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更大考驗在於未來關係談判

英國“脫歐”更大考驗在於未來關係談判

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英國首相約翰遜。(圖片來源:新華社)

隨著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以壓倒性優勢贏得提前大選,英國在2020年1月31日這一最後期限前退出歐盟幾乎無懸念。歷經延宕2年之久的漫長曲折談判,“分手”這一步已經走得磕磕絆絆,但英國“脫歐”談判遠未接近終點,下一步的“復聯”將比“分手”更加艱難。正如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暴風雨》中那句經典臺詞所說: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中國青年報》報道,根據英國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及“政治宣言”,英國“脫歐”進程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分手”,即英國退出歐盟;第二步是“復聯”,即重建英歐關係。自2017年3月29日英國正式通知歐盟關於“啟動脫歐程序”的決定並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以來,英歐圍繞“分手”問題經過反覆折衝達成了第一份“脫歐協議”,但這份協議卻在內部分歧嚴重的英國議會三度遭遇否決,特雷莎·梅首相也為此飲恨辭職。高舉“脫歐”旗幟入主唐寧街10號的鮑里斯·約翰遜,在攜新版“脫歐協議”闖關議會未果的情況下,把政治賭注押在了提前大選上。12月13日揭曉的大選結果表明,約翰遜贏得了一場決定性勝利。保守黨在議會中獲取了自撒切爾時代以來的最大優勢地位,不僅得以單獨組閣執政,而且為英國按期有序脫歐掃清了政治障礙。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歐洲項目主任托馬斯·萊恩斯指出,本次英國大選的最大意義,在於首次明確了英國將在2020年1月31日按期退出歐盟。在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之後的3年半時間裡,英國“脫歐”問題飽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困擾,“軟脫歐”“硬脫歐”甚至“不脫歐”皆有可能,而此次英國大選為這一切畫上了句號。正如約翰遜在勝選演講中所言,沒有“如果”、沒有“但是”、沒有“可能”,我們將搞定“脫歐”。按照日程安排,由保守黨掌控的英國議會預計將在聖誕節前審議並批准“脫歐”協議,從而確保該協議在明年1月經歐洲理事會批准並正式生效。

英吉利海峽兩岸的人們剛剛為英國確定“脫歐”長出一口氣,又不得不為接下來的英歐未來關係談判捏一把汗。毫無疑問,英國希望通過談判實現“收回自主權”和“利益最大化”兩大目標。英歐雙方均已表達了在涉及政治、安全及防務等問題上繼續保持緊密聯繫與合作的明確態度。相比而言,未來經貿關係才是英歐討價還價的重點和難點。

特雷莎·梅政府在與歐盟進行“脫歐”談判的早期就提出,“英國必須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作為“脫歐”派的鮑里斯·約翰遜接任英國首相後,進一步明確了這一立場。在英國政府看來,這正是“脫歐”的意義之所在。歐盟“脫歐”談判首席代表巴尼耶對此表示,按照英方畫定的“紅線”,未來英歐之間的經貿關係將只可能建立在一份新的自貿協定(FTA)基礎上。巴尼耶同時指出,“歐盟-加拿大全面經貿協定”(CETA)將是英歐自貿談判的參考模板。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歐加自貿協定”取消了歐盟與加拿大之間高達98%以上進出口貨物的關稅,但並未深度觸及非關稅壁壘、相關技術標準和內部市場規則等敏感問題,這對以服務業為貿易主體的英國來說十分不利。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早在2017年9月的佛羅倫薩演講中就曾表示,相較於英國與歐盟經貿關係的現狀,“加拿大模式”將對後脫歐時代英歐之間的市場準入造成極大限制,給雙方造成損失。換言之,英國想要得到的是一種“加拿大+”模式。但歐盟方面堅持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英國如想繼續保留其在歐盟服務貿易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就必須遵守歐盟相關法律規則和標準。歐洲理事會前主席圖斯克曾明確表態:“英國在與歐盟談判未來經貿關係時不能妄想魚和熊掌兼得。”

英國人常說“這只是時間問題”,但就第二階段“脫歐”談判而言,時間還真的是個問題。根據目前的時間表,英歐雙方應在2020年底前針對英歐未來關係達成協議。鑑於英歐談判內容紛繁複雜,且雙方在核心問題上分歧嚴重,想在不到一年時間的過渡期內結束談判,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英國大選塵埃落定後,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祝賀約翰遜成功當選首相的同時也警告說:“在如此短的時限內完成一項如此複雜的經貿談判,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她建議雙方談判團隊在2020年12月底前先就貨物貿易和漁業問題達成一致,其他“硬骨頭”留待之後再啃。歐盟官員和學者普遍認為,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情況來說,英歐之間達成一項全面平衡的經貿協定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延長英“脫歐”過渡期將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關於英歐未來關係談判,托馬斯·萊恩斯給出了三種可能性。其一,約翰遜堅守不延長過渡期的承諾,但英歐談判未果,這將導致“無協議脫歐”;其二,英歐雙方在既定過渡期內達成一項縮小版的基本協議,英國帶著這份“早期收穫”完成“脫歐”,然後就後續經貿問題繼續與歐盟談判;其三,約翰遜打破承諾,向歐盟申請延長過渡期,從而為英歐談判達成全面經貿協議提供更充足的時間。萊恩斯認為,“無協議脫歐”仍然是英國極力避免的結果,第二種方案將把英國置於極為被動的談判地位;延長過渡期雖然有悖於約翰遜的競選承諾,但為了爭取英國的利益,委曲求全也未嘗不可,更何況約翰遜早就有過出於政治考量而作出妥協的先例。

儘管約翰遜在提前大選中完勝,這卻並不一定能為英國在與歐盟的談判中增添籌碼。英國前駐歐盟大使伊萬·羅傑斯在接受《觀察家》報採訪時就指出,歐方不會因為保守黨政府在英國國內地位的進一步穩固而軟化其談判立場。約翰遜如果拒絕延長過渡期,反倒會使英國作繭自縛,從而被迫作出更多讓步。英歐未來關係談判的另一個重要難點在於,雙方本質上都是在尋求“止損”而非獲利,因為無論雙方最終採取何種模式,這都將是有史以來第一份削弱而不是加強彼此關係的自貿協定。

對英國和歐盟來說,“分手”不易,“復聯”更難,英國“脫歐”的更大考驗在於未來關係談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