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緊抓大灣區建設 邁向高質量發展

<table> 珠海:緊抓大灣區建設 邁向高質量發展

珠海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關銘榮 攝

/<table><table> 珠海:緊抓大灣區建設 邁向高質量發展

珠海“海陸空+智能製造”產業齊頭並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海空裝備製造等強強突圍的新興產業佈局業已成型。圖為中興智能汽車新生產基地。關銘榮 攝

/<table>

冬日的珠海,依舊花木蔥蘢,暖陽高照。在人流如織的拱北口岸,“珠海經濟特區好”七個大字熠熠生輝。一頭連著珠海,一頭連著澳門,每天有近40萬人次往返於這座全國第一大陸路口岸。

不遠處,全長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猶如一條彩練,舞動在瀲灩波光之上,不斷向前延伸——珠江的水,香江的風,濠江的燈火,相映成一幅生生不息的畫卷。

風起南海,潮湧珠江。沐浴著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春風,珠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國家戰略中明確新定位、設定新座標、瞄準新航向。

站在新起點上,珠海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闊步走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在南海之濱書寫新的奇蹟,奮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

互聯之路▶▷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區域發展格局不斷拓寬

珠機城軌一期工程通車時間臨近。這條連接拱北、灣仔及橫琴的軌道交通將破解珠海內部交通的一大瓶頸,有望加速橫琴一體化區域發展。未來全線通車後將與廣佛江珠銜接,把珠海、廣州、佛山及澳門的城際鐵路連成一體。

這是珠海全力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區域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認為,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珠海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應當積極發揮樞紐功能,不僅僅服務當地發展,還要面向更廣闊的區域。

橋為紐,路為帶。從市內道路到市外高速,從城際軌道到融入全國高鐵網絡,珠海掀起了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的熱潮,水陸空鐵齊頭並進,以交通基建為牽引,謀求城市框架的進一步拓展。

向東,備受關注的深珠通道規劃建設有了新進展,深圳已啟動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深圳跨珠江通道規劃研究,初步規劃深珠通道為公鐵兩用通道,採用西橋東隧方式敷設。未來依託港珠澳大橋和深珠通道,珠海將進一步對接香港、深圳乃至整個珠江東岸的要素資源。

向北,謀劃建設廣江珠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雙鐵”項目,研究推動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至珠海……不斷完善的軌道交通路網,將助推珠海融入國家高鐵網絡,與珠江西岸城市互動發展。

向西,黃茅海大橋建設已進入倒計時,預計明年正式開工。作為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的交通要道,將在珠海與江門、粵西城市的交流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支撐珠海—江門高端產業集聚區發展,有望催生大灣區又一新的經濟增長極。

向南,以橫琴為主陣地,一體化區域建設如火如荼,正朝著城市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進發,協同鶴洲區域及空港、海港等南部地區,打造現代化超級城區。

珠海已經明確方向,要加快構建與核心城市相匹配的交通基礎設施,打造支撐城市發展的大平臺,全面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空港經濟是另一重要的突破口。目前,以珠海機場、蓮洲通用機場為基礎,珠海在硬件上已經搭起“基本盤”。按最新部署,珠海將加快謀劃珠海空港經濟區,推動珠港澳三地機場融合發展,加快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

近日,珠海機場改擴建項目航站樓工程已動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按照計劃,到2023年,珠海機場將啟用T2航站樓,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750萬人次水平,大約是目前實際吞吐量的2.5倍。

創新之源▶▷

主動對接創新走廊建設 協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9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五星”的方式發射升空,“珠海一號”03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由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射運營的商業遙感微納衛星,也是中國首個由民營公司建設並運營的衛星星座。

“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雲洲智能5G技術無人艇、“天琴計劃”……近年來,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先後在珠海湧現,成為了珠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珠海無論城市定位、區位要素、城市格局均發生了重大轉變。”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崢屏建議,珠海應積極推動珠海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橫琴自貿試驗片區“雙自聯動”,積極參與大灣區“兩點兩廊”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事實上,珠海近年來對科技創新的財政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企業在研發上不斷投入,科技創新主體蓬勃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珠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突破2000家,在省內排名第六,全市財政科技支出46億元,在珠三角9市中排名第三,全市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預計達2.8%,位居全省第二。

與此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下,珠海與香港、澳門協同創新的一輪熱潮正在珠江西岸掀起。

3月15日,澳門大學與珠海市橫琴新區管委會簽署協議,將共建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5月27日,珠海市政府與澳門科技大學簽署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創新教育、前沿科技、優質醫療與醫學研究、醫藥與健康產業等領域拓展深度合作;

6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學珠海創新創業基地落戶珠海高新區,將承接和孵化更多優質科技項目;

10月25日,澳門大學—華髮集團聯合實驗室及澳門大學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正式揭牌啟用……

目前,澳門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項目首期已建成,橫琴國家智能超算中心一期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啟動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健康養生示範基地和中藥提取大樓即將試運營。

“深化與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是珠海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先天優勢和重要手段。”珠海市科技創新局局長王雷說。

產業之基▶▷

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 加快打造大灣區經濟新引擎

11月28日,總投資超10億元的中興智能汽車新生產基地一期在珠海金灣建成投產,單班產能可實現年生產大中型新能源客車5000輛。

同日,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中國國際複合材料科技大會在珠海舉行,為珠海新材料產業發展把脈探路。

大項目、新產業,彰顯珠海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及提升城市能級量級的決心。

近年來,珠海一直把壯大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作為經濟向上突圍的戰略支撐。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珠海全面強化產業規劃和引導,在做大做強電子信息、家用電氣、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生物醫藥、精密機械等支柱產業的同時,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

縱觀今日的珠海,“海陸空+智能製造”齊頭並進,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海空裝備製造等強強突圍的新興產業佈局業已成型。

在智能製造方面,以ABB和格力智能裝備為龍頭,運泰利自動化、廣浩捷等一大批本地培育的智能製造企業茁壯成長,初步形成機器人本體制造、核心零部件生產、系統集成、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產業鏈條。

在“海陸空”方面,珠海集聚了中海福陸、三一海洋重工等一大批企業,形成了總裝、配套、加工、服務協作完整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鏈;並依託珠海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基礎,形成以鋰電池材料供應、鋰電池為核心,延伸到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及智能電網調峰調頻系統為一體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

實體經濟成為珠海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珠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82.25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6.6%,拉動經濟增長2.97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17.5%。

能否維護好實體經濟的良好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珠海經濟走向。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表示,要把珠海打造成為珠江西岸的“發動機”,必須迅速提升經濟發展的量級和能級,使自身與經濟特區的稱號相匹配,與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標相匹配。

開放之都▶▷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 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金秋時節的珠海,頻頻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2019澳珠企業家峰會、第三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廣東)國際傳播論壇陸續舉行,兩場國際盛事接踵而至,讓這座海濱之城煥發出新的活力。

20個澳珠合作重點項目,簽約總額達198億元,葡語系國家政府和企業代表、世界華商代表以及澳珠兩地企業家代表等約3000人參加……

在2019澳珠企業家峰會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對澳珠合作展現充分的信心:“澳門將與珠海攜手同心,主動把握新發展機遇,高質量、高水平參與‘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注入新動能,為推動澳珠聯動合作實現新發展貢獻新力量。”

本次峰會是一個新的起點,澳門科技大學藥學院院長朱依諄評價。

正值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一週年。在南海之濱,這座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激揚起珠海開放發展的澎湃動力。

作為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珠海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窗口。以國際峰會論壇等為抓手,珠海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在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海陸空鐵共同支撐形成的綜合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其中珠海港集團已與全世界6大洲30餘個國家建立了海上航線通道。過去一年為多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服務,涉及船舶9艘次,貨物總吞吐量達15萬噸。

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僅2018年,珠海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172.71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出口總額702.06億元,同比增長11.6%;進口總額470.65億元,同比增長3.8%。

投資合作持續深化,2018年,珠海實際吸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商直接投資580萬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新增企業6家,協議中方投資總額3345.43萬美元。

“海絲論壇”今年是連續第三年在珠海舉辦。當世界目光再次聚焦珠海,他們看到了一個更美麗、更創新、更具發展潛力的大灣區魅力之城。

“珠海有一種海納百川的氣質,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讓珠海與外界溝通更加便捷,相信越來越開放的珠海會吸引更多企業、研究中心在這裡落地。”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莫納什大學教授湯華燊說。

中歐論壇創始人、全球事務與國際關係專家高大偉說:“毫無疑問,珠海未來將會成為大灣區很重要的一部分。”

魅力之城▶▷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構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近日,備受關注的香爐灣城市陽臺項目有了新進展。作為項目改造起點的望海亭,經數月修繕提升後,正以嶄新的面貌向市民開放。

粉刷一新的白色外牆、爭奇鬥豔的紅花綠葉、方正開闊的觀景平臺……置身於其中,情侶路和香爐灣海景盡收眼底,令人流連忘返。

今年以來,為改變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環境,珠海著力打造“三大公共空間”——城市陽臺、野狸島、銀坑半島。這三大公共空間的建成,將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提供山湖相映、觀海休閒、親海互動的高品質綠色生態活動空間。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大灣區魅力之城已成為珠海全市上下一心的奮鬥目標。

“把握新機遇,在提升城市品質方面,珠海更應對標港澳乃至全球的標杆,圍繞生態宜居、生活便捷、品質一流、人文魅力等內容規劃佈局。”珠海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崢屏建議。

事實上,多年來珠海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以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在推動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留住了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現如今,如何繼續擦亮生態環境這一金字招牌,用繡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珠海正以自身實際行動書寫一份全新的答卷,在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中展現獨特魅力。

為高標準、高水平把橫琴新區、保稅區、洪灣片區一體化區域規劃建設為珠海城市新中心,一批交通基礎設施與城市配套工程已動工建設。根據最新部署,橫琴新一輪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將科學謀劃空間佈局,留足生態空間,保持疏朗的新區格局。

數字城管、橫琴管家APP、創新“三大平臺”建設、啟動“城市社會治理基礎單元”改革試點、開展社區協商試點推廣……在社會治理的繡花功夫上,珠海積極探索並逐步總結形成了一批具有引領示範意義的社會治理創新經驗。

隨著橫琴國際休閒旅遊島正式獲批,新一批旅遊休閒項目在珠海不斷上馬。麗新創新方旗下國際娛樂項目陸續開業,長隆二期長隆海洋科學樂園正加緊施工,宋城演藝集團已選址斗門打造126公頃演藝谷……

民生福祉是珠海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內涵。建市以來,珠海積極探索改善民生的新路徑,曾在全國率先推行“12年免費教育”,率先建立全民醫保體系,給當地市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如今,這樣的民生福利正逐步延伸。

目前珠澳兩地已締結有39對姊妹校(園),珠海與香港、澳門教育合作領域涵蓋中小學評估、融合教育、文藝、教學教研、教材和教師培訓等諸多方面。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參加珠海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從7月起率先在橫琴一體化區域內開展,已有超300名澳門居民辦理參保手續,後期還將逐步在全市範圍推廣。每日往返珠澳兩地的跨境通勤巴士,累計接送澳資企業員工和澳門居民超7萬人次。

城市發展,核心在人。在珠海,民生幸福正在點點滴滴中不斷愈見真切。

■觀察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協同港澳

培育珠海優勢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將加速城市間經濟要素流動,促進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聚集。”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認為,珠海需要積極面對機遇與挑戰,站在推動整個珠江口西岸城市發展的高度,推進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建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做好“長跑賽”規劃

港珠澳大橋通車運營、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為珠海新一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林江認為,珠海應以此為契機,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完善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生物醫藥、高端服務等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格局,不斷提升城市能級量級。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珠海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創新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強大動力。”林江說。

廣東協同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之一,就是要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林江認為,珠海在產業發展方面應更有規劃性和針對性,圍繞省委對珠海的戰略定位,結合區位資源優勢,重點對接港澳創新要素,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那麼,珠海將如何培育珠海優勢產業集群?林江認為,關鍵在於做好5—10年的產業佈局,根據自身產業發展規劃做好“長跑賽”的轉變。只有讓市場以及投資者充分了解未來珠海的發展願景、產業佈局、產業發展趨勢等,才能增強外來投資者對珠海整體產業佈局和發展前景的信心,才能吸引大項目、優質項目集聚。

與港澳地區協同

在林江看來,珠海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突破口在於與港澳地區的科技協同創新。香港、澳門被認為擁有高校、科研、金融、國際化等方面的優勢,珠海則優先在航空航天、裝備製造、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謀劃佈局了重大產業項目,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提速,珠港澳之間的產業聯動,正成為一種趨勢和共識。

“今年以來,珠海與香港、澳門的創新合作迅速升溫,一批科研平臺及產業項目落地,首先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帶來大批科研人員,形成高端人才的集聚效應;更重要的是連接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資源,形成產業縱深效應,為城市高質量發展培育後勁。”林江說。

在匯聚港澳資源方面,珠海需要與橫琴片區加強聯繫,藉助自貿區制度創新優勢深度實現“雙自聯動”,將創新資源和產業成果外溢至粵西地區,帶動區域發展。此外,支持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既是珠海的使命責任,也是澳珠強強聯合的格局要求。

與粵西地區對接

“在珠澳產業合作基礎上,珠海還可以發揮推動港澳現代服務業與粵西地區對接的橋樑作用。”林江說,粵西地區是未來廣東經濟發展的潛力所在,而粵西經濟的起飛離不開港澳地區現代服務業的支持,珠海恰好可以成為兩區域對接的重要一環。“因此,珠海在產業選擇和現有產業結構調整上,也需要按照這種功能定位而展開。”

“灣區時代,城市間合作由傳統的地理相連,轉變為以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融合發展。這些新變化,將會為珠海、江門乃至珠江西岸城市間的產業融合,打開新的想象空間。”林江說,珠海、江門都具有良好的製造業基礎,兩座城市需要在產業鏈的打造、製造業升級等領域加強對接與合作,謀劃建設珠海—江門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