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名人录,您知道几位?

何子祥 (1707~1771)

  何子祥(1707~1771),字象宣,号蓉林,平和(今福建云霄县)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三十年由浦江知县调任平阳知县。上任伊始,便与县丞萧垛兴建龙湖等书院、昆阳等义学,观澜等社学,又建社仓十余所以备荒。疏浚了县城内外淤塞百余年的河道内河八百余丈。

颜颐仲 (1184~1258)

  颜颐仲(约1184~1258年),字景正,颜彻子,颜耆仲弟。福建漳州龙溪人。。颜师鲁孙,以祖荫补官。初任宁化县尉转西安县丞、西安县知事,任内皆有美政。遭母丧,服满调衡山知县,尚未到任,委转运司干办公事。继迁临安府通判。宋端平元年(1234年)颜颐仲升将作监主簿。

林士章 (1523~1600)

  林士章(1523~1600),字德斐,号璧东。福建漳浦人。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丁士美榜进士第三人。林士章早年在乡间执教。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中举,次年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当时翰林词臣多以待诏供奉承恩。林士章却杜门闭户,潜心研究古代经籍。

蔡新 (1707~1799)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房、翰林院侍讲,累官内廷总师傅、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学士。

孙叔谨

  孙叔谨(生卒年未详),字信之。宋龙溪县人。是当时倡言“攘外必先安内”的朝议大夫孙昭先之子。孙叔谨自幼刻志问学,长成后以父功补官,初任广东揭阳县尉。揭阳税重民苦,叔谨力言于知州减税以便民。次年,转任大理寺评事,持法公正,朝中称美。

吴大成 (1126~1227)

  吴大成(约1126~1227年),字子集,号梅子,又号梅月,四都人,南宋“渐山七贤”之一。大成少年聪明好学,喜欢寻师问道,曾师从陈景肃于仙人峰。绍兴中期,时年19的大成以文行与薛京、郑柔、杨耿等被选入太学。在学期间,大成曾被朝廷差遣任事。他不投时好,不阿权贵。

周匡物

  周匡物,字几本。唐龙溪县人。曾在天城山之麓读书。“天城”,后改名“名第”,郡人称匡物为“名第先生”。少时家贫力学,徒步上京赴考,途经钱塘江,因乏渡船费,久滞不前,遂于公馆题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

陈淳 (1159~1223)

  陈淳(1159~1223),字安卿。宋龙溪县游仙乡龙州里(今步文乡蓬洲社)人,居北溪,世称北溪先生。为人恬静,略有口吃,不善交游,初专攻科举,后受林宗臣劝导,崇奉朱熹理学。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知漳州,陈淳以《自警诗》拜见,两人一见如故,交谈极欢。

颜师鲁 (1119~1193)

  颜师鲁(1119~1193),字几圣,宋龙溪县青礁人,世居漳州西桥。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进士,初任番禺主簿,继任莆田、福清知县。因卓著政绩,内调国子监丞,嗣外放任江东提举、浙西常平。

林语堂 (1895~1976)

漳州市名人录,您知道几位?

  林语堂(1895~1976),原名林和乐、林玉堂,祖籍龙溪县。生长在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里。1912年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北京清华大学英文教员。1919年。林语堂由校方资助出国留学。赴美前和鼓浪屿人廖翠凤结婚,即相偕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21年获硕士学位。

蓝理 (1649~1720)

漳州市名人录,您知道几位?

  蓝理(1649~1720年),字义甫,号义山。漳浦张坑石椅(今赤岭石椅)人,后建府在今赤岭墟。生于顺治六年(1649年)。行伍出身,康熙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能拖着马尾巴使马倒行,刀盾枪石各种武器无不精通。

陈谟

  陈谟(生卒年未详),字以忠。陈酆之子。建中二年(781年)代理漳州刺史,理政之初与社会舆情不洽,州民曾拱璧等向观察使建言调换。朝议以柳少安调任漳州刺史,陈谟“以中郎将检校本州别驾”。

林梅

  林梅(生卒年未详),字魁春,一字以和,号朴山,漳浦徐鉴打山(今杜浔徐坎)人,后移居县城。林梅自幼聪颖,在县儒学为庠生时就才学出众,深受监司的赏识。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式举人,此后连续四科会试俱未中式,困踬科场。

戴燿 (1542~1628)

  戴燿(1542~1628年),字德辉,号凤岐。明长泰县彰信里(今陈巷镇)儒塘坂(今侍郎坂)人。自幼勤奋好学,从不怠惰嬉戏。26岁考中举人,27岁考中进士。戴燿初任江西新建县(在南昌西面)知县,主持兴修水利、节用减税,穷县经济得以稍苏。3年任满,调补户部主事。

周起元 (1571~1626)

  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代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字仲先,号绵贞,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御史任上,上疏力斥诋毁东林故,谪为广西参议。天启三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十府,指控织造太监李实贪恣不法,又为苏州同知杨姜辨冤,遭魏忠贤恨。

黄道周 (1585~1646)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于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深井村。父亲黄嘉卿,涉猎书史;母亲陈氏,也通经史。黄道周8岁勤勉嗜学,10岁能写古文词,14岁到广东博罗拜访翰林韩日缵,遍览韩家藏书,游览博罗诸名胜。

黄性震 (1637~1701)

  黄性震(1637~1701年),字元起,号静庵。漳浦官塘湖西堡(今湖西城内村)人。生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12岁时,父母俱亡,生活困苦。黄性震自幼刻苦学习,喜读史书,胸怀大志。当时,郑成功在闽南沿海进行抗清活动,后来占据台湾,他受到一定影响。

陈吊眼 (1250~1282)

  陈吊眼(1250~1282年),又名陈大举,宋末二都白叶峒人(太平镇白叶村)。家世业农,母早逝。吊眼从小吃苦耐劳,15岁起,每年农闲均随父远出闽赣山区贩盐为生。17岁时,其父因率众抗粮,击杀衙役而外出逃亡。从此,吊眼和吊花兄妹相依为命,在高租重税的盘剥下过活。

卢维祯 (1543~1610)

  卢维祯(1543~1610年),字司典,号瑞峰,别号水竹居士。漳浦县城后沟巷人,祖籍七都锦屿(今竹屿盐场)。生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卢维祯5岁从师,颖悟无双,识者知其必成良才。嘉靖四十年(1561年),他才18岁就考中举人,适遇母丧,在家丁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