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刘尚希:地方财政缓解压力要优化支出结构

刘尚希:地方财政缓解压力要优化支出结构

财经纵横

「财经纵横」刘尚希:地方财政缓解压力要优化支出结构

★★★★★

财政收入下降或是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税基,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基增长,税收收入就会增长。另一个因素,则是假设在税基不变的情况下,税率下调,税收收入就会下降。

如果明年税率不作大调整,那么明年的财政收入是否会增长主要取决于税基,如果税基增长,那么税收收入会增长,整个财政收入也会增长。

而税基的增长取决于经济的增长,企业所得税税基增长取决于企业利润增长;个人所得税税基增长取决于个人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增值税税基扩大,则取决于企业的增加值增长。此外, 财政收入都是按现价计算的,尤其是增值税,与价格直接关联。如果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往下走的,那么增值税就会有所下降,如果PPI往上走,增值税就会增加。总体看,明年的财政收入取决于PPI的走势、经济增长情况以及居民收入增长、企业盈利能力、盈利水平等多个因素。

综合判断,明年国际经济立马反弹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国内经济增长要维持稳定也面临严峻挑战。从这一点来看,税收收入的增长已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PPI是否往上走,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是否扩大,如果没有扩大,PPI反弹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PPI走势也给增值税的增长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要给员工加工资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居民收入的增长也面临着不确定性。

总体看,明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地方财政的压力显而易见,可能会比2019年更大,怎么办呢?解决办法之一是地方财政要优化支出结构, 分轻重缓急、优先顺序排队,来优化支出结构,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适当压缩,要具体化,不能大而化之,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去优化支出结构,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对地方财政来说,最难的问题是选择。如何才能做出最优选择,既顾及眼前,又顾及长远;既考虑局部,也能照顾整体;既抓住重点,又兼顾一般,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提升财政决策的水平。财政“过紧日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发挥积极作用,就是迫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分清楚什么是该干的事情,重新思考怎么去干,不能用传统思维,按传统方式一直干下去,要调整自身职能,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要下决心,通过放权来减轻自身负担,同时也激发市场活力。

另外,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绩效管理也是应对当前财政压力的有效改革举措。通过绩效管理,切实地提高地方绩效管理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绩效管理专业性很强,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方面,还涉及政府的理念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所以加强绩效管理同时也是一个改革举措,能提高政府治理的效能。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这个基础如何体现?就是要通过财政绩效去体现,财政收的钱少,花得合理、有效益、有效果,老百姓满意,说明治理有效,反之说明绩效比较差,治理低效。

总体看,加强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不仅仅关乎财政,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反映。因此,在应对财政压力上,不能仅仅着眼于收收支支,还要从整个政府,从整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去考虑问题,要将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到2020年绩效管理中去。

调整赤字率是手段,提高赤字率或降低赤字率,是手段的运用,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两者之间必须形成有效匹配。不能说有药就吃,关键看有没有病,得了什么病,吃这个药能不能治这个病,这才是正常的逻辑。

有说法认为,现在内需不足,要通过扩大赤字来扩大有效需求,这似乎是对症的,但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到底是内需不足的问题,还是结构性的问题?当前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说明中央已有非常明晰的判断,就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内需不足也是由结构性问题所引发的。

所以,主要矛盾是在结构性问题上,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在结构性问题上,这不是仅仅靠提高赤字就能解决的,必须加快改革。当然,在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适当扩大赤字,来缓解当前因结构性问题而导致的经济收缩呢?我认为是可以的,但不能变成主要政策措施,而仅应该是辅助手段。

从当前来看,财政要在稳增长、稳预期上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发挥财政结构性政策的作用,发挥推动结构性改革方面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在收与支、赤字率高与低上做文章,即便在这方面做文章,也要和大主题相吻合,不能抛开大主题来谈赤字率的高低,所以不能说我国的赤字率低,就应当提升赤字率,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

(刘尚希: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