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州区创新开展“爱心帮扶农村低收入户”行动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王敏报道 12月17日,蓟州区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在困难村帮扶工作中,天津蓟州区创新开展的“爱心帮扶农村低收入户”行动,取得了一些成效。

会后,记者对蓟州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李志东和蓟州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文苓进行采访。

李志东在采访时介绍说,“爱心帮扶低收入户”行动中,我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一是以高于市场20%的价格,收购农村低收入户农产品,在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产量的同时,增加收入。

二是设立蓟州农品捐购平台,筹集爱心基金,将爱心基金捐助给特殊困难群众。

2018年蓟州区区委、区政府在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中推出新的举措:一方面,下发了《蓟州区爱心帮扶农村低收入户的实施方案》,决定以蓟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为政府帮扶平台,通过先期高于市场收购价20%价格收购农村低收入户农副产品,后期把销售利润再次捐助困难群众的模式,对部分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定向直接帮扶。2019年,收购小麦60多万斤,磨成面粉42万斤,收购玉米120.5万斤,加工成玉米渣84.3万斤,收购柿子10.3万斤,生产柿子醋3.4万斤,收购酸梨5.6万斤,生产酸梨汁、酸梨醋1.86万斤,收购雪花梨4万斤,帮助低收入户增加收入40多万元。

另一方面,蓟州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党员干部、在岗公职人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爱心帮扶农村低收入户倡议,号召大家共同担负社会责任,共同参与“爱心捐购活动”,每位在职党员干部职工每人每月在政府帮扶公益平台——区绿食中心购买蓟州农品,购物款的10%,生成爱心捐助基金,绿食中心再按1∶1比例配赠捐助,一并转入区政府爱心帮扶专用账户,专门用于帮扶低收入户中重病、残障或无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

李志东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捐购总人数23801人,捐购总额累计达121650人次,爱心捐购款与企业配赠以及8笔直接捐款合计生成爱心帮扶基金360.22万元。其中160.5万元,已经分两次发放到83户因病因残致贫户、168户特殊困难户和175户爱心慰问户手中。

蓟州区困难村产业帮扶模式方面,蓟州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文苓告诉记者:

区农委落实“区负总责、镇域统筹、镇村联动、一村一策”的总要求和“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总思路,重点抓住“区负总责”关键点,建立“区级统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和对困难村帮扶效益返还”新模式,区农委作为主责部门,主动进位,担当尽责,敢“闯”敢“突”,创新创业,形成困难村产业帮扶、乡村振兴新模式和有力抓手,工作中做到了“五统筹”。

即统筹产业项目、统筹帮扶资金、统筹资金收益、统筹收益返还、统筹固定资产和收益资金。

李文苓同时介绍:根据新的发展模式,我区确定了运营方式,即区政府建立区级平台,对我区困难村产业帮扶项目设计实施、运营管理和效益返还进行服务,镇乡政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和资金监管。区平台建立对困难村的利益返还机制,采取“村集体保底收益+股份分红模式”,即区平台统筹产业发展项目返还的收益,统筹返还困难村的保底收益。2018年区平台已向288个困难村分别返还收益1万元,所有困难村村集体收入全部破零,2019年度还要向困难村分别返还收益4万元。

李文苓还介绍:我们围绕“京津大花园、大果园、大菜园”发展定位,共实施了区统筹产业帮扶项目21个,实现“示范带动、典型引领、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的帮扶效果,可解决困难村劳动力就业人数2000余人,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通过在园区务工使传统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 从而增加困难村低收入户的工资性收入,为双增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