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云南人怎样进京赶考?

靈翎轩_木杉


这个问题看要分什么朝代!

首先拿科举制开创的隋唐来说,假如有云贵考生到长安有两种选择,第一走驿道到余杭即今天杭州,然后走水路乘船到洛阳要快些。第二直接选择驿道走路,骑马,骑驴,坐轿都可以,要知道隋唐驿道是很发达的,荔枝从川入京味道都没变,说明很快!

其次,咱们说说宋朝,北宋时期经历了五代十国动荡,大运河被堵塞,假如有云贵考生赶考,基本全部走驿道到开封,不过宋太祖开始,凡进京赶考的士子,皆发放驿券。就是说可以在官府开办的沿路驿馆里免费住宿。免费使用交通工具,车船马都可以!而南宋后,除了官府对考生补贴一应都有外,关键的是南宋建都临安,假如有云贵考生,不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都比以前近的多!

再次,说说元朝,这个朝代奇葩的很,建国初期前四十年居然没有科考,简直是历史的倒退。虽然后来开通科考,如果有云贵考生去大都赶考,多是没什么补贴优惠之类的,尤其是云贵考生被列为四等人,只能依靠自己能力,两条腿驴马之类的,不过蒙古人干了点好事就是把京杭大运河重新挖通,使云贵考生省事不少!

最后,说说明清,明清云贵考生大多还是找水道到长江,然后走京杭大运河到北京!同时明清两朝驿站也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清朝统治者会发放“会试盘费银”,各地标准不一样的,还有“公车”,到了清朝末期,火车,蒸汽轮船之类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更是大大缩短了路上的时间!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就是古时科考的真实写照,赶考登科是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所以再苦再难再远也要去!其实我们应该学习学习古人精神,他们就在赶考过程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读书精神说实话,差古人远矣!





望风瑟瑟


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首都是在北京,所以乡试中举之后的考试都要去北京赶考,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大约要有2075公里。

【昆明到北京】

直线距离:2075公里;

铁路里程:3174公里;

公路里程:2795公里。

明清两代,云南上京会试的文举人共有8400多人,而最终考中文进士的仅有962人,约占文举人总数的11%。其中大约有0.3%的人最幸运,他们考一次便考中了进士,称为连捷进士;10.7%的人要考两次甚至十次(经过4至28年),才能考中进士。云南文举人中,89%的人考到信心丧失或考一辈子也考不中进士。在这漫漫的会试路上,在那决定命运的放榜时刻,产生出了许多或悲或喜,或动人或感人,或神奇或温馨的故事。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走、骑马、坐马车牛车、乘船。说实话,这么远的距离,用哪个交通工具都不舒服。如坐马车牛车,过去都是木轮,道路又不好,没有减震装置,坐的非常难受。过去有钱人坐轿子,但真要是有钱坐轿子从云南到北京,那要非常富有,也没必要去北京赶快。更多的是没钱人,大多时候是靠走。

这一路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至少要考虑下边问题:

1.盘缠够不够。

2.有没有遭遇黑店。

3.身体抗造不?

4.是不是路痴。

5.路上太平不太平。

所以真是艰难之路呀。


满族文化网


云南乡试中举之后的考试都要去北京赶考,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大约要有2075公里。

【昆明到北京】

直线距离:2075公里;

铁路里程:3174公里;

公路里程:2795公里。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走、骑马、坐马车牛车、乘船。说实话,这么远的距离,用哪个交通工具都不舒服。如坐马车牛车,过去都是木轮,道路又不好,没有减震装置,坐的非常难受。过去有钱人坐轿子,但真要是有钱坐轿子从云南到北京,那要非常富有,也没必要去北京赶快。更多的是没钱人,大多时候是靠走,但走一段就知道,脚和腿都受不了,鞋要多换几双。最害怕就是生怕。一场大病,无人照顾不说,怕也耽误了考试。

在清朝,京杭大运河疏通的不错,所以从云南的考试,可以考虑到杭州或是南京坐船到北京,从南京坐船到北京大约要一个月。如果要辛苦骑马或坐马车,估计也要二十来天。


马迁老师讲历史


自从元朝把云南纳入版图,那么古代云南人要到北京来考试,是喜还忧呢?估计要到北京来考试,不是很赶的话,就要跨年头了。

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中,除了明朝早期首都在南京,其余这三个朝代的首都是在北京。

明清科举三年一轮:第一年乡试;第二年会试;第三年殿试。进京赶考那是在会试阶段才有的事情,也就是说举人才有的资格。明清两代,云南上京会试的文举人共有8400多人,而最终考中文进士的仅有962人,约占文举人总数的11%。其中大约有0.3%的人最幸运,他们考一次便考中了进士,称为连捷进士;10.7%的人要考两次甚至十次(经过4至28年),才能考中进士。云南文举人中,89%的人考到信心丧失或考一辈子也考不中进士。一路付出,一路艰辛,还可能得不到回报。这还可能在路途中出现意外,而永远不能回乡。

在云南乡试中举之后的考试都要去北京赶考,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大约要有2075公里。

【昆明到北京】

直线距离:2075公里;

铁路里程:3174公里;

公路里程:2795公里。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无非就是走、骑马、坐马车牛车、乘船。说实话,这么远的距离,用哪个交通工具都不舒服。如坐马车牛车,过去都是木轮,道路又不好,没有减震装置,坐的非常难受。过去有钱人坐轿子,但真要是有钱坐轿子从云南到北京,那要非常富有,也没必要去北京赶快。更多的是没钱人,大多时候是靠走,但走一段就知道,脚和腿都受不了,鞋要多换几双。最害怕就是生怕。一场大病,无人照顾不说,怕也耽误了考试。

在清朝,京杭大运河疏通的不错,所以从云南的考试,可以考虑到杭州或是南京坐船到北京,从南京坐船到北京大约要一个月。如果要辛苦骑马或坐马车,估计也要二十来天。

大清朝有一位叫陈师海(1818—1874年),原名张绳,福建泉州人。清道光丙午科(1846年)福建乡试中式经元,得以军功加四品。他从道光丁未(1847年)至咸丰癸丑(1853年),数次到北京参加会试。他写了一份《由泉晋京赶考事宜》之手稿,写的非常乱,有人整理过,通过这手稿,能今天的人们了解到进京赶考的艰辛。

这一路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至少要考虑下边几个问题:

1.盘缠够不够。陈师海手稿里“打赏”一词贯穿全文,有人统计了一下,陈师海这一路上花了约七千四百三十四文用来“打赏”。由此看来陈师海或许是位大方之人,抑或“打赏”是那个年代必不可少的社交手段,当时可能流行小费文化2.安全问题,有没有遭遇黑店。路上会否遇到土匪或打劫。

3.身体健康指数,中途是否会生病?

4.是不是路痴,别走冤枉路。

所以真是艰难之路呀。这一路上是智力和体力的综合考试,对以上人士也增加了不少阅历。

不仅智力和体力,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财力。比如红楼梦里贾雨村就是中途没钱,靠卖字为生,后甄士隐提供资助。

进京赶考开支非常大,过去朝廷考虑到一路花费很多,所以提供了交通补贴。凡进京赶考的士子,皆"往来给券,券,即驿券。就是说可以在官府开办的沿路驿馆里免费住宿。交通工具之类也很多元,车船马都可以,清末有件事叫做“公车上书”,公车的意思就是公家的车马,当然朝廷也搞公车改革,所以后期都是折算成路费直接发放的。

清代的“会试盘费银”就是清政府资助会试士子的旅费,顺治二年“举人公车由布政使司给予盘费,各按其省份至京之道里远近以为差。”其中规定:“安徽二十两,江西、湖北皆十七两,福建十五两,......直隶、四川皆四两,山东一两,广东二十两,惟琼州府增十两,每名三十两,于领咨日给发。”补助一个考虑路程,还要考虑当地经济生活指标,所以各地补助不同。当然这仅仅是补助,主要花费还需要自己筹集。

赶快路上还可能发生意外,有可能永远回不来了。如道光二年(1822年),昆明举人尹尚廉上京城会试,走到距京城不远的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时,这哥们却突发奇想坐船走捷径,没想到到京城的小船说翻就翻,可怜这位饱读诗书的尹尚廉竟溺死他乡。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提前一年出发,有钱人借畜力代步,穷人靠两条腿,主要还是以水路为主。古代的寺院道观庙宇都可以借宿,伙食自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