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和好久不见的朋友闲聊,突然发现一份横跨在我们之间的距离。

不知不觉感觉变得不一样了,以前的无话不谈变成了现在的无话可说,彼此在各自新的交际圈里,再没有曾经的那份兴致勃勃。

如同小时候斤斤计较那般,有了新朋友的你,是不是就不需要我了?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和我一样的感受,似乎长大这件事就意味着,你接下来的路只能孤身一人。

大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压力和烦恼,努力的人和享受的人,有坚定方向的人和迷茫的人,注定会变成越来越不一样的人。

或许是一份认清现实和选择屏蔽的区别,有的人有那个底气,有的人却从来不敢偷懒。

总觉得这个世界其实一点都不公平,无忧无虑安于享受的“温室里的花”,只能负重前行的“风雨里的草”,横跨在阶层,地位,金钱上的差距,恍惚中终于明白,那些不愿意去深交的成年人,或许只是因为不想再成为一个“很苦”的人。

所以拼了命的想要跻身到“上流社会”,丢了朋友没关系,淡了亲情也没关系,甚至变成一个尔虞我诈的“小人”也没关系。

“我有一份最理直气壮的借口”,利益至上的交流,不用走心,用李诞在《笑场》里的一句话概括“没朋友多孤独啊,有朋友也一样

最合适不过。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那对于为什么拼命?

我想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

关于家庭,关于未来,也关于自己,因为不能被这个世界淘汰,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掉队的那个人,所以只能竭尽全力。

但作为九零后的一员,曾见证整个社会对年轻人最大的恶意,因为生在太平盛世下能安于享受的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被看好。

回老家的时候,长辈们总说,那时的他们有多艰难,现在的孩子有多享福,说着年轻人肯定是不能吃苦的话,或者更现实点,即使能坚持的,能努力的,却不一定是能成功的。

毛不易在《星空演讲》里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坚持和热爱,不一定能实现梦想,正真实现梦想的人,往往还需要一些机遇,这个机遇可遇不可求的。

社会有一套属于它优胜劣汰的准则,不可能让每个人轻轻松松获得的成功,也正是很多努力的人过得不尽兴的原因。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那么在没有被外人看见的角落里,你知道每个人有多用尽全力吗?

看到一个名为“第一批九零后三十岁倒计时”的话题,突然感触良深,即将到来的二零二零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下一个轮回。

拼搏在工作岗位的九零后们,依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踩在九零尾巴上的,或是挣扎在生活中,或是还未迈出学校的光环,只是那份慌乱,对于每个人都一样。

谁都想要成为牛哄哄的大人,谁却都没有成为想要成为的大人,小时候以为长大是了不起的大事,后来真的长大了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是一地鸡毛。

成年人连崩溃都是不动声色的,越来越喜怒不形于色的隐藏,越来越多的独处,越来越少的朋友,越来越孤僻的社交……

不知什么时候起就成了三天可见的朋友圈,也不知什么时候起拉黑删除就真的能断了一切联系。

于是负重前行的路上少了太多精神力量,却还大咧咧安慰自己说“滚蛋吧,我才不需要朋友”

可以一个人吃饭,可以一个人看电影,甚至可以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医院,所谓孤独十级修炼,轻易就达到了顶端。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不在同一个城市念书的表妹,每次和我聊天,三句必有抱怨吐槽“干啥呢,明明一个人能搞定的,非得腻腻歪歪,整个像巨婴一样……”

她不喜欢身边“装作柔弱”的小姑娘,总觉得上个厕所都要有人陪,是夸张且无能的表现。

只是每次在她不屑的声音之余,我却总能感受到一份委屈和逞强。

其实这几年自己的状态也是这样,慢慢淡化的社交,让很多人消失在生活里,偶尔想起和谁聊聊天的时候,却发现发过去的消息变成了巨大的红色感叹号,说不难过是假的,说自己一个人能搞定也是逞强的。

经常很怀恋,小时候扎堆聚在一块儿吹吹牛都能兴奋半天的场景。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有时候却又不得不去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生活的暴击,它值得感谢吗?”

春夏在表达她的观点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经过暴击后的我自己,好像确实变得没有那么可爱了。我变得不会撒娇了,我没有那么柔和,我不会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跟妈妈说很贴己的话。我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都非常强硬。

我想这是能成为一个答案的,因为朝着自己喜欢的生活走其实很艰难,每个人总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连自己都陌生的模样,开始变得不愿意亲近,也不愿意示弱,甚至因为分寸感而小心翼翼自己的言行,害怕说错话,也害怕做错事。

然后只能用一种狼狈的逃离去维护仅留下的自尊心,也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看穿面具下的伪装。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谁不想要活的更体面一点呢?

回归到主题,在现在越来越多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里,为什么独来独往成了一种很普遍的趋势?

其实就是因为作为个体想要保护自己的初衷,人人都有了小秘密,现实世界里,比较是一种无法避免的存在形式,有人好,就会有人不好。

对同窗的嫉妒,对曾经好友的羡慕,甚至只是在自我认同中对生活的不满足,都让每一个人渐渐学会如何独自去消化负能量。

不能被看穿,小时候吹的牛皮没实现,却在鸡毛蒜皮里成为了市井小侩中的一份子,多丢脸啊……

于是无论多么坚固的友谊,都慢慢变成了“点赞之交”,甚至到后来,连朋友圈都被屏蔽了。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只是这样好吗?

好像也没有那么好吧。

开始淡薄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群体性越来越薄弱,朋友圈里不再有分享的冲动,生活里也越来越不愿意别人“指手画脚”。

以为是变成了独立的个体,却又只是变得没那么开心,就像小时候觉得过年特别好,任何节日都特别热闹,而现在什么都很平淡,它就掀不起波澜了,也不再给人满怀的期待,只是在一次次失望中降低了生活的乐趣。

至我心底而言,我并不喜欢这样,不喜欢有朋友和没朋友没有任何区别的生活。

对于这种疏离感,我一直觉得它是很可怕的存在,它在分割人心的连接,也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迷失中变得麻木。

我很希望找回曾经的那种亲密感,三五好友的小聚,无话不谈的酣畅,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向往的生活。

“那些不愿意深交的成年人”

“值得”是一个很厉害的词,前行路上不一定非得孤身一人,你以为没有感同身受,没有人能靠近你的内心,或许也只是因为,你没有把你的真实展现出来。

不用惧怕,也不用时刻想着逃避,谁还没点丢人的糗事,谁不是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长?更不用回避深交,没关系的,在真挚的相处中总会留下一个两个能谈心的朋友,那远比在一群人中游刃有余要强得多。

而你,也是想要有一个交心朋友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