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半壁江山却没有成功的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农民起义要数唐末的黄巢起义了,他是占据了唐朝半壁江山却没有成功的农民起义。


占据半壁江山却没有成功的农民起义

唐朝后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由盛转衰,国家的经济一度下滑,虽然出现了短暂的唐宣中兴,但是到唐僖宗时代,徭役和赋税加重。贫苦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多地出现了“相聚为盗,所在蜂起”的社会现象。

公元859年12月,终于爆发了以裘甫为首的农民起义,后来遭到唐军的残酷镇压,不过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最终,酝酿了更大的革命风暴。

这样又过了十五年,关东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天灾,百姓流殍。一名翰林学士上书唐僖宗,恳请朝廷暂停征欠税,增加赈济。唐僖宗不情愿地接受了意见,但是朝廷迟迟没有拨付赈灾粮款。


占据半壁江山却没有成功的农民起义

公元875年5月,盐贩王仙芝在濮阳聚众数千人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并发布檄文,号召广大农民起来造反,同年6月,黄巢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王仙芝的起义军打着“均平”的旗号,在今山东、河南一带所向披靡,使唐朝统治者上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僖宗采纳下属的建议,对王仙芝实行招降。朝廷派宦官授王仙芝以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禁不住高官厚禄的引诱,一再动摇,影响内部的团结,致使起义军分裂。公元878年2月,唐招讨使曾元裕于黄梅和王仙芝义军进行决战,结果王仙芝战败被杀,余众在尚让率领下参加了黄巢的队伍。

黄巢(820~883年),山东菏泽人,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重要领袖。史书记载,黄巢本是一介书生,受儒家思想洗礼,只可惜屡次不能中进士,只好贩卖私盐维持生计。历史文献描述黄巢“善骑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成年后的黄巢屡次考取功名却都没有成功,于是便写下了千古名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看到唐朝政治腐败,面临末日的时候,遂放弃进入仕途的念头,与其本族兄弟八人,还有其外甥林言等,参加王仙芝的起义军队伍。 

公元878年2月,王仙芝余部归附黄巢后,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建立了农民政权。这时,僖宗又想故技重施,用招降的办法笼络黄巢,黄巢置之不理。

这年3月,黄巢从自滑州进攻宋州、汴州等地,继而又攻下其他多地,眼见东都即将失陷。


占据半壁江山却没有成功的农民起义

僖宗急忙调河阳兵千人赶赴东都,命河阳、宣武、昭义三镇士兵守卫洛阳。同时,还加强洛阳外围重要据点的守备。

但是,经验丰富的黄巢并没有强攻洛阳,而是出乎意料挥戈南下,横渡长江,攻克广州,俘虏广州节度使李迢。在广州期间,因起义军多是北方人,不能适应广州的气候,因病而死者不少。为了摆脱唐军的镇压,黄巢先后转战于鄂州、饶州等多达15 州,众至20万人。

面对黄巢逼近东都,僖宗急忙召宰相商讨对策,当有人提起要重视安禄山入关,迫使玄宗入川的教训时,僖宗极不愉快,但又无可奈何,只好死守潼关。黄巢很快攻陷东都,挥戈西向。

张承范等人所率的神策军,多是平时募集起来的长安富豪子弟,毫无战斗力。当神策军赶赴潼关,黄巢军也已抵关下。神策军与指挥使齐克让共守潼关,没多久唐军败退关内。黄巢乘胜破关,兵向长安。巢军逼近长安,僖宗在五百神策兵的保护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离了长安。

公元880年,对于长安城的老百姓来说,这一年却是噩梦的开始。黄巢率领起义军杀入长安,顷刻间这座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起义军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整座城池哀嚎遍野。遭殃的不仅仅是百姓,为了粉碎唐朝政府,黄巢抓获了长安城的高官贵人,逼迫他们交出金银财富,如有违者必死无疑。黄巢那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其残忍的手段却令人发指。部分唐朝官员忠心耿耿,不愿意降服于黄巢,而他们的族人全都被杀害。黄巢在得到这一切后,便一头栽进了酒色之中,整个起义军的风气不堪入目。黄巢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改元金统。  

公元881年正月,唐僖宗在成都组织军队对抗黄巢。同年四月,唐各路大军逼近长安,黄巢主动放弃长安,驻军霸上。

唐军入城后,肆意抢掠,秩序混乱,黄巢乘机反攻入城,唐军溃不成军,死者十之八九。黄巢再克长安后,并没有继续扩大战果,彻底消灭唐军残余势力,而是仍然仅据有以长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公元882年四月,以王铎为首的各路唐军又逼近长安,起义军所辖地区由于人口增多,粮价飞涨,加上黄巢的部下朱温向唐投降,更增加了大齐政权的困难。沙陀首领李克用与其他唐军和起义军将领尚让十五万之众大战于乾阬、梁田陂一带,结果起义军失利,损失数万人。在东西两面受敌的情况下,李克用又不断派人潜入长安在暗中捣乱。黄巢感到形势颇为不利,遂发兵三万人,扼守蓝田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公元883年四月,黄巢与李克用等唐军在长安激战以后,不得不撤出长安。李克用率各路唐军,紧追不舍,黄巢被迫退军故阳里,黄巢最终兵败狼虎谷,自感势单力薄,难有东山再起的可能,遂自刎而死。


占据半壁江山却没有成功的农民起义


黄巢大起义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流动作战,常常避实攻虚,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但由于长期的流动作战,加上没有稳定的后方,起义军始终在战争中挣扎,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

虽然僖宗的政权摇摇欲坠,但仍然得到各地方势力的支持。加上黄巢得此失彼,朝东暮西,故没有彻底摧毁唐地方政权与军事力量,仍然是唐政权存在的土壤;同时,还有沙陀李克用等军队的支持以及在关键时刻朱温等义军将领的投降等,都促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持续时间之久,涉及范围之广,历史罕见。他率众几十余万,转战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十几个省,持续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