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的書法倍受推崇為什麼?他在中國書法史上地位如何?

雅室雕龍


如果說董其昌的小行草書(或者說小草行書)是書法中的“小寫意”,那麼王鐸的大行草書則堪稱書法中的“大寫意”。

王鐸的狂草得益於《淳化閣帖》,筆力剛健,以圓轉之法貫氣,以折鋒之法增勢,氣勢撼人心魄。其狂草代表作如南京博物院藏王鐸《節臨閣帖》軸(圖1),一筆直書而下,直至墨渴方休,然後再蘸墨,再書寫,並如此反覆,形成強烈的、跌宕起伏的節奏迴環;結字大膽,行氣流暢,章法茂密,還以十分出格的漲墨法強化全作的黑白效果。此《節臨閣帖》軸,雜臨王羲之《阮生》《足下疾苦》《長平》等數帖而成,乃王鐸的草書名件。“他所臨寫的《淳化閣帖》,早年曾做到‘如燈取影,不失毫髮’,但觀其大量臨作,在注意筆法的傳統特徵以外,絕大多數卻不以‘形似’為目的,而以‘我神’取代‘他神’……說是臨仿,實際上就是創作。”

圖1 王鐸 節臨閣帖 縱222.5、橫45.8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鐸的行書初學《集王聖教序》,兼學時人,取法廣博。他最崇拜的是米芾。南京博物院藏王鐸《五言律詩》軸(圖2),用筆、結體,乃至章法,都與米芾行書高度相似。所不同的是,王鐸在將小字展大書寫的過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頓挫、方折用筆以增加點畫的力感、質感。其大字用筆豪放而不失精微,結體、章法、墨法變化多端而富有層次,克服了小字經放大書寫後通常會出現的“不耐看”之難題,將明代以來“長卷大軸”的書法形制所特有的恢宏氣勢發揮到極點,為明代書法的形式美注入了全新的內容。

圖2 王鐸 五言律詩 縱160、橫47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王鐸取得如此大的藝術成就與其終身勤奮刻苦之優秀習慣有密切關係。他視“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為必尊之古。“在王鐸的筆下,‘臨’書有了新的開拓。”臨古帖也是其應酬的主要手段。他取法廣博,除了臨摹“二王”、米芾等古代名家法帖之外,他還取法少數時人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古人書法以為補充,這一點很特別。《淳化閣帖》中的大草書是其最主要的臨摹對象,但王鐸有自己的臨摹和取捨習慣。對於應酬之作,王鐸堅決規避喪、亂、哀、禍、病、痛、死等一類有不祥含義之字眼,有時還根據需要進行多帖“拼臨”,憑藉其高超的技法和統一的能力讓人看不出絲毫破綻,儼然是一幅嶄新的書作。如南京博物院藏其《臨二王帖》扇頁(圖3),便是王鐸在臨寫過程中當機取捨之結果。此作節臨王羲之《敬豫》《適太常》《月末》《吾唯》,王獻之《玄度來何》諸帖而成,墨色豐富,層次分明。“王鐸這種不受成法約束的‘臨’書,使我們瞭解到,‘臨’的內涵在晚明比之以往不知要寬泛了多少。”

圖3 王鐸 臨二王帖 縱16、橫51.5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收藏家雜誌


王鐸是"明清調書法″代表人物之一。他創作的巨軸行草是書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王鐸將尺幅較小的軸類書法作品和手札形式,改變為高二米多的巨軸書法作品。

由於尺幅的改變,在書法創作的技法和心態必然改變,使中國書法出現了很大變化。

巨軸書法必會出現一些難題,如結字易鬆懈,字與字,行與行的行氣不易協調,節奏變化不明顯。

王鐸書法作品採取的章法字距、行距不作過寬或過窄處理,他有很強的整體把控協調能力,每行的軸中線彎折自然,既生動而又有節奏。氣勢激盪。

將小字作品改為創作巨軸作品,他具體採取了哪些方法?

一,用筆厚重。

二,誇大粗細對比。漲墨法的應用

使作品還有塊面感。

三,強化枯溼濃淡節奏。

王鐸巨軸行草作品如咆哮的黃河,氣勢逼人,視覺衝擊力強,給人以強烈震撼。

在創作巨軸行草方面王鐸取得了較高成就。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書法作品為王鐸所書。)











神韻軒書法


王鐸( 1592-1652年),字覺斯,號痴庵、嵩樵,別號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他少年家貧,身處亂世,命運多舛。他是南明東閣大學士兼太子少保,但他後來歸附清朝,擔任禮部尚書。他的一生頗有爭議,書畫卻傳頌一時。尤其王鐸的書法, 後人將之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稱為“前王后王”。王鐸書法遠師前人鍾繇、王羲之 父子、顏真卿、米芾等,集各家之大成,別有心意。他精於各種書體,其中以行草成就最大。他的行草摹習王羲之、王獻之,但並非一味模仿,而是參酌了自己大量 的心得。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 在當時書風中另樹一幟。時人將之與董其昌相提並論,有“南董北王”的說法。他的草書,屬大寫意一派,恣肆任性,揮灑自如,跌巖起伏,有橫掃千軍之勢。他的行書,含蓄多變,風神灑脫,富於節奏感。因此王鐸的書法自清以來倍受推崇,特別是今天人們在追求書法藝術個性,不再拘於“二王”,而個性獨特的“后王”更是受到人們的重視。

鑑於王鐸書法取得的成就及影響,我想他一定會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具有很高的地位。





雅室雕龍


王鐸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書家,有神筆王鐸之稱。書法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米巿等,學米巿幾可亂真,有堅實的學古功底,他是書法史上革新人物,明末清初盛行董其昌一脈的嚴謹俊逸之風,他大膽革新開創了遒勁蒼老,跌宕起伏,筆勢雄強的筆法,他的行草書形成了一種強力的節奏,恣肆狂野,揮灑自如,用筆沉著痛快被後人所推崇。



身型似水


王鐸書法最佳處是:筆到山窮水盡,居然能出奇思妙著,此學養深厚。








林慶逢358


王鐸降清,為明朝士人所不懈一顧,到了後來,日本比較推崇王鐸書法,對於日本人來說,評價書法家的標準當然不會和我們一樣。自古以來中國的士大夫把氣節看的比生命還重要。所以王鐸的書法一直被我國的主流社會所冷落,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王鐸的書法進行了重新認識。王鐸書法的特點就是字帖比較多,也很有自身特點,但是,因為他在清朝宮廷不得煙抽,所以難以說是精神上的優質產品。只能說是自稱一家而已。


心有靈犀一點通826


王鐸,明末清初書畫家。書法與董其昌齊名,由“南董北王”之稱。世稱“神筆王鐸”。尤其在日本影響巨大,把他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稱“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無論在當時還是如今,都是被大家視為珍寶的。

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

楷書嚴肅不失典雅。

王鐸,大楷學顏柳,柳體功力尤深。小楷學二王、鍾瑤。大楷強勁剛毅,小楷淳厚又有高古之風。一筆一劃,強勁有力,氣勢強烈。字的整體之間雖然聚集,但並不顯得雜亂,井井有條,賞心悅目。

行草大氣飛揚。

他的行草書學二王米芾。用筆大膽,沉著痛快,線條流暢,酣暢淋漓。充滿跳躍感,又節奏明顯乾淨利落。

他的書法成在晚明清初書壇上稱得上是一流的!

作品欣賞:

一丶隸書《五律詩冊》

二、書法手卷《求書帖》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中國書法史行書:王羲之、王獻之、米蒂、趙孟頫、文徵明;楷書:歐陽洵、柳公權、顏真卿、趙孟頫;草書:王羲之、張旭、懷素。王鐸、傅山、董其昌只算二流書家。


山心石


王鐸的字哪能比得上頭條裡的噴子寫的好呢?


書茶心耕


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