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

用戶4474649658


《雍正王朝》是小說,小說背後又躲藏著歷史的影子,直白點說是野史。

下面,謹以《雍正王朝》為教科書,聊聊這個三朝元老張廷玉。

張廷玉絕對是個有故事的人。



(張廷玉劇照)

吟詩獲倖進

那一年,康熙帝閱兵古長城,看到長城的巍峨和壯觀,感慨自己擁有的錦繡河山。

這時,隨從的七品小官張廷玉、很不合時宜地吟出了一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康熙帝驀然警醒,萬里長城終究是比不上眾志成城。他記住了這個七品官,並把他提拔為上書房行走。

交心高士奇

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大學士,並且為人愛說笑。而張廷玉卻是個冷麵人,幹完公事後就開始寫日記。

同事高士奇是個生性詼諧的,看張廷玉這範,有點象怪物。

一天,高士奇充滿好奇心地說他每天記些什麼。

張廷玉說:“朝局多譎異,我就記些日常事務,口說無憑,真到非常時刻,可以作為留檔的證據。”

張廷玉還說:“為臣秉性千萬種,有的才思敏捷,有的察顏觀色,我只堅持千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箴言。”

對話佟國維

推舉太子時,佟國維為八阿哥奔走效勞,逢人就亮手掌中寫下的“八”字。

一次,他問張廷玉對推舉太子之事怎麼看。

張廷玉說:“我看不準,也說不好。”

拒禮年羹堯

張廷玉漸漸獲得了康熙的信任,連四川提督年羹堯都給他送禮。年羹堯備下的禮品有:竹扇、四川錦綢、天麻和湖筆。

張廷玉收下了天麻,說明母親經常犯頭疼病,其它物品拒收,同時回贈年羹堯茶葉。

恫嚇隆科多

隆科多當上九門提督後,位置十分關鍵。

一次,太監傳旨隆科多面聖,隆科多猶豫是否和八阿哥商量好後再面聖。

進宮後他遇上了張廷玉,張廷玉說:“剛才,你如果進了八王府,那麼面聖這事就沒了,明天你也就不再是九門提督了。”

聽完這話,隆科多後背直冒冷氣。

訓戒眾皇子

太子初廢的當夜,康熙氣累得發病,需要休息。

一些皇子用請安的理由,想借機探聽虛實,還嘰嘰喳喳。張廷玉很生氣,就拿出太子太傅的身份,罰他們在北風呼嘯的空地上罰站了半夜。

統籌行遺詔

康熙帝過世,雍正立足未穩,張廷玉嚴謹地統籌著遺詔的整個執行過程。

八、九、十,三位阿哥很想鬧出點事來。他們原計劃在守靈時、三個人在一個靈棚裡,便於商量著行事。結果張廷玉給每個皇子搭建了一個靈棚,無形中就分開了他們。

後來,三人又計劃每二個小時一起在廁所裡碰頭討論。張廷玉安排每個皇子如廁都帶著侍衛,美其名曰是保護皇子。

君臣初對話

雍正初登基,張廷玉擁立居功至偉。

雍正帶有勸戒性質地對他說:“送你兩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張廷玉回贈雍正兩句話: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腰斬張廷璐

張廷璐是張廷玉的族弟,在主持科考時,考場內發生了嚴重的舞弊案。後被腰斬,斬而不死,用血寫下七個慘字。

此案開頭,張廷玉迴避;腰斬時,張廷玉全程觀刑。

事後,張廷玉告誡全族人:做人做官,要引張廷璐為戒,行止有度。若有違法,自己身為輔宰亦不可救。

密防太后喪

在太后的國喪期間,八王黨和隆科多相互勾連、蠢蠢欲動,想借國喪行政變。

張廷玉防微杜漸,牢牢地把控調兵印符,使危險消彌於無形。

補刀年羹堯

年羹堯因為演兵遭到了雍正的猜忌,張廷玉很深地參入到剝奪年羹堯兵權的事中。

年羹堯俯首受制以後,雍正說:“他肯聽命,朕不為己甚”,並且寫下了“過而能改、則無過矣”的硃批。

張廷玉沒有因為雍正的態度轉變而改變,他一直堅定地主導著年羹堯案往縱深推進,直至年死。

釣魚八王黨

隨著年羹堯的授首和隆科多的獲罪,八王黨成了沒有爪牙的腐蠹,破壞力有限但隱患長存。

八王黨終於找到機會,以田文鏡為突破口,進而攻擊雍正的改革,最後重提八王議政。

張廷玉一眼就看穿這個流於表面的政治鬥爭,他全程冷眼旁觀,間或提醒雍正保持冷靜、釆用一對一的辯論方式。即使被罵成“是滿人的一條狗”,他也毫無情緒波動。

在他眼裡:有御林軍在手,八王黨這個膿禍,僅僅是滅亡前的瘋狂,擠出來反而更有益。

許諾進太廟

雍正有感於張廷玉對自己全心的輔佐,承諾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

太廟只是供奉皇帝歷代先祖靈牌的地方,配享太廟是功臣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將靈牌供奉在太廟裡。

配享太廟的榮耀極尊,可以享受國祭,有清一朝,漢臣僅張廷玉一人。



張廷玉的自我鑑定很低調:認為自己有文無武、處事僵板瑣碎,一輩子謹小慎微。幸遇明主而沾光,若遇昏主則助紂為虐。

依上文所舉,我認為他公、忠、賢、勤的為臣美德俱有。

我是歷史閒話人,祝朋友們閱讀愉快!近一個月內,我會專注於剖析康、雍、乾三朝的歷史事件,如果大家感興趣,就順手點個關注吧。


鏈天絕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字衡臣,號研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總纂官,死後配享太廟。

根據簡短的官方的簡介,我們就可以瞭解三個重要信息——

第一,他是歷經三朝,而且是清朝歷史上相對來說最重要的三朝的顧命重臣;康熙重用他,雍正留他輔佐兒子乾隆;第二,他的諡號是文和,在清朝,文正是最高級的諡號,接下來就是文和,文忠等;其實若不是他命長,在晚年得罪了剛愎跋扈的皇二代乾隆,而是跟著雍正老闆走的話,根據雍正對他的依賴,可能諡文正也是不誇張的;第三,他是唯一配享太廟,也就是說,入住只有皇親國戚才能入住的宗祠的漢大臣。

這樣的身份和榮譽,尤其是被皇族接納進太廟的這種殊榮,在清朝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只要是涉及清宮劇,只要涉及康雍乾這三個皇帝,張廷玉這個角色,就是必須出現的,所以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才子佳人乾隆皇》、《滿清十三皇朝》、《九王奪位》、《食為奴》、《後宮甄嬛傳》等劇中,不同的演員,都扮演過這個角色。然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杜雨露老師出演的張廷玉,是相對來說最接近史實的一個版本。這要從張廷玉其人的時代背景,出生,教育經歷,性格,職務,角色特徵說起。

我們需要清楚的是,第一,張廷玉不是草根,而是出身名門。他是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往往人們都知道劉羅鍋劉墉是劉統勳之子,而張英家族,在歷史上其實相當輝煌,是出了名的進士專業戶,大學士專業戶,張英曾祖張淳為明隆慶二年進士,官至陝西布政使。祖父張士維,官至中憲大夫,撫州知府。父張秉彝為貢生。叔父張秉文,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官至山東左布政使;叔父張秉貞,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後降清,官至兵部尚書。張英之後,家族六代共出進士十三人,其中入翰林十二人。張英長子張廷瓚,康熙十八年(1679年)進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次子張廷玉,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入翰林,官至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很奇妙的是,從明朝開始做官,到了清朝還被重用,可見這個家族不是死腦經,在學藝至精,通達致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好,所以才人才輩出。張廷玉從小所受書香門第,鐘鳴鼎食的耳濡目染,對他後來個人的學識,本領,性格的影響是很大的。《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行為端莊,性格正直,沉穩老練,不像那些奸佞小人,因為他有背景,有資本。

第二,張廷玉除了是家教極好的官二代,也是學霸,同時還是從基層做起,久經歷練的職業官僚。康熙三十九年,也就是他28歲那年,中進士,先是授翰林院檢討,入值南書房,後來又因為丁憂暫時離開官場。服喪完畢後,改任司經局洗馬、庶子、侍講學士、內閣學士。在官場歷練了20年,到48歲時,也就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授刑部左侍郎,因為奉旨辦案有功,調吏部左侍郎,史料上並沒有記載他如何幫助雍正登上皇位,因為1722年,康熙駕崩的時候,張廷玉實際上在政治舞臺上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與其說是他保雍正上位,不如說,是雍正上位以後,伯樂識馬,垂青了辦事穩重,老練成熟的張廷玉。當然,電視劇《雍正王朝》中,他們兩個角色的年齡差還比較真實,張廷玉48歲,雍正44歲。片中張廷玉比雍正老一些。

雍正登基以後,亟需一些底子乾淨,有才幹且忠誠的新人,他看中了張廷玉。張廷玉在《澄懷主人自訂年譜》中記述了雍正相中他,並對他賦予厚望的理由——

第一是他“學問優長、氣度端凝、應對明晰。”

第二是他是雍正恩師張英之子,自己人。

雍正登基就授予張廷玉大學士銜,協同翰林院掌院學士阿克敦等辦理大事典禮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張廷玉非常感激雍正,自然處處都要維護雍正。這個在《雍正王朝》中已反覆體現。

第三,張廷玉的本職工作其實不是做決策,直接參與權力鬥爭,而是做秘書,只需要對皇帝負責。

1729年,雍正設立軍機處,加強集權,像雍正這樣事必躬親的工作狂,很多事都是自己決斷,發展到最後,張廷玉的職能相當於是一個辦公室主任。只要能夠很好的領悟皇帝的心意,高效率的處理文案,為皇帝分憂,就非常吃香,雖然是一人之下,他卻沒有實際權利萬人之上,但是也少了很多煩惱和風險。但是,伴君如伴虎,張廷玉必須非常忠誠,圓滑,謹慎,這在《雍正王朝》裡,多次體現。雖然有演繹的成分,但是所有場景無不是表達他的這些特點,比如,選太子,他不跟著佟國維選八爺,而是猜透了皇帝心意,單獨上摺子保廢太子,這是圓滑;八爺借八王議政一事逼宮,張廷玉站出來為雍正說話,這是忠誠;不結黨,不收禮,這是謹慎。

實際上,張廷玉一輩子中規中矩,鞠躬盡瘁,到了晚年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打報告退休,乾隆不放,第二件事是要求漲工資,和乾隆討價還價,一來是以凡人慾求為掩護,避免皇帝懷疑自己覬覦權力,二來是確實幹不動了。乾隆老闆卻只給他講情懷,還差點不讓他配享太廟。


HannibalLecter


怎麼說呢?我覺得張廷玉是全劇中最委屈的一個大臣!

一、

在康熙朝,張廷玉一登場的地位就是上書房大臣,但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複立之前,他一直是排在佟國維之後的。

張廷玉曾經曰過“百言不如一默”!實際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的城府,我想也就在這裡吧,舉幾個例子:

劇中張廷玉的戲份不少,在老四胤禛去南方賑災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太子胤礽當著康熙帝的面說老四的不是,當時康熙帝滿臉不耐煩,說了一句:

“那個天津桂順齋進上來的沙琪瑪,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

當時張廷玉就在身邊,一個斜眼瞅了佟國維一眼,看到佟國維木訥一般,此時張廷玉心中就已經開始質疑太子胤礽了,斜眼看佟國維其實就是想看看對方有沒有聽出什麼端倪,可惜失望了。

後來刑部冤案一事,康熙帝收到老八胤禩的奏摺,踱步到上書房,正好張廷玉值班,看完奏摺後,張廷玉一把火燒了,面對康熙帝的大喊,張廷玉回答:

“臣並不知道有這麼個奏摺。”

因為張廷玉很明白,這是康熙帝的家務事,自己的做人原則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而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不黨不群,無派無系。

不管張廷玉是選擇信任這封奏摺,還是不信這封奏摺,都是站隊的表現,這是他所不能展現出來的行為。因為不管那種站隊,對於康熙帝來講都難以解決,信老八胤禩,太子沒,信太子,老八胤禩沒,康熙帝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張廷玉怎能當炮灰?

“你說你的兒子病很難好了,我看是我的兒子他的病也是很難好了!”

康熙帝這句話,言外之意可不僅僅是說太子胤礽哦,老八胤禩也包括在內,兩個皇子都病了,張廷玉又怎麼會治呢?

也正是這種不站隊,讓他成為了康熙帝臨終前託孤的大臣之一。

二、

當然,說他完全不站隊也不是絕對,至少他是站在康熙帝這邊的,比如指出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指出太子調兵手諭是假的,比如舉薦新太子時,他悶著不告訴任何人,最後跟康熙帝高度一致,推舉了廢太子胤礽。

也正是由於張廷玉的這個舉動,成功地讓自己榮升為上書房第一大臣,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時,也是張廷玉緊隨其右。

甚至最後徹底廢掉太子胤礽,也是由康熙帝口述,張廷玉書寫的聖旨,設計拿下了太子胤礽……

康熙一朝,康熙帝自不必說,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張廷玉在這一朝,只要緊緊站在皇上一邊,自然不會出大錯,即使不會飛黃騰達,也不至於招致麻煩,但是到了雍正一朝,他的麻煩事開始了……

張廷玉是託孤大臣之一,具備擁立之功,地位自不必說,但是他的問題就在於漢人身份,康熙帝在的時候別人不敢說什麼,但是到了雍正一朝,其他人就不這麼認為了,而且他又不是雍正帝的鐵桿。

這裡面的其他人主要就是老八胤禩一夥,畢竟他們跟張廷玉的矛盾在當初舉薦新太子的時候就埋下了。

但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並沒有拿內臣的標準來對待張廷玉,張廷玉也沒有以主僕的心態對待雍正帝,其實不僅僅是張廷玉,連老十三胤祥都在觀望這位新皇帝,不然雍正帝跟他下棋也不會發火:

“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老八胤禩主持的鑄錢大業,大家都摸不透雍正帝的脾氣,明明跟老八胤禩是死對頭,卻一登基就給了老八一個總理王大臣,作為一個漢臣,又不是內臣的張廷玉,敢隨便說話嗎?

這個僵局的打破,還是孫嘉誠打破的,因為他的愣頭青,因為他的直言,因為他的直接面聖,讓眾人看出,原來雍正帝真的不知道鑄錢的弊端,這才逼著張廷玉不得不表態:

“皇上這裡面原本是有些弊病,國家開礦鑄制銅錢,可奸商們卻把銅錢,收了去鑄成銅器,制錢自然就少了……國庫是按銀收稅……可這兩千文制錢到了貪官汙吏們的手裡,他們便立刻兌換成二兩多銀子,他們只需上繳國庫一兩,另一兩多便落入了他們的腰包。”

後來的雍正帝還是訓斥了孫嘉誠,讓他多讀讀書再來見朕!

三、

至此,雍正帝彷彿知道了一些什麼,才有了跟老十三胤祥下棋的舉動,才明白自己的態度不明,導致眾臣摸不透脾氣,不敢亂講話。

而張廷玉內心是非常欣賞孫嘉誠的,他也要通過雍正帝對孫嘉誠的態度,來確定雍正帝這位皇帝的品性如何,這才向雍正帝舉薦:

“關於孫嘉誠,我看此人歷練一下,還是可以大用的。”

結果雍正帝的回答讓張廷玉有點驚喜,不用歷練,直接重用,這才有了張廷玉夜訪孫嘉誠的事件發生。大家可以數一數,張廷玉可是有名的清官,不結黨不營私,當年年羹堯登門拜訪,臨走時硬是回贈了一盒湖筆,還沒有見過他登門拜訪過某人,孫嘉誠是其中一位,足可見他對孫的欣賞。

由於此時張廷玉的寡言和隱忍,這讓老八胤禩一夥看到了希望,雖然他們之間有矛盾,但僅限於工作之間,如果能把敵人變成友軍,這是上策,這就是老八胤禩舉薦張廷璐出任主考官的原因所在。

張廷玉不是不知道張廷璐的兩下子,必然是不太願意的,但是雍正帝同意了,其實雍正帝也是想拉攏一下張廷玉,最起碼以後能及時跟自己說實話。

張廷玉馬上舉薦了李紱任副主考,一方面也是舉賢,另一方面是希望李紱能監督一下張廷璐,讓他不至於犯大錯誤,自己呢,也多敲打一下他。

可是張廷璐還是讓張廷玉失望了,但張廷玉不傻,必然明白真正的背後主使者是誰,因為在科舉考試前,有一次張廷玉進宮,是碰見了張廷璐和弘時。

當時他就發現了問題,一是張廷璐這麼早進宮不符合規矩;二是他跟弘時並排有說有笑走,不符合禮節;三是回答問題都是弘時打斷的,說是來“校校筆鋒”,這不太尋常。

後來科場舞弊案案發之後,張廷玉是第一個猜到幕後主使者到底是誰的人,甚至早過老八胤禩。

而張廷璐面對李紱的質疑時,也是直接說了幕後人:

“只怕會牽連出天潢貴胄皇子皇孫,也未必可知!”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整個案件大家追究的不是洩露考題的人,而是允許考生夾帶考題的人,這樣子的話,追查到張廷璐這一級就結束了,而這種結局並不是張廷玉希望看到的。

四、

由於老八胤禩一夥火力全開,力保張廷璐,一方面繼續賣張廷玉人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吸引火力,替弘時脫罪。畢竟這麼大一顆棋子能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大殺器,後來老八胤禩也確實利用弘時給了雍正帝致命一擊。

此時的朝中已經在站隊,大家不再追究事情背後的真相,而是因為意識形態正確與否問題,其中以孫嘉誠為首的清流派就開始對著老八胤禩幹了,你們保張廷璐,我們偏要彈劾張廷璐。

對於雍正帝來講,他也不傻,到底是誰能偷出考題,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也是他不敢接受的事實,所以,他從內心來講,也願意快點殺掉張廷璐,早早結案。

整個事件張廷璐委屈嗎?

有點委屈,可是誰讓自己上了弘時的賊船了呢?一旦他衝其他人供出弘時,先死的必然是他,說不定還會連累到整個張家,所以他也只能沉默,認罪。

如果說張廷璐是咎由自取,那麼張廷玉就著實委屈了,自己明明知道弟弟是被冤枉的,一旦繼續深查,弟弟或許能免於一死,這才是他遲遲不肯表態的原因。

張廷玉上書保張廷璐,那麼必然會被雍正帝認為意識形態出現問題,竟然跟老八胤禩同樣訴求。如果他上書彈劾張廷璐,從自己內心來講,又實在不情願,畢竟這有違自己的良心。

後來的孫嘉誠也來了個深夜拜訪,他的到來,讓張廷玉冷靜了下來,要想獲取雍正帝的絕對信任,這一次就不得不丟掉弟弟。雍正帝收到由孫嘉誠代筆的張廷玉奏摺後,慶幸保住了皇子,馬上結案,甚至還殘忍的讓張廷玉前來觀斬,從那之後,雍正帝才正式把張廷玉納入內臣的範疇……

後來由於孫嘉誠被殺,張廷玉為了避嫌,也是不肯去弔喪,他擔心會成為清流派的領袖,事實上,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再後來,也有一絲替孫嘉誠報仇的意思,他的一句話,讓雍正帝下定了殺年羹堯的決心。

再往後,由於張廷玉徹底站到了雍正帝這邊,老八胤禩他們沒少排擠他,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老八胤禩沒少拿有違祖制的話反對雍正帝,由於新政觸犯到了旗人的利益,作為漢人的張廷玉更是不敢多說一句話。

等只剩下雍正帝、張廷玉和喬引娣時,雍正帝一句:

“朕不應該讓你再受委屈啊!”

讓張廷玉痛哭流涕……

在後來八王議政逼宮時,同樣也是張廷玉最後站出來痛斥老八胤禩,尤其說的這句話:

“把我也當成滿人的狗?”

這句話,透露出漢臣幾多委屈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相當忠君,也相當老謀深算,似乎沒有一點循私之情。首先在劇裡康熙皇帝對張廷玉非常給面子,動不動就稱其字“衡臣”,這對於作為皇帝的康熙來說實在是有失身份的事。古人年二十冠而字,此後別人對他稱字不稱名,而尊長則必稱名。如果康熙稱張廷玉的字“衡臣”,等於是把自己身份降到和張廷玉一樣,實在看不出來康熙有任何理由要在面對張廷玉的時候這麼自降身份。

在一廢太子胤礽的關節,很多人都以為上位的必然是八阿哥胤祀,只有少數那麼幾個人能看出來康熙後來後悔了,不是後悔廢了胤礽,是後悔在無準備之下廢了國儲而引得自己的兒子人人嚮往如飛蛾赴火一般。能在康熙最需要提復立的時候提出復立胤礽,這就是張廷玉的老謀深算之處。因此張廷玉得到了康熙的格外信任,在《雍正王朝》裡,張廷玉是康熙完成傳位交接的一個重要人物。一來知曉皇帝心思和一切傳位細節;二來在整個傳位過程中幫著皇帝控制別人,比如隆科多。

雍正繼位後張廷玉一樣是重要人物,在雍正初年就得到雍正的重用。在劇中出現了科場舞弊案,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好好的三朝舊臣、後進楷模被編成了科場舞弊的主謀,最後以至於殺頭。而這個人物的反面就是為了襯托劇中的張廷玉這個人物的正面,為了維護朝綱,先是避嫌而後自請皇帝把他弟弟殺了,而且還去觀斬。而且劇中的雍正好像也特別在乎張廷玉的態度,這點挺不可思議的。對於雍正的維護張廷玉也算是做到極致了,甚至不惜跟著雍正與他人為敵。雍正對張廷玉也是視為股肱。

以上是劇裡的情況。感覺《雍正王朝》裡的很多人物都挺“高大全”。而實際情況是張廷玉是宦海中歷練出來的人,也沒那麼一心忠君愛國不讓個人得失。雍正晚年鄂爾泰入閣為首輔地位,壓過了張廷玉,張廷玉就很不甘心。在雍正駕崩後乾隆繼位,張廷玉和鄂爾泰形成兩黨互相爭鬥。


沅汰


《雍正王朝》裡塑造了這樣幾位當時權力金字塔頂端的高官,一是佟國維,二是隆科多,三是張廷玉,四是馬齊。這裡面佟國維早早就下臺了,馬齊基本是個打醬油的,隆科多和張廷玉是筆墨最多的,但二者卻對比非常明顯。

按理說,隆科多是除了十三阿哥,對雍正登基幫助最大的功臣,因為他受康熙遺命,宣讀了傳位遺詔,直接促成了雍正的登基。但其人十分圓滑,處處以個人利益為重,圓滑到無底線。最早出場,是因沒活幹,求自己的叔叔佟國維給自己安排一個差事,佟國維看似敷衍,其實對他非常重視。給他的第一個差事是理藩院守監,官職雖小卻和當時被囚禁的十三阿哥搭上了關係,也就是和“四爺黨”搭上了腔,這是為自己家族鋪後路,第二次更是向康熙舉薦他,任命他當了九門提督這個重要職位,而不是推薦自己的兒子。但是隆科多看出了佟國維推舉八阿哥可能會失敗,就出賣了對自己有恩的叔叔,獲得了康熙的信任。

第二次,也就是劇的末尾,八爺黨來拉攏他,想借他的勢力向雍正逼宮,他權衡了一下覺得八爺黨勢力較大,就轉舵投靠八爺,背叛了雍正。要說雍正對他是不錯的,一是登基以後就給了他高官厚祿,雖然他後來寸功未立,二是在他推薦諾敏結果非常失敗的時候也沒有遷怒於他。所以這個人是個徹頭徹尾的勢利小人。

對比張廷玉,其實張廷玉也是圓滑的,很會猜皇帝心思,尤其在第一次推舉新太子的時候,滿朝文武就他看出康熙有意將廢太子復位,就沒有隨大流推舉八阿哥,而是給康熙上了密摺。佟國維指責他,既然他覺得太子不該廢,那在康熙廢太子的時候他為什麼不說話,後面卻上密摺,不是光明磊落之舉,其實也是有道理的,他就是一直揣摩康熙的心思並順著他走。



後面還有三件事,一是在雍正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時,張廷玉也沒有說話,後來解釋說怕動搖雍正整頓吏治的決心,其實也是怕得罪皇帝。二是在他的弟弟張廷璐犯罪時,他也是保持沉默,還是他扶持過的孫嘉淦(應該讀gan,四聲)深夜去找他,幫他寫好了奏摺,才有了後面的大義滅親。三是在雍正決心廢除滿洲親貴不當差不納糧的特權時,他也沒有說話,雍正特意把他留了下來,百般暗示,軟硬皆施,連激將法都用上了,他才把心裡話都說了出來,幫助雍正成功推行新政。

看到這裡,張廷玉給人的印象並不怎麼樣。一方面圓滑事故,處處揣摩皇帝心思,一方面唯唯諾諾,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的人好像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但是,在劇的後半部分,張廷玉卻有兩次很果決地說了話,而且都是在關鍵時刻,完全顛覆了這個形象。

第一次,是孫嘉淦被年羹堯處死,年羹堯因此犯了眾怒,加上本來就目中無人,猖狂至極,滿朝文武齊心協力參他,一定要置他於死地。這時候雍正很糾結,一方面年羹堯是跟了自己幾十年的奴才,一直忠心耿耿,而且還結了姻親,怎麼也是有點感情的,一方面年羹堯立了大功,如果處死他,世人會覺得他兔死狗烹,還有一方面他也覺得眾大臣是利用年羹堯向自己示威,本質上是反對新政。雍正這時候問張廷玉的意見,張廷玉非常堅決地說,年羹堯的罪過無論哪一條都是死有餘辜。這句話雍正聽了一驚,茶水都碰翻了,可能是因為這個老臣平時都是溫文爾雅,今天態度卻如此堅定,他也猝不及防。然後,雍正聽取了他的意見,終於下旨處死了年羹堯。



從這件事,我們第一次看到,張廷玉其實是很有立場的。當時的情況,年羹堯的確是罪惡滔天,不殺他,雍正的權威會受到極大的挑戰,甚至可能有人造反。看到雍正還猶豫不決,他果斷出面幫雍正下了決心。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他在雍正心裡的地位極高,後面這件事證明了雍正沒有看走眼。

第二次,是在雍正最最關鍵的時候,也就是被八爺黨逼宮的時候,張廷玉也說話了。在當時的情景下,雍正是明顯落下風的,八爺黨不僅話語強勢,還握住了兵權,眼看就要勝利,滿朝文武噤若寒蟬,但是此時已鬚髮盡白的張廷玉卻挺身而出,慷慨陳詞,給八爺黨一個沉重的打擊,展示了忠心耿耿的赤誠和正義凜凜的風骨,讓人非常感動。這一段我反覆看了很多遍,堪稱經典。在他大喊一聲“皇上!臣,有話要說!”的時候,雍正在絕望中終於看到了希望,給了他一個殷切期待又無限欣慰甚至非常感激的眼神,這個眼神演絕了。



張廷玉也沒令雍正失望,一番演說有理有據,邏輯清晰,氣場宏大,句句揭穿八爺黨名為社稷,實為篡位的陰謀伎倆,把被顛倒的事實一一澄清,讓八爺黨啞口無言,八爺最後的掙扎也被他機智地駁回。而且,在他問馬齊等人是不是這樣的時候,所有人都予以肯定,可見這些事情很多人都很清楚,只是不敢說而已,更襯托了張廷玉的衷心無畏。

這一番講話,張廷玉的光輝形象得以圓滿。真正的忠誠不在於主人風光時,而在於主人危難時。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外圓內方,有擔當有底線的人,堪稱官僚的楷模。

更重要的是,這一段話把整部劇的結構都串了起來,每一件事的前因後果、邏輯關係和背景意義都交代清楚,不僅是說給八爺黨聽的,也是說給觀眾聽的,原來整個雍正王朝,都是在對康熙朝的弊端進行變革,希望國家能夠更好,雍正從當皇子起就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繼位是合法的,治國是成功的,整部劇的中心思想赫然彰顯。在劇中,雍正是一個比較急躁的性格,由他來講這段話不太合適,而張廷玉一直泰然自若,老成謀國,他來講述很有說服力,也展示了一位兩朝宰相(清朝其實不設宰相,劇中說法有誤)深諳政治內涵,心懷天下的氣魄。



所以,張廷玉這個形象不僅本身塑造是成功的,而且對整部劇都是至關重要的。


蘋果姐的音樂小屋


  

  張廷玉是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大臣。他之所以能夠享受此等殊榮,說穿了,無非一個字“穩”!

  張廷玉乃三朝老臣,無論是在風雲變幻的康熙朝,還是在可以改革的雍正朝,抑或是一片祥和的乾隆朝,他都身居高位,幾乎不倒。除了晚年因為與乾隆較勁,差點失去名列太廟的資格外,一生幾乎沒有坎。

  歸根究底,還是張廷玉行事穩重!

  九王奪嫡期間,張廷玉常在康熙身邊行走,但是,他對於九王之間的爭鬥,幾乎從不置評。不評價並非沒有意見,而是不方便評價。

  他始終秉承一條規則,在九王之中,不偏不倚。一旦康熙明確表態支持某位皇子,他也就立刻跟班戰隊,支持康熙指定之人。

  張廷玉明白,無論什麼王也好,那都翻不出康熙皇帝的手掌心。唯有康熙皇帝選定的皇子,才能在諸多風波中渡過,最終繼承大統。

  至於雍正繼位後,張廷玉為何沒有立刻表態支持雍正新政,因為他不方便表態。

  雍正繼位之後,起用了一批自己的人作為馬前卒。這批人活著是官場新人,或者是雍正舊部,都是被貼上了雍正死黨標籤的人。他們為雍正新政搖旗吶喊,眾人都可以理解。

  但是,朝堂之上,雍正還有許多敵人。並非是說雍正當了皇帝,立刻就大權獨攬,看誰不順眼就滅誰。事實上,朝廷上勢力盤根錯節,八爺黨、十四爺等人的勢力還很大。加上年羹堯那邊打仗又不是很順利,保不齊雍正上船不久就翻船!

  因此,作為康熙留下的老臣,張廷玉必須為雍正保駕護航,但是又不能充當馬前卒。他只要在關鍵時刻推上一把,扶上一把,那就可以初成革新,或者挽回局面。

  正因為張廷玉如此做,深深符合雍正利益,雍正一朝才對張廷玉倍加器重。也正是因為張廷玉暗中調停,為雍正革新做出了很大貢獻,雍正才會早早表態,在張廷玉死後,讓他配享太廟!

張廷玉這個人,是個老官油子,深通為官之道。他主持國政數十年,翻看史書卻找不到幾條真正提出的好建議。因為他秉持一條:功歸於上!就如三國時期第一流的謀士荀攸一般,看似沒提出什麼厲害計謀,其實曹操的許多計謀都出自他手!


葉之秋


一句話評價張廷玉:真正的隱士,大隱隱於朝也

1,真正的隱士,大隱隱於朝也,八王黨不見他的身影,四爺黨不見他的身影,太子黨不見他的身影,文武百官聯名上折不見他的身影。

2,才德高尚,百官敬仰,康熙雍正尊敬他,八王黨尊敬他(這就是張廷玉詹寧居逼宮怒斥八王黨,而八王黨以及百官無人反駁的資本),文武百官尊敬他(多數都是張廷玉的門生故吏)。

3,位高權重,康熙王朝時期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雍正王朝結束之時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九子奪嫡期間的張庭玉

1,太子刑部冤獄案發生,張廷玉看過康熙遞過來的肖國興口供,第一時間明白聖意,燒了這封筆錄,康熙雖然嘴上不說,心裡默許,命太醫給張廷玉孩子看病(為父難啊,張廷玉甚明聖心)。


1,太子第一次被廢之時,情勢危急,凌普接太子口喻帶兵包圍康熙行宮,張廷玉第一時間發現太子口喻是假的(十四爺仿造的),而後提醒康熙先捉拿太子與十三爺(此二人之前身在一處),成功化解一場由八爺黨組織的政治危機。

2,太子被廢后,康熙查清原委,準備立新儲君,張廷玉獨自上密摺,舉薦廢太子復立!康熙誇其文章寫的好,學問也好,是忠臣。

3,康熙當眾詢問張庭玉對文武百官聯名上折的看法,張廷玉替同僚解圍,要想百姓滿意,皇上滿意的確很難,又替首輔佟國維解圍,豈料佟國維不領情反咬張廷玉,結果康熙罷免佟國維,降級馬齊,讓其排在張廷玉之後,且赦免其他所有百官

4,太子第二次被廢之前,發生了江夏鎮剿滅案,雍正燒百官行述案,以及太子書信一事,張廷玉提醒康熙可調年羹堯過來詢問詳情,太子被廢后,康熙病危,張廷玉果斷取消壽典,避免朝野動亂,獻完壽禮直接護送康熙回宮。

5,康熙臨終前,讓張廷玉藏秘旨,制約隆科多(後來這個秘旨被編劇忘記了,呵呵),最終聯手隆科多協助雍正順利登基。

6,雍正登基後的最大危機就是詹寧居逼宮,張廷玉終於忍無可忍,做仗馬之鳴,引經據典地駁斥了八王黨等人。為十三阿哥奪回西山,豐臺大營爭取了寶貴時間。

雍正力推新政時的張廷玉

1,雍正力推新政期間,八王黨欲拉張廷玉的弟弟張廷璐下水,為的是籠絡張廷玉,阻撓雍正的新政,不料,張廷路最終伏法;而張廷玉不為所動,雖心亂如麻,亦公私分明,避嫌是為了抓住更多百官串聯的證據。

2,八王黨拉攏張廷玉不得,於是便拉年羹堯下水,逼迫雍正殺年羹堯。此時張廷玉是極力建議雍正殺年羹堯的,目的就是為新政立威,造福九州萬方。

3,澹寧居逼宮,張廷玉據理力爭,更是列舉了新政實施以來的很多成效,也證明其是真心輔佐雍正勵精圖治,並未因張廷璐之事而心生芥蒂。


滿天的星星在閃爍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是一個明白人,能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身處在九子奪嫡這個大環境下做到明哲保身,不為是一個不亞於佟國維,鄔思道的聰明人!

1,他經常伴隨康熙左右,能夠第一時間瞭解到康熙所思所想,並且能夠做到替康熙分憂解難,被康熙所看中!就拿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一張太子調兵的手諭讓康熙十分頭痛,這個忤逆的兒子在他心中瞬間跌到了谷底!但是通過張廷玉的分析,太子並不敢有如此作為,雖然被發現與鄭春華有染,但是以太子此時此刻能力根本不可能明明知道調兵不可能成事還要去寫這麼個給人留下把柄的手諭!所以,這個手諭是假的,康熙聽了張廷玉的話,瞬間也明白了,這是其他人的陷害,也對他的兒子們之間的陰謀詭計深感痛恨!還有就是太子面臨第二次被廢,老八送來了太子的催命符,一封太子寫給任伯安關於百官行述的信!這封信張廷玉看了之後,馬上就給燒掉了!康熙看到後雖然有些著急也並未說什麼!張廷玉明白,這封信一旦捅出去,那麼太子面臨第二次被廢,康熙面臨太子犯這麼大的錯誤無法選擇,是殺還是不殺的問題!也會使得朝廷上各路比較平衡的勢力被打破!這也讓康熙頭痛,張廷玉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想看到康熙左右為難,所以,他毅然決定把信燒了!做法相當犀利,只不過,太子面對的壓力太大,最終選擇了一條不歸路,舉兵造反,最終一敗塗地!也讓康熙痛心疾首,也讓張廷玉的苦心化為虛有!

2,張廷玉為人正直,從來不收受各位阿哥以及朝廷上其他官員的禮物,就連年羹堯進京述職送給他的四川特產,他都拒收,只是以一盒湖筆用換的名義收下了年羹堯送給他母親的一包天麻!足以見得張廷玉清廉如水絕對沒毛病,這也看得出張廷玉對眾位阿哥們的拉攏,他處於中立位置,他身為臣子只服從康熙的安排,做的是清朝的官,站隊非常明顯,康熙在時是康熙的臣子,雍正在時是雍正的臣子,這也是他英明之處!

所以在清朝康熙晚期九子奪嫡這期間,他一直站在了皇權這一邊,而恰恰是他的睿智使得他能夠在雍正當政時期一直在朝為官,甚至乾隆時期也是高官一個,只不過最終得罪了乾隆,而導致晚節不保,也是一個遺憾!

所以,縱觀《雍正王朝》,張廷玉是一個明智的人,方方面面做的滴水不漏,根本沒有什麼錯誤被人抓小辮子,因此他可以在大清王朝侍奉三朝皇帝,還是讓人佩服的!


可樂男孩


張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出身官宦門第,大學士張英次子。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其父張英的軼事,張家與鄰居因宅基地的原因各不相讓,兩家都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當地知府不敢隨便判決,張家馳書一封給張英,盼他能主持公道。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見書頓覺汗顏,於是退讓了三尺。鄰居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六尺巷”因此得名。

出身在這樣一個家族的張廷玉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級輕輕便進士及第,開始了他“登朝垂五十年,長詞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軍國大事,奉旨商度”的宦海生涯。張廷玉的仕途起步於康熙晚年,甚受康熙喜愛。皇帝對其頗看重,讓其入值南書房,參與軍機。涉政不久,他的才幹便嶄露頭角。

大學士張英為雍正皇帝在南書房讀書時的帝師,所以張廷玉一直便是胤禛一黨。在雍正朝,張廷玉被皇帝重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隨著張廷玉被委任為軍機處領事大臣後,張廷玉成為雍正皇帝在朝廷的主要幫手。而張廷玉也能很好的體恤聖意,很得雍正賞識,二人可謂君臣知遇榜樣。在雍正帝病危臨終前,張廷玉與莊親王、鄂爾泰等同為顧命大臣,遺詔他日以張廷玉配享太廟。自此張廷玉位極人臣,無以復加。

乾隆皇帝是一個重孝道的人,乾隆對先帝所託的顧命大臣也是倍加倚重,但是朝廷很快形成了以鄂爾泰為首的滿族大臣派系和以張廷玉為首的漢族大臣派系。乾隆與張廷玉的關係慢慢的也發生了變化,一開始乾隆皇帝對他倍加倚重,譬如,清朝本無文臣封公侯伯之例,卻封張廷玉為伯爵。然而,年逾古稀的張廷玉的固執,使他與乾隆帝之間漸生嫌隙,後又因為配享太廟和乾隆帝發生爭執。張廷玉死後諡號“文和”,乾隆仍讓他配享太廟,成為有清一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雍正王朝》由國家一級演員杜雨露飾演張廷玉,除了雍劇外,杜雨露老師還在《大宅門》、《紅日》等影視劇有過精彩演出。他飾演的張廷玉一心忠誠為國,敢於和八爺黨作鬥爭,是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真正可以信賴的人,正是這種信任,張廷玉才能準確地把握皇帝的心理,並忠誠的為皇帝負責,成為雍正皇帝的“自己人”。

在康熙晚年,此時的上書房大臣有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但是真正受到康熙皇帝信任的唯有張廷玉。而且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康熙樂於傾聽張廷玉的意見,同時也只有張廷玉明白康熙的意思並維護皇帝的決策。在百官議舉新太子時,八爺黨看似處於上風,上書房也要聯名上摺子,當佟國維拿著熱乎乎的奶子讓張廷玉飲用的時候,張毅然謝絕。此時佟國維別用深意地對著馬齊說道:“快喝吧,涼了就不好喝了”。實在勸諫張廷玉,現在你不抱著八爺的大腿,等以後就晚了。

在公開議舉新太子的朝會上,張廷玉雖然只有寥寥幾句臺詞,但他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張廷玉,胤礽不會順理成章的被皇帝放出來。當康熙問馬齊可有人薦舉二阿哥的時候,馬齊理直氣壯的指出,薦舉二阿哥的人都是廢太子一黨的人。皇帝只得對著百官問道:“你們中間還有誰薦舉二阿哥?”此時張廷玉不失時機的站了出來,薦舉廢太子,並說出了“聖人的忠恕之道”等論據為皇帝找到了支點。此時局面霎時翻轉,皇帝又把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拿了出來將了佟國維一軍。此時局面已經由皇帝掌握,佟國維氣急敗壞,八爺黨失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張廷玉不僅能夠明白皇帝的心意,而且是一個十足的辯論高手,他總能找到對方的缺點並一舉致命。在八爺黨逼宮那一段戲中,八爺等提出了“八王議政”並掌握了兵權以後,滿朝文武大臣皆做壁上觀,此時張廷玉敢於站出來,從法理上指出所謂“八王議政”的不合理之處。面對八王爺的逼問,他敢於直對對方的最弱點,反問八王爺:“若咱倆同時辭官不做,如何?”。為皇帝取得了大臣的支持,為十三爺贏得了時間,功莫大焉。

歷史上的張廷玉絕非雍劇中的張廷玉那樣性格單一,只是一心為國,但是他確實是皇帝的重要幫手,為所謂的“康乾盛世”發揮過作用,我們在看一個歷史人物時,也許已經被臉譜化,也許被真假故事蒙上灰塵。但我想無論是臉譜還是軼事,裡面都有人生可以學習的智慧。


清風明月逍遙客


他只是一個高級秘書,沒有自己的觀點而一味承接聖意,沒有把自己的主張付諸到治國中去。我認為事實恰恰相反。張廷玉,歷經三朝。收到康雍乾的器重和重用。

絕不會只因為他寫得一手好文章善於起草聖旨。他任過經筵講官,可謂飽讀詩書學問非常。清朝決策者的智囊是上三旗大臣,但他常侍皇帝左右,在聖人禮法治國的時代張廷玉顯然是近水樓臺。

而且可以不經智囊團討論直接被皇帝採納。一個人能做到為國家獻力三代,史上雖有卻不多,雖說到晚年有點想法,也屬正常,乾隆雖然有些厭倦他,但仍然持了公正態度對待他,享太廟諡文和。張廷玉輔佐軍機,沒有獨特建樹卻也是忠心辦差,大小事老成謀國,特別是在雍正朝特殊時代,輔臣的穩重對世宗皇帝很重要,他是有過的人,配得起文和諡號。重要的是他居三朝而無貪跡,這對為官者又是一個好榜樣!

張廷玉可算是漢臣中的佼佼者,處事圓滑老到周全,即使如履薄冰也能安然無恙,上級誇他衷心有能力下級贊他是個好領導,漢人做到這個份上還求什麼呢?張廷玉無疑就是官場的成功人士嘛,受萬人羨慕死了。不過中華民族從古到今不缺這樣八面玲瓏的人才,卻沒漏過任何一次被外族痛扁的機會,尤其以近代史為甚,真是莫大的諷刺啊。

世界講究實力,光耍嘴耍心眼最終是不行地。封建時代雖然人治,人大於法,但思想上人們不缺失。各行業從業者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執念,讀書人講究家國天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達者則兼濟天下,張廷玉有理想有才能,則必然有更高的追求。宦官世家,稱職秘書,歷經三朝,死後進皇家宗廟受皇家供奉,也算是清朝漢臣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