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近在咫尺的李渊为何毫不知情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

李世民率领一众心腹埋伏于玄武门,当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行至临湖殿,惊觉情况不妙而想要离开的时候,李世民追了上来。

李元吉一看李世民追上了,二话不说拿起弓箭射向了李世民,但可惜虽射了三箭,却没有一箭射中李世民,反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随后,李世民险些死在李元吉的箭下,但被赶来的尉迟敬德给救了下来,敬德则一箭射死了逃跑的李元吉。

当李建成的部将率军前来为李建成报仇的时候,李世民让尉迟敬德割下了建成、元吉二人的首级以示东宫私兵,由此底定局势。

可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这个过程中,唐高祖李渊明明近在咫尺,可为何却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为何毫不知情?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近在咫尺的李渊为何毫不知情

纵观“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可将此次政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临湖殿附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个阶段则是控制李渊并迫使李渊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

李渊的“毫不知情”,在第二个阶段中可以看出一二。

李世民和部下在临湖殿射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为了能够保护这个“政变成果”,也为了让李渊不能在事后向自己问罪,李世民决定趁着李渊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趁势控制住李渊。

于是,他让尉迟敬德去做这件事,他之所以没有自己去逼宫,说白了就是想让人给他背一背黑锅。

毕竟弑兄、弟,又逼宫夺权,这样的事绝不会落下什么好名声。

尉迟敬德在临湖殿这边刚刚杀完了人,又迅速闯到了李渊泛舟的海池,手里的矛还沾着血呢。所以,李渊一见尉迟敬德的模样,便猜到此时一定已经发生了流血事件,惊得直问:“尉迟敬德,谁让你来这的?今日是谁在作乱!”

实际上,这还用问吗?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人,此时尉迟敬德闯了进来,也就意味着李世民获得了胜利。

然后李渊又问裴济怎么办,裴济也只能无奈地告诉他应对李世民“委以国务”,这样才能没事,李渊想了想,也没别的办法了,也就只能答应了。

从李渊见到尉迟敬德的反应来看,他对临湖殿所发生的事确实毫不知情,否则的话,玄武门的宿卫军不可能没有动作,尉迟敬德更不可能闯进来控制住他。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近在咫尺的李渊为何毫不知情

李渊之所以对“玄武门之变”毫不知情,则是因为李世民在仓促之间,设计了好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计谋。

李世民决定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动政变实则是六月三日的事,六月三日这一天李渊因为一个“太白复经天”这个天文现象召他入宫。

所谓“太白复经天”,说的是太白星在白天出现,当时的天文学家傅奕给出的解释是:“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

秦王是谁?正是李世民。

傅奕的意思也很明显,将来李家的江山恐怕还得由秦王李世民来坐呀!

李渊听完傅奕的解释顿时一愣,他不是没想过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可毕竟李建成才是嫡长子,况且建成又当了那么久的皇太子了,所以他更偏心于李建成。为了这个天文现象,李渊急忙召李世民入宫,将傅奕的解释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听完,瞬间就明白了李渊心中的想法,这分明是李渊在敲打李世民,或者说是在警告李世民——老二呀,你哥才是皇太子,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件事也是想让你明白,虽然有这么一个异象,但我也早已经决定将位置传给你哥了,你将来可别打什么歪主意。

李渊的这次敲打和警告,对于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因此丧命。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近在咫尺的李渊为何毫不知情

李世民的头脑在急速运转,他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一个能够消除李渊的疑心,从而化解这次政治危机,甚至还能从中获利的计策。

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主,颇有急智,他确实很快就想到了一个计策。

他的第一步便是向李渊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状,借此抹黑建成、元吉,他告了建成、元吉二人什么状呢?

《资治通鉴》言:“于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李世民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的妃子张婕妤、尹德妃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这不仅犯了宫闱忌讳了,也违背了人伦纲常。

这话一出,李渊也愣住了,还有这事?但是,还没等李渊想好怎么回应李世民的告状,李世民却已经走出来第二步。

他的第二步则是和李渊打感情牌,怎么打呢?哭诉。

《资治通鉴》又言:“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李世民眼泪汪汪地看着李渊说:“爹呀,儿子我也没有干过什么对不起哥哥和弟弟们的事呀,可是你不知道,他们俩如今却总想着,像是在给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似的,嘤嘤嘤,儿子如果枉死了,永远地离开了您,将来在地底下见到了王世充、窦建德诸贼都会觉得羞耻!”

这一步走出,李世民不仅打了感情牌,还顺带着将李建成、李元吉推到了李唐的对立面,因为他们想要给王世充、窦建德报仇。

李世民为什么会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杀他呢?实则是此前的“王晊告密事件”所致,李建成的东宫的率更丞告诉了李世民一个情报,建成、元吉二人意图在李世民赴昆明池饯行宴时袭杀李世民。

李渊听完李世民的哭诉之后,脑袋更晕了,这事怎么变得这么复杂了?应该怎么办呢?他想了好一会儿,也没有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李渊决定先让李世民回去,他自己也好找自己的“智囊团”给自己出出主意,于是对李世民说了句:“这事朕明日会好好地审问建成、元吉二人,你且先回去,明日记得来参加早朝。”

李世民连忙称是,然后便告退回秦王府了。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近在咫尺的李渊为何毫不知情

这正是李世民想要达到的效果——先引起李渊对建成、元吉二人的怀疑,然后再恭恭敬敬地答应明日参加早朝,从而稳住李渊,或者说麻痹李渊。

因为只有稳住了李渊,同时让李渊暂时将心思放在李建成、李元吉的身上,从而暂时忽略了李世民,李世民才能实施他的计策中的第三步。

李世民的第三步自不用再多赘言,当然是率领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只能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出现,便突起袭杀建成、元吉二人。

李渊成功地被李世民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转移了注意力,所以暂时放下了对李世民的防备。

所以,当李世民带着人悄悄地出现在玄武门并且埋伏好的时候,李渊则在六月四日的早朝开始之前便已经召裴济、萧瑀、陈叔达等人入宫,提前和自己的“智囊团”商量一下到底应该怎么处理李世民在六月三日所密奏之事。

《资治通鉴》言:“上时已召裴寂、萧瑀、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谁料李渊在这边认真地、悄悄地和“智囊团”商量,李世民在那边却已经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李建成的部将冯立和薛万彻已经收到了李建成中埋伏身亡的消息,可近在咫尺的李渊却还没有收到任何风声。

从之后尉迟敬德能够轻易地待人冲到海池控制李渊这事来看,李渊为了掩盖李世民所说的“皇室丑闻”,应当支开了侍卫,只留少数几个心腹亲信留下守卫。

由此可见,李世民这个计策之高明。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近在咫尺的李渊为何毫不知情

除此之外,“玄武门之变”的消息没有传到李渊的耳朵里的原因还在于玄武门宿卫军对此事采取了一个暧昧的态度。

李世民突然出手射杀李建成、李元吉,这事应该说是惊住了玄武门的守军,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玄武门守军的头领敬君弘则采取了一个暧昧的态度,也就是观望,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双方斗到最后必定有一方会失败,谁赢了他就站在谁那一边。

所以,敬君弘不仅没让人去通知李渊,反而在李世民杀了建成和元吉之后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他的手下劝都劝不住。

为了给李世民纳一个投名状,敬君弘竟然带着中郎将吕世衡杀向了冯立和薛万彻,结果很不幸地双双战死。

也正因为敬君弘采取这样的态度,才为李世民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从而让李世民得以彻底地掌控局面。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李渊直到看到尉迟敬德未受召而入,这才知道惊觉李世民已经发动了政变。

从六月三日受李渊召见到六月四日早晨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不到24个小时的时间之内设计出了一个近乎缜密又瞒天过海的连环计,不可谓不厉害。

李渊在被控制之后,不得不向李世民低头,被迫将权力交给了李世民。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