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中國就經濟發展進入改革深水區,如今網絡上“網紅經濟”、“一夜暴富”的聲音充斥不絕,但現實卻總是給我們一盆涼水:根據《中國經濟年鑑2018》統計數據來看,多數省份(北上等一線城市除外)的公職人員(非私營)的年平均個工資待遇在6-7萬元。一般來說,體制內的福利待遇相對更好。所以仔細想想,那些私營及其他行業的就業人員薪金情況也只能更少。我國絕大多數群體的月工資收入都集中在5000元左右,這個工資屬於吃得飽,但遠遠不夠的水平。

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那麼,我們這佔據大多數月入5000的白領、藍領階層,就不用理財了嗎?恰恰相反,月入5000,你就超過了全國至少一半的人,至少在水平線以上。

俗話說:<strong>窮人不講理財,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窮人能理財,但因為資源有限,理財的目的和效果都甚微,但這不意味著你就沒有資格來打理自己的財富,實現遙不可及的財務自由夢想。

接下來,分析如何理財前,我們先來看人群。這些小白領正在經歷著收入少、工作忙的奮鬥階段,在20-35歲左右歲,有理想、有抱負,但奈何起點低,壓力大。

不可否認,這種處境的年輕人,大有人在,他們該如何通過理財來化解壓力,滿足財務需求呢?

<strong>攢錢、護錢、錢生錢,這是財務規劃的三步走!

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標準普爾的《家庭資產配置象限圖》,在一個家庭中10%的資產用於短期內的應急和支出;20%的資金用於保障和健康風險的規避;30%的資金則是選擇股票、基金等高風險市場的投資;剩下40%的錢則是用於保本升值,兼顧收益和安全,應該選擇年金類保險。而我們對於月入5000的白領群體的理財建議,也是遵循標普象限圖。

源少而優先節流

在源少的情況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強制儲蓄。月收入5000元左右的水平,比上嚴重不足,比下稍稍有餘而已,吃不飽,也餓不死,只能是湊合活著的水平。在二三線城市還湊合,在一線城市壓力就大了。如果年齡尚輕,可以考慮以強制性儲蓄的方式來有效積累資產,每月最低只需幾百元的投入,且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必要開支。

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另外,如果投資者有一些積蓄的話,購買銀行保證收益的理財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如今很多年輕人圈子中流行的餘額寶、餘利寶等寶寶類產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要量入為出,考慮的第一要義不是回報率而是是否穩健。切不可貪圖短期收益而掉入別人設計好的陷阱。

保險保障現行

遵循雙十原則購買純消費型健康險作為第二步,即拿出10%的年收入來買10倍於自己年收入的保額。讓你在進行穩妥理財的同時,也有保障功能。

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健康類保險是理財計劃的保底,讓你的未來不受到外界風險的侵襲。針對收入相對不高,但也有一定能力支撐保險費用支出的人群,較適合期繳保費的投保方式。為了突出保險的保障功能,建議購買純消費型的重疾險、壽險。而那些具有儲蓄、分紅功能的保險,這一階段不建議配置。

警惕超前消費陷阱

現在的年輕人,通常熱衷於使用信用卡,在方便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可能成為奴,小心陷入無節制辦理信用卡的怪圈。

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在此,建議大家最好控制信用卡的張數,不要陷入到以卡還卡、以貸養貸的深淵。首先需要明確,使用信用卡消費是透支性消費,是今天花明天的錢,用卡消費是與當日的貨幣等價,只不過是不通過現鈔交易,切忌將工資卡、信用卡當成消費卡隨身攜帶,特別是購物狂刷,做到這一點,才能揮手告別月光族。

保險理財穩字當頭

隨著時間的推動,這些群體會達在現金流充裕且有一定資產形成累積效應的階段,此時除了配置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定投基金、股票,不妨適當配置一些具備保值、穩健功能的產品,例如年金險、分紅險、萬能險等。

月入5000,照樣可以談保險談理財,不丟人

理財型保險具有剛性兌付、安全穩健、有保證利率的優點,能夠在市場波動、外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保全你的資產,合理規劃財務取用。另外,最好能準備家庭中3~6個月的消費支出為緊急備用金,以應對不時之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