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在新密,有民間和官方“古密八景“之說,兩種說法不同,也就是文人和老百姓感興趣、看風景角度不同所致。

今天我們先來探訪官方即《密縣誌》所載“古密八景”,分別是“雲巖講武、天仙白松、大隗晴嵐、蘭巖偶鶴、開暘雪霽、柏巖龍潭、溱洧觀魚、青屏疊翠”。

如今這些古八景是不是風光依舊,還會令人眼前一亮,進入現代人視野?

咱們以歷代文人歌詠詩詞配上現狀圖片,就明白了。

一 雲巖講武

清.張玉階

徘徊風后陣,八面列高嵩。

馬走煙霞外,人行日月中。

流泉寒小鷲,峽石引長虹。

遠望龍蛇岫,圖旋十二宮。

其實讓我說,這個清代文人描寫雲巖宮的詩還不如當地老百姓的順口溜,是啥呢?下篇文章講述百姓眼中的“密八景”時再說。

雲巖宮位於新密市劉寨鎮,就是目前分爭不斷的“銀基”開發的龍地。據碑刻記載,黃帝與蚩尤大戰,兵敗退而在此演武,與大將風后研製風后陣。雲巖宮最神奇的是“透水石”、“人祖溶洞”。

可惜如今的雲巖宮一池碧水,歷史風貌毀壞殆盡,皆因房地產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大家看圖片便知,拍攝於2019年。雲巖講武美景消失是人禍無疑。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雲巖宮水庫湖心島上的風后陣,缺少管理如今已經殘破不堪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這張航拍雲巖宮時間是2019年春季,看上去很漂亮,但鏡頭不能再外移分毫,否則牛皮廯狀的工地就會進入鏡頭

二 天仙白松

傳說,黃帝有三個女兒天仙、地仙、人仙。人仙原隨母親嫘祖植桑養蠶,地仙原隨風后、力牧等叔輩練藝習武,後都同天仙出家修行,17年後終成正果,同日昇天,合葬於此,次年冢上生白松(傳說是三仙在人間的化身)一株,一根主幹,三個枝杈,歷時1000餘載,其色潔白,儼如傅粉,而質復柔嫩,馨香可挹,枝條騰挪,茂葉如蓋,直上雲端,不計歲年矣。

白松詩

明.梁綱

白松不解人間有,三干連株世更奇。

色共瑤華凝素質,香飄膩粉綴遊絲。

“天仙白松圖”碑原有兩通:原碑刻於明代,高1.5米,寬0.7米,立於白松樓東牆下,現剩半截殘碑存於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複製碑刻於明崇禎十一年,高1.7米,寬0.87米,原立於密縣老城關帝廟,現存老城一中影壁上。

下圖照片中是現代復刻,在天仙廟三女冢前。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現在天仙廟內三女冢前復刻三女冢及白松二碑,古建築早已蕩然無存,新建築缺乏資金復建艱難

白松也在康熙年間遭雷擊損毀,再沒有栽種,倒是天仙廟後院內新植了一株白皮松,這是天災所致。也是隻有大量歌頌白松詩歌,卻不見白松的原因。

三 大隗晴嵐

《南華真經》中說:“密縣東南有大隗山,大隗山之西,有具茨山。”又說:“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大隗即大隗真人,是一位博學多才的民間奇人,黃帝在具茨山曾專門登門,向大隗真人求教治國安邦的辦法。

大隗,如今是新密市一個鎮,漢代初置密縣,是縣治所在,直到隋代搬遷至法橋堡,就是現在老城。

大隗層巒

元.徐明善

碧嶂濛濛翠欲流,雨收石溜洩林丘。

日光冷射層巒秀,雲氣晴薰古洞幽。

訪道軒轅遺蹟舊,至人大隗有神留。

恍如遠眺匡廬景,擬欲巢松最上頭。

歷史上,人們也常把大隗山當作具茨山,以大隗代稱具茨。以一座山代言整個山脈,唯主峰可當此任。因此,大隗山應當為具茨山的主峰。但如今的大隗可沒有高山吶?

《密縣誌》(嘉慶版)記載: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四月,大隗山摧。時許州大雨,溺死千人。大隗山摧應是地震造成,這場地震烈度估計應在6級以上,造成大規模山崩。使大隗山作為具茨山的主峰被摧毀了。

所以,我們現在再到大隗、苟堂就會覺得山並不高,現在具茨山最高的是風后頂了。

如今不見大隗晴嵐只能是天災。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具茨山風后頂,位於新鄭和新密交界,大隗山崩塌前應該是具茨山主峰(此圖片為網絡用圖)

四 蘭崖偶鶴

清.張玉階

山陽葉子和,跨鶴二神仙。

伏礐饒千祀,鳴皋幾百年。

霓裳驚白露,羽袂舞青田。

不轉睛中朵,飄飄一片煙。

晉代歷史學家幹寶在《搜神記》中曾載:“蘭崖山,峭拔千丈,常有雙鶴,素羽殷然,日夕偶影翔集。相傳雲:昔有蘭公夫婦,隱此山數百年,化為雙鶴,不絕往來。忽一日,一鶴為人所害,其一鶴歲常哀鳴。至今動響巖谷。”

據說,蘭崖山在新密尖山田種灣正北,對這裡並不陌生,但尋訪蘭崖山一直未果。就以一張落鶴澗蓄水工程圖片表達吧,足以說明那裡險峻陡峭的地勢。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找不到蘭崖,就以田種灣村北部峽谷內的一個水利工程--落鶴澗壩代替此處風光

五 開暘雪霽

清.張玉階

歌巴邀白雪,醉臥玉山坪。

起絮添風韻,撒鹽助水聲。

同霑雙出瑞,不市六花霙。

酬酒冰壺裡,捫心敘客情。

開暘山,就是現在新密城區西北背後的雪花山一部分,下有開暘廟,是全國唯一祈晴廟宇。前段時間遇見一放羊老人,告知親眼所見,即使鵝毛大雪,遍山銀裝素裹,但在開暘山坡上,有一個籮圈大小區域,雪花落下即化,現在在此處建有一廟。據推測,此處地下肯定有熱源,至於是溫泉或者其它特殊地質結構,就不得而知了。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據放羊大叔介紹,開暘雪霽那一片神奇區域就在小廟附近。這座小廟在開暘坡山頂靠東部

六 柏崖龍潭

柏崖龍潭,位於新密市平陌鎮白龍廟村,與白龍廟相得益彰。背靠熊耳山,前有柏崖山,側有石門水庫。

柏崖龍潭

清.張玉階

加鞕風及雨,四月拜龍泉。

覆掌驚三峽,翻身馭九天。

時霖熊耳嶺,或澍(shù)鳳鳴顛。

歇馬尋長揖,逍遙舉步仙。

柏崖、熊耳二山夾對峙山谷之中,泉水成潭,潭上懸崖生長一古柏,人稱“扭筋柏”,枝幹扭曲盤繞向上,顯得桀驁不馴,為當地一奇。

不過現在人為在“扭筋柏”下砌石壩石橋蓄水,少了自然氣息,也可能是泉水不再一年四季長流,不得已人為而之。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扭筋柏”與龍潭

七 溱洧觀魚

經溱洧

唐.白居易

落日駐行騎,呻吟懷古情。

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

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

溱水和洧水,在《詩經》中多次出現,是新密市境內兩條大河,在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村交流寨交匯以後入新鄭市境內叫雙洎河。傳說,溱水和洧水的魚到了交匯處,各自不前。如今,兩條河流交匯處,在夏季也可以看到一清一濁,一大一小。

但溱洧只能說是歷史上的大河,經歷了前幾十年造紙廠汙染、煤礦開採抽取地下水等折磨,現在經過治理,逐步好轉,在中下游可以有長流水了,但距離“方渙渙兮”水量任重道遠。不見昔日水量豐沛、士與女嬉戲遊玩的自在場景,這肯定是無節制開發自然的人禍。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俯瞰曲梁鎮大樊莊村交流寨溱洧交匯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從平面看,很清楚是一濁一清,濁者洧水,水量稍大。

八 青屏疊翠

清.張玉階

八里青屏上,牙璋左右峨。

山巉禾黍少,峽泐薜蘿多。

石子排雲陣,陽公靜日戈。

沉川饒有酒,不醉待如何。

青屏山,如今是新密城區的青屏山公園。如果在清代就被列為密八景之一,唯一原因是登上此山,可以南望當時縣治,現在的老城。因為直到新密政府搬遷到此,此山還是光山禿嶺,岩石裸露。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經過全縣人民挖石填土,廣植側柏,造林綠化,才形成如今鬱郁蒼蒼柏樹成林的面貌。

青屏山可以說是“密八景”中唯一變得更具詩意美景處所。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青屏山公園及屏峰塔,昔日不毛之地,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木,如今高大側柏覆蓋山野

新密“古密八景”,看如今的面貌,是天災、是人禍、還是福祉?

“一抹青山入畫屏”。青屏山已經成為新密市區市民休閒較大戶外活動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