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1969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

在国内进行“文化大革命”之际,3月2日,前苏联军队入侵我国,与我边防部队在珍宝岛打了一仗。此后苏军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摆出一副向我国进攻的架势,战争扩大的趋势明显增长。同年4月,毛泽主席向全党、全国、全军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8月27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都按照“通知”要求,组建了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杭州市于10月13日建立了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是当时杭州军分区副司令员陈忠顺。

我当时是军分区作战科的参谋。10月18日,中央军委发出第一号战备命令。当晚,我在睡梦中被叫醒,随分区王雪年副司令员及一名训练科参谋一起到葛岭市防空招待所,我当时感到很突然,心想可能是演习吧。进到北山102指挥所以后,我看见省、市党政军主要领导都在,大家都很严肃。他们开会,我们在外面等候。会后,王副司令向我们进行了传达,主要精神是由于形势很紧,为防止敌军突然袭击,

会议重点研究杭州防控战备问题。10月19日,也就是102会议结束的第二天,市委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了1千多人参加的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进行战备动员。从这天开始,全市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

在这重要时刻,杭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根据由市委和杭州领导军分区共同组建的规定,很快建立起来。主任由军分区副参谋长陈文萍担任,由5名军队干部组成,军分区人员有陈副参谋长,我和训练科1名参谋,20军有1名参谋,市公安局及防办的1名军代表。当时,原防办的干部都下放“五七干校”去了,留守的只有1名干部和几名管理防空洞的工人、2

名标图员,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工作。可是我们在葛岭工作没几天,王雪年副司令员突然通知我们说,省领导小组负责人指示:市里来的还回原来地方去,给你们200万元在南山造一个新的指挥所,这里全部归省防办。当时,大家想不通,但是又没有办法,只好服从。50年代时,市防办是公安局下属的一个单位,在粮道山一个院子里,建了两层楼的一栋房子,房子东头地下有个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大约是1964年,葛岭“102”造好了,市防办就搬了过去,这幢房子就转交市公安局用了。10月下旬,我们几个人就回到粮道山。当时我们5名军人和地方几名同志来这里工作,只有一部电话。地下室什么都没有,我们军人值班,大家都睡在地板上,条件很艰苦。在这种战备情况下,这么一个机构,这样的条件怎么能开展工作呢?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一部分人抓面上工作,一部分人抓内部建设。市里也很重视,10月底,当时的市委负责人先后两次来看望我们和征求意见。
市委很快制订了措施。一个是增加人员,原防办比较合适的人从“五七干校”调回来,并从其他市级机关里调比较合适的人进来,指挥通讯方面由市邮电部门保证。大概不到10天,这些人都调来了。另一个是调拨物资器材,市革委会拨给1台50门总机和1名话务员。财税部门给了我们一些桌子、板凳,但都是各式各样的。到年底,我们基本上有20几个人了,成立了3个组:办事组、工程组、作训组。作训组下面还有话务组、标图组、报务组。其中标图组与空五军、雷达团联系标示空情,有4至5个人,报务组5个人,通过电台与南京军区沟通联系。我主要负责办事组的工作,负责与省防办等的上下联系,协调各组的工作,掌握一些有关情况以值班班次的安排。大约一个多月时间,防办基本形成规模,上下左右都通了,跟空五军的联系,跟南京军区的无线电联系等。那个时候生活条件的确很艰苦,没地方吃饭,一般去山下市
公安局食堂吃,有时候就在山下的烧饼油条店吃,还有人自己带一些米菜,蒸一下吃。我那时家属没有随军,不在杭州,所以吃住都在这里。市委对修建永久性指挥所很重视,11月份就组织有关人员在南山一带察看,12月底就在玉皇山动工,建造502指挥所,1972年建成使用。

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作者在防空洞前

11月4日和18日,

市委先后召开了各区局有关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全面部署人防战备工作。这时,全市广大居民开始紧急动员起来,从市区到农村,从工厂、机关、学校到居民区,掀起了一个人人动手、家家挖洞、连续作战的群众性的大挖防空洞的高潮。家家户户只要有空地,就在空地上和房间里挖简易的防空洞。当时我们出的一个材料这样写道:“11月4日市革委会紧急会议以后,全市人民把对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仇恨化为力量,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备战,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土洋结合,以土为主的原则,人人动手昼夜奋战。掀起了大挖防空工事的热潮。经过20多天的奋战,市区包括郊区新挖了大大小小的防空洞5万多个,防空壕8万多公尺,可容纳50万人,(加上原来的防空设施)可容纳市区总人口的55%左右,其中郊区和江干区挖的防空洞可容纳当地人口的80%以上。”

这个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汇总情况,把一些当时的典型事例写成简报,如:彩霞岭居民区有两名60多岁的妇女带病坚持挖防空洞,从早上6点一直挖到晚上12点,手上都打起了血泡还继续挖。劳动居民区有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用饭铲、畚箕一起挖防空洞,一周时间挖了两公尺深的一个防空洞。郊区农村红五月大队群众在自家客厅里挖洞,还在山脚边挖了一条防空壕。这些典型我们也都去参观和指导,及时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参观,互相促进。由于当时有比较好的动员机制,大家积极性也很高,老老少少齐上阵,从发自内心的热情来挖洞。当年的这些防空工事尽管比较简易,从硬件的角度是达不到标准的,后来也没什么用,大多数都废弃了。但因为处于临战状态下,只要求人们能够先躲一躲。

组织防空专业队伍,也是人防办的一项任务,自10月下旬开始,从市、区到街道,按照要求都建立了救护、抢修、运输、消防、通信等队伍。市防办掌握了4个团、1个营,分别是民兵卫生救护团、民兵工程团、民兵运输团、民兵消防团,民兵通讯营。卫生救护团由卫生局组成,工程团由城建部门组成,运输团由交通部门组成,通讯营由电信局组成。防空专业队伍组成后,各位都进行了训练和演习。为检查防空战备工作的落实,杭州市于1969年12月27日,组织了一场以防空专业队伍为主的防空演习。演习开始前防办就先向各系统打招呼,同他们说在20日左右有一场夜间演习,但是具体哪一天不告诉他们。27日,陈忠顺同志让我下达演习指令。演习从19时经市人防办向各团(营)通报“敌情”开始,各团(营)在接到通报后即迅速分别向下传达,并命令集合队伍、待命。至20时18分,各团(营)先后报告队伍集合完毕,等候待命。20时25分,市人防办向各团(营)通报空袭的后果:南山

大队对面发现伤员30到50名,西湖小学对面有150米高压电缆及电杆被破坏,50米的公路被炸,长桥被炸断,长桥小学房屋着火并有房屋倒塌,命令各团(营)调动力量迅速消除空袭后果。各团(营)立即组织动员部队携带器材。赶赴“灾难现场”进行战斗,任务下达以后,我和有关人员马上赶到南山大队现场,架了台小总机,设了个指挥所。各个团随即调动部队和汽车赶到“灾难现场”,救护团救伤员,工程团抢修,消防团救火。至22时15分,演习结束。这次演习共集中民兵3000多人,实际动员500人。第二年的1月26日,又进行了一次规模更大的全市性防空演习。市区警报拉响后,笕桥机场也派出一架飞机在市区上空观察演习情况。我被派到解放路百货商店楼上观察解放路和延安路这一带的行人疏散情况,当时警报一响,街道上的汽车马上停止驾驶,乘客和街上的行人立刻疏散,都靠两边跑到路边的商店和居民家里隐蔽起来,街道上顷刻间空无一人了。

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从1970年开始,杭州市有了比较正规的人防规划,开始比较有目的性地开展工作了。当时杭州市从两方面构建防空工事:一是在南区各个街道挖地道。如涌金街道在解放街,两侧以联防的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在房子下面挖,各个街道都有一条连通地道。二是开山。杭州三面环山,我们将南山、北山规划为疏散干道。从市属各系统抽调1600多名干部、职工打通两山的疏散通道。各部门按照部队编制,编成营、连,防办负责划分地段。先打南山,从鼓楼开始打到虎跑,打得差不多了就调去打北山。从宝石山到现在的浙大附中这里,两山干道共打了10多万平方米。还打出一些专用坑道,如地下仓库、地下医院等。打这些洞的都是各个系统内的职工。如教育系统抽的都是教师,打的时候都是用手工、钢钎,打个洞再放炸药炸。两三年之后,就全部换成机械化了、一些靠山的单位,他们自己组织队伍打。如杭州卷烟厂组织了10名机修工在山里挖坑道,用人工凿子凿,一共坚持了

10年。三是改造河道。开始规划浣纱河、中河、东河三条河道改造,后来只改造了一条浣纱河,四是深挖工程。城北的红旗造纸厂、灯泡厂、 热水瓶厂。拱宸桥这边浙麻、杭棉,半山地区的汽轮机厂、杭氧、 重机厂也在挖深井坑道,湖滨附近的浙江医科大学,挖一口30多米的竖井,然后再打坑道,这些深井坑道一直打到1978年,因许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而停止。整整搞了10年。到了1979年,按照人民防空“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人防工程建设调整,从以建为主改为以用为主。1981年,我也脱下军装正式转业到人防办了。

(文字根据陈关卿口述整理)

1969年3月,

前苏联军队先后4次侵入我黑龙江省的珍宝岛地区,打死打伤我边防人员,制造严重流血事件。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我国外交部3次向前苏联

政府提出强烈抗议。15日,毛泽主席着重谈了准备打仗的问题。根据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10月18日,中央军委发布第一号战备令。

人防

1969年,贯彻毛泽“要准备打仗”的指示,杭州全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从10月起,各机关、工厂、企业、商店自筹经费,自制材料,在“房子底下挖洞”, 构筑简易防空设施。从市区到农村,从机关、工厂、学校到居民区,从军队到地方,人人动手,家家挖洞,不顾昼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掀起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的热潮。从1970年起,以街道为单位在市区主要道路两侧构筑连通地道。在8个月时间内,构筑应急工程约5万平方米。

1970年下半年,杭州市人防工程建设由简易工事转向构筑半永久性、永久性工事。市属各系统抽调职工组成人防工地,开始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1971年,杭州市改造河道为干线,南北山区打坑道,支线通干线,干线通坑道的人防建设规划,使市区防空工事逐步构成以南北山区为依托,以地道为骨干,地道连片成网的防御体系。疏散坑道分南北两条:南线自吴山至虎跑(真珠坞);北线自保俶山至曙光路。两线全长17公里,均已沟通,并通过浣沙河改建工程等连通地道连接起来。连通地道多数构筑在主要马路两边,以东西向为主,在中河以西比较集中,浣沙河改建工程主要是主干。工程采用单拱双孔,全长3850米、面积1.54万平方米,总投资200余万元,于1970年5月动工,1977年竣工。

工事

1969年至1978年,

1969年至1978年,杭州市区新增各种类型人防工事

34万平方米,占当时工事累计总面积的90.3%。其中新增加坑道工事面积20.6万平方米,占新增工事面积的60%。十年来,仅国家和地方安排用于杭州人防工程建设的经费共3375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805万元,市财政安排570万元。省、市共拨给钢材4260吨,木材4378立方米,水泥43643吨,红砖1872万块。

1979年5月27日,

《杭州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平战结合大有可为:记几个单位利用人防工事的情况”。文章指出,几年来,本市陆续建造了一批人防工程。平时怎样利用这座工程为发展生产、为群众生活服务?最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杭州卷烟厂、江干区通江街道,看到他们在平战

结合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

新辟的制药车间:

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厂里的防空洞内建造了一个140多平方米的滴丸车间。滴丸成型、凉丸、烘干,在地面上生产时需用10以上大卡的冷冻机,现在只用4千大卡的冷冻机就行了,大大节约了资金和电力。以前,厂里没有试验室。从去年10月起,厂里在防空洞里建立了药物试制组,短短半年时间,就为临床试剂提供了治疗冠心病、子宫癌、气管炎和抗结核等新药品。同时,他们还在防空洞里贮藏各种原料物料,作为仓库使用。

娱乐场和浴室:

杭州卷烟厂利用人防工事,开辟了职工业余文娱生活的场地。这里可开展射击、打乒乓、赛象棋、跳舞、放电影等活动。他们还在人防工事里, 建造了100多平方米的浴室。这样,冬天不用装暖气,夏天不用装电扇,常年可洗澡。既方便了职工,又减少了开支。

群众欢迎的“地下茶馆”:

城隍山下,原鼓楼旁边,有一家深受群众欢迎的 “地下茶馆”,这是江干区通江街道为方便群众,在人防工事内设立的生活服务点。“地下茶馆”备有50张茶桌,供应茶水、油煎饼、鲜肉馄饨和锅贴等,还代销香烟、糖果。最近又装上了有线广播。“地下茶馆”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到 茶馆喝茶,吃点心的人川流不息,经常满座。许多退休工人更是高兴地说,办“地下茶馆”真是个好主意。

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坑道内外纳凉的市民

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