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时期的赵云,被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围殴,最终结局如何?

达达兔DADAtoo


赵云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之战,最后结果应该是算赵云小胜。

赵云和许褚、于禁、李典交手,是发生在《三国演义》第31回,曹操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以后,却接到了荀彧的急报,说刘备在汝南聚集了数万人马,亲自来攻打许昌。曹操紧急率军返回,和刘备在穰山相遇,两军初次交锋,刘备取得了胜利。不过随后曹操分兵袭取了汝南,又切断了刘备粮道。

关羽和张飞去解围失败被围,刘备因此兵败,在赵云掩护下突围而走,结果许褚追上来和赵云力战,李典和于禁两人也杀来,刘备只能单马匹马落荒而走。赵云和许褚、李典、于禁到底打成什么样,书中最后没有提及,只是说后来刘备被张郃、高览堵住时,赵云又赶了上来,枪挑高览,击败张郃,最后在关羽、张飞的帮助下杀散曹军,救出了刘备。

从这个结果看,赵云和许褚、李典、于禁交手初期,成功的拦截了他们三人,没有给他们抽出身去追刘备的机会,让刘备得以脱身而去。而最后赵云不仅自己全身而退,还有余力杀高览败张郃,更重要的是许褚、李典、于禁三人没能追着他过来。

许褚、李典、于禁三人没能追上来,乐观一点就是赵云击退了他们三个。即使保守估计,赵云只是和他们战平,最后全身而退,但是他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目标,掩护刘备突围,还是可以算小胜。


不沉的经远


如果是真实三国里的赵云,那么被许褚、于禁和李典三个人围殴,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子龙将军必死无疑。

要知道许褚可是和马超、典韦等人恶斗都不落下风的虎侯,而于禁则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绝非等闲之辈。


就是李典也是早年就跟随曹操打天下的重要将领,不可小觑。

而赵云并没有跻身四大将军,只是杂号将军,但是他也有他的长处,一直做了刘备的中央警卫团团长,还是中护军,可以考核和提拔一般武将。

历史上的赵云文武双全,见识卓越,拥有完美人格,但是更加偏向文职。


其次,如果是《三国演义》里的赵云,那就不好说了。无论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还是“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赵云的排名都要在“黄许孙太两夏侯”的许褚之上。

而于禁仅仅八九回,李典十余合就可以被子龙将军完败。许褚这种勇猛型的虎将,似乎特别忌惮赵云这种技巧性的“虎威将军”。


参照汉水一战,赵云营救黄忠,杀得徐晃张郃胆战心惊,许褚和于禁李典还真不一定能拿得下赵云。

更何况,罗贯中特别偏爱赵云,当年长坂坡一战,八十三万曹军和千余战将都拿他不住,许褚等三人自然无可奈何。

其结局很有可能是要么被赵云刺死,要么让赵云从容突围而去。


孙少侠品金庸


据《三国演义》描述,赵云一生冲阵突围一贯如入无人之境。磐河战袁绍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连刺几名神箭手,杀入袁绍中军。差一点要了袁绍的命。穰山保刘备突围,正逢许褚、张郃、李典围攻,赵云力战三人全身而退,寻刘备时,一人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长坂坡怀抱幼主,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三员,血染征袍,突围而去。米仓山烧粮,黄忠被徐晃、张郃所困,赵云冲入敌阵又是如入无人之境,大显神威,救了黄忠,徐、张被赵云梨花飘雪般的神枪震慑地不敢接战。赵云所到之处,望风披靡,惊得曹操连连感叹,"昔日长坂英雄,还是这般威风"。纵观赵云五十岁前均是颠峰时,无人能够奈何得他。


天山月3


巅峰时期的赵云,被许褚、李典、于禁围殴,结果如何?

提问说的是穰山之战,而且是夜里,光线不好,可能只有月亮🌙、或者火把一类光亮。当时的背景是 : 刘备按照与袁绍的默契,纠合汝南刘辟部,准备乘袁绍、曹操在官渡相持,后方空虚的机会,袭击许都,如果顺利的话,劫夺到汉献帝,那就阿弥陀佛,烧高香了,能够有力配合袁绍的正面战场。

但是袁绍、刘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残酷。刘备率部队刚刚赶到穰山,就被已经打败袁绍、闻讯飞速赶到的曹操,迎面死死卡住。虽然刘备拼凑的人马,是黄巾余部,缺乏训练,条件差,战斗力很弱,但占据以逸待劳的优势,刘备事先准备充分,分派关羽、张飞分别在东南、西南设伏,自己亲自带赵云正面迎敌。

由于袁绍已被赶回黄河以北,曹操安保没有大威胁,所以,双方摆开阵势后,曹操就派老大许褚出马,想给刘备一个下马威,一举打垮刘备军。刘备这边,赵云早已严阵以待,许褚、赵云战过三十合,不分胜负,正在相持不下,东南关羽、西南张飞一齐杀到,三路夹攻,曹军大败,撤出三十多里,这个良好开局,似乎意味胜利在望。

但是,刘备军力整体弱小,曹操打败袁绍后,不仅军力得到补充,部队士气也很高,曹操又是用兵高手,虽败一阵,很快稳住阵脚,调整策略,派出夏侯渊等,分路袭击汝南、刘备的运粮通道,这些告急,让刘备不能不分兵应付。关羽、张飞先后被派出,救援烧手要地。刘备身边,只剩下赵云一军,势单力孤,整个对峙形势,急转直下,危在旦夕。刘备察觉不妙,悄悄安排撤退,到了黄昏,虚插旌旗,赵云前引,刘备紧随,暗中撤离驻地。

可曹操手下谋士众多,猛将如云,曹操自己也身经百战,谋略非凡,对于双方兵力、布局排阵,心中有数,刘备尚未动,曹操已察觉,提前布下天罗地网,坐等刘备进入口袋。刘备军刚刚出发不久,前面的赵云,就被许褚一军截住,刘备一看,赵云正和许褚鏖战,后面不远处的李典、于禁也在往这边赶,就回头拐进一条小道,独自逃生。半路上,又先后遇到刘辟、孙乾、糜竺、靡芳带着家眷一行,人虽不少,但基本都是累赘,勇将猛人,一个也没有。虽没看到赵云,刘备自顾不暇、也就不及详细再问,只带上身边一帮人先行逃命。

《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详细描述许褚、李典、于禁三将围殴,赵云厮杀应战场面,但刘备被张郃、高览前后堵截,高览又杀掉刘辟,刘备绝望、都拔出佩剑,准备自杀、几乎没有希望的、万分危急关头,赵云突然杀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死高览、击败张郃,并在关羽、周仓配合下,杀出隘口。说明一下,这时距离长坂坡之战,还有七年,按赵云出场时十五六少年推测,约二十五六岁,确实是一个成熟的将军,武力巅峰年龄。

从这个过程看,可以肯定的是,赵云既经历苦战,又斗智斗勇,由此可以推断,赵云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不死缠烂打,是克服连续作战、过大消耗的主要原因。而这一系列高强度动作,顺利摆脱许褚、李典、于禁围堵,在关键时刻,救刘备脱离危险,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了赵云战术的优势。


流誉后


赵云被许褚、于禁、李典三人群攻发生在穰山之战,这是赵云的三大巅峰表现之一,实际上穰山之战赵云除了力抗许褚、于禁、李典外还有其他相当精彩的表现。

穰山之战的经过

穰山之战发生在曹操、袁绍官渡之战的后期,为了解决相持的困局,袁绍指示刘备残部纠合汝南的黄巾余部刘辟部,乘袁绍、曹操在官渡相持,曹操后方空虚的机会,刘备突袭许都,就算拿不下许都背击曹操的核心腹地也能让曹操大乱,这样就可以有力配合袁绍的正面战场。

但是刘备刚刚和刘辟联合起来还没有行动,袁绍已经被曹操在官渡击败了,袁绍退回了黄河以北暂时再无能力给刘备任何支援。

腾出手的曹操率领大军亲自和刘备、刘辟联军对战,双方在穰山展开对决,刘备拼凑的人马,是黄巾余部,缺乏训练,装备也差,战斗力很弱,但刘备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的优势,刘备分派关羽、张飞分别在东南、西南设伏,自己亲自带赵云正面迎敌。

战斗开始基本上是你来我往,还算打的旗鼓相当,但是曹操派出夏侯渊等,分路袭击汝南刘备的运粮通道,刘备派关羽、张飞去救援双双中了伏击被击败,而刘备正面也由于兵力不足被曹操击破。

刘备败逃,刘辟被杀,穰山之战结束,在穰山之战关羽、张飞被最先击溃,败逃的刘备多亏赵云的多次救援才成功逃脱。

穰山之战无双的赵云

穰山之战、长坂坡之战、汉水之战是赵云的三大巅峰战,穰山之战赵云的神勇表现是交战双方阵营中最亮眼的一个,没有之一。

穰山之战后期,刘备派关羽去救汝南结果云长被围困击溃,张飞去也没能没能救下龚都,也被围困击溃。于是刘备便率部撤退,结果遭遇曹操大军部队溃散,这个时候刘备身边的大将只有赵云。

力战三将,原文曰:“赵云挺枪跃马,杀开条路,玄德掣双股剑后随。正战间。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这就是赵云力战三将的故事,注意许褚先和赵云打写的是力战,是许褚力战赵云说明许褚都有点吃不消了,这个时候于禁、李典杀到,赵云面不改色大战三将联合,要知道许褚一个人就已经很厉害了,于禁、李典也是二流强将,在这三人围攻之下赵云不落下风掩护刘备撤走,赵云的神勇可见一斑。

秒高览、败张郃,原文曰“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秒杀刘辟)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这里面赵云更勇,“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秒杀刘辟,结果这个逼还没有装完就被赶来的赵云给一枪秒了,然后张郃三十合也被赵云迅速击败,“河北四庭柱”瞬间一个被杀一个被速败,赵云战力的恐怖可见一斑,有人拿张郃后来二十合被马超速败来证明赵云不如马超,但是不要忘了赵云刚刚才和许褚、于禁、李典大战,又杀退不少曹军,赶来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结果秒高览败张郃,还继续乘势冲杀,恐怖战力可见一斑。

白袍银枪赵子龙,果然神勇!


我家的猫叫皮蛋


肯定是三个人没有搞定赵云,被赵云打的落荒而逃。否则他们围着赵云绝不会放赵云走,赵云突围他们也一定紧跟追杀。就不会有后来赵云枪挑高览、击败张合的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