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賭!恆大再投5千萬打造頂級賽事,讓西班牙球隊成陪練每年踢18場

中超落幕一週,各傢俱樂部都紛紛開起了總結大會,但新賽季到底該怎麼玩,大家都還比較懵。

關於新賽季的建隊計劃,原本各俱樂部都會早早未雨綢繆,提前按需做好準備。但這兩年中超聯賽受到的行政干預太多,引援調節費、外援政策、U23政策接踵而至,每一項都足以打亂球隊部署。賽季收官戰那天,卡納瓦羅被問及新賽季備戰方案時,也只能無奈的說,一切都要等到足協政策下來才能定,否則很可能造成資源浪費。這個政策究竟啥時候能出,目前的說法,是足協盃決賽之後。

豪賭!恆大再投5千萬打造頂級賽事,讓西班牙球隊成陪練每年踢18場

一線隊這邊暫無動靜,不代表恆大足球沒有行動。這兩天,作為恆大足球人才庫的恆大足校,又重磅推出了一項舉措——每年斥資5000萬人民幣,在西班牙當地辦“恆大杯”,從U14到U18共計5個年齡段,每年有長達10個月的賽季,一支球隊的平均比賽場次接近60場,徹底解決了中國年輕球員真刀真槍、高水平比賽場次少的問題。按照恆大的說法,這是恆大足球在青訓層面“一條龍”服務的收官大招,從訓練到比賽一項不落。

豪賭!恆大再投5千萬打造頂級賽事,讓西班牙球隊成陪練每年踢18場

這些年來,每當談到恆大一線隊老化問題,或是許家印提及全華班目標時,外界總會問一句,恆大足校到底啥時候能出人,有沒有可能接班?這裡不妨看看事實:恆大足校2012年開始招生,首期最大年齡段是98/99年的孩子,但質量並不盡如人意。在經營幾年之後,當學校的名聲和質量都有了更強保障,並且中國足球大勢回暖之後,才有了2001/02和03/04等年齡段的優秀苗子出現。這些孩子裡,王世龍、譚凱元等人已經有了一線隊報名機會,但現在就指望十七八歲的他們去接班老大哥們,顯然還不現實。備受尊敬的徐根寶指導在崇明基地十年磨一劍,麾下弟子們18年後才登頂中超,或許這才是足球人才成熟所需要的真正週期。

在國家層面的號召下,恆大有意再次成為行業的領軍者,像八年前那樣掀起中國職業足球的金元風暴那樣,把一潭死水的職業足球推上高潮。而這一次,恆大努力的方向將不僅是職業足球,而是整個中國足球,尤其是國字號球隊的振興。五年前,許家印就第一次提到了“全華班”戰略,並把目標日期定在了2020年。可是,隨著大牌外援們的湧入,這幾年的中超,已經完全變成了頂級外援壟斷的聯賽,決定一支球隊成敗的最關鍵因素,往往就在於有沒有那麼一兩名超級外援。

2018賽季發生的一切,對恆大來說算不上好消息。上半賽季沒有超級外援,恆大一度滑落聯賽第五,整支球隊的戰鬥力大打折扣。等到下半年保利尼奧和塔利斯卡來投,雖然球隊主力陣容只換了兩個人,但實力明顯上了好幾個臺階,不斷打出連勝,險些逆轉了整個賽季。這樣的殘酷事實,的確會讓恆大為難——想要成績,就離不開超級外援;想要更新換代,恐怕不得不暫時放棄眼前利益。

這樣的處境,其實就是我們人生中經常面對的抉擇。我們都想追求夢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可是迫於社會現實,又不得不珍惜眼前的麵包。我們也曾想過,不顧物質基礎去追夢,但幾個月之後發現還不起房貸、養不活妻兒,你還是得放下身段,重新投入眼前的苟且。以恆大足校現有的人才儲備,哪怕真能培養出一批國內頂尖的優質球員,也至少還得再等三年時光。但平心而論,如果未來三年恆大為了培養他們,而一個冠軍都拿不到,你是否還會堅定地陪在這支球隊身邊?

很多人都知道,恆大足球提出過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已經耳熟能詳,那就是用三到五年時間,引進世界頂級外教外援和優秀內援,實施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模式,重獎重罰的管理機制,打造最強的中國俱樂部。這一步,恆大早已完成,並且超額完成。第二步,是用五到十年時間,通過外援帶動本土球員水平,逐步減少外援,力爭在2020年實現全華班,並且“繼續領先”。

最後的第三步,被視為恆大足球,甚至是恆大集團的終極目標,那就是“抓好青訓,恆大足校不斷輸送人才,俱樂部全華班取得更多冠軍,為中國足球打進世界盃貢獻人才”。這裡明確提出了兩點,其一是全華班也要奪冠,其二是要幫助中國隊打進世界盃。可以說,目標非常明確,當然,也給作為人才庫的恆大足校提出了更高要求。畢竟世界盃才是中國球迷的民心所向,一次世界盃決賽圈之旅的影響力,大於無數的中超乃至亞冠冠軍。

正如這幾年成為中國扶貧界的領頭者一樣,恆大對於中國足球所做的事,其實也是在傳統弱勢項目上的“精準扶貧”。過去這六年,恆大足校總投資接近20億,僅最近6年的運營成本就已虧損6.5億。但在中超大部分球隊捨不得投資青訓的大環境下,恆大並未因為鉅虧而止步,反倒是一年內出臺多項政策,繼續加大對青訓人才的扶持,起碼能說明恆大集團,包括許家印本人長期投資中國足球事業的決心。

豪賭!恆大再投5千萬打造頂級賽事,讓西班牙球隊成陪練每年踢18場

對於這個社會來說,無論任何時代,所有開創性的舉措,在前期總會受到不少爭議質疑。我們不知道恆大足校到底能不能最終成功,但起碼這些年他們引進外籍優秀青訓教練,開設海外分校,直至這一次在海外創辦高水平青少年聯賽的行為,還是實實在在的讓中國足球少年得到了接軌國際的機會。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段我今天剛看到的數據,說實話,有點觸目驚心——1990年至95年,在中國足協備案的青少年球員總人數為65萬人,這是歷史最高點。到了1996年至2000年,也保持在了61萬人。可是從2000年到2005年,這一數字開始斷崖式下滑,跌到了18萬人。而在2016年,這個數字變成了42153人!你敢想象嗎?這就是中國足球的殘酷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