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天然氣歐佩克的時機到了嗎?

每隔幾年時間,很多分析師就會重新審視一箇舊話題,主要天然氣出口國是否會成立一個類似於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天然氣卡特爾聯盟?

有這樣一個類似的組織,就是於2001年成立的天然氣出口國論壇(GECF)。儘管它的職能與歐佩克不同,但其目的是通過調整供應來平衡天然氣市場。

經常出席天然氣出口國論壇的有俄羅斯、伊朗、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卡塔爾、尼日利亞、阿聯酋、阿曼、玻利維亞、文萊、埃及、印度尼西亞、利比亞、馬來西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赤道幾內亞。這些國家計劃將論壇從一個鬆散組織變成一個強大的天然氣生產和銷售組織:天然氣歐佩克。

建立一個天然氣歐佩克的先決條件,從未像現在這樣得天獨厚,也許GECF最終會進化成一個類似OPEC的組織。但目前來看,成功的前景依然暗淡。

天然氣歐佩克受到的制約

理論上講,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的理由是完全可行的。與石油價格一樣,天然氣價格也具有周期性和波動性,供應商能夠調整天然氣供應,來平衡市場,防止市場波動,這對天然氣供應商來講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然而在現實中,一個天然氣歐佩克一直受到全球天然氣行業結構的制約。當天然氣出口受到長期合同的支撐,當天然氣價格與石油掛鉤時,天然氣歐佩克的調控就起不到作用了,因為天然氣產量不容易調整,而且價格反映的是石油的基本面,而不是天然氣的基本面。

市場結構的變化有利於天然氣歐佩克的建立

但天然氣市場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LNG)是短期交易行為,而且大部分的液化天然氣產能是可以分期償還的,即使生產商調整天然氣產量,也不會影響天然氣的產能。

與此同時,天然氣價格與石油價格已經脫鉤,尤其是在歐洲市場,但亞洲市場還沒能實現天然氣價格與原油價格脫鉤。

這將是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的機會,天然氣出口與固定的長期銷售合同的聯繫越來越少,天然氣價格也越來越多地反映出短期的基本面變化。

在2010年左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就對類似於歐佩克的做法持開放態度,當時Gazprom將利潤最大化作為目標,而不是將出口數量最大化當做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的條件日益成熟。

市場價格低迷也有利於天然氣歐佩克的建立

今年以來,受供應空前旺盛和需求低迷的影響,天然氣價格一直疲軟走低。同時,天然氣生產商出口數量和出口潛能繼續保持增長。地緣政治形勢也很嚴峻。俄羅斯一直公開與歐佩克合作,儘管其參與目的是為了調整產量(其實是為了提高產量)。卡塔爾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在去年年底決定今年1月退出歐佩克,其實卡塔爾要專注的是天然氣開採和液化天然氣的生產,退群也是為了保全其獨立性。這些國家是天然氣歐佩克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這些國家都有理由加入天然氣歐佩克,或者至少比以前更願意接受這個想法。

嚴重而持續的經濟困境才是天然氣歐佩克出現的原因。俄羅斯經濟陷入低迷,石油出口收入幾乎是天然氣出口收入的四倍。與天然氣的價格變化相比,俄羅斯從油價的小幅波動中獲得的收益要多得多。卡塔爾的情況不同,因為它更依賴於液化天然氣出口帶來的收入,但是其出口給亞洲的液化天然氣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賴於油價。

天然氣歐佩克面臨的障礙

需求彈性和反壟斷政策是天然氣歐佩克面臨的更大障礙。只有在消費者不顧高價繼續購買天然氣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天然氣需求缺乏彈性,才能成為天然氣歐佩克成立的基礎。

多年來,歐佩克一直受益於全球運輸行業的需求缺乏彈性。如果油價上漲,人們可能會放棄或減少開車出行,或者等到時機成熟時,可能會購買一輛更省油的汽車。但幾十年來,在全世界範圍內,運輸領域除了石油產品別無其他選擇。

事實上1973年之後的高油價已經縮小了運輸行業以外的石油需求市場。1973年,運輸領域的需求僅佔石油需求的36%,而2017年運輸領域對原油的需求佔比達到60%左右。即使是在石油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除了少數幾個在短期內推高油價的例子外,歐佩克掌控油價走勢的能力並不高。

但是天然氣需求是更加多樣化和富有彈性,而天然氣價格發現的過程則更加微妙和複雜,這意味著天然氣歐佩克很容易誤判市場。近40%的天然氣用於電力行業,天然氣價格上漲可能引發短期轉向煤炭和長期轉向可再生能源的可能。在工業領域,很多消費者可以改用液體燃料。在建築領域,天然氣還得與電力或生物質燃料競爭。換句話說,上漲的天然氣價格很容易產生事與願違的效果,從而抑制消費需求。2019年的主要問題是消費需求疲軟,消費者可在意天然氣價格已經處於歷史低位。天然氣消費領域需要的是更低的價格,而不是齊心協力推高價格。

第二個不利因素就是反壟斷政策。美國有時會考慮立法懲罰歐佩克國家。但這個過程主要是政治作秀,國會威脅要採取反壟斷行動,這樣白宮就可以要求沙特阿拉伯增加石油產量。歐佩克成員國面臨的威脅依然存在,主要是理論上的。與美國不同的是,歐盟非常重視反壟斷,而天然氣輸出國組織將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目標。歐盟委員會已經調查了挪威、阿爾及利亞、俄羅斯、尼日利亞以及現在的卡塔爾等大型天然氣供應國。它用罰款作為威脅,強行改變這些國家的天然氣供給。天然氣歐佩克的成立將引發歐洲的針對性措施,歐洲可不會像美國一樣,歐盟不會給天然氣歐佩克一定的操作空間。

結論

目前有幾個因素可以推動天然氣歐佩克的形成。一是市場的變化使得天然氣卡特爾聯盟(cartel)成為可能。天然氣價格低迷,這意味著支撐價格的措施是非常有意義的。二是天然氣歐佩克面臨的地緣政治方面的阻礙因素也有所減少。

儘管這兩個因素推動天然氣歐佩克成立的可能性還不是很高。但在創紀錄的超低價格還無法刺激市場需求之際,任何提振價格的舉措都可能引發需求響應。天然氣生產商之間的任何協同努力都可能導致歐盟採取反壟斷措施的出臺。

建立一個天然氣歐佩克的前景從未像現在這樣好,但其成功的幾率仍然低得令人難以置信。


建立天然氣歐佩克的時機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