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辯證看待CDR

在證監會發布《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系列文件,為CDR(中國存託憑證)發行掃除障礙、打開通道後,境外上市的科技企業迴歸之旅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並由此引發了諸多關注與思考。

6月11日,小米集團提交CDR發行申請並獲得受理後兩天,證監會網站公佈了這份萬眾矚目的CDR招股書。與此同時,6家獲批針對CDR發行總額度為3000億元戰略配售基金的公募,截至11日下午已募集200多億。

從戰略意義而言,BATJ等境外上市的科技公司通過CDR曲線迴歸,意義重大。這與當前科技創新成為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密不可分。在互聯網領域,全球逐漸邁向中美兩強競爭格局,中國近幾年不斷誕生新創優秀科技公司。但與之相對的是,過去大量優秀企業選擇境外上市,讓境內資本市場痛失多個“獨角獸”。

為了奪回陣地,今年起由國務院發佈CDR暫行辦法、證監會與交易所公佈細則,並在數月之間得到落實。從對於CDR試點企業的標準來看,意圖十分明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且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其中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

針對6家基金公司募集3000億戰略配售基金,就不得不令人參考目前這些企業的估值。根據境外股市最新數據,阿里、騰訊和網易的市盈率分別為50倍、40倍和26倍,可以算是處於高位。而且,近期到境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跌破發行價的現象並不鮮見,如平安好醫生作為港交所上市新政後首只IPO,上市次日破發,愛奇藝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後首日即破發。

此外亦有境外企業通過CDR迴歸對A股資金面帶來的分流效應,不過從中長期來看,這並不值得擔憂。據中金公司預測,即便這些企業在未來3~5年內陸續迴歸A股,新增融資需求每年在1000億~3000億元左右,影響程度相對有限。而且,監管層一直在為A股引入長線資金,諸如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入市在今年可能開始實質性落地。

更為重要的是,CDR發行將逐步改變A股行業結構,改善A股缺乏優質高科技、新經濟公司的局面;改善A股優質成長公司稀缺,投資者抱團中小市值成長股的局面,促進中小市值個股估值分化;CDR發行也能夠幫助新經濟類公司融資和發展,有助於經濟結構轉型。

總之,通過CDR讓境外上市的中國科技企業龍頭回歸A股,既有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改善A股結構和倒逼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等積極作用,也有市場對於估值等問題的擔憂,應該理性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