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成千上萬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1969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

在國內進行“文化大革命”之際,3月2日,前蘇聯軍隊入侵我國,與我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打了一仗。此後蘇軍在我國邊境陳兵百萬,擺出一副向我國進攻的架勢,戰爭擴大的趨勢明顯增長。同年4月,毛澤主席向全黨、全國、全軍發出“要準備打仗”的號召。8月27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加強人民防空工作的通知。之後,全國各地都按照“通知”要求,組建了人民防空領導小組。杭州市於10月13日建立了人民防空領導小組,組長是當時杭州軍分區副司令員陳忠順。

我當時是軍分區作戰科的參謀。10月18日,中央軍委發出第一號戰備命令。當晚,我在睡夢中被叫醒,隨分區王雪年副司令員及一名訓練科參謀一起到葛嶺市防空招待所,我當時感到很突然,心想可能是演習吧。進到北山102指揮所以後,我看見省、市黨政軍主要領導都在,大家都很嚴肅。他們開會,我們在外面等候。會後,王副司令向我們進行了傳達,主要精神是由於形勢很緊,為防止敵軍突然襲擊,

會議重點研究杭州防控戰備問題。10月19日,也就是102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市委在省人民大會堂召開了1千多人參加的全市黨員領導幹部會議,進行戰備動員。從這天開始,全市進入了緊急戰備狀態。

在這重要時刻,杭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根據由市委和杭州領導軍分區共同組建的規定,很快建立起來。主任由軍分區副參謀長陳文萍擔任,由5名軍隊幹部組成,軍分區人員有陳副參謀長,我和訓練科1名參謀,20軍有1名參謀,市公安局及防辦的1名軍代表。當時,原防辦的幹部都下放“五七幹校”去了,留守的只有1名幹部和幾名管理防空洞的工人、2

名標圖員,他們也參加了我們的工作。可是我們在葛嶺工作沒幾天,王雪年副司令員突然通知我們說,省領導小組負責人指示:市裡來的還回原來地方去,給你們200萬元在南山造一個新的指揮所,這裡全部歸省防辦。當時,大家想不通,但是又沒有辦法,只好服從。50年代時,市防辦是公安局下屬的一個單位,在糧道山一個院子裡,建了兩層樓的一棟房子,房子東頭地下有個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大約是1964年,葛嶺“102”造好了,市防辦就搬了過去,這幢房子就轉交市公安局用了。10月下旬,我們幾個人就回到糧道山。當時我們5名軍人和地方几名同志來這裡工作,只有一部電話。地下室什麼都沒有,我們軍人值班,大家都睡在地板上,條件很艱苦。在這種戰備情況下,這麼一個機構,這樣的條件怎麼能開展工作呢?我們只有從實際出發,一部分人抓面上工作,一部分人抓內部建設。市裡也很重視,10月底,當時的市委負責人先後兩次來看望我們和徵求意見。
市委很快制訂了措施。一個是增加人員,原防辦比較合適的人從“五七幹校”調回來,並從其他市級機關裡調比較合適的人進來,指揮通訊方面由市郵電部門保證。大概不到10天,這些人都調來了。另一個是調撥物資器材,市革委會撥給1臺50門總機和1名話務員。財稅部門給了我們一些桌子、板凳,但都是各式各樣的。到年底,我們基本上有20幾個人了,成立了3個組:辦事組、工程組、作訓組。作訓組下面還有話務組、標圖組、報務組。其中標圖組與空五軍、雷達團聯繫標示空情,有4至5個人,報務組5個人,通過電臺與南京軍區溝通聯繫。我主要負責辦事組的工作,負責與省防辦等的上下聯繫,協調各組的工作,掌握一些有關情況以值班班次的安排。大約一個多月時間,防辦基本形成規模,上下左右都通了,跟空五軍的聯繫,跟南京軍區的無線電聯繫等。那個時候生活條件的確很艱苦,沒地方吃飯,一般去山下市
公安局食堂吃,有時候就在山下的燒餅油條店吃,還有人自己帶一些米菜,蒸一下吃。我那時家屬沒有隨軍,不在杭州,所以吃住都在這裡。市委對修建永久性指揮所很重視,11月份就組織有關人員在南山一帶察看,12月底就在玉皇山動工,建造502指揮所,1972年建成使用。

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作者在防空洞前

11月4日和18日,

市委先後召開了各區局有關負責人的緊急會議,全面部署人防戰備工作。這時,全市廣大居民開始緊急動員起來,從市區到農村,從工廠、機關、學校到居民區,掀起了一個人人動手、家家挖洞、連續作戰的群眾性的大挖防空洞的高潮。家家戶戶只要有空地,就在空地上和房間裡挖簡易的防空洞。當時我們出的一個材料這樣寫道:“11月4日市革委會緊急會議以後,全市人民把對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仇恨化為力量,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革命精神,本著自力更生,勤儉備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土洋結合,以土為主的原則,人人動手晝夜奮戰。掀起了大挖防空工事的熱潮。經過20多天的奮戰,市區包括郊區新挖了大大小小的防空洞5萬多個,防空壕8萬多公尺,可容納50萬人,(加上原來的防空設施)可容納市區總人口的55%左右,其中郊區和江乾區挖的防空洞可容納當地人口的80%以上。”

這個期間,我的主要工作是彙總情況,把一些當時的典型事例寫成簡報,如:彩霞嶺居民區有兩名60多歲的婦女帶病堅持挖防空洞,從早上6點一直挖到晚上12點,手上都打起了血泡還繼續挖。勞動居民區有一個老奶奶帶著孫子用飯鏟、畚箕一起挖防空洞,一週時間挖了兩公尺深的一個防空洞。郊區農村紅五月大隊群眾在自家客廳裡挖洞,還在山腳邊挖了一條防空壕。這些典型我們也都去參觀和指導,及時召開現場會議,組織參觀,互相促進。由於當時有比較好的動員機制,大家積極性也很高,老老少少齊上陣,從發自內心的熱情來挖洞。當年的這些防空工事儘管比較簡易,從硬件的角度是達不到標準的,後來也沒什麼用,大多數都廢棄了。但因為處於臨戰狀態下,只要求人們能夠先躲一躲。

組織防空專業隊伍,也是人防辦的一項任務,自10月下旬開始,從市、區到街道,按照要求都建立了救護、搶修、運輸、消防、通信等隊伍。市防辦掌握了4個團、1個營,分別是民兵衛生救護團、民兵工程團、民兵運輸團、民兵消防團,民兵通訊營。衛生救護團由衛生局組成,工程團由城建部門組成,運輸團由交通部門組成,通訊營由電信局組成。防空專業隊伍組成後,各位都進行了訓練和演習。為檢查防空戰備工作的落實,杭州市於1969年12月27日,組織了一場以防空專業隊伍為主的防空演習。演習開始前防辦就先向各系統打招呼,同他們說在20日左右有一場夜間演習,但是具體哪一天不告訴他們。27日,陳忠順同志讓我下達演習指令。演習從19時經市人防辦向各團(營)通報“敵情”開始,各團(營)在接到通報後即迅速分別向下傳達,並命令集合隊伍、待命。至20時18分,各團(營)先後報告隊伍集合完畢,等候待命。20時25分,市人防辦向各團(營)通報空襲的後果:南山

大隊對面發現傷員30到50名,西湖小學對面有150米高壓電纜及電杆被破壞,50米的公路被炸,長橋被炸斷,長橋小學房屋著火併有房屋倒塌,命令各團(營)調動力量迅速消除空襲後果。各團(營)立即組織動員部隊攜帶器材。趕赴“災難現場”進行戰鬥,任務下達以後,我和有關人員馬上趕到南山大隊現場,架了臺小總機,設了個指揮所。各個團隨即調動部隊和汽車趕到“災難現場”,救護團救傷員,工程團搶修,消防團救火。至22時15分,演習結束。這次演習共集中民兵3000多人,實際動員500人。第二年的1月26日,又進行了一次規模更大的全市性防空演習。市區警報拉響後,筧橋機場也派出一架飛機在市區上空觀察演習情況。我被派到解放路百貨商店樓上觀察解放路和延安路這一帶的行人疏散情況,當時警報一響,街道上的汽車馬上停止駕駛,乘客和街上的行人立刻疏散,都靠兩邊跑到路邊的商店和居民家裡隱蔽起來,街道上頃刻間空無一人了。

根據中央的有關指示,從1970年開始,杭州市有了比較正規的人防規劃,開始比較有目的性地開展工作了。當時杭州市從兩方面構建防空工事:一是在南區各個街道挖地道。如湧金街道在解放街,兩側以聯防的形式組織幹部群眾在房子下面挖,各個街道都有一條連通地道。二是開山。杭州三面環山,我們將南山、北山規劃為疏散幹道。從市屬各系統抽調1600多名幹部、職工打通兩山的疏散通道。各部門按照部隊編制,編成營、連,防辦負責劃分地段。先打南山,從鼓樓開始打到虎跑,打得差不多了就調去打北山。從寶石山到現在的浙大附中這裡,兩山幹道共打了10多萬平方米。還打出一些專用坑道,如地下倉庫、地下醫院等。打這些洞的都是各個系統內的職工。如教育系統抽的都是教師,打的時候都是用手工、鋼釺,打個洞再放炸藥炸。兩三年之後,就全部換成機械化了、一些靠山的單位,他們自己組織隊伍打。如杭州捲菸廠組織了10名機修工在山裡挖坑道,用人工鑿子鑿,一共堅持了

10年。三是改造河道。開始規劃浣紗河、中河、東河三條河道改造,後來只改造了一條浣紗河,四是深挖工程。城北的紅旗造紙廠、燈泡廠、 熱水瓶廠。拱宸橋這邊浙麻、杭棉,半山地區的汽輪機廠、杭氧、 重機廠也在挖深井坑道,湖濱附近的浙江醫科大學,挖一口30多米的豎井,然後再打坑道,這些深井坑道一直打到1978年,因許多技術問題解決不了而停止。整整搞了10年。到了1979年,按照人民防空“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平戰結合、質量第一”的建設方針,人防工程建設調整,從以建為主改為以用為主。1981年,我也脫下軍裝正式轉業到人防辦了。

(文字根據陳關卿口述整理)

1969年3月,

前蘇聯軍隊先後4次侵入我黑龍江省的珍寶島地區,打死打傷我邊防人員,製造嚴重流血事件。我邊防部隊被迫還擊。我國外交部3次向前蘇聯

政府提出強烈抗議。15日,毛澤主席著重談了準備打仗的問題。根據毛澤東關於國際形勢有可能突然惡化的估計,10月18日,中央軍委發佈第一號戰備令。

人防

1969年,貫徹毛澤“要準備打仗”的指示,杭州全市人民迅速行動起來。從10月起,各機關、工廠、企業、商店自籌經費,自制材料,在“房子底下挖洞”, 構築簡易防空設施。從市區到農村,從機關、工廠、學校到居民區,從軍隊到地方,人人動手,家家挖洞,不顧晝夜,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掀起群眾性構築防空工事的熱潮。從1970年起,以街道為單位在市區主要道路兩側構築連通地道。在8個月時間內,構築應急工程約5萬平方米。

1970年下半年,杭州市人防工程建設由簡易工事轉向構築半永久性、永久性工事。市屬各系統抽調職工組成人防工地,開始大規模構築坑道工事。1971年,杭州市改造河道為幹線,南北山區打坑道,支線通幹線,幹線通坑道的人防建設規劃,使市區防空工事逐步構成以南北山區為依託,以地道為骨幹,地道連片成網的防禦體系。疏散坑道分南北兩條:南線自吳山至虎跑(真珠塢);北線自保俶山至曙光路。兩線全長17公里,均已溝通,並通過浣沙河改建工程等連通地道連接起來。連通地道多數構築在主要馬路兩邊,以東西向為主,在中河以西比較集中,浣沙河改建工程主要是主幹。工程採用單拱雙孔,全長3850米、面積1.54萬平方米,總投資200餘萬元,於1970年5月動工,1977年竣工。

工事

1969年至1978年,

1969年至1978年,杭州市區新增各種類型人防工事

34萬平方米,佔當時工事累計總面積的90.3%。其中新增加坑道工事面積20.6萬平方米,佔新增工事面積的60%。十年來,僅國家和地方安排用於杭州人防工程建設的經費共3375萬元,其中國家撥款2805萬元,市財政安排570萬元。省、市共撥給鋼材4260噸,木材4378立方米,水泥43643噸,紅磚1872萬塊。

1979年5月27日,

《杭州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平戰結合大有可為:記幾個單位利用人防工事的情況”。文章指出,幾年來,本市陸續建造了一批人防工程。平時怎樣利用這座工程為發展生產、為群眾生活服務?最近,記者帶著這個問題,走訪了杭州胡慶餘堂製藥廠、杭州捲菸廠、江乾區通江街道,看到他們在平戰

結合方面有了良好的開端。

新闢的製藥車間:

杭州胡慶餘堂製藥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在廠裡的防空洞內建造了一個140多平方米的滴丸車間。滴丸成型、涼丸、烘乾,在地面上生產時需用10以上大卡的冷凍機,現在只用4千大卡的冷凍機就行了,大大節約了資金和電力。以前,廠裡沒有試驗室。從去年10月起,廠裡在防空洞裡建立了藥物試製組,短短半年時間,就為臨床試劑提供了治療冠心病、子宮癌、氣管炎和抗結核等新藥品。同時,他們還在防空洞裡貯藏各種原料物料,作為倉庫使用。

娛樂場和浴室:

杭州捲菸廠利用人防工事,開闢了職工業餘文娛生活的場地。這裡可開展射擊、打乒乓、賽象棋、跳舞、放電影等活動。他們還在人防工事裡, 建造了100多平方米的浴室。這樣,冬天不用裝暖氣,夏天不用裝電扇,常年可洗澡。既方便了職工,又減少了開支。

群眾歡迎的“地下茶館”:

城隍山下,原鼓樓旁邊,有一家深受群眾歡迎的 “地下茶館”,這是江乾區通江街道為方便群眾,在人防工事內設立的生活服務點。“地下茶館”備有50張茶桌,供應茶水、油煎餅、鮮肉餛飩和鍋貼等,還代銷香菸、糖果。最近又裝上了有線廣播。“地下茶館”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到 茶館喝茶,吃點心的人川流不息,經常滿座。許多退休工人更是高興地說,辦“地下茶館”真是個好主意。

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坑道內外納涼的市民

1969年,成千上万杭州人民深挖防空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