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五位皇帝,为何只有曹操和曹丕能够压制司马懿?

其实我不想爱你


其实了解历史大概知道,曹魏政权能压制住司马懿的除了曹操,曹丕,还有曹睿。曹魏政权当时是三国最为强大的政权,实力强大可最后为何却三家归晋,三方政权的特性都有很大关系,而曹魏被司马家吞占正是因为曹丕上位后对于曹氏的打压,和对于士族的重用。

曹操打天下是靠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鼎力支持,还有颍川士族的人才供给,在曹操活着的时候还好说可以做到安分守己,但当曹操过世后,曹丕属于晚辈,要大权独揽这些,叔叔们就成了最大的阻碍,司马懿等士族就成了他最大的助力,随后出的九品中正制更是把官员上位划清楚,曹氏后代想要当官就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京城的曹家被打压的不行,曹丕这样做没有问题,曹睿上位后也很好的进行了平衡,扶持曹爽和司马懿进行平衡,谁也奈何不了谁,曹睿想要让司马懿干嘛他就得干嘛,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睿是御驾亲征的正式想要展示他对于国家的掌控能力,我们知道做不到强大的掌控力是不敢离开帝都的容易后方不稳。

曹叡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深谙制衡之道,即位不久就政由己出,使几个辅政大臣形同虚设。藉由战事多次将曹休、曹真与司马懿调往边境,令其停留都城的时间十分有限,有效降低了三人对中央朝政的影响力。而曹休与曹真也在频繁的战事调度中于太和二年和太和五年相继去世。四位辅政大臣仅剩陈群一人未出都城,但并未掌握军权,因而对明帝的权力影响有限。通过以上策略,明帝巧妙地将四位辅政大臣中实力最强的三人调离中央,成功收揽权柄掌握大权。
在此之后,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国最高权力,在内外战争与政策改革上始终是最高决策人,诏令能够有效实行;在其一朝也未出现足以威胁皇权的权臣;甚至一些遭到群臣反对的决策也能独断专行。如前文提及的明帝女儿淑夭折,明帝欲亲自送灵,在司空陈群以及诸位大臣的反对与劝谏下,明帝不予理会依然坚持己见。

但曹家实在是因为曹操挖掘坟墓的现世报,不但子孙命短,连家族都没有像样的人才,曹爽简直像白痴,可是整个曹家居然找不到比曹爽更有脑袋的人,

估计曹睿也没想到酒色无度男女通知对身体的损害那么大,还没有留有后代,更因为天下不稳没有办法杀掉司马懿,也因为士族和曹家的巨大矛盾,没有强大的主君是没办法均衡的。终于司马懿隐忍半生一夜之间爆发。除掉曹爽一家。从此曹氏在无人能够抗衡司马家,历史仿佛又回到了曹操和刘协的那个时刻。天道好轮回。


阐释历史观


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又说“冰冻三尺,非一夜之寒"。这两句话用于解释此题是很准确的。

先说曹操。曹操的文韬武略以及腹黑心狠,都是司马懿所不能及的。单挑,司马懿也不是对手,何况当时的曹洪,曹休,曹真,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这一班虎狼兄弟都是曹操的本家族人,许褚,徐晃,张辽,荀彧,贾诩等一班文武都是曹操心腹。这个时候,司马懿莫说实践篡权,恐怕他连想也不敢想。实际上那时候,他连说话都是小心翼翼,很少出头露面的。

再说曹丕。曹丕才能颇似其父,有很高的文才和政治才能,又经过长期历练。比个人能力,也不下于司马懿。一班老臣如曹洪,曹真,曹休,张辽,张郃,文聘,徐晃,许褚等尚在,曹氏势力还十分强大。在此形势下,司马懿也毫无篡权的机会。但是他的地位有所上升,他的表现有所凸现,他逐渐进入了曹氏政权的领导核心。曹丕伐吴,"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在许昌,凡国政大事,并皆听懿决断。"就是证明。

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曹睿名副其实,也是一位睿智有为的君主。老臣如曹真,曹休,钟繇,陈群,华歆,王朗等尚在。曹魏势力仍坚不可摧。这时候,"雍,凉二州缺人把守,司马懿上表乞守西凉等处。曹睿从之,遂封懿提督雍,凉等处兵马,领诏去讫"。请注意,司马懿开始抓军权了!但之后不久,诸葛亮用反间计,使曹睿中计,削夺了司马懿的职务,改令曹休总督雍,凉军马。这件事情对司马懿的影响肯定是相当大的。

曹睿死后,八岁的曹芳继位。当时受托孤的大臣除司马懿外,只有大将军曹爽,侍中刘放,孙资等。曹睿效刘备白帝城托孤之事,执司马懿手,将曹芳托付于他,殷殷囑托。"懿顿首流涕”。注意,只是顿首流涕而没有言语,此时司马懿心中在想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曹爽是曹真之子。一开始,曹爽和司马懿共掌兵权。之后曹爽通过曹芳,削夺了司马懿的军权。曹爽虽是将门之后,但无谋略,听信一班浮华子弟,且爱田猎。有智者桓范戒其警惕司马懿。曹爽派人去司马懿家视察,司马懿装做病势垂危。曹爽信以为真,率意玩乐。正始十年春,曹爽一班人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陵。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将曹爽势力通通杀尽,彻底掌握了曹魏政权,为其孙司马炎的以晋代魏奠定了基础。

现在时常有人说,某某得位不正。其实皇权无人不想得。只是看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个人是否有夺位的能力了。这里没有什么道德可言。司马懿父子为曹魏政权奋斗了一辈子,后期曹魏政权基本上是司马懿父子撑持的。他们能获得大权,也实在是他们拼搏的结果。曹氏式微,政权易主,也实在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之事。只是司马氏的晋朝胡搞乱搞,搞来个五胡乱华,使天下进入更大的灾难之中,不能不令人遗憾。但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魏国的几个皇帝,魏武帝曹操(追封的),魏文帝曹丕(魏国建立者,220年称帝,在位7年)魏明帝曹睿(226年即位,在位13年)魏齐王曹芳((239-254)在位15年),魏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在位6年),魏元帝曹奂((260-265)在位6年),权力的斗争总是血腥的。



在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时候都能压制住司马懿,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门阀政权,虽然有个皇位,但是掌权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门阀,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血腥的杀戮,比如同时期的东吴政权,诸葛诞也是能威胁幼主的,以后几代都杀伐的乱七八糟。

当时在魏国都是以曹家为贵,门阀多有支持,司马懿也是个隐忍的高手,蛰伏了半辈子,在晚年的时候,才出杀招。

在为出杀招之前,有哪些原因限制了他?

第一是曹睿以前忠于曹魏的人和门阀,多掌实权,忠心于曹魏,此时的司马懿只是一个不断被打压的权贵。

第二是司马懿的政治资本还没有完全积累成熟,他还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在曹睿之后,这些忠心的曹魏支持者,渐渐逝世,其他人员多是观望上层权力的斗争。

第三是曹魏政权还没有失掉人心,主要是门阀的人心。后来曹爽掌权,骄横无比,众臣多有不满。人心是慢慢失去的。

所以,司马懿一直在等待,像头狼等待猎物的出现。终于在曹爽出游的时候,他发现时机已到,全力发起兵变,杀伐果断,一举铲除曹魏最大支持者曹爽,从此,曹家所作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司马家的嫁衣。


曹城少年


司马懿一生就是在等待陪伴着计谋中度过的,司马懿的熬字经无人能敌,愣是将对手全都熬死了,当然,寿数大是一方面原因,关键是能在曹操曹丕这样的枭雄手里熬出升天,不容易啊!

曹操的计谋、手段那是很厉害的,自己又有权势,给司马懿一百个胆,他也不敢造次,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况且曹操将司马懿看的透透的,肯定不是会让他兴风作浪。再说当时又有诸葛亮、孙权这些个英豪钳制,所以说,在曹操手下,司马懿就是个服服帖帖的主。

到了曹丕的时候,司马懿直起了腰杆,但是也不敢造次,毕竟曹丕是跟着曹操一起看着司马懿过来的,曹丕深得曹操的真传,况且曹丕也不是个善茬,司马懿还是很服帖的。

曹丕以后的曹魏皇帝就差了,一是年纪太轻,未经世事,对于司马懿这样计谋深远的主来说,根本不是对手,况且皇帝更换的频率太快,根本稳不住就换了,所以说这点上就输给了司马懿。第二呢就是司马懿是老臣,有许多地方还非要他出面才能行,而且几十年来,司马懿笼络了一帮同伙,早就将这娃娃皇帝给架空了。

所以说只有曹操和曹丕能制得住司马懿。





六千年


对于三国时期的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对于曹魏来说,共有五位皇帝,分别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至于曹操,生前只是魏王,严格来说不是曹魏的皇帝。对于曹魏的这五位皇帝,只有曹丕和曹叡可以压制司马懿家族。那么,问题来了,曹魏的五位皇帝,为什么只有曹丕、曹叡能镇住司马氏呢?
首先,一方面,就曹丕、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可谓非常谨慎,不仅丝毫没有篡夺权力的念头和行为,更是对曹魏忠心耿耿。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曹丕和曹叡的个人能力,比如桓阶就曾经评价魏文帝曹丕“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至于魏明帝曹叡,虽然即位时比较年轻,但是,曹叡聪慧过人,其在位期间,司马懿更是规规矩矩,至于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就更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了。除了个人能力之外,曹丕、曹叡在位期间,曹氏和夏侯氏将领掌握兵权,也是其可以压制住司马氏的重要原因。
在魏蜀吴三国时期,一个皇帝如果不能掌握兵权,不仅有可能成为傀儡,甚至可能被废黜乃至于弑杀。而就曹丕、曹叡在位期间,曹真、曹休、夏侯尚等曹氏将领依然存在,而且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消彼长的是,面对能力、资历不输自己的曹真、曹休,司马懿自然难以独掌大权。因此,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自然是非常老实的。即便司马懿通过长期对抗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从而获得了一定的兵权。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司马懿却没有篡夺曹魏大权的实力。
不过,等到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因为曹真、曹休、夏侯尚等曹氏和夏侯氏将领的去世,年轻的曹爽、夏侯玄等人很难成为司马懿的对手。也即一些资历深厚的曹魏老将,特别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将,大部分都在曹芳在位之前就去世了,除了曹氏和夏侯氏的将领,也包含了张辽、张郃、徐晃、于禁、李典、乐进等人。这些可以制衡司马懿力量的缺失,促使司马懿有勇气发动高平陵之变,以此除掉曹爽、夏侯玄等年轻的曹魏宗室,进而掌握了曹魏大权。而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能够持续掌握曹魏大权,也和曹芳、曹髦、曹奂年龄较小存在一定的关系。
最后,比如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曹叡养子,三国时期曹魏第三位皇帝,公元239年-254年在位。对于曹芳来说,7岁左右即位。在高平陵之变时,曹芳不过十几岁,又怎么能是司马懿的对手呢?在曹芳之后,曹髦、曹奂的年龄也相对较小,从而缺乏夺回曹魏大权的能力。当然,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等司马氏没有爆发什么内乱,这也让其他几位曹魏皇帝没有可趁之机。由此,在曹魏的五位皇帝中,只有曹丕和曹叡能压制司马懿家族。

迷谷历史


历史上曹魏的确有五位皇帝,分别是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常道乡公曹奂,而魏武帝曹操是曹丕称帝以后追封的,曹操身前并未称帝,只是尊为魏王。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畏惧曹操,曹操猜忌司马懿,并未重用 。但是曹丕继位魏王以后,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称帝,为魏文帝。司马懿在曹丕在位期间受到重用,由于与曹丕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司马懿对于曹丕还算是忠心耿耿,曹丕对于司马懿也是十分放心。

在魏明帝曹睿继位以后,司马懿是托孤大臣,深受曹睿重用,但是曹睿对其也是有疑心的派大将军曹真制衡司马懿,但是曹真命短,归天以后,司马懿一家独大,魏明帝曹睿靠其才能将其制衡。但是魏明帝曹睿也是短命,曹芳继位,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大权在握,大将军曹真之子曹爽与之共同辅政。



后来司马懿假装生病,不问朝事。曹爽专权,弄得是朝野动荡,局势混乱。司马懿趁曹爽带天子曹芳外出祭祖之后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曹爽放弃抵抗,司马懿借曹芳之手,下令杀了曹爽,从此司马懿大权在握,权倾朝野,曹氏再无与之对抗的势力。


百花争艳只为你



三国时期的曹魏共有五位皇帝,分别是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曹操生前自封为魏王并未称帝,『魏武帝』是曹丕称帝后对他的追遵,严格来说不是曹魏的皇帝。

司马懿一生最怕的人也许就是曹操了,其实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手段,而且都很有野心。司马懿非常善于隐忍,又能看清时局,在专权阴狠的曹操手下可谓非常谨慎,步步小心,没有让曹操找到合适的机会除掉他,从而留下了无穷的后患。


曹操看中司马懿的才华和学识,又对有着『鹰视狼顾』之像的司马懿深为忌惮,所以是既用他又疑心他,并没有对其加以重用,反而刻意打压,并且还在临终前专门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小心提防此人,评价他『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但是曹丕对司马懿非常推重,自然也就没把曹操的告诫当回事。

在司马懿极力讨好曹丕加入太子党后,他就全力去辅佐曹丕,直至他顺利登上皇帝宝座。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一直很铁,是他的『四友』之一,而曹丕本人也是个有能力,厉害的角色。从魏文帝曹丕时期开始,司马懿几乎就成了曹魏的守护神,平定辽东,对抗蜀汉连续的大规模北伐,应该没有篡夺权力的精力和念头,体现更多的是对曹魏的忠心耿耿。就是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虽然曹叡即位时比较年轻,但是他聪慧过人,能力超凡 ,司马懿也是规规矩矩,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况且在曹丕,曹叡统治期间,领掌兵权的是曹氏和夏侯氏,这也是压制司马氏的重要原因。




雨尘读史


东汉末年分为三国,最强的割据势力乃是曹魏政权。曹氏占据中原,国力远胜于其他两国,其统治者也多是雄才大略之辈。说来可惜,除曹操曹丕外,继任者对司马懿几乎是言听计从毫无防范,即使后来曹芳想要扳倒司马懿,也未能成事,这是为何呢?<strong>

曹操与曹丕执政时,皆是南征北战,大权在握,司马懿即使有心造反,也能力不足。曹操为人最是多疑,任用司马懿为官后不久,就察觉司马懿有虎狼之心,不会屈居人下。曹丕因与司马懿交好,便力保司马懿,司马懿本人也愈发行事谨慎,如此他才能免于一死。以曹操个性,定会对司马懿多加防备,让其没有可趁之机。曹丕能在皇位之争中脱颖而出,他也不是等闲之辈。曹丕对司马懿的看重,也不过是为了让他为自己效力,并未对他全然信任。曹丕屡次讨伐吴国,将后方留给司马懿镇守,看似是信任,但精兵强将皆被曹丕带走,司马懿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力成事。

等到曹丕之子曹叡继位之时,新任帝王已经不再御驾亲征,而是由司马懿代替他南征北战。军权在手,司马懿的权势已经难以遏制。曹叡信任投降的蜀将孟达,司马懿却认为他花言巧语,非可信之人。后来,孟达果然与诸葛亮密谋叛魏,司马懿先斩后奏,将其擒斩。经此一役,司马懿的神机妙算可窥一斑,但他的权势之盛也已经毋庸置疑。经过在曹操和曹丕时代的苦心经营,司马懿手中已经有与曹魏王室的一战之力,新的曹氏继位者难以与其抗衡。

一般而言,开国之初的帝王多精明强干,而继承父辈遗业的帝王缺乏治国经验,胆量不足,极易被老臣所牵制。在讨伐吴蜀时,曹操与曹丕皆是身先士卒,都有自己主见,但是曹叡却全然不是如此。他处处询问司马懿意见,并对他的讨伐计策深信不疑。如此一来,养尊处优的帝王对局势缺乏主见,也就很难与司马懿较量。曹叡死后,曹芳继位,此时的曹芳年仅七岁,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无法相比,他手中权力也逐渐被架空。

除此之外,曹操曹丕身边能够出谋划策的贤能之士极多,但是曹魏后期的帝王却缺乏可用之人来对抗司马懿。曹芳登基后亲近曹爽,但是曹爽却并好大喜功,行事鲁莽。曹爽贸然出兵伐蜀,结果无功而返,弄得民间哀声怨道。帝王的宠信之人不仅无益于建功立业,反而给帝王召来怨恨。相较之下,司马懿手中的可用之才更多,他发动高平陵之变所凭借的就是手下三千死士。帝王自己不能高瞻远瞩,又不能选贤举能,大权旁落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懿虽然奸诈狡猾,但他并非暴虐之人,即使把控朝政之后,也没有借手中权势兴风作浪,反而是节用务能,提拔人才。司马懿在当时“誉流于天下”,七十岁发动政变之时,朝野之中支持者甚众,由此可见,司马懿谋权篡位虽然不合古代道义,但被认定奸佞小人也是有失客观的。


邓海春


曹睿也是可以的,这祖孙三代有个共同特点,聪明,一个聪明的皇帝未必会勤政,但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座位”让别人觊觎的,更重要的还有三曹时代还有不少曹氏政权的重臣在的,尤其曹睿时期还有张郃之类的猛将(尽管最后还是被司马懿给坑死了),曹睿之后的曹芳就几乎没有那么多的曹氏公司的有能力的老员工了,政局逐渐被司马势力掌控,取代也是早晚的事了。

另外,其实说到曹氏忠臣后期还是有的,比如贯丘俭,文鸯之类的人才,但比起司马师这样的人精,还是有明显差距。其实但凡曹丕曹睿能够别那么好色,不至于三十多岁就精尽而亡,司马也是完全没机会的,历史有时候聊起来是真令人唏嘘,看来曹操当初早期缺军饷的时候掘人坟墓的事儿,冥冥中还是有报应啊……


黄邪0121


为可只有曹操曹丕能够压制司马懿?这个问题要首先要从司马懿才略、眼光说起。司马懿,字仲达,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享年73岁,司马懿城府极深,隐忍待发,韬光养晦,蓄势而为,其战略,格局,野心外人很难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曹操一代雄主,乱世枭雄,听闻司马懿足智多谋,很有才能,便于公死208年,将他逼出山来辅佐自己,但是大家都知到,曹操为人素有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从来不肯轻信外人,尤其是聪明的人。曹操素有观人心得,善于识人,用人。察司马懿长相有鹰眼狼顾之相,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曹操爱才,既用之也压制,处处防备司马懿,待用尽时,予以除之,司马懿自知安危,隐忍不发,处处低调,到后来司马懿利用曹丕老师的身份,交好曹丕,巧秒周旋,没有给曹操下手的口实,取得了一定程度的信任,避过了杀身之祸。曹操临终时只好嘱咐曹丕司马懿不可重信。

曹丕继位,秉承曹操所示对司马懿既纵之,又防之,此时司马懿自知羽毛不丰,尚能安神辅佐,在曹丕面前表现的兢兢业业,取得重信,曹丕逐步器重,最终委以大任,但可惜曹丕命太短,只在位七年就突然病故去世了。

这之后司马懿又熬死了魏明帝曹叡,干掉了曹爽,诛杀了所有不同政敌,羽翼全丰。为后人扫平了称帝的道路。

回看历史,司马懿因才智过人,老于谋略,其心难测~被曹操,曹丕以凌厉,高超的政治手段摆渡了司马懿的大半生,怎奈曹丕命短,没有摆渡了天意,这也许就是历史中都多不可测的命运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