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的碑体书法该怎么评价?

大成国学堂


李松老师是继当代魏碑大家孙伯翔先生之后,在书坛上迅速窜红的又一魏碑书法大家。李松的魏碑书法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对一个研习书法之人来说,实属不易。

上图为答主为李松老师题写的几个字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李松学书法,专工的就是魏碑,至于其它书体,他是很少染指的。通过李松学书法的例子可以说明,凡学书法者,须专工一种书体,工的书体多了,就会出现体体不精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哪种书体都会写几笔,而哪种书体都不得法,都拿不出手,与其这样,还不如专工一体呢!李松的做法值得各位书友借鉴。

上图为李松老师的魏碑书法作品

见到过李松现场创作魏碑书法作品,他的用笔方法是独特的,特别是他的入笔扭转切笔直下的笔法,印象深刻,观后让人拍案叫绝!观李松写魏碑,其技法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轻松而自然,笔笔有“入木三分”之感,对每个字的每个点画的处理,都是非常到位,非常有神采的。李松进行书法创作时,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创作的已不单单是书法作品,而是书写的书法文化,展现的是书法艺术之美。

上图为李松老师的魏碑书法作品

在当今书坛上,有不少魏碑书法爱好者,也有不少魏碑书法家,但在以上人群中,我却独服李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松的书法温润自然,高雅可品,文人书法之味十足,有极强的生命力蕴含其中,好看,耐看!

虽然我对李松的书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不能说明李松的书法就是十全十美了,存在的不足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若干年后,李松的书法是否会得到历史的检验和世人的认可?是否会有人照着学?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啊!记得启功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好字?好字,就是人人见了就想照着学的字。” 前不久,苏士澍也说过一句话:“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什么流传一千多年而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关键是王羲之写的字能让人认的清,看的懂。” 李松的魏碑书法,能让人认的清,看得懂吗?他的字,让后人怎么临摹?他的字,有没有学的价值?关于这一点,还有待商榷啊……

上图为李松老师的魏碑书法作品

李松的魏碑书法作品,挂在墙上看还可以,因为他的字有艺术性!因为他追求的就是这样的风格。但是,他的字是学不得的,主要原因是,他根本就没想让人学,更没有把自己的书法作品流传后世的打算!

建议李松同志:不要再跟风了!还是静下心来写一些能让人看得懂,认得清的书法作品吧!这样对你本人有好处,对后人也有好处,对传承魏碑书法文化也有好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李松的魏楷风格,就如李松的健身一样,大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之意。

李松的书体,取自于魏碑,更忠情于墓志,笔法又深受孙伯翔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劲健有力,流畅潇洒的书风,其作品在国内屡斩大奖,受到了多人的喜爱。

李松在谈自己书法历程的时侯,特意说明了他对“临帖取上”的不同意见和自己对中锋,侧锋用笔的研究,临帖练习要造择自己喜欢的风格,侧锋翻转变成方笔的心得,在这里推荐他的一篇文章《技巧与风格——我的碑学之路》,喜欢学魏碑的可以寻来认真读一读,看一看一个魏碑书法家是怎样逐步养成的。

再附一张李松的墨迹欣赏,直观的去感受一下他明显的个人风格吧。


一片闲云88


北京李松乃当代尊碑而有成极为活跃之中青年书家,跻身中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在纯以碑面示人者中颇令人瞩目。且无“丑书”之讥,书法教育、碑帖出版方面也致力颇多,于民间风评也甚佳。作为晚辈,与孙伯翔先生同领碑书大旗,可见其才情。

李松极少大字榜书,非不为,实乃书家气格不逮也,或审美趣尚不在乎此。作为欧阳中石记名弟子,毫无欧阳先生书风样貌(想来亦是挂名门墙以求一逞的书坛常见关系),却孜孜于北碑书风的行书化、流行化。

其书与孙伯翔书呈互补状:孙书愈大愈妙,李书小字颇佳;孙书字字平正,李书字字倾侧;孙书偏方,李书偏圆;孙书求拙多于求巧,李书求巧多于求拙;孙书立基于气象开阔之龙门、云峰,李书立基于精细之墓志,如《李璧墓志》。

李松作字潇洒、自然——行书笔意多介入。李书处理用笔在得轻快、飞动,暗藏《十七帖》意趣。结字虽具《李璧墓志》《张玄墓志》的谨严规范,却时露《中岳嵩高灵庙碑》及其他六朝楷隶的拙趣与变化,再偶参以《张猛龙碑》的顽劣之态,的确让人时有耳目一新之感。

最大的优点在于无唐楷的板滞,着力六朝字态,在“纯”上似还能胜的孙伯翔先生半筹。

李松的取法趋向近年来越来越回归魏晋,其正书常以行意为之。洽能以行之节奏和率意解构碑书所存在的做作之态和节奏刻板少变化。

但,此路不通非一日,从康有为、赵之谦、张裕钊、李瑞清、曾熙、陶浚宣、徐生翁、萧娴等一批先贤都未能打通“碑意”与“书意”,以李松之岌岌于社会事务,要完成此任想来也难,连周慧珺女先生之《中岳嵩高灵庙》为骨、米黄为笔的取巧成就想来也不能及。

李松碑书的问题颇为明显,体态得险绝多姿之时滑入了另一面:书多薄、轻之态。李书用笔少骨、少坚定不移之坚实定力。体态虽多变,但少笔外之旨、意外之趣:这种“变”、“动”是一种精熟构字法之“变”、“动”,虽“动”虽“变”,但不新鲜,虽“动”虽“侧”,但不“险”、不“峻”,但稍觉骚首弄姿,故作姿态:太甜媚了,碑书不可过于求熟去生。看来孙伯翔言习北碑当从重笔《始平公造像记》立基,乃真言也。书不论动与稳,正与侧、均不能流入程式化、唯技巧论的境地:李书得在动,失在于熟。

“法帖3.0”展览级真迹复制帖、定制毛笔和定制课程,大成国学堂致力改变学习书法生态之作!

敬请点赞关注,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大成国学堂


李松的书法碑体如何评价?

李松是近年来陶醉于魏碑而钻研颇有成就的书法家。其实践走了一条在古法基础上创新意书路。他通临魏碑帖,用功且有灵犀感悟,无论临写还是创作,碑体书墨功夫扎实。

他的魏碑临摹字体,传统基本功扎实,他的书路是不重复古人貌,学其术,而自创自己的书法风貌。符合了书法创作学习的目的,虽然有些微词对其创作风格,但是属于眼高手低,实则创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且看临摹落款字


李松的行书流畅自然,兼有其碑学的朴茂笔意。从这副作品,能工是基本,性情是烂漫。具有创作新意的激情,和基本功。

这两个字放大,书写的笔力强劲,笔画舒展开张,结体大开大合,寓隶法于楷书之内。


应该选择学古而出新意,李松的书法风格,走出了一条依故古而具新意,写出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妙美的风姿。


狂喜淡墨a


客观评价,李松实乃当今魏碑高手之一,其书风魏意满满,碑韵十足,最大的特点是在恪守传统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东西嵌入!启功先生说过:“要善于领悟和汲取传统的精髓,更要善于把自己的长处融入其中。”在这一点上,李松做得不错!

李松是一个成熟而低调的习书之人,他既没有刻意去还原传统,也没有无度的标新立异,所以他的字古气横生而又有新鲜感,笔锋老迈而又灵动活泛,对这样的习书人,我们理当敬重!



江畔老侃


李松的字,不错,可见功夫深厚,比不会写楷书只能划草、自吹"艺术"的其他书协领导要好很多。

说些假话、别得罪他们,能保留个位子。


用户117869807983


我有幸得到了李老师现场手书斗方一幅


古风楼主


现代教授北碑书法高手之一!真正做到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思路清晰明了。比孙伯翔内涵深!


衡文顾曲


李松之书法:大道至简,颇有灵性,碑帖出新,跳出束缚,字字显章,实属不易,严瑾不羁,流畅超然。


郁香墨


非常好!真有味!在魏碑领域不失大家风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