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失掉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黄权冲


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朱允炆失去天下的原因:

一、朱允炆自己方面的原因

1.朱允炆既然失去天下,那他必然先拥有天下。

朱允炆是怎样拥有天下的?是他一刀一枪的与别人战斗争过来的吗?不是!是从他爷爷朱元璋那里继承来的。既然是继承来的,那么朱允炆当上皇帝后,如果不经过时间的沉淀,他的根基是不稳的。

从后面的经历来看,他虽然得到了文臣的拥护,但是武力方面是他的短板。朱允炆的实力与朱棣相比,并没有拥有绝对的优势。

2.朱允炆既然是从朱元璋那里继承的皇位,那么朱允炆应该夯实、加强这个身份认证,不能让人对这个有任何的怀疑,因为这是他拥有的最大的优势。

古人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朱允炆是如何做的?朱元璋刚死,就变更祖制,强行削藩,不留余地,做事做绝,一年内连废四个叔王为民,逼死湘王全家,甚至在燕王送子为质和装疯后削藩也未有丝毫缓和。这是仁孝的表现吗?

这样做的结果是朝野都同情朱棣,其余藩王要么明帮、要么暗助朱棣,朱允炆自己削弱了自己的名分。

3.朱允炆与其父朱标相比,施政时间短,不通庶务,认人不明,识人不清。

朱允炆的心腹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忠者忠矣,但是能力太差。另一个武将李景隆不仅能力差而且人品也差。在他的核心幕僚团中,就没有一个能够帮他出正确主意的人。

二、朱棣方面的原因

1.朱棣的名分

朱棣在朱元璋死时,是诸王生者中的最长者,素有威望。除朱标一系外,朱棣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因此,朱棣的名分在朱允炆一系列错误操作下是得到了增强的。

2.朱棣的实力

朱棣内有姚广孝为谋,外有宁王、蜀王等助,同时有建文内廷太监的通风报信,最终直破南京斩首成功,也不仅仅是凭借运气。

因此,朱允炆之所以失去天下,不仅仅是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原因,是内外交加,各种因素促成的。这也造成了朱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以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

大家好,我是“风雨的学习号”,如果大家感觉我写的有道理,请关注我吧!


风雨的学习号


朱允炆失掉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告诉大家朱允炆失掉天下的原因是年幼无知。

试问看到这篇回答的任何一位,有没有觉得自己在18岁至25之前不知道在社会上碰到了多少次墙壁才对社会的种种明规则和暗规则产生了免疫力。

大家看看朱允炆下达的那些带有明显孩子气感情色彩的命令。

在战场上任何人都可以杀,唯独不能杀我的叔叔燕王朱棣,这样就会让他背上杀死叔叔的罪名。

是因为朱允炆仁慈吗?也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为什么这样讲?

大家小时候看到家里大人杀鸡是不是觉得好可怜,甚至会为那只被杀的鸡哭过。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山羊要被我爸爸妈妈卖掉的时候,我就大哭大闹不舍得自家的羊被羊贩子牵走。

长大了我根本就不觉得羊被卖了被宰了觉得可怜,长大后我看到羊被宰了我从来就没有流过泪。

这是为什么?

我小时候为什么有一颗善心觉得自家的羊被卖了会伤心、会难过。

长大后自己为什么变得这么冷血,看到猪被宰表情冷漠,一点不同情怜悯猪的痛苦和挣扎。

我想21岁的朱允炆和当时的我是一样一样的。

18——25这个阶段人生还是属于探索期,属于正式步入社会独自熟悉了解社会的新手期。

处理什么事情喜欢感情用事,处理事情感性成分比例要重,理性成分比例要少。

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大明劫》,里面我看到一个残忍的情节,督师孙传庭在一个晚上下令杀死所有感染瘟疫的士兵。


起先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把这些感染瘟疫的无辜士兵杀掉,太不人道主义了,但是后来想一想其实这是对整个军队,对整个国家负责。

皇命在身,崇祯命令孙传庭即刻起兵奔赴前线到潼关和李自成交战。

而这些感染瘟疫被隔离的士兵又不能马上带走,放走的话瘟疫又会传播开来形成扩散。

为了国家和君王不得不牺牲局部。

大家看假如是21岁的朱允炆,能分清忠义不能两全这码事吗?

我看未必。

其实只要朱允炆理性思维稍微男子汉大丈夫一点,就是北军打到南京城下以南京城的固若金汤也是可以挡住朱棣的强弩之末。

南京城是朱棣用武力攻下的吗?

知道明史的人都知道,1402年6月李景隆和谷王朱穗吃里扒外打开镇守的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后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

大家来看打开金川门的李景隆是什么人?


政府军的失败主要是葬送在李景隆这个草包统帅的手里,然而,对于一个把朱允炆朝廷拖入墓穴已经半截身子的人朱允炆选择放过了他,而且还让李景隆镇守重要穴位金川门。

朱棣带领燕军攻打南京城的固若金汤,南京城还真的是固若金汤,但是李景隆丧尽天良打开金川门放燕军入城,宫中一把火烧成红海,朱允炆生死不明。

当年明月在作品里这么评价李景隆:

自此,李景隆卸掉了自己所有的伪装,他不但不要脸,连面具也不要了,此后他在朱棣的统治下苟延残喘地活着,综合看来,他的一生是草包的一生,无耻的一生,如果李文忠知道自己生了这样的儿子肯定会再被气死一次。

无耻的李景隆无耻地活了下去,这并不奇怪,因为这就是他生活的方式。

来看看朱允炆失掉天下的两个致命原因。

A竟然下达这样一个在战场不得杀害燕王的奇怪命令。

B竟然会让葬送朝廷精锐的败军之将李景隆镇守生门——金川门。

这好比什么?

比尔盖茨和穷光蛋赌博,竟然整个家当都被穷光蛋赢了过来。

大家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只有弹丸之地的地方王爷和拥有天下的中央政府对抗,竟然被地方王爷以小博大赌赢了,实在不可思议。

其实也没什么好分析的。

原因就是朱允炆太嫩了,没有经过试用期就被炒鱿鱼下岗了。

总结一句话。

朱允炆的年轻力壮斗不过朱棣的老奸巨猾。


山涧清泉流


哪里的压迫越深,哪里的反抗力越强!

帝王制度没一个长久的国家,统治者为自己霸权独裁长生不老,不择手段啥事都干。

人民百姓与统治者阶级是敌我关系,统治者也会化解敌我仇恨和矛盾。会把自已打扮成,最关心热爱人民的样子给天下人看。

不论怎样会表演,但天下人民百姓饥寒交破的悲惨生活,他是演不出来的!顶多吃一顿,忆苦思甜的饭,表达和人民心连心。让人民放心满意当牛马羊!

时间一长,就会星星之火可以燎源。精心培养的忠臣良民,变成了白眼狼,用军队镇压也无力回天!

汉朝400年,中间没有王莽篡位,不会超过300年。

英国和曰本长久,国王是样子品,只管在圣旨上盖印章。一切由丞相管理国家,丞相是民主选举的,必须为民办实事,接受各种监督,决不迷信大公无私为国民的神话传说。不透明,就是坑民行为。想吃碗“珍珠翡翠白玉汤”了事,没门!人民不可欺骗。

人民百姓生活水平,必须世界领先,否则承相官员都有罪,人民受苦了!给官判多大罪也没用!确保人民不会吃亏,不上当受骗!不当牛羊!


开心果52105317


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被他的四叔朱棣推翻,从而失掉天下,主要和三个方面的原因有关,分别是明朝主要政治问题的变化、建文帝朱允炆政治上的幼稚和短视、燕王朱棣地位的不断提升。我们以明朝政治重心的变化,结合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的能力和作为来说明。

1. 元朝农民起义时解决百姓吃饭是最主要的问题

政治重心是指一个国家最主要的问题所在,可能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或军事问题。不同的政治问题决定了不同政治人物地位的不同,建文帝之所以被推翻,正是因为随着明朝经济和政局的变化,以朱棣为代表的北京集团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挑战以建文帝为首的南京集团,最后取而代之。

我们先来看从朱元璋起兵反元到朱元璋去世政治重心问题的变化。我们知道,到了宋朝以后,中国进入了古代平民社会。宋朝的官僚制度已经非常完备,皇权已经足够强大,制约皇上的因素只有传统了,这才有了神宗任命变法时,司马光等大臣以祖宗之法的名义去反对。但是到了元朝,这种制度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元朝皇帝出自草原,根本不懂什么祖宗之法,而且蒙古人对官僚制度更是知之甚少,只按草原上的简单分工将设置官吏,裁汰了大量的官员,加强皇帝个人的权力。元朝皇帝依然像草原上的作风那样,大量掠夺似地收税,然后分给蒙古贵族。由于对儒家学说知之甚少,元朝很长时间都没有建立科举制度,而是将人简单地分成四类,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直到元朝后期才实行了科举制。所以,元朝表现为,元朝权力非常大,但官僚的行政效率低下,除了收税分给蒙古贵族外,基本上没什么大的用处。这样一种制度,与中原人长期的儒家信仰和生活逻辑形成了强大的抵触,所以终元一代,农民起义不断。

到了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但元朝政府还在收税,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张士诚等人纷纷起事。我们知道,农民之所以造反,主要是因为吃不饱饭。所以在当时,主要的政治问题就是百姓的粮食问题。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就是江南,这里也是元朝赋税最多的地方。朱元璋继承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占领了南京,以此为核心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以争取人心,将江南地区巨大的财富转换成了政治资本。这也就是朱元璋能够得天下最重要的原因。

2.明朝建立后主要政治问题是稳定国内政治

朱元璋在得天下以后,在元朝的基础上完善了官僚队伍,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朱元璋为了恢复破败的经济,应对货币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一套准计划经济,用以调节经济的产出和需求。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当皇帝以后非常看重自己手中的权力。不顾一切加强皇权,于是才有了洪武朝的四大案,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一共牵连诛杀的人有7、8万之多。朱元璋一边杀了,一边用科举制度来选拔新的官员,这些人由百姓升为官员,在朝廷内没有任何根基,只能完全依赖皇帝,对皇权的威胁理从谈起。

朱元璋一面杀功臣,一面大力分封自己的子孙为王。朱元璋的长子是长子朱标,其他共封了24个儿子和1个孙子为王,主要目的在于为朝廷戍边。朱元璋的政治安排是,以儒家学说培养朱标,让他以后当了皇帝推行仁政;其他的儿子在边境上为王,为国家戍边。这样,从中央地方,老朱家掌握了一切权力,皇帝和藩王都能一直世袭下去,那感觉真叫一句歌词里唱的“倍爽”。

可是又有一句话不容忽视,那就是“理想很丰美,现实很骨感。”这个理想从一开始就泡汤了,原因在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先他去世了。这一下让朱元璋陷入了极大的悲伤和纠结当中。悲伤的是,老来丧子,人生巨痛。纠结的是,面对眼前的局面,朱元璋必须要做出选择,皇位的继承人到底是要选谁。朱元璋思考了六个月,终于选定了朱标的儿子,皇孙朱允炆,主要原因在于他要最大限度地维持自己的政治安排。但有一点,朱允炆是一个比朱标还柔弱的人,要保证他顺利继位,就必须将可能威胁他的人都除掉。于是,朱元璋制造了洪武年间最后一个大案就是蓝玉案。朱元璋本来打算让蓝玉日后辅佐朱标,朱标死了以后,朱允炆肯定是掌控不了蓝玉的。所以,朱元璋下狠心对蓝玉下手,诛杀了几乎所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朝堂为之一空。

3.朱元璋死后,大明的主要政治问题由内部转向了外部边疆问题,内部的重新整合也就再所难免。

朱元璋打天下和坐皇帝的时候,主要的政治问题都在王朝内部,老朱都用杀人的方式解决了。可朱元璋死后,国家的主要问题就由内部问题转到了对外的蒙古问题。

朱元璋将功臣杀害以后,主要用两种方式去填补,文官用科举提拔人人才填补;武将则用自己的儿子去做藩王戍边,朝廷再为他们派遣副将。由于内部问题解决了,所以边疆外的其他地区对军队的需要越来越小,包括南京,能征惯战的武将和欺压百姓的武将都被朱元璋杀了。

朱元璋死后,大明王朝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是以下方面:

(1)开国功臣为之一空,朝堂上大多数是新进官吏,文才有余而勇武不足,他们在朝廷的根基较浅,办法经验不足,很容易凭一时义气而做出危险的决定,帮助朱允炆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就是这样的人。

(2)北方边疆的力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原来边疆上比较强的藩王有三个,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棢和燕王朱棣。可是后来,秦王和晋王先后去世,只剩下了朱棣还掌握着雄兵。面对蒙古的威胁,明朝九边的戍卫军队是要时刻驻守的,也就需要源源不断注入各种物资和资源。旧的武将被杀后,他们的军权自然也就落到了燕王朱棣的手里。

(3)从国家稳定的角度来讲,整个帝国内部已经基本安定了,主要问题就是防备蒙古入侵。而这个任务的核心区域就是北京 ,朱棣可以起到主导作用。由于这个问题的长期存在,会有很多的人才为了建功立业去投奔朱棣,朱允炆朝廷的主要将领耿炳文和李景隆也都归降了朱棣。

由此可见,帝国主要问题最合适的解决之地,就由南京转到了北京,当时叫北平。北平地位越来越重要,朱棣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

朱允炆早就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他真的太年轻了,既无法很好地作用官吏,也无法合理地派遣将领。甚至还叮瞩前线将领,在战场上不要伤害朱棣,不让皇上落个杀叔的罪名。这种想法真的是“妇人之仁”,让人匪夷所思。

朱允炆太年轻,威望严重中足。也没有足够的人才汇集到人身边来出谋划策。他作用的人齐泰和黄子澄,都是类似于晁错一样的人,只知道一味地削藩,对削藩的危害和战争的持久性的估计却严重不足。

他任命的主将,开始是耿炳文,耿炳文带领十三万人与朱棣交战,耿炳文是一员老将,和朱棣交战时比较稳健。这样与朱棣耗下去是比较有利的,毕竟朱棣兵少。可是就是交战的关键时刻,朱允炆却撤换了耿炳文,换上了李景隆。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儿子,和朱允炆算是表兄弟吧。可李景隆压根没打过仗,就是个膏粱竖子,远不能和长期驻守北疆的燕王相比。结果,朝廷的兵马虽多,却是一败再败。朱棣看出了朝廷的羸弱,一股作气冲到了南京,推翻了朱允炆的政权。

朱棣即位后,中央和藩镇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一个非常主要的矛盾。可朱棣是戎马出身,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再加上他的起家的地是北京,军队的主要指挥权在他的手里。所以,朱棣虽然在南京当皇帝,也不会遭到北京的反叛,而且朱棣在位期间经常北征,长时间在北京停留。到永乐十九年时,朱棣将大明的首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到此时,明朝终于由内重外轻转到了外重内轻,从而使大明又稳定地运行了两百多年。

如果可以设想,如果明朝的都城继续在南京。那结果就是,朱棣死后,当年的悲剧很可能还会重演。因为,明朝的内部问题已经解决了,到朱棣时最重要的是要对外,才能稳定王朝,而对外最好的建都之地就是北京。如果皇帝不是亲自驻守,任何一个在北京驻守的藩王和功臣,当他掌握的资源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和中央发生严重矛盾。

写到这里,想到了一句明朝的情况,“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初年呈现了从“功臣守边”到“藩王守边”,再到“王子守边”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本人认为,如果当年朱标能够顺利即位,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可能会缓和一些,但肯定还会发生。但有一个事实是改不了的,那就是明朝一定会迁都北京,才能稳定政局。


历史中简堂谈古说金


朱允炆丢掉天下,表象是作战时下达了不允许伤害朱棣的命令,诱因是因为朱允炆削藩,而其根本的原因是朱允炆的政治能力太差。

我们看看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做的事情。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朱允炆继位。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周王橚有罪,废为庶人,徙云南。

建文元年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废为庶人。

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楩有罪,废为庶人,徙漳州。

建文帝在继位不满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废黜了五位藩王,朱棣当然惊恐了。

朱允炆既然要削藩,竟然还在建文元年夏四月,将朱棣的儿子们放回了北京,“遣燕王世子高炽及其弟高煦、高燧还北平”。既然把人质都放回去了,那就继续加恩呀,减少朱棣的反意,结果却是“燕山护卫百主户倪谅上变,燕旗校于谅等伏诛。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看看朱允炆做了什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上报发生叛乱,燕旗校於谅等人被诛杀。朱允炆竟然还下诏责备燕王朱棣,让人逮捕燕王府的所有官僚。这种情况下,朱棣怎么可能不反,明显是要拿他朱棣开刀了。

结果就是,朱允炆要求逮捕朱棣幕僚的诏书一到,北平都指挥张信就叛乱归附了燕王朱棣。朱棣有了军队,当年七月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见识到朱允炆的执政水平了吧,简直是碎到满地渣渣。明明有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可以效仿,却想搞强力削藩。强力削藩也可以,那就搞突然袭击,先抓了人,再慢慢罗列罪名么。结果却按部就班的,从小罪到大过,找朱棣的罪状,还白白把手上的人质送还了朱棣。朱棣是个有才能的人,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了,这不是逼朱棣起兵造反么。

朱允炆反正是要削藩,而且都已经逼迫湘王自焚了,那就直接诛杀了朱棣就行了。朱棣造反的罪名已经非常确凿了,结果呢,朱允炆又来了一句,“今尔等将士,与燕王对垒……毋使朕有杀叔父名。”,让朱棣有了一张护身符。

朱允炆在削藩和“靖难之役”中,犯下的错误是一个接着一个,以他的才能,岂有不丢天下的道理。


奕天读历史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一句:“无情最是帝王家”,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为了保证朱家王朝的长治久安,首先解决了跟他一块起兵的淮西军事集团,明初的那这个功臣名将像李善长、蓝玉等人先后因谋反被处死。常遇春、徐达汤和等人或战死、或病死,朝廷已经没有了可用之大将,能打仗的只剩下铁铉和平安等老臣,反观朱棣,长期镇守北平,跟元朝残余军队作战经验丰富。



朱棣为人心狠手辣,做事果断,颇有朱元璋遗风。朱允炆以皇太孙的身份即皇帝位,即位后面临一个大问题,自己的叔叔们一个个拥兵自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央集权,于是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和支持下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自杀。

建文帝的这一政策引起了他的叔叔们极为惊恐,一个小毛孩子,一上台就想要老子们的命,燕王朱棣首先起兵,其余藩王或追随或观望,反正没有站到皇帝这边的。这件事反映出了朱允炆及其团队的政治经验不成熟,缺乏大局观。此时天下初定,内有陈友谅、张士诚余部及盘踞在云南的蒙元残余势力,外面还有漠北蒙元残余势力的骚扰,很多事情尚需这些个藩王处理,想当年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也是因为削藩引起的,不过当时汉景帝已即位多年,国家局势稳定,中央政府实力雄厚,且拥有周亚夫和李广等名将,国家局势他能搞得的定,所以他才下令削藩。到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小火慢炖,慢慢的肢解这些个诸侯国,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实汉武帝这个推恩令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不知道脑残的建文帝集团为何没想到。


在战斗中,朱棣总是身先士卒,亲自领兵冲杀,建文帝下令部队不准伤害朱棣,称“戊使朕有杀叔之名”,战争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朱棣这是公开反叛,依《大明律》,早就该被诛杀了。更严重的是让一个不知兵,不懂兵的李景隆统领军队,导致大量军事力量的损耗,以上种种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了建文帝的失败。综合分析,由于建文帝优柔寡断,缺乏政治经验,用人不当,最终丢掉了天下。


大飞哥爱历史


其一,要从朱元璋开始说起。朱元璋早就开始为他这个皇长孙修桥铺路了,甚至杀光了开国功臣,因为功臣大多数都是权臣,朱元璋怕朱允炆镇不住他们。想让朱允炆自己提拔大臣,好让他们衷心于朱允炆。但是这样做也害了朱允炆,因为国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带兵名将。所以,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允炆都没有好的将领去镇压谋反。

其二,朱允炆空有一腔热血,却没有能镇得住他的叔叔们的能力。

其三,朱允炆性格敦厚,朱棣都要打到南京了,他还说什么“莫让朕背负杀叔之名”。

其四,用人不当。黄子澄他们是忠臣没错,但是也就是忠臣了,没有大的才能。朱允炆登基时间尚短,没有时间培养人才啊!

纯属个人意见 不喜勿喷


Miss容若


朱允炆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其实不是朱允炆的关系!是他皇爷爷朱重八的前因导致的后果!滥杀无辜!为把江山占为朱家已有,呕心沥血耍尽智谋,在他统治时代已经把骠兵悍将杀戮己尽!所以留下的都是文官弱将,前朝的腥风血雨历程,已经给留下的官员胆战心惊,虽然有的空怀一腔热血!但己经力不从心了!所以朱允炆虽有治国良策,怎奈皇叔朱棣的皇位夺冠,也束手无策!朱元璋的几次大型杀戮也是触动朱棣的夺权欲望!皇侄的幼稚怎奈敌得皇叔的神威?所以自然失去了皇权,但是争来争去,最后的天下也是他们朱家的!他们只是家族内部的争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