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河裡會議舊址

通化,英雄輩出、風景秀麗的紅色聖地,東北著名的革命老區。

抗日戰爭時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在這裡抗擊日寇,英勇殺敵。東北抗聯的旗幟性人物、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就安葬在通化,革命先烈們在14年浴血奮戰中形成的抗聯精神和靖宇精神,時時激勵著後人。

河裡抗日根據地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抗戰活動的主要根據地之一,是1937年7月組建的中共南滿省委機關和南滿特區人民革命政府的行政政權領導機關所在地,是1933年10月至1938年底我黨南滿的政治活動中心。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抗聯一路軍警衛旅

河裡抗日根據地曾是東北抗日聯軍阻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根據地,這裡的山山水水記錄了侵略者的殘暴罪行,也發生過許多感人的抗聯故事,有血、有淚,有氣節、有英骨。來到通化,記者採訪到了多年考察研究抗聯事蹟的蔣玉清、孫豔華兩位專家,二老將記者帶到位於通化縣興林鎮的河裡抗日根據地遺址,將這裡的故事娓娓道來……

惠家溝建密營

河裡,地名也,意謂哈泥河裡邊。

河裡抗日根據地坐落在長白山龍崗山脈中段的哈泥河上游、長白山南麓腹地的群山中,其地域範圍涉及今通化縣興林鎮、光華鎮、大安鎮;白山市渾江區太安鄉、板石鎮,江源區三岔子鎮;柳河縣涼水鎮、孤山子鎮;輝南縣金川鎮、大椅山鎮等4市縣交界區域。通化縣興林鎮處於河裡抗日根據地的中心位置,東北淪陷時歸金川縣管轄,故亦稱“金川河裡根據地”。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密營中的抗聯戰士

這裡群峰險要、地形複雜、山多林密、地域偏僻,是日偽統治勢力比較薄弱的邊緣地帶,是我軍進行隱蔽和迂迴作戰的理想環境。

根據地一般是指軍事指揮中心和後勤保障基地,部隊不停地轉移撤退,沒有落腳點不行。東北抗日戰爭的敵後遊擊根據地是在敵人的包圍中依託山區創建的,主要採取游擊戰形式,發動並組織民眾進行抗日武裝鬥爭,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在鬥爭中發動民眾建立和鞏固抗日民主政權。蔣玉清對記者說,如果不在敵後地區建立起根據地,游擊戰爭是不可能長期持續進行的。

河裡抗日根據地是1933年秋創建的。楊靖宇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來到了惠家溝山區,在這裡開創抗日根據地。他帶領官兵隨山就勢,就地取材,蓋起了一座座簡易房子。十幾天工夫就使這個寂靜的山谷變成生氣勃勃的村落。1934年10月初,南滿的黨政軍領導機關陸續搬到這裡。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魏拯民與一路軍指戰員在一起

河裡抗日根據地在長白大山的深溝密林中根據不同地形地貌建立了許多密營,按照功能分散在各個地域中。軍隊後方保障基地採取分散、隱蔽的方式建立,糧食倉庫就選擇在隱蔽的溝裡和地下建庫,最大的糧庫可存儲夠四五百人吃三四個月的糧食。根據地設有印刷廠,印刷中共南滿省委和抗聯第一路軍編輯的報刊和一些宣傳品。根據地還開辦培訓幹部的學校。部隊外出作戰後需要休整時,就返回密營。

這裡是通化、柳河、臨江(今白山市渾江區)3縣接合部的地方,偏僻又有通道,3條主路:一條是順著孟家溝大溝塘子走上20多里路,經過犟眼子溝、大金家溝、小金家溝後一直走到溝掌,才能進到惠家溝;另一條是從臨江縣的太安鄉向北走穿過山嶺經過狠虎頭溝(今朝陽林場),再爬山越嶺穿過森林走20多里路來到河裡;再一條是從柳河縣涼水河子向南走,過了哈泥河,進了小北岔,越過幾道山崗,走30多里路,來到惠家溝。那時,惠家溝經過楊靖宇的建設,成為抗聯第一路軍後勤保障基地和中共南滿省委機關所在地,在這裡召開了多次重要會議,決定了多項重大問題,是南滿地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凝聚抗戰力量

河裡抗日根據地建立後,在南滿各級黨組織和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的領導與組織下,南滿各地反滿抗日的群眾團體迅速發展。1934年8月20日,南滿抗日總會在河裡惠家溝成立。到同年11月,南滿地區的抗日會員已達6000餘人,同期南滿各地建立起代行政權職能的農民委員會300餘個。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抗聯行動路線圖

1935年2月19日,中共滿洲省委在給中共南滿臨時特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目前特委最中心的任務是真正把新開展的游擊區域從組織與實際上去把他鞏固起來,以人民政府綱領為群眾運動的中心,立即開始建立南滿特區政府的準備工作。”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8月17日,在河裡召開了南滿地區民眾代表會議,成立了南滿特區人民革命政府籌備委員會,選舉了領導人。

1935年5月28日和7月13日,楊靖宇在王六溝兩次主持召開南滿特委、軍黨委成員及各部首長聯席會議。1936年2月20日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軍隊統一建制宣言》。這些會議及其在這些會議中作出的決策、發佈的重要文件或宣言,成為推動東北抗日大局不斷向科學、規範、高潮發展的重要保證。

1936年9月15日,楊靖宇在王六溝正式簽發了《南滿特區人民政府籌備委員會宣言》。特區人民政府籌委會成立後,籌建各級人民政府的工作在南滿各地迅速展開。臨江、金川、柳河、濛江(靖宇)、通化、磐石、海龍、桓仁、輯安(集安)等地都先後召集了群眾大會,建立各地鄉政府;臨江、金川、柳河、濛江各地還建立了區政府。至10月初,南滿各地已建立了15個鄉政府、56個區政府。11月,南滿特區和各級人民革命政府相繼成立後,實行了一系列抗日政策,在調動民眾抗日積極性、組織動員民眾參軍參戰、解決部隊給養、鞏固與建設抗日根據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楊靖宇殉國前最後一夜住過的地窨子

河裡抗日根據地是東北抗日武裝鬥爭的一個重要戰略基地,是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活動中心、是軍事依託的重要堡壘,成為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大本營。部隊從這裡出發,四處打擊敵人。從1934年11月開始,楊靖宇從河裡6次率部隊南下,經過鬧枝溝、大橫道河子、二密河、崗山嶺去桓仁、興京(今新賓)、輯安、通化等地進行戰鬥。任務完成後再返回河裡根據地進行休整、補充兵員。

白家堡子慘案

孫豔華告訴記者,1934年夏,河裡抗日根據地基本建成,第一軍獨立師在磐石和那爾轟的修械所、被服廠、臨時醫院等單位都陸續遷到河裡抗日根據地。在大荒溝中段的曲柳川村南山根陸續建起新的被服廠2處、槍械修理所1處;軍用物資和糧食儲備庫等單位和後方醫院分散設在王六溝、夾皮溝、高麗溝、頭道河子、大牛溝和大青溝6個地方。每個醫院有二三名醫生和五六名護士,藥品主要來源於山上採集的中草藥,並設法進城購買一些藥品。部隊還在深山老林中種植一些罌粟,用它熬製成膏,作為止痛、鎮痛、治療槍傷的藥品。因保護群眾為抗聯種大煙,我軍同日寇發生戰鬥。日寇為了報復,以“通匪”為名殺害了400多名無辜群眾,釀成白家堡子慘案。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抗聯密營指揮部

談及這起慘案,孫豔華介紹說,1936年7月7日,日寇伍長松下帶領日本守備隊和偽滿森林警察隊2個排到抗聯根據地的南岔橫虎頭一帶破壞抗聯的大煙地。次日,得到情報後的楊靖宇命令抗聯一部加快行軍速度,趕到白家堡子村南面的雷家溝坎(也稱王志明坎)設伏。當日上午10時左右,抗聯指揮號令槍在日寇進入射程後響起,抗聯戰士們高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警察和老百姓聽到喊話,有的向山裡跑,有的就地臥倒,聽不懂中國話的日寇完全暴露在抗聯的射程裡,12名日寇除1人負傷逃走外,其餘全被擊斃。警察和老百姓無一傷亡。

7月11日,逃回本部的松下報告了被殲結果,日本守備隊大尉中山帶著日本守備隊約百餘人和偽軍一個營的兵力殺氣騰騰地直撲大荒溝,對白家堡子群眾進行嚴刑逼問,但沒有得到有關抗聯的信息,於是開始了血腥的報復。7月14日,日寇有目標地從白家堡子抓來30餘名青壯年到大荒溝偽警察署審訊。但是,30名好漢沒有一個說出抗聯的駐地。隨後,日寇採用刺刀刺殺、把人捆綁後供狼狗當作攻擊目標撕扯活活咬死等殘忍手段,將被抓的30人全部處死。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抗聯密營被服廠

日寇第一步沒有得逞,便採取了血洗村莊的卑鄙做法。第二天早晨,許多人還沒有吃早飯就被鬼子趕出家門。居住在五六個溝溝岔岔的老百姓被日寇用繩子綁成串押往大荒溝。人群中有懷抱嬰幼兒的母親、有孕婦、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日寇把這400多人趕到偽警察署,嚎叫著讓大家交待抗聯的去處。

據興林鎮鄉志記載,在驅趕百姓的過程中,不能走動的百姓被當場刺死,村莊房屋全部被燒燬。日本侵略者在審問一無所獲後,將男女老幼全部趕到白家堡子南門外東山腳下,在山頭架起機槍向徒手百姓掃射,隨即又用刺刀將未亡者逐個刺死,當時便有368名無辜群眾遇難。次年,又有采山菜的百姓陸續在周邊山林中、溝塘邊發現一些遇難者屍體。最終,白家堡子慘案遇難者人數確定為412名,大屠殺區域內僅有17人生還。

河裡會議召開

河裡抗日根據地是抗日聯軍的後方大本營,部隊在這裡休整訓練,在這裡開會決策重大問題。

1936年7月,中共東滿省委書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政委魏拯民,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從莫斯科回來後,來到河裡抗日根據地參加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魏拯民在會上作了《關於國際形勢和共產國際七大精神》的報告。根據他的報告精神,大會作出《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宣佈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安光勳任參謀長,宋鐵巖任政治部主任,總兵力3000餘人。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抗聯糧倉

會後不久,中共東、南滿省委和抗聯第一、二軍主要領導幹部在河裡根據地惠家溝召開了聯席會議,即著名的“河裡會議”。魏拯民傳達了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精神和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關於撤銷中共滿洲省委,組建南滿、北滿、東滿、吉東4個省委及成立抗日聯軍的指示》。會議根據這些指示精神和東、南滿鬥爭實際,詳細商討了東、南滿地區抗日鬥爭形勢和抗聯第一、二軍的戰鬥任務及黨的整個工作問題。會議決定:將剛剛改編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二軍合編組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兵力5000餘人。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及第一軍軍長,王德泰任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安廣勳任參謀長,魏拯民兼任總政治部主任。第一路軍下設2個軍、6個師。第一軍轄第一、二、三師,第二軍轄第四、五、六師。會議還決定將東滿、南滿兩個省委合併組成中共南滿省委(亦稱東南滿省委,不再設東滿省委),領導抗聯第一路軍。魏拯民任省委書記,楊靖宇等13人為委員。會議研究了第一路軍的遊擊活動方針和任務,確定了軍事計劃,劃分了各師的活動區域。會議根據青年團世界第六次代表大會精神,決定將共青團南滿特委改為各界青年的統一戰線組織——抗日救國青年團南滿總會。

河裡會議在吉林省黨的發展史和東北抗日聯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會議組建的中共南滿省委是共產黨在吉林省第一個省級領導機構,新組建的抗聯第一路軍是我黨在東北領導的抗日部隊中最有影響和最有戰鬥力的武裝力量之一。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抗日聯軍袖標

1938年6月29日,在日寇的策劃下,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率部115人在本溪縣鹼廠街附近投敵叛變。數月後,他被任命為偽通化省警務廳“程斌討伐大隊”隊長。在他引路下,通化省日本守備隊和偽通化省森林警察大隊瘋狂地對河裡抗日根據地進行圍剿,根據地後方2個團約600多人,與敵奮力抵抗數日,終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河裡抗日根據地的各密營逐漸被破壞。11月底,各單位開始撤離河裡抗日根據地轉戰於通化和輯安交界老嶺根據地及桓仁老虎頂子根據地,繼續堅持戰鬥。

河裡抗日根據地從1933年10月至1938年冬,在日本侵略者不斷討伐下,堅持5年多的抗日鬥爭,有效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在東北抗聯鬥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篇章。

1985年,通化縣政府將河裡抗日根據地遺址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許多群眾到這裡緬懷抗日先烈。

近年來,通化縣興林鎮高度重視紅色教學景點建設,深挖東北抗聯歷史的紅色印記,投資800多萬元打造抗聯文化活動園、白家堡子慘案紀念地、通化“抗日英雄林”公園3處景點,紅色教育基地初具規模。抗聯交通員後人劉福投資2000餘萬元建立河裡抗日根據地紀念館一座,還原展示抗聯醫院、被服廠、槍械所等場景,陳設大量抗聯時期歷史文物,用實物景象展現抗聯抗戰歷程。

忠骨壘就抗倭志,熱血鑄成民族魂!通化河裡抗日根據地的革命故事

造槍車間遺址

如今,很多人來通化都要專程到興林鎮重走一段抗聯路、吃一頓抗聯飯、唱一支抗聯歌,深刻感受抗聯艱苦卓絕的生活、堅定的信仰和頑強的意志,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

專家簡介:

孫豔華,女,1951年生,中共黨員。現任通化市政協文史專員,通化市委老幹部局老幹部報告團團長,東昌區政協委員。先後出版長篇小說《山裡的燕子》《夢想從這裡放飛》《軍旗的驕傲》等。2016年被評選為通化好人、吉林省老同志宣傳之星;2017年被評選為吉林好人;2018年被評選為第六屆通化驕傲道德模範;2019年被評選為吉林省老年公益愛心大使。

蔣玉清,男,1930年生,中共黨員。曾任通化地區書法家協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吉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會員、通化市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出版《白山松水任我行》等作品。1991年離休後,筆耕不輟,繼續堅持寫作,並深入研究通化抗聯文化、歷史,先後發表《楊靖宇奇襲熱水河子》等多篇文章。

參考資料:《通化市志》《通化市軍事史》等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畢瑋林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