永樂年間。

耿炳文在開國將領中以“善守”聞名,這也是他被視為是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用的一個原因,因為他不善於進攻,所以造反的可能性小,又因為他善於防守,所以能夠在關鍵時刻保護朱允炆。

只可惜,朱允炆沒有用好耿炳文,以至於最後落了一個悽慘結局。

永年二年,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耿炳文服飾逾制,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朱棣在故意找茬,所以耿炳文選擇了自殺,想以此保護家人,可惜他的兒子也沒能逃過一劫。

楊璟此人很有意思,他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炸死,還被朱元璋追封為芮國公,可是一轉眼過了八年,朱棣發起了“靖難之役”後,他卻突然出現在了朱棣軍中,和朱棣一起打朱允炆,讓人目瞪口呆。

不過,楊璟後來在靈璧一戰為救朱棣而被朱允炆一方所殺,後被封為璟國公。

所以,說朱元璋一口氣殺了34個開國功臣中的30個,顯然是在故意向朱元璋潑髒水,將他標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可實際上並非如此。


吾與吾國


你好,我是歷史百事通。

首先明朝的開國功臣、將領大將以及統帥

徐達 (1332-1385)明朝時期明初大將

沐英 (1345-1392)明朝時期將領

郭英 (1335-1403)明朝時期將領

常遇春(1330-1369)明朝時期開國名將

李文忠(1339-1369)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鄧愈 (1338-1378)明朝時期開國元勳之一。追封為寧河王,諡號武順

李善長(1314-1390)明朝時期開國丞相

馮國用(1323-1358)明朝時期開國大將

馮勝 (不明-1395)明朝時期大將

傅友德(不明-1394)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廖永忠(1323-1375)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湯和 (1326-1395)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朱亮祖(不明-1380)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耿炳文(1334-1403)明朝時期大將軍 長興候

周德興(不明-1392)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江夏侯

薛顯 (不明-1387)明朝時期開國大將

費聚 (不明-1390)明朝時期開國將領,淮西24將之一

鄭遇春(1333-1390)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吳禎 (1328-1379)明朝時期開國大將

華雲龍(1332-1374)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淮安侯

陸仲享(1336-1390)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吉安候

謝成 (1339-1394)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永平侯

張德勝(133-1363)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蔡國公

葉升 (不明-1392)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靖寧候

梅思祖(不明-1382)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汝南候

顧時 (1334-1379)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滕國公

陸聚 (不明-1390)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河南候

王粥 (不明-1393)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定遠候

胡海 (1329-1391)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孫興祖(1335-1390)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燕山候

陳恆 (不明-1393)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普定候

桑世傑(不明-1358)明朝時期開國功臣 永義候

丁德興(1327-1366)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濟國公

金朝興(不明-1382)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王志 (1335-1386)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徐國公、六安候

俞海通(1329-1366)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韓政 (不明-1378)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東平候

曹良臣(不明-1372)明朝時期開國將領 宣寧候

<strong><strong>剩下四人未死的是信國公湯和,湯和是軍事家,自小是個孤兒,和朱元璋是好友。與朱元璋參加農民起義軍,後隨朱元璋下采石、太平,功升元帥。其後又下金壇、常州,功升御史大於夫,但他是在所有功臣裡面最明哲保身的,在朱元璋稱帝后,不戀權利富貴,便卸甲告老還鄉。朱元璋得知便賜給他大批金銀財寶,土地與豪宅,雖無權利,但也保住了性命。

第二位是長興候耿炳文,管軍總管耿君用的兒子。耿炳文為人處世低調,無時無刻不彰顯對朱元璋的忠心。更是在自身祖先的碑文上雕刻自己是朱元璋的狗,還發誓要做一條有功之狗。耿炳文更是在戰場上勇猛無比,跟隨大將徐達、常遇春攻大同、晉冀、陝西。打敗李思奇、張思道等屢建奇功。朱元璋對他非常的滿意,對他也是放下了心。

第三位是西平候沐英,從小是個孤兒被朱元璋收為義子,由朱元璋撫養成人,對他有著父子的感情。沐英對朱元璋也是十分的忠心,戰場上也是表現的優秀。征戰福建、略崇安,破閔西十八寨等等。

第四位是武定侯郭英,他的姐姐是朱元璋的寵妃,而他也是功勳滿滿,跟隨朱元璋、郭達、常遇春等人攻打陳友諒、張士誠。奪回了雲南和中原。身經百戰,經歷大大小小的戰爭。後被冊封為武定侯。但他居功不傲。樸實的品質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歷史百事通


闢謠。

近年來,流傳著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的說法,其中最聳人聽聞的是明朝34個開國功臣中,只有四人沒被朱元璋所殺。

整件事情說起來有鼻子有眼,甚至還能羅列出一連串真實可查的名單,那麼,這件事真實度如何?

今天咱們便來聊一聊,這位史上被黑得最慘,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究竟是否對功臣如此無情。

關於朱元璋殺功臣的文章很多,咱們引用歷史學教授林正根先生在其著作《論明太祖心態與功臣群體覆滅》中的一段話來闡釋說明:功臣大批被殺亦始於洪武23年追論胡黨,此前多病卒,因罪誅死僅3人,此後則多誅死。洪武23年至28年中,不計子嗣誅廢和病段後追坐兩黨,公侯被殺23人,其中直接坐胡藍兩黨誅死者16人。

在《明史》功臣列表記錄中朱元璋冊封的功臣人數,其中有公爵25人,侯爵79人,伯爵12人,子爵11人,男爵23人,合計150人。

單以公侯104人中,在藍玉案和胡惟庸案之前,僅有3人獲罪,其中一人還是藍玉本人,便可看出,朱元璋並不是喜歡殘殺功臣的人。而在兩案後,被追究責任的40人(還有一名伯爵),也是因為牽扯進了兩件案子。

但二者加起來,合計是43位功臣被處死,以150位被冊封的功臣來看,並沒有流傳的34人,僅有4人沒被誅殺這種說法那麼誇張。


昊濤說史


狡兔死走狗烹!哪朝哪代都是一樣 除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誅殺的人有超過10萬!大部分人是官員! 光丞相胡惟庸案就殺了3萬多人!可謂是心狠手辣! 那麼他放過的功臣是哪些呢? 有四人也! 第一位就是他的養子沐英!沐英8歲被朱元璋收為義子!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更是帶領大軍平定了雲南 ,然後在那兒駐守休養生息大力發展,遠離了權利中心!所以朱元璋十分放心! 第二位就是湯和, 大將軍湯和和朱元璋從小穿一條褲子 是同鄉發小,長大後舉薦朱元璋參加義軍 , 之後隨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朱元璋對他很放心 ! 答應他回鄉養老! 第三位就是郭英。濠州人。 他與兄長郭興跟隨朱元璋起兵,負責宿衛。

朱元璋稱郭英為"郭四"。先後跟隨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攻打陳友諒、張士誠,平定中原、雲南等地,身經百戰。郭英是朱元璋的侍衛,鄱陽湖大戰時身負重傷,死戰不退,最終大敗陳友諒。

洪武十七年,郭英受封武定侯,他的妹妹是朱元璋妃子,因而備受恩寵。後朱棣起兵造反時,郭英作為碩果僅存的開國老將,跟隨大將軍李景隆平叛,無功而返。

朱棣即位後大肆清算,郭英被罷官回鄉,同年病逝,追贈營國公,諡威襄。 還有最後一位是軍師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

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後為胡惟庸下毒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波瀾不驚的世界


這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所謂明朝三十四個被朱元璋殺了三十個,本身就不是事實。這實際是清朝史學家趙翼說法的翻版:“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天下既定後,盡取天下之人殺之,其殘忍前古未有。”更有人言之鑿鑿: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封了六公爵五十二侯爵,最後殺了三個公爵五十個侯爵被滅族,並且計算出朱元璋百分之九十六的侯爵被滅門。這數字看起來令人不寒而慄,但是一翻明史就知道滿不是那麼回事兒:魏國公徐達,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諡武寧;鄂國公常遇春,洪武二年卒,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鄭國公常茂,洪武二十四年卒;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卒,追封岐陽王,諡武靖;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卒,追封寧河王,諡武順;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八年卒,追封東甌王,諡襄武。這些都是在洪武建國後病逝的,至於戰歿的或意外死亡的的胡大海、耿再成、張德勝、趙德勝、丁普郎、俞廷玉、廖永安、茅成、嚴德,再加上大明建立前病逝的俞通海、丁德興,這幾乎就是除了李善長鬍惟庸等人之外的八成封公爵功臣名單了。

五十二侯爵裡,有兩個根本就不是朱元璋冊封的,死的比朱元璋還晚,而另外五十個中的淮安侯華雲龍、鞏昌侯郭興、南安侯俞通源、廣德侯華高、蘄國公康茂才(淹死小明王那個,侯爵後升為公爵)、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航海侯張赫、海西侯納哈出等三十多人,正史記載不是“卒”就是“戰歿”,長興侯耿炳文也一直活到了明成祖永樂二年。

蔡東藩先生對涼王藍玉與黔寧王沐英同為功臣但下場不同的評價,說出了一些大明開國功臣被殺的根源所在:同事疆場,為明立勳,不一而足。(藍玉)身邀寵眷,志滿氣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復不能恭讓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頸就戮。明雖負德,藍亦辜恩。藉非然者(如果不是這樣),藍氏子孫,亦何至不沐氏若乎?前後相照,一則食報身後,一則族滅生前,後之君子,可以知所處矣。

功臣在開創基業也得時候是有功的,但是有功不代表他們就有為非作歹的特權。如何對待功臣,一直是開國之君面臨的難題:這些人出生入死戰功赫赫,本應高官厚祿,但是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讓這些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赳赳武夫治國,那肯定會是一團糟。但是不給這些功臣一官半職,他們又會很失落,這種失落的結果,除了再造反,就是橫行鄉里魚肉百姓。

所以任何一個王朝的功臣,都是掉進灰堆的豆腐——吹不得拍不得。放縱,就會讓帝國大廈轟然倒下,嚴懲;又會落下一個“鳥盡弓藏”的惡名。

有一點不容否認,那就是朱元璋確實殺了不少公侯,但是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大明開國之後,很多功臣迅速腐化墮落,成了比元朝貴族還可惡的惡霸。他們殺人放火、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汙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可謂壞事做絕惡貫滿盈民怨沸騰,要不是朱元璋鐵腕反腐,大明朝絕對挺不過二十年,這一點大家查一查朱亮祖周德興犯了啥罪就知道了——一個是欺壓百姓一個兒子穢亂宮闈。

至於後來那些公侯身死國除,也是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試想每個公侯家的官二代三代四代都這麼繼承下去,再加上後世帝王分封,豈不是中華大地舉目皆公侯?憑什麼功臣的子孫就能儀仗祖先的功勞而一直作威作福當總督開錢莊官商一體耀武揚威?

於是還掌權的功臣後代和因為違法犯罪而被剝奪特權的功臣後代都對朱元璋恨之入骨:你把我們管得這麼嚴,我家老祖的鮮血不是白流了?

按照現在正常人的眼光看來,我們可以這樣回答:你們的祖先拋頭顱灑熱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建立一個更腐朽的政權,更不是為了讓你們擁有欺壓百姓的特權。

平民百姓出身的朱元璋執政後,只對老百姓好,而且也經常自稱“淮右布衣”,但是對官員和文人卻比較苛刻,破碎了很多讀書人的升官發財夢,於是就得罪了文人和官員兩大集團,而這兩大集團恰恰是掌握了話語權和史書編纂權的,老百姓雖然承受了朱元璋的恩惠,但是人微言輕,能不跟著文人和官員人云亦云地咒罵朱元璋就不錯了,想讓老百姓給朱元璋正名,那得等黃河水清。

在給元朝當了近百年下等奴才之後,很多官員已經把“人分三六九等”看成理所應當,他們掌權之後,自然也不會把老百姓放在眼裡:“這下老子翻身做了主人,可以想欺負誰就欺負誰了!”但是朱元璋一道命令徹底破滅了他們的幻想:“為惜民命,犯官吏貪贓滿六十兩者,一律處死,決不寬貸。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違旨下鄉,動擾於民。今後敢有如此,許民間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壯拿赴京來。”反腐反到全民總動員,老百姓可以把貪官汙吏綁赴京城,這讓高高在上的官兒老爺們如何接受?所以他們一定要把朱元璋抹黑成一個暴君。


半壺老酒半支菸


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善待功臣的情況比較少,漢光武帝劉秀算一個,唐太宗李世民算一個。

只說明朝開國,算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完全由農民起義並且驅除韃虜打下的天下。那麼,農民起義軍的構成本身就是東拼西湊,用現在的話說,整天文化素質較低,如果在戰場上,問題不大,可是治理天下,絕對缺乏文人或者世家子弟的修養。所謂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我們來看看那些功臣為什麼被殺?

1.韓國公李善長:“知逆謀不發舉,狐疑觀望懷兩端”。

2.宋國公馮勝:被藍玉案牽連。

3.穎國公傅友德:被藍玉案牽連。

4.涼國公藍玉:意圖謀反。

5.曹國公李文忠:為下屬頂撞上司。

6.永嘉侯朱亮祖:收受賄賂,毆打下屬。

7.定遠侯王弼:為藍玉鳴不平。

8.淮安侯華雲龍:僣用故元宮中物。

9.臨川侯胡美:受胡惟庸案牽連。

10.德慶侯廖永忠:私穿龍袍。

11.吉安侯陸仲亨:受胡惟庸案牽連。

12.延安侯唐勝宗:受胡惟庸案牽連。



後面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書上查,只說這些人的共同點,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位置擺不正,要不就是想造反,要不就是同情造反者,這樣人的,才是和平時期最大的危害。

再看看那四位得以善終的功臣。

1.信國公湯和:告老還鄉後,因中風病逝於在安徽鳳陽。

2.魏國公徐達:恪守君臣之禮,從不多言,留守北平時病逝,後代一門兩公爵,明朝僅此一家。

3.長興侯耿炳文:堅決支持朱允炆,朱棣上臺後,被逼自殺。這是站隊的問題,也算是在朱元璋一朝善終了。

4.武定侯郭英:關門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什麼事情都不摻和,得以善終。



這四位都有一個共同點,知進退。

所以,我總結出他們能得到善終的三個原則:

第一原則,領導是對的;

第二原則,領導永遠是對的;

第三原則,如果領導真的錯了,請參照上面兩條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