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炮樓可攻可守,亞洲戰場上隨處可見,為何歐洲戰場卻太不用?

Right^岸


因為在歐洲修炮樓沒啥用。

什麼叫炮樓,炮樓就是加高版的碉堡。


碉堡是什麼?說白了就是一座低房子,四周留有槍眼和觀察孔。炮樓跟碉堡的區別就是塊頭大,個頭高,只不過比碉堡多了兩層而已。

炮樓幹什麼用?當然是做防禦工事,也就是濃縮版的長城。不過高配的炮樓不僅有防禦工事,也有進攻武器,還在一樓有地洞出口,地洞裡有吃的、用的還有武器彈藥,能攻可守,進退自如。

在中國,炮樓的作用不可小視,在抗日戰爭中一個炮樓就是一個日軍據點。遍佈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炮樓就像一把把尖刀將我抗日根據地分割開來,給我軍造成了很大損失。

曾經在跟隨八路軍將領段君毅將軍在豫北地區抗日的一個老兵接受鳳凰衛視採訪的時候隨口對記者說過這樣一個順口溜:炮樓炮樓就是牛,人送外號鬼見愁,老子有了榴彈炮,一炮給你剃平頭。


看過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朋友也許會記得首長在誇讚偵查員楊子榮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句話,“他也曾憑機智,炸燬敵人碉堡,救出多少戰友和同胞。”

可見炮樓在抗日戰爭中真的是讓我敵後軍民頭疼的傢伙,給我軍的游擊戰增加了不少麻煩,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看到這裡您一定覺得不可思議,不就是一個固定的房子嗎?一發炮彈就送它上西天,就像老八路的順口溜一樣,“一炮給你剃平頭”。日本兵修一個房子來耀武揚威,也太欺負人了吧?

以抗戰時期中國的情況,炮樓還真的就是這麼欺負人!

日本人不是傻子,他們敢修建炮樓來秀肌肉,分明就是欺負中國落後,工業落後,軍隊落後。記得日軍的零式戰鬥機在1942年對中國西北進行大轟炸的時候,持續半年中國空軍都不敢迎戰。為什麼,中國軍隊裝備的是蘇聯的伊系列戰機,不是日軍的對手。日軍飛行員看中國空軍不敢應戰,憤怒地朝飛機跑道開炮。

後來中國空軍被羞辱得受不了,請求迎戰,結果你猜怎麼著,出動了36架蘇聯戰機被日本人打下了30架,日機無一損失。新四軍將領講過一個更氣人的故事,抗戰期間日軍一兩個士兵就敢大搖大擺進蘇北一個縣城,中國的抵抗能力就是這麼弱。

抗戰期間的中國,裝備實在落後,日軍是現代化的部隊,共產黨的游擊隊和國民黨的雜牌軍什麼裝備?

很多朋友想到的是小米加步槍,但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好多部隊連鳥銃都沒有,大刀長矛是他們的武器。有一首鏗鏘有力的抗日歌曲名字叫《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歌頌的就是我抗日官兵用大刀迎擊日軍的步槍、機槍和火炮。多麼悲壯又多麼心酸。

可即便如此,在敵後(炮樓多存在於敵後,正面戰日軍不敢用炮樓,國民黨正規軍的裝備再爛,也有榴彈炮和野戰炮,日軍也不想白白送死)軍民還是採用各種方法智取敵人的炮樓,比如假裝送菜到配樓底下突然襲擊,化裝成廚師打入內部裡應外合,挖地道到炮樓地下安放炸藥等,

那麼,日本的炮樓在歐洲戰場上為什麼看不到呢?

炮樓在中國出現是因為中日軍備水平嚴重不對稱,就像一個壯漢跟七歲娃娃打擂臺,他躺在那裡也吃不了虧。


而歐洲戰場的情形顯然不同,歐洲軍隊裝備太好了,哪怕營級的部隊也配備有榴彈炮、迫擊炮,重炮是基本配備,每個團都有十門到二十門。

大家勢均力敵誰怕誰,連鋼板做的坦克都在重炮面前經常被秒殺變成一堆廢鐵,何況固定的炮樓,那就是十足的活靶子。不要說用重炮,德國造的MG42都能教鬼子的炮樓做人。

對於德國、蘇聯這樣的重火力戰爭,炮樓的防禦能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德國的重炮連比利時的列日要塞都能一炮轟開,連混凝土都沒有的日軍炮樓,在蘇軍德軍面前這麼連紙片都不如。

所以,歐洲戰場上不會炮樓那樣的奇葩。


小約翰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炮樓放在歐洲,分秒就被幹掉。

也許大家不知道歐洲軍隊火炮多到什麼地步。

二戰德軍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一共生產了8266門。

這只是德軍多款步兵炮的一種而已!

戰爭初期,步兵炮屬於團一級支援火炮,但中後期往往直接配屬步兵營。


再說德軍步兵師一級,有多少可以幹掉炮樓的武器。

步兵師的反坦克營:75毫米反坦克炮36門。

步兵師的炮兵團:105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火炮4門,150毫米榴彈炮8門。

每個步兵團: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6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門。

所謂的炮樓,用以上的跑,隨便幾炮就幹掉了。

歐洲的要塞尚且三下五除二被搞定,何談這些炮樓。



日寇在中國的炮樓,很多都是土木磚石結構,勉強可以防彈防手榴彈碎片,遇到任何平射炮都會完蛋。

只要有炮兵,幹掉日寇的炮樓並沒有問題。



其實在紅軍時代,第五次圍剿國軍也是使用碉堡戰術,用簡易碉堡打垮了五大蘇區。

但這些碉堡並不難對付。


在解放戰爭中,錦州、長春、瀋陽、天津這些城市都被修建為複雜的防禦工事體系,包括很多半永久性要塞工事,比炮樓強悍百倍。它們一樣被解放軍大炮轟的稀爛。

天津攻堅戰,解放軍22個步兵師34萬人,配屬山炮、野炮、榴彈炮等大口徑火炮538門,坦克、裝甲車40餘輛。

在這些火炮攻擊下,天津國軍只堅持了39個小時。


薩沙


出現這種場景,其實得“感謝”滿清政府。

當年老外打到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匆忙出逃,外國人就把京城笑納了,結果很意外地發現一批庫存的明代火炮,比他們用的威力還大。為了保證在馬背上統治天下的優勢,清朝讓中國的火器就此停滯了三百餘年。在當時“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指導下,日本順利從甲午戰爭裡拿到了發動侵華戰爭的資本!

長時間的奴性統治,老百姓已經沒有反抗能力了,更不用提最初列強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時候,戰場上死的人居然還沒有因為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人多,就知道民間和官方的武裝力量是什麼樣了。

二戰時期,國內被列強搜刮得差不多了,艱難困苦前所未有。小鬼子的碉堡炮樓只需要有人在高處看守,並且同時提供火力壓制就能統治一大片區域,根本原因在於當時連槍支都稀缺,更不用提重武器了。這種模式也就在國內能作威作福,搬到歐洲戰場必死無疑!先不說二戰,看下一戰時期的凡爾登戰役:1916年2月21日,為了不暴露主要突擊方向,德國軍隊用1200門大炮對40公里的戰線進行了8個半小時的集中轟擊,發射了一百萬發炮彈!這是什麼概念,鬼子的炮樓能抗住如此密集的火力覆蓋?早在一戰時期就已經是拿重炮對轟了,前線蓋這種炮樓,估計磚頭還沒運到,已經被炸成一片焦土了。

這還是一戰,二戰的發動者希特勒不是法爾肯海恩,對膠著的陣地戰根本沒興趣。埃本埃瑪爾要塞何其堅固,易守難攻,比鬼子的炮樓不知道堅強多少倍,結果德國人84名傘兵乘坐滑翔機,在空心炸彈和各種武器的強攻下,一夜激戰就攻克了當時有600多人防守的陣地。這一戰直接開了空降突擊作戰的先河。法國的馬其諾防線確實堅如磐石,可惜德國人一開始就根本沒打算死磕,直接給繞了過去。當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部隊效率極其低下,經常對前線的戰事一無所知,無線電數量匱乏,坦克之間居然還靠旗語溝通。德國人的高效和嚴謹在戰場上佔盡了優勢,一個不對勁就直接無線電呼叫炮兵,坦克支援,或者斯圖卡空中轟炸,整個法國戰役期間制空權都被德國牢牢掌控,法國連個像樣的防禦工事都沒有。不是不會蓋,是蓋了也沒用,面對著坦克裝甲集群和空中轟炸組合,估計你還沒蓋好已經被炸成平地了。
回頭再來看炮樓,國內弄的那種建築搬到歐洲戰場,會被坦克炮,突擊炮,火炮,飛機直接炸燬,甚至後期的重型坦克都不用開炮,直接撞上去就塌了,豈不是更省事。

所以,看起來威風凜凜的炮樓,也是東方特色的產物,換到歐洲就和棺材沒兩樣,根本沒用。


化蝶逐雪


環境不一樣啊,老大!

拿中國來說吧,炮樓這玩意也就出現在敵後戰場,正面戰場幾乎沒有。

為什麼?

因為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抗戰游擊隊的武器裝備落後,沒有重型武器,很難打掉鬼子的炮樓。

可在正面戰場,國軍能得到美國、蘇聯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援,坦克、大炮、飛機都有,雖然不像歐洲戰場、北非戰場上多,但對付鬼子的炮樓綽綽有餘。

如果鬼子將炮樓這玩意弄到歐洲戰場上,它和紙糊的房子沒什麼區別。指不定人家連炮彈都懶得浪費了,直接開著坦克撞過去都能將它撞毀了。


血染戰旗紅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炮樓?還可攻可守?俺就問你一句,炮樓防炮嗎?不防!

好吧,斯大林之錘聽說過嗎?二百零三毫米口徑,那都趕上大腰子粗!15.8噸的體重,哎!用的還是榴彈炮!

就鬼子那炮樓,打中了一炮一個,打不中,震也能把他震塌了。

就這榴彈炮,蘇聯人前前後後就整出了一千二百一十一門,你就更加別提其他大炮,小炮,外加野戰跑,一場戰鬥下來,光炮彈殼子就能鋪一條公路出來。

所以炮樓?這擱歐洲的地界那都是過時的物件,一戰的時候,經過實踐證明,已經沒幾個國家整這玩意,一修還那麼高。

見過工廠那大煙囪嗎?這要是位置瞅好了,幾個眼,外加幾顆炸藥丸子,直接就讓你爬下。

咋說呢,越高,不僅那比大腰子還要粗的炮管子喜歡,就連天上煽動小翅膀的飛機,也特別喜歡擱上邊下蛋蛋,就一秒,一秒鐘就讓你那炮樓變成渣渣,啥都不會給你剩下來。

當然德國人修的那防空塔和小鬼子修的炮樓不是一個東西。畢竟德國人修的防空塔僅僅修了八個,用來對付英國人空襲的,火力超猛,這個不在炮樓的行列,畢竟那玩意壓根就是一超大個的堡壘,不能用炮樓來形容。

所以歐洲戰場上,人家一般都修地堡,建築是往下修的,很少有往上修的,這東西修的費勁不說,戰鬥一開始第一個到下的一準是他,沒跑。

那麼亞洲這塊為嘛炮樓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這事,說起來就心酸。

炮樓說白了,就是有一大煙囪,高的有四層樓房那麼高,矮的也有兩層樓高,每一層懟一圈窟窿眼,用來觀察和進行射擊。

好一點的炮樓用水泥加磚頭瓦塊修建,差一點也有用木頭板子搭的。

當年抗戰的時候,咱對這炮樓還有一個順口溜:“炮樓炮樓你真牛,人送綽號鬼見愁,爺們有了炮管子,一炮給你剃平頭!”

從這順口溜當中,咱不難發現,炮樓這東西對咱抗戰的傷害。就這麼一個一個的炮樓形成網格狀的防禦體系,將咱抗日根據地硬生生的切開了。

那個時候,咱大華夏的裝備差,這是不爭的事實。家裡邊別說火炮了,能有個迫擊炮這都算正規軍的裝備了。

現在,咱老說小米加步槍,小米加步槍的。其實說實質的,小米有,但步槍就不見的了,有好些部隊大刀長矛都成了標配,有支康熙年間流傳下來的鳥銃就不錯了。

拉線的火炮就更加不必說了,壓根就沒有,那點火的土炮有一門撐撐場面就很好了。

更多的時候,咱是拿著大刀長矛,迎著小鬼子的子彈衝鋒,拿肉腦瓜子當防彈衣。弄死眼前的小鬼子,他手裡的三八大蓋就是咱的,身上的香瓜雷就是咱得,咬著牙也得幹下去。大不了十八年之後咱再來一次,除了心酸和無奈,咱還能咋樣?

落後的太久了,滿清就給咱拉了小三百年,要想追上去,也只能這樣了。

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咱也不能蠻幹不是。

就這炮樓,咱強攻,壓根不行。咋辦?智取唄!

挖地道,從地下靠近炮樓,給你整幾個炸藥包,等著小鬼子坐土飛機。或者化妝一下,裝扮成老百姓給炮樓送吃的送喝的功夫,弄死你,要麼混進去,來個裡應外合啥的,也不錯嘛?

這不到了後期,小鬼子也不那麼猖狂了。他就害怕不知道啥時候,咱的人就杵到他背後衝他樂呢?

那些個二鬼子,就算瞅見了,就當倆眼珠子看不見。

話說炮樓這東西,小鬼子也就是在敵後耍耍就得了,他壓根就不敢擱正面戰場上放肆。

畢竟正面戰場上大炮還是有幾門的,修炮樓,找死!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亞洲修炮樓,歐洲修戰壕,反映了軍隊的武器是有代差的,反應了工業能力的差距之大。

當年歐洲戰場上飛機大炮是主力,對手只能挖掩體來被動應對。德國的閃電戰飛機大炮橫掃歐洲,二戰初期的德國部隊所向無敵。

而在亞洲的陸地戰場上最強的卻是日本鬼子,他們普遍裝備的6.5毫米的三八大蓋,小榴彈炮,火力就已經很強大了,如果有山炮,強上加強了。國民黨軍隊火力還可以,而在人民戰場上,繳獲的日本三八大蓋兒成了先進武器,最先進的也只是小型榴彈炮,也稱擲彈筒,小鋼炮,火力在大炮面前,可以用可憐來形容。

日本軍隊在亞洲橫行,如果到了歐洲,基本屬於二流軍隊了。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橫掃關東軍的原因了。雖然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戰力不如以前,但裝備根本不和蘇聯紅軍在同一個檔次上。那麼美國進攻的日本侵略的海島呢?登陸作戰本來就是一個難點,到現在也是,和大陸作戰幾乎沒有可比性。

所以,二戰中,亞洲修炮樓可以擋槍,如果到了歐洲就是活靶子。而歐洲戰場只能打陣地戰,匍匐坑道中,隱藏於地下了。



大志遠思想空間


炮樓是高碉堡的一種俗稱,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經在我國華北平原地區大量修建炮樓。


日本人修建的炮樓通常比較簡單,只要尋找到一片開闊地的制高點,採用建議的建築材料就能夠修建炮樓。一個普通炮樓一般配備十幾名士兵,主要裝備38式步槍和輕機槍,一些條件較好的炮樓可能會配備重機槍。


日本人修建的炮樓數量眾多,在炮樓最多的時候,華北地區一個省就有數千個炮樓,除了縣城裡面的日軍主力外,其餘的日軍基本都駐紮在炮樓裡面。

日本軍隊之所以大量修建炮樓,一方面是因為日本軍隊的人數不足,需要用炮樓來控制農村地區,另一方面是因為抗日遊擊隊沒有裝備重武器,炮樓的安全性能夠得到保障。


1938年之後日本在華北地區的駐軍只有二十多萬人,再加上部分皇協軍,華北地區日本能夠控制的軍隊只有不到50萬人。這些日偽軍要防備多達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8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佈著1億多人口,數十萬的遊擊武裝。

由於日軍的人數嚴重不足,日軍根本無法剿滅華北地區的游擊隊,而農村地區是日軍糧食的主要來源,為了加強農村地區的控制,日軍只能通過修建炮樓的方式來建造據點,以控制農村的交通要道,隨時隨地出兵作戰。


在抗日戰爭時期,普通游擊隊很難能夠攻佔炮樓。攻佔炮樓需要重型攻城炮火,在沒有大炮的前提下,只能採用強攻的方式來進攻炮樓。

炮樓一般都建立在制高點上,想要從數百米之外衝到炮樓底下,肯定要付出極大地傷亡代價。而且炮樓上面的人火力配備充足,普通游擊隊人數較少,不具備強攻炮樓的實力。反觀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歐洲國家的面積都不大,士兵的數量也非常充足。


法國戰役時期,法國和德國的參戰部隊都超過了三百萬人,法國的領土面積只有67萬平方千米,還不如我國華北地區的面積大。

而且歐洲國家的人都集中在城市裡面,佔領軍只要佔據了城市,基本不需要擔心遊擊隊的問題。實際上歐洲軍隊也修建過一些工事,不過這些工事都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成為了一堆擺設。


法國軍隊在二戰前就修建了馬奇諾方向,馬奇諾方向裡面遍佈著碉堡和工事,這些碉堡和工事不同於日軍的炮樓。炮樓的做工簡單,無法防備重武器的襲擊,而碉堡和工事的結構堅固,能夠防備重武器的攻擊。然而法國的馬奇諾方向絲毫沒有發揮作用,在德國“閃擊戰”的攻擊下,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40天便宣告投降。

在法國投降之後,德國也修建過類似的大西洋防線,結果大西洋防線仍然沒能阻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而擅長使用碉堡的日軍,也曾經在太平洋戰場上大量修建碉堡,結果這些碉堡在美軍炮火的打擊下不堪一擊,碉堡裡面的日軍反而無處可逃。


由此可見,炮樓能夠在亞洲戰場發揮較大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交戰雙方的裝備都比較落後,而在裝備先進的歐洲戰場,炮樓只能成為重炮的活靶子。


歷史總探長


我們看抗戰電影的時候感覺鬼子的炮樓都很堅固,實際鬼子的炮樓大部分都是圖片裡這種四五個人把守的,很簡陋的土石建築,電影裡面的那些較高大的炮樓需要用鋼筋混凝土,而鬼子當時缺乏的就是鋼鐵和水泥,所以只好修圖片上這種不高的哨卡式炮樓。


這是炮樓的內部,射孔呈“米鬥狀”,但是牆壁非常薄,只能防步槍和輕機槍子彈,集束手榴彈就能將它炸塌!可問題是使用集束手榴彈炸炮樓,需要有非常熟練的戰術動作才能靠近,並且要有非常大的勇氣才行!

鬼子的炮樓一般來說都有一個班的鬼子把守,大的是由中隊(連)把守,不但裝備了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和擲彈筒都配置齊全,要想攻克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我八路軍在沙盤模擬這樣進攻炮樓,從這個沙盤來看,主體就是一個鬼子中隊級別的炮樓!除了多層建築的炮樓外,還有堅固的磚砌的兵營,四個角也有瞭望哨,距離主炮樓不遠處還有幾個附屬的小炮樓,充當前哨陣地,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主炮樓就會增援...總之,以我軍當時的武器裝備水平來說要想攻克這樣的堅固堡壘太不容易了!


圖片上近處的是美製M1型75毫米山炮,遠處是M101型105毫米輕型榴彈炮,這兩種火炮是美軍團級戰鬥隊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和歐洲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由於歐洲戰場對打雙方火力都非常的強大,類似鬼子這種簡陋的炮樓發揮不出來任何作用,反而是一個明顯的目標,一炮打過去至少消滅一個班...所以,誰也不會傻到自己去送死。
鬼子那種炮樓幾乎沒有出現在歐洲,但是建築標準高出上千倍的炮樓卻不少,比如說:馬奇諾防線、蘇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和圖片上的柏林防空塔,都是建築標準超高的“炮樓”!圖片上是的柏林防空塔中的G塔(動物園塔)也就是炮塔的結構圖示意圖,炮塔頂層的四個角分別安裝了一門雙聯128毫米高炮,在它的周圍配置的多門小口徑高炮,組成了環形防空火力網,並且G塔內還有自發電機、蓄水池、等級很高的野戰醫院、廚房,倉庫...等等支持體系設施,據說可以容納1萬人以上,根本就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

G塔的小口徑高炮,遠處是L塔也就是瞭望塔或者稱“指揮塔”,塔頂部安裝有早期的雷達和探照燈,塔內有電臺和地下線路與G塔相通,指揮G塔的防空炮火,攔截盟軍轟炸機群。

柏林防空塔(大型塔)一共有三座,呈三角形佈置在柏林市區,二戰期間特別是盟軍戰略轟炸德國時還是發揮到了一定的作用,確實組織地面防空炮火給盟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G塔上的“萊茵128毫米”高炮雖然射速慢,但是一發炮彈所產生的有效殺傷面積就有400平米,這這個範圍內任何盟軍轟炸機都會被擊毀...所以,盟軍轟炸機轟炸柏林時都會繞道而飛,避免128毫米高炮的攔截。


這架B–17轟炸機被認為是“萊茵128”高炮的戰果!

現在還存留的柏林防空塔,都70多年了仍然屹立不動,可見當時的建築標準之高,柏林市內大大小小的防空塔具備使用功能的還有七八座,已經被改造成了旅館、藝術室或者私人俱樂部等民用設施。

我軍攻克日寇炮樓後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的戰爭等級不一樣,歐洲戰場是工業國的機械化戰爭,而亞洲戰場則是農業國家水平的戰爭,我國當時是農業國家,武器裝備製造水平很落後的,比如說:名揚天下的ZB–26捷克輕機槍,總共進口和仿製了十幾萬挺,根本做不到配置到每一個班;重機槍量產就更少了一個營也許才有四挺,重火器大部分都是迫擊炮,到了團一級才有...這樣差的裝備與半工業化的日本軍隊打仗肯定是負多勝少!所以,日寇才敢於大量的修建簡陋的炮樓,建築標準雖低,但能抵禦步槍和輕機槍火力足夠用了...如果我們當時有M1型75毫米山炮,哪怕是有幾門“九二式步兵炮”日寇也不會這樣的猖獗!


一支軍隊能否有戰鬥力,就是看能否攻堅!在劣勢裝備下可以將堅固工事內的敵人全殲,不但是勇敢無畏之舉,更是靈活運用戰術戰法的戰爭藝術。


皇家橡樹1972


二戰時期,鬼子在中國的佔領區修建的很多“塔式碉堡”又稱炮樓。

炮樓的主要作用是針對中國佔領區龐大交通樞紐,而必須修建一個據點來保護每個路段的道路通暢。防制鐵路被扒了拿去做子彈和炮彈的原材料,是二戰時期日軍非常針對性的一種地區控制網連成的建築物之一。

炮樓一般都是磚木結構的,缺乏鋼筋混凝土,分為三層。大多都是修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可以遠望,10平方公里的地方約有三四座,可以相互支援。一座炮樓有一個班鬼子和一個排的偽軍,配備輕重機槍以及擲彈筒。這樣的一個防禦工事,有效防禦範圍1200米,對於敵後游擊隊手中的輕武器來說就是難啃的王八殼子。

這樣的炮樓只能防禦缺乏重武器的游擊隊,放在火炮眾多歐洲戰場只會被分分鐘被秒殺,或者逐個擊破成為戰士的墳墓。

歐洲戰場也有炮樓,只不過是升級版的

著名的“柏林防空塔”,建築本身是超標準的,防禦也是超標準的。防空塔的四個角安裝了四門雙聯128毫米高射炮和十餘門其它口徑的高射炮,構成了半徑10公里的防空和地面防禦範圍。

相比之下,鬼子的炮樓就像小孩子糊的泥牆。歐洲戰場都是機械化戰爭,坦克飛機大炮隨處可見,參戰方的火力打擊能力都很強。鬼子磚木結構的炮樓不要說大口徑火炮了,就是75山炮幾下就會崩塌。

柏林防空塔裝備四門雙聯128毫米高炮,地基和一樓的外牆厚度達到了3~5米,由粗鋼筋、各種建築鋼材為框架,使用高標號水泥漿灌注,堅固異常。可以防禦美蘇軍隊203毫米加農炮直瞄射擊,也可以抵禦2000磅航彈直接命中。

亞洲戰場鬼子可以稱霸,到了歐洲也就是個未成年的級別。


硬漢班副


所謂炮樓,就是欺負你沒有炮的樓,故意叫個炮字來刺激你。這玩意不是打正規戰爭的,就是鬼子在戰爭前期用來打治安戰的初級配置。對付的都是拿鳥槍土銃的鄉下游擊隊,頂多有老套筒漢陽造,要是有幾隻中正和三把大蓋,就算是精銳了,頂天有幾個手榴彈,大多還是嘣兩半的邊區造,在這些輕武器面前,炮樓就是硬骨頭,游擊隊基本都是打個突然襲擊,短時間內打完就要跑,不在鬼子大隊增援圍上來之前跑掉,就凶多吉少。所謂端炮樓,大多數情況都是通過別的方法混進炮樓內部,或者策反了偽軍內應,炮樓位置和形制都是精心設計的,鬼子偽軍有充足彈藥情況防守的情況下,想靠輕武器短時間內硬碰硬端炮樓,很難很難。當然到了戰爭後期,鬼子苟延殘喘,中國軍民有了炮和足夠炸藥,那就另外一回事了,直接拿炮端,那真是名副其實的炮樓。挨炮樓。 所以可見這種治安戰的小崗亭,在中國都挨不過後期小炮,到了大口徑炮彈滿天飛的歐洲戰場,那更是一天都活不了,誰那麼傻給自己蓋棺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