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達東冶鎮

說起這東治鎮乃是附近二州五縣第一大鎮。東冶在古代本來是叫“銅冶”。在離東冶不遠的槐龍山、堯巖山有銅礦,窯頭又產煤炭,採礦冶銅很是方便。因“東”、“銅”諧音。古代人們書寫常以“東”代“銅”。“銅冶”便俗稱約定為“東冶”。

四通八達東冶鎮

遠瞭東冶

四通八達東冶鎮

槐蔭龍山

東冶地勢平坦,氣候溫和,位置又正處山水之樞紐:北面是五臺人俗稱的“東冶北溝”,寬有十餘里、長近五十里,匯聚了十幾個村莊的小銀河流域,縣置為善泉都,北面一直走可通代州。東北靠茶坊上(望景崗)、黃土坡,直通五臺縣城,又為省城南路朝臺的必經官道;正東沿滹沱河岸爬起神堖山便是產煤炭的窯頭,順滹沱河走過盛產五臺特產花椒、照棗、軟柿子的邊家莊、坪上、李家莊等村莊,可直達河北省冀州;南隔滹沱河與建安、瑤池、河邊等村相望;西經槐蔭、過篩鑼彎,直通宏道、西社、銅川或經忻口北上大同。正因為如此,商貿買賣很是發達紅火。農曆每月逢二、五、八便是集日,每年的三月初八更是一年一度的大集。屆時,鎮裡便請來戲班唱三五天戲。四鄉農民如蜂擁至,一為看戲,更為變賣一些農特產品,兌換一些布匹、棉花、油鹽或是婚喪嫁娶、過時過節的必需必用品。東冶鎮東南西北四大街車龍馬水,趕集的人接踵挨肩,擠擠擦擦,真有水洩不通之感。

東冶鎮自元朝後期以來,因銅礦儲量小又開採不便,不在維續治銅,煤炭買賣卻日漸發達起來,竟成為了東冶鎮的商貿主業。

五合窯頭煤炭,油性大,灰分少,發火快,粘稠耐燒,燒成的焦炭更是好用,為冬季取暖時農家火爐裡的主要燃料,附近幾縣都採用五臺窯頭煤炭焦炭使用。東治炭棧應運而生。不過,採煤運煤卻是非常艱險。尤其是運煤,從窯頭到東治,途中要經過神堖山十八盤,馱炭道極其難走。

四通八達東冶鎮

當年,我族十五世徐繼畬曾寫詩《馱炭道》,單說東冶地區農民馱炭的辛苦。詩云:

“隔巷相呼犬驚擾,夜半驅驢馱炭道。

驢行黑暗鐸丁東,比到窯頭天未曉。

馱炭道,十八盤,羊腸盤繞出雲端。

寒風塞口不得語,啟明十丈光團欒。

窯盤已見人如蟻,澆得千糧飲滾水。

兩囊盛滿捆驢鞍,揹負一囊高累累。

馱炭道,何難行,歸時負重來時輕。

人步佝樓驢步碎,石頭路滑時欲傾。

日將亭午望街頭,汗和塵土面交流。

忽聞炭價今朝減,不覺心內懷煩憂。

價減一時猶自可,大雪封山愁殺我!”

四通八達東冶鎮

您要覺得還可以,請關注我並轉發,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奉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