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據半壁江山卻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中國歷史上最富有戲劇性的農民起義要數唐末的黃巢起義了,他是佔據了唐朝半壁江山卻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佔據半壁江山卻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唐朝後期,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安史之亂之後,國家由盛轉衰,國家的經濟一度下滑,雖然出現了短暫的唐宣中興,但是到唐僖宗時代,徭役和賦稅加重。貧苦農民不堪重負,紛紛破產,多地出現了“相聚為盜,所在蜂起”的社會現象。

公元859年12月,終於爆發了以裘甫為首的農民起義,後來遭到唐軍的殘酷鎮壓,不過社會危機日益加深,最終,醞釀了更大的革命風暴。

這樣又過了十五年,關東地區出現了罕見的天災,百姓流殍。一名翰林學士上書唐僖宗,懇請朝廷暫停徵欠稅,增加賑濟。唐僖宗不情願地接受了意見,但是朝廷遲遲沒有撥付賑災糧款。


佔據半壁江山卻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公元875年5月,鹽販王仙芝在濮陽聚眾數千人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併發布檄文,號召廣大農民起來造反,同年6月,黃巢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王仙芝的起義軍打著“均平”的旗號,在今山東、河南一帶所向披靡,使唐朝統治者上下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僖宗採納下屬的建議,對王仙芝實行招降。朝廷派宦官授王仙芝以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王仙芝禁不住高官厚祿的引誘,一再動搖,影響內部的團結,致使起義軍分裂。公元878年2月,唐招討使曾元裕於黃梅和王仙芝義軍進行決戰,結果王仙芝戰敗被殺,餘眾在尚讓率領下參加了黃巢的隊伍。

黃巢(820~883年),山東菏澤人,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重要領袖。史書記載,黃巢本是一介書生,受儒家思想洗禮,只可惜屢次不能中進士,只好販賣私鹽維持生計。歷史文獻描述黃巢“善騎射,喜任俠,粗涉書傳,屢舉進士不第”。成年後的黃巢屢次考取功名卻都沒有成功,於是便寫下了千古名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看到唐朝政治腐敗,面臨末日的時候,遂放棄進入仕途的念頭,與其本族兄弟八人,還有其外甥林言等,參加王仙芝的起義軍隊伍。 

公元878年2月,王仙芝餘部歸附黃巢後,黃巢自稱沖天大將軍,建立了農民政權。這時,僖宗又想故技重施,用招降的辦法籠絡黃巢,黃巢置之不理。

這年3月,黃巢從自滑州進攻宋州、汴州等地,繼而又攻下其他多地,眼見東都即將失陷。


佔據半壁江山卻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僖宗急忙調河陽兵千人趕赴東都,命河陽、宣武、昭義三鎮士兵守衛洛陽。同時,還加強洛陽外圍重要據點的守備。

但是,經驗豐富的黃巢並沒有強攻洛陽,而是出乎意料揮戈南下,橫渡長江,攻克廣州,俘虜廣州節度使李迢。在廣州期間,因起義軍多是北方人,不能適應廣州的氣候,因病而死者不少。為了擺脫唐軍的鎮壓,黃巢先後轉戰於鄂州、饒州等多達15 州,眾至20萬人。

面對黃巢逼近東都,僖宗急忙召宰相商討對策,當有人提起要重視安祿山入關,迫使玄宗入川的教訓時,僖宗極不愉快,但又無可奈何,只好死守潼關。黃巢很快攻陷東都,揮戈西向。

張承範等人所率的神策軍,多是平時募集起來的長安富豪子弟,毫無戰鬥力。當神策軍趕赴潼關,黃巢軍也已抵關下。神策軍與指揮使齊克讓共守潼關,沒多久唐軍敗退關內。黃巢乘勝破關,兵向長安。巢軍逼近長安,僖宗在五百神策兵的保護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離了長安。

公元880年,對於長安城的老百姓來說,這一年卻是噩夢的開始。黃巢率領起義軍殺入長安,頃刻間這座繁華的城市變成了人間地獄。起義軍燒殺掠奪無惡不作,整座城池哀嚎遍野。遭殃的不僅僅是百姓,為了粉碎唐朝政府,黃巢抓獲了長安城的高官貴人,逼迫他們交出金銀財富,如有違者必死無疑。黃巢那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但其殘忍的手段卻令人髮指。部分唐朝官員忠心耿耿,不願意降服於黃巢,而他們的族人全都被殺害。黃巢在得到這一切後,便一頭栽進了酒色之中,整個起義軍的風氣不堪入目。黃巢在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改元金統。  

公元881年正月,唐僖宗在成都組織軍隊對抗黃巢。同年四月,唐各路大軍逼近長安,黃巢主動放棄長安,駐軍霸上。

唐軍入城後,肆意搶掠,秩序混亂,黃巢乘機反攻入城,唐軍潰不成軍,死者十之八九。黃巢再克長安後,並沒有繼續擴大戰果,徹底消滅唐軍殘餘勢力,而是仍然僅據有以長安為中心的部分地區。公元882年四月,以王鐸為首的各路唐軍又逼近長安,起義軍所轄地區由於人口增多,糧價飛漲,加上黃巢的部下朱溫向唐投降,更增加了大齊政權的困難。沙陀首領李克用與其他唐軍和起義軍將領尚讓十五萬之眾大戰於乾阬、梁田陂一帶,結果起義軍失利,損失數萬人。在東西兩面受敵的情況下,李克用又不斷派人潛入長安在暗中搗亂。黃巢感到形勢頗為不利,遂發兵三萬人,扼守藍田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

公元883年四月,黃巢與李克用等唐軍在長安激戰以後,不得不撤出長安。李克用率各路唐軍,緊追不捨,黃巢被迫退軍故陽裡,黃巢最終兵敗狼虎谷,自感勢單力薄,難有東山再起的可能,遂自刎而死。


佔據半壁江山卻沒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黃巢大起義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流動作戰,常常避實攻虛,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但由於長期的流動作戰,加上沒有穩定的後方,起義軍始終在戰爭中掙扎,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持久下去。

雖然僖宗的政權搖搖欲墜,但仍然得到各地方勢力的支持。加上黃巢得此失彼,朝東暮西,故沒有徹底摧毀唐地方政權與軍事力量,仍然是唐政權存在的土壤;同時,還有沙陀李克用等軍隊的支持以及在關鍵時刻朱溫等義軍將領的投降等,都促使起義軍最後失敗。

黃巢領導的唐末農民起義持續時間之久,涉及範圍之廣,歷史罕見。他率眾幾十餘萬,轉戰山東、河南、安徽、浙江等十幾個省,持續十多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空前宏偉壯烈的農民革命戰爭,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