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五招教你巧识合同陷阱


上期我们《普法小课堂》栏目为大家梳理了“公司管理篇”中有关开设小微企业前必知的法律事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签订、履行合同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行为。合同本身是用来约定各方的权利义务,使交易更加安全可靠,但也有些人居心不良,专门利用合同实施诈骗。遇到合同诈骗,怎么办?


本期,“公司管理篇”我们特奉上合同防骗指南,教你如何拆招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骗术一:巧立名目,实施连环诈骗


李某某、徐某某等人以上海某拍卖有限公司的名义,招聘张某某等多人通过网络推广、电话或微信联系等方式,谎称代客户高价拍卖藏品,诱骗持有文玩藏品的被害人至其办公场所。


以鉴定藏品为名,收取人民币500元鉴定费用,接着进行虚假鉴定,向被害人虚报藏品价值,以高价、迅速成交等诱骗被害人委托该公司进行拍卖,随后以需要进一步鉴定认证、成为会员优先进行拍卖等名义,骗取被害人认证费、会员费等。

至案发时,他们已经骗取数十名被害人的钱款共计90余万元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经法院审理,李某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年,罚金人民币八万元;徐某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罚金人民币七万元;张某某等所谓的“业务员”也分别被判处刑罚


骗术二:出手阔绰,原是空头支票


代某在负责经营A公司期间,伙同公司副总经理刘某某以购买铜材等为名,与B、C、D三家公司分别签订采购合同,并以向三家被害单位开具空头支票支付货款等方式,骗取三家单位价值计人民币613515元的铜材等金属材料。代某、刘某某将骗取的大部分金属材料低价销售后潜逃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骗术三:手眼通天,其实无中生有


赵某通过挂靠等形式,以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名义招揽工程业务,并对外谎称可通过“关系”发包某大型建设工程。被害人徐某信以为真,与其签订《建筑工程劳务大清包合同》,并支付合同保证金、工程款等共计人民币21万元,相关钱款被赵某个人取用。赵某到案后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经法院审理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二万五千元。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骗术四:金蝉脱壳,试图逃之夭夭

刘某某经预谋后,谎称要将其名下的汽车出售,先后与多名被害人签订协议,并伪造了车辆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假意将车辆交付给对方。待收到钱款后,刘某某根据车辆定位装置及手中的备用钥匙将车辆擅自开走并逃匿

经查,刘某某共骗取3名被害人79000元,经法院审理后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防骗指南请查收!

上述案件中的骗子,均已被法院判处刑罚,受到应有的制裁。但他们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带来的麻烦和创伤,却很难弥补。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如何防范合同陷阱呢?


1、保持清醒,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少人上当受骗,是因为相信世上有一夜暴富之路。面对从天而降的“机遇”,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清楚给自己引路的人到底是命中的“贵人”还是江湖骗子。对新兴行业、领域进行投资,一定要先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者律师。

2、遵纪守法,所谓“关系”不靠谱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夸大己方社会资源、履约能力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但吹嘘自己可以靠“关系”突破法律的规定、绕过招投标等正常的交易环节,一定是不可信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承揽业务、购买产品和服务都要通过合法、正规的途径,切不可轻信他人的空口许诺。


3、提高警惕,审查对方“证”与“照”

很多骗子利用伪造的身份证件、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实施诈骗。实质上对方提供的证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材质、做工、清晰程度等检验真伪;企业的注册经营情况和经营范围,可以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或者企业注册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核查;资质证书可到相关部门的网站查询,比如建造师资格可以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国建造师网查询。


4、深入了解,确定对方能履约


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对对方的经营情况、履约能力进行深入的考察。如果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查询一下有关企业的信用情况,或者到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查询有关企业负责人是否属于失信被执行人,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5、及时止损,减少沉没成本


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一旦发现可能受骗,要及时做好防范措施,与对方交涉,保证交易安全。特别是对方要求支付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新项目费用或者反复拖延履行义务时,要提高警惕。如果确定已经被骗,要尽快收集和保留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


五招教您巧识合同诈骗陷阱丨普法小课堂


更多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 |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