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合力

社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合力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實現明年的預期目標提出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是否會發生變化備受矚目。會議對明年的形勢發出了預警,首先,是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其次,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

在這種背景下,宏觀經濟必須有針對性、前瞻性地做出一些變化。可以看到,會議提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表面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基調與去年相比沒有發生變化,但對其內涵則提出了新的要求。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求“提質增效”,也就是錢要用在刀刃上,因此,在分配上要做出結構性調整,即一般性支出要壓縮,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長期以來,中國行政開支規模較大。十八大以來持續縮減不必要的開支,現在,要繼續大力壓減一切不必要的行政開支,降低行政成本,把節省下的資金用於支持重點建設和民生改善,並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相關制度和規範,防止反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求“靈活適度”,相比去年“鬆緊適度”而言,“靈活適度”賦予了逆週期調節一定的靈活空間,同時要求“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總體上要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體現了穩健的特徵,但在實施過程中可以保持靈活。

貨幣總量政策的成效取決於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金融體系供給側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的當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過結構性政策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提高貨幣政策質量的關鍵。因此,會議還要求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引導大銀行服務重心下沉,推動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引導保險公司迴歸保障功能。也就是說,繼續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此次會議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比較突出的一個變化是,強調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這個要求是基於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還有很多需求沒有被充分挖掘和釋放,通過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槓桿作用,強化民生導向,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增加有效投資,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

首先,在民生需求方面,會議提到了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發展租賃住房等居住方面的改善;解決“一老一少”問題,建設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等。

其次,在滿足基礎設施短板方面,會議提出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通信網絡建設,市政管網、城市停車場、冷鏈物流等建設,農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設施建設。

其三,在滿足區域發展戰略方面,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雄安新區建設等。

其四,支持戰略性產業發展,支持加大設備更新和技改投入,推進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

可以看出,關鍵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滿足民生需求、產業升級需求、基礎設施需求等,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正是由於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只要政策得當,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