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两字缘何而来?阜阳发展看哪里?


论经济,安徽虽然在长三角吊车尾,但放眼全国来看不算穷,起码比很多中西部兄弟省份强不少;论人文,徽州文化、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各占胜场,“徽”之一字,可以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大名片;论人才,江浙出人才有口皆知,殊不知安徽一点不差。安徽人才之多灿若星汉,古代不用多说,近代就有李鸿章、段祺瑞、胡适之、陈独秀、戴安澜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解放以来,政界、军界、商界的安徽人更是数不胜数。

古往今来,论人杰地灵,安徽算得上无出其右


问题是,如此精彩的安徽为什么变成吊车尾?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异常强大的省份。不仅是钱粮大省,更是风流俊赏、冠盖如云,在朝为官者也堪称全国之冠,可以说一个省占据整个中国的半壁江山。这个省就是江南。


安徽凤阳的朱皇帝夺天下后,在中国的东海边画了一个圈,就是江南省,也称南直隶。江南既是京畿重镇,也是龙兴之地,可以说是明朝的“关键中国”。江南省每年上缴赋税占了明朝总赋税的三分之一,每年参加科考的人才,也有一半来自江南省。


然而地域广袤、物华天宝既是优点,也同样会坏事。随着王权更迭,清朝建立,

江南就从关键地位变成了敏感地位。对于江山甫定、内忧外患的清庭来说,江南省是重大的政治隐患。


一方面,江南省离京师较远,再加上地域广大,清廷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江南省的赋税在清王朝的总赋税占比已经达到了一半之多。江南不稳,则国家不稳。另一方面,富裕的江南省很容易诞生一方诸侯,如果谁拥江南而自立,朝廷根本难以对付。所以把江南省一分为二自然是当政者的首选


清康熙六年,江南省被拆分为“江南右”和“江南左”。一年之后,“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而“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江苏和安徽因此而来。


康熙这一刀,没有采用划江(淮)而治的横向切法,而是跨江一刀,纵向把江南劈成了两半,导致江苏和安徽,都横跨了淮北、江淮和长江以南三大地貌区,从而有效的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朝廷固然是安全了,但却苦了安徽,如果说江南省是整块丰美的火腿,一刀割开后,最好的五花肉给了江苏,剩下的才是安徽。肥瘦之间,高下立见,本是同根生的江苏与安徽,从此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江苏既有沿海之利,又有运河之便,在关键地位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安徽则委屈的沦为陪称


600年前,朱元璋在东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淮海、江淮、江南三大板块一股脑塞在一起,这种硬捏在一起的办法让两省至今依旧内部分歧严重,但一分为二之后,最微妙的还是南京


南京的地缘位置导致其远离江苏几何中心,周围近半是安徽城市。江苏人习惯揶揄南京不是我们江苏人的省会,而是安徽的省会,甚至直接称其为徽京。


这种说法有几分道理,南京的确曾是安徽、江苏两省共同前身——江南省的省会,两省分家后,安徽的行政班子硬是在南京多逗留了近百年,才恋恋不舍的搬到安庆。


时至今日,很多安徽人依然有浓厚的南京情结,今天的南京城里也到处都能看到安徽人的身影。印象特别深,去滁州时,发现这里半个小时就能直达南京;去芜湖时,每次坐飞机必然是到南京禄口机场,比合肥近多了;宣城虽然稍远一点,但也是和南京眉来眼去;更不要提马鞍山,到南京的地铁都快通车了。


近日,蚌埠也来投怀送抱,希望加入南京都市圈。南京当然表示欢迎,希望与蚌埠密切合作,加强沟通。这么一来,从GDP总量来看,安徽排名靠前的城市一多半投靠了南京,这也是个让合肥头疼的问题


但即使今天的江苏先富一步,安徽人拍起胸膛来,还是比江苏响。毕竟当年南京的底子都是安徽人打下来的,朱皇帝就是安徽凤阳人,淮西二十四将也多是凤阳人,明朝拿下江山以后才奠定了近现代南京的基础。


“安徽”两字缘何而来?阜阳发展看哪里?


安徽的落魄和工业时代有关。四十年工业化的主旋律中,安徽充其量不过是个配角。


我对区域发展有个广为流传的“四口理论”,即渡口、河口、江口、海口,不管是城市还是区域,都遵循从渡口到海口进化和转移规律


江口时代是农耕文明的绝唱,武汉、南昌、南京能成一时之盛,都是江口之利。安徽在这个时期,以徽商的身份征服了长江下游的江口文明,长江延岸的安庆、芜湖等城市也得到发展,但终究没能像湖北那样形成省域性的江口核心城市。


江口时代,安徽棋差一招。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切换到以海口为中心的江海三角区域,大工业文明拉开了序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海口区域强势崛起,不靠海的安徽,又一次错过机会。


安徽的未来,关键还要看合肥


如果说过去的合肥是“合而肥之”,被动式的汇聚全省资源做大做强,那么今天乃至未来的合肥,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应该说,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集全省之力建设一座大城市是明智之举,这种做法也不是安徽首创。


安徽最早的铁路城市,其实是蚌埠,穿枣庄、徐州、蚌埠、南京而直至上海的津浦铁路,迅速提升了蚌埠在安徽省内的地位。


蚌埠春风得意,合肥则让人心酸。作为省会,在国家规划四纵四横的普铁时代,合肥却被完美避开,京九线在经过安徽境内阜阳的时候却突然拐了一个弯,拐到了湖北,而合肥前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时候还要从蚌埠转车。


不止合肥受到重创,安庆等这些安徽主要城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陷入没有铁路主干线的尴尬境地,而这也造成了安徽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的发展十分的迟缓,只能选择强行做大合肥


为了发展合肥,安徽举全省的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迁往合肥,仅有记录的就26家。在“合而肥之”战略下,合肥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从GDP增速来看, 10年增长340%,年均增速达15.9%。要说这十年谁是全中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合肥当仁不让


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形规划,合肥的枢纽的地位正在凸显,不仅提升了合肥与外部的通达性,这也让其在省内的几何中心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人流、物流、信息流、科技流、金融流纷纷开始往合肥聚集。


“安徽”两字缘何而来?阜阳发展看哪里?


安徽发展看合肥,皖北发展看阜阳


作为安徽省第一人口大市,阜阳在安徽的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阜阳高铁的开通以及加入长三角经济圈,阜阳的发展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前进。


回想2014年初入阜阳时的场景,在对比现在的阜阳,可谓是天差地别,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特别的城南新区的发展,代表了阜阳崛起的缩影,集大成者于一身。


要致富先修路,阜阳高铁西站只是一个起步,未来六条高铁线将奠定阜阳在皖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也将成为除合肥外,安徽省拥有高铁线路最多的城市。

“安徽”两字缘何而来?阜阳发展看哪里?


阜阳发展看城南新区,西湖新区,高铁新区



在推进产业“新区”建设方面

清单明确了3项重点任务:

双清湾中央商务区

西湖新区

高铁和机场新区建设

1

双清湾中央商务区建设


我市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招商优惠政策

用3年时间打造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的

环双清湾中央商务区

形成科技研发、创意创新、

金融商务、大数据互联网基地

等现代服务业集群

成为阜阳新的经济增长极


“安徽”两字缘何而来?阜阳发展看哪里?

双清湾


2

西湖新区建设


2020年10月底前

力争西湖风景名胜区一期建设竣工开园

2020年底前

启动西湖新城起步区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

高铁和机场新区建设


明年将完成站前广场、地下空间

等工程建设

同步启动站前商务区

宾馆酒店、写字楼、贸易港等项目建设


“安徽”两字缘何而来?阜阳发展看哪里?



潮起长三角,扬帆正当时!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

为打好“长三角”、“高铁市”两张牌

阜阳正强劲发力!


产业集聚,“空铁联运”

实力阜阳,未来可期!



文章部分内容参考:正和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