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東亞杯最後一場結束後,中國足球2019年的所有比賽將告一段落,對陣香港的比賽結果只關乎面子,不會影響中國足球這一年的總體表現。從國足球員在亞洲盃、世預賽、東亞杯等比賽中的連續失誤,到國奧國青的低迷表現,我們一整年看到的都是疲軟的國足、低迷的年輕人,中國足球的未來前途越發模糊了。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國字號總結:總體成績不佳,換帥頻繁讓人失望

今年的各級國字號參加了很多賽事,總體發揮無法讓人滿意。

國足年初在亞洲盃止步8強,結果勉強說得過去,防線連續失誤、潰敗給伊朗引爆了內部矛盾,導致裡皮憤然辭職;之後裡皮的二進宮,又以相同的結局草草結束,張琳芃的烏龍、輸給敘利亞的尷尬讓國足的出線前景變得不容樂觀。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國奧今年順利通過了U23亞洲盃預選賽,但在土倫杯和各種熱身賽中,國奧始終沒有確定主力陣容,還遭遇換帥風波;國青隊則在職業化之後第一次倒在亞青賽決賽階段之外,儼然變成了之前的國少隊;國少反而成為今年唯一的亮點,時隔五年終於重回亞少賽的決賽階段。

今年並非出成績的關鍵年份,國足、國奧、國少的最終命運都將被放到明年揭曉,以目前的狀況,國奧、國少想要創造奇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比起成績,國字號今年最讓人失望的是頻繁換帥,裡皮兩度執教,卡納瓦羅和李鐵分別帶隊參加一項熱身盃賽,國足主帥至今難產,是更甚以往的混亂;國奧的希丁克在荒廢了幾個月之後突然下課,國青和國少也都在預選賽開始前夕突然換帥。如此匆忙而頻繁的集體換帥,在此前國字號的歷史上也非常罕見。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對比08年四大皆空,中國足球這一年更加狼狽

回首中國足球這些年,2008年曾經是一個尷尬的年份,國足在衝擊2010年世界盃的預選賽中被分到死亡之組,早早被淘汰;國奧在家門口的奧運會小組賽中輸球又輸人;而國青和國少隊也先後在亞青賽和亞少賽中輸球,媒體在年底總結時用了一個詞,叫四大皆空,輿論一片悲觀。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從細節看,08年的國足、國奧確實表現不佳,但是國青在亞青賽中殺到8強,90分鐘與最後的亞軍烏茲別克0-0戰平,只是點球大戰失利;國少隊與兩支強隊澳大利亞、沙特分在同一小組,最後是因為淨勝球少被淘汰出局。

對比今年,國青創出最差戰績,國少隊成為唯一的亮點,是因為之前幾年過於糟糕,而那時的國少隊員們,正是現在的國青和國奧球員;現在的國青、國奧球員,未來又將成新的國腳。也就是說,中國足球這一年的狼狽中,國足的疲軟只能證明我們輸在當下,國奧、國青的低迷,預示著未來的暗淡,而國少再往下的球隊如果還讓人看不到希望,則意味著我們連未來的未來都是一片黑色。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朝令夕改,方向不明,中國足球未來之路怎麼走?

中國足球的問題,很多人歸結到朝令夕改和方向亂改上。

比如現在遲遲難以推出的球員限薪、歸化球員使用等政策,無一不是最近兩年出現的新政策新規矩,當年80億中超推行,所有球隊都在推行轟轟烈烈的造富運動,那時候沒有限薪、沒有考慮收支平衡,直到很多球隊不堪重負才開始出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朝令夕改。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而U23新政、三外援新政,同樣是為此前的一些錯誤做出的彌補措施,彌補得有些晚,至少起到了正面效果,執行的初期難免考慮不周,每年細化和糾正規則,也屬於踏實做事,需要更長期的積累才能見到質變。

這些改變可以理解,也有些改變讓人疑惑。比如國字號各級球隊的主教練任用缺少長期規劃,一度有人戲稱為八國聯軍,每個年齡段的國字號主帥來自不同國家,經歷、戰術打法、對足球的理解各不相同,缺少深入評估,轟轟烈烈地倉促上馬,先後有多人在今年下課。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又比如青超聯賽,最近傳出聲音,除了U19繼續執行主客場循環賽制,U13-U17的四個年齡段將在明年再次改回集中賽會制。此前,日韓青訓體系經歷過漫長的賽會制階段,因為青少年的發展問題先後在2010年左右逐步實施改革,全部變成主客場聯賽制,以保證青少年球員更早適應職業足球體系、更早與職業球隊接軌,別人家的先進經驗已經證明的事實,我們今年剛剛改成主客場循環制,這種朝令夕改如果又把一切改回原點,對於正在成長的年輕人能有什麼積極的意義?又能走出一條什麼正確的道路,還是隻能像之前30年一樣,在原地轉圈?

至暗時刻還未到來,認清現實、長遠規劃勢在必行

中國足球此前的所謂短視,所謂的只注重眼前利益,其實有一定的球員基礎。比如李鐵、李金羽為代表的健力寶一代,曲波等人為代表的超白金一代,以及再往後的黃博文、馮瀟霆、蒿俊閔等人,無一不是年少成名、早早成為聯賽主力並具備了改變國家隊的實力。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擁有這些球員時,中國足球需要在國家隊層面追逐成績,畢竟只有國家隊的成績出色才會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投身足球運動。近十年的青訓人才匱乏,很大原因是因為國足成績越來越差,造成大量青少年在選擇體育項目時拋棄足球、去選擇田徑、游泳等其他項目,結果國青國少的球員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但田徑、游泳等項目的男子成績這些年進步神速。

擁有這些球員一代一代成長時,或許他們在成年之後遇到了各種困境,至少在青少年時期還有與其他亞洲球隊一較高下的能力,國足一旦無法取得好成績,必須儘快更新換代,畢竟世界盃奧運會都是四年一次,換代越早,球隊越早成型,急功近利也好,頻繁換帥也好,起碼也有可以自圓其說的邏輯。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中國足球真正的問題不是過去而是未來,武磊張稀哲的91一代已經28歲,之後從93一代開始,青少年時期在亞洲賽場的表現越來越糟糕,尤其如今國奧的97球員包括之後的幾波球員,在國少時期已經遠遠落後於亞洲的同齡人,國青、國奧時期也沒有任何進步,00後至今能夠越級比賽的,不過朱辰傑、陶強龍等寥寥數人。在日韓00後的天才少年登錄歐洲聯賽的同時,國內的96、97年球員依然需要U23新政才能得到主力地位,這種差距的鴻溝已經無法彌補。

「深度」國字號疲軟未來更低迷,中國足球應認清現實豪賭十年規劃

現在再認為97、99甚至01年出生的球員能在成年之後變成天才,大幅提升國足實力,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直白點說,未來幾年的國足實力跟日韓等球隊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不會縮小,現在的政策和期許再去追求急功近利、追求近兩年的國足成績已經毫無意義。

國足的未來至少也要是05後的國少一批,制定十年長遠規劃,起碼等到05後的國少一代成年,起碼等到連續幾屆國青、國少都在亞洲賽場取得成績、甚至進入世青賽和世少賽,再去談國足的前途,才是真正有希望的事情,在此之前,輕視國家隊的成績,做好各種保障、維護好青訓體系,讓十年之後的希望之星健康成才,將是中國足球在未來成敗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