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五週年|守護漢江源頭 聚力綠色發展

南水北調五週年|守護漢江源頭 聚力綠色發展

這裡是漢江發源地,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區。滾滾漢江水從這裡出發,經丹江口水庫源源不斷地惠澤京津。

這裡掀起了一場從民間到政府齊心保護漢江水生態的行動。為了讓一江清水永續北上,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河灘復綠、生態修復、環保整治相繼在此展開……

這裡正加快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為主要模式,綠色發展理念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年來,漢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為抓手,堅持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做大做強綠色產業,實現經濟轉型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彰顯漢中擔當 守護漢江源頭

12月13日上午,記者從漢中市區向西驅車1個多小時,來到了寧強縣漢源街道漢水源村。1500餘公里長的漢江,就從這裡發源。在寧強當地,人們口口相傳著張邦貴老人十幾年如一日義務撿河道垃圾的故事。這位老人雖於去年離世,但他留下的精神一直激勵著身邊人。

“從2009年起,我就跟張邦貴一起自發撿垃圾。”正在村裡新修的觀景步道上撿垃圾的楊仕華老人說,“現在人們都很重視環境保護,沒多少人往河道里扔垃圾了。我撿的這點垃圾,是山上雨水衝下來的。”

作為“漢水源頭第一村”,漢水源村近年來嚴格實施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產業限制等措施,保障水源質量。放眼全市,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和通水以來,漢中一直把保護漢江流域水質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民生工程來抓,堅持“綠色循環、生態宜居”戰略定位,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保障一江清水送京津。

漢中下硬茬關停汙染企業,2010年前取締和關停化工、製藥、採礦、造紙、化肥、水泥行業企業100餘戶,淘汰落後水泥企業17戶、去產能251萬噸,推進2戶氮肥企業轉產、4戶重點企業退城入園;落實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2003年以來累計投入44億元,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314.4萬畝,退耕還林328.73萬畝,林地佔比達70%,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9%;深化農村面源汙染治理,建成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257個、畜禽養殖汙染治理示範項目11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系統256套,覆蓋11個縣區108個鎮辦956個村,受益人口超過180萬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起始端在丹江口水庫。來自陝西的入庫水量中,漢中佔比達26.3%。目前,漢中29個國、省控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以上,漢江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

加強綜合治理 貢獻一江清水

12月初的漢江,霧靄濛濛,水汽氤氳,河暢、湖清、水淨、岸綠、景美,成群的紅嘴鷗在江面上盤旋,為冬日早晨增添了勃勃生機。隨著漢中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漢中一江兩岸景區優良的水質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了以紅嘴鷗為主的大批珍稀野生鳥類棲息聚居和繁衍生息。

幾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雜草叢生、沙坑遍佈的荒灘。藉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漢中市持續發力,綜合施策,不斷改善漢江沿線的生態環境。

漢中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出臺《漢中市漢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制定《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及實施細則》《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方案》,全面開展漢江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和小流域生態保育示範建設。

“漢江綜合治理涉及水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近20個部門,從2017年4月實行河長制後,體制機制理順了,工作效率明顯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漢江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清澈。”漢中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瞭解,漢中以河湖長制統攬水生態環境保護,全市各縣區堅持河長主治、源頭重治、工程整治、依法嚴治、群防群治“五治”方針。目前,全市共設立市縣鎮村四級河長2932名、湖長1183名,配備各級河道警長216名、民間河長16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河道保潔員1223名。

“我們持之以恆不斷加強水汙染源頭防治,從源頭確保漢江水質。”漢中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漢中對全市272處入河排汙口逐一建檔立卡,對重點流域實時監測,全市涉水重點汙染源達標率95%以上;目前34個沿江重點鎮和7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項目已基本建成。

津陝協作也是漢中市加強水源地保護的重要支持力量。據漢中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4年至2019年,漢中累計落實津陝協作項目94個,其中生態環境類項目74個,項目總投資119.4億元。

探索“三生融合” 激發綠色動能

12月7日,2019絲路萬里行車隊來到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漢中仙毫”作為“綠色使者”成為促進中馬兩國茶文化交流和茶葉貿易合作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漢中境內漢江流域建成高標準生態茶園127萬畝,其中綠色茶園5萬餘畝。2019年茶葉產出5.9萬噸,產值達78億元。

“這些年,為保證綠色有機種植和生產模式,我們在設備改造、技術升級方面投入近400萬元,綠水青山帶給企業產品的附加值也越來越高。”陝西東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為國說,目前企業沿漢江在西鄉、勉縣、南鄭共有4個茶園,2019年產值達到6000萬元。

城固縣鼎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賈智國表示,企業今年柑橘已經出口3000多噸,主要銷往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漢中最寶貴的財富。漢中在省上“陝南綠色循環發展”的戰略指引下,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為契機,通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加快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我們要圍繞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生活品質化,堅持綠色循環示範引領、新型城鎮輻射帶動、人城景業和諧共生,努力走具有漢中特色的‘三生融合’發展之路。”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

據介紹,漢中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總數位居全省第一,“漢”字號、朱䴉牌綠色有機產品暢銷全國;民用貨機、新能源汽車生產研發基地加快建設,漢中航空新城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018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580億元,裝備製造、現代材料、綠色食藥三大支柱產業佔86%;漢中榮獲“全國十大全域旅遊目的地”稱號,科技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居全省第4位,被列入17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名單……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年來,漢中有付出,也有收穫。漢中人民努力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中尋找最大公約數,盤活山水資源,釋放綠色動能,履行好一江清水供京津的使命。 陝西日報記者 高振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