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很多家長表示孩子不聽話,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說什麼孩子都頂嘴,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制止的時候孩子會激烈地抗拒。有的家長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還是不見起色,甚至是越打罵越叛逆,發展到什麼都喜歡和父母對著幹。孩子說的最多的就是:“我的事情不用你管!”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家長沒有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孩子對你不敬畏、不信任、不尊重。你說的話、做的事情在孩子眼裡沒有分量,更引不起重視。例如有些家長反覆問一個問題:“孩子總是邊寫作業邊玩手機怎麼辦?”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家長把孩子的手機拿走就解決了。可是家長又說了:“孩子不給我,我怎麼辦呢?”你在孩子眼裡沒有威信,連手機都收不回來,怎麼管教孩子呢?

家長的威信是從孩子小時候就樹立起來的,它的表面意是“威望與信譽”,可以理解家長對孩子子的一種威望和信譽,孩子對家長的一種尊重和信服。為什麼家長會失掉在孩子眼中的威信呢?

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很多孩子面對家長的管教置若罔聞

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家長“威信盡失”

威信不等於威嚴,不是孩子對自己的絕對服從。更不是通過威懾手段建立起來的威信,否則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培養出出來的孩子膽小怯懦,沒有主見。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錯誤的教養方式讓家長“威信盡失”。

一、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老人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

現在很多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較少,甚至直接大撒手,把孩子徹底交給老人養育。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缺少情感的親密交流,缺少對父母情感上的依賴和信任,不服從父母的管教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老人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對孩子過於溺愛。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出現爺爺奶奶袒護,姥姥姥爺包庇等現象,使父母的管教失去效力。

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隔輩人帶孩子更容易溺愛,最好不要太多的人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

二、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

前天和兒子老公一起吃晚飯,老公又開始斥責兒子學習不努力,作業太拖拉。結果兒子非常反感:“爸,你這是典型的自己不飛,生個蛋讓蛋飛。為啥單位讓進修學歷你卻一點不積極,天天抱著玩手機。”

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一般也會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家長,所以家長也應該“有幾把刷子”,能讓孩子心服口服,而不是僅僅靠著家長的“權威”就對孩子指手劃腳,那樣孩子是很難心服口服的。

三、說話言而無信。

有些家長經常給孩子一些允諾:“好好考,考好了給你買個手機!”結果孩子真的考好了,又以玩手機影響學習為名不給買。或者有時警告孩子:“再這麼做我就得罰你了,結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又不聞不問了!”

如果家長總是不講信用,言而無信,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會再信任家長,家長說的話自然而言也就失去了效力。

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言而有信的家長更容易獲得孩子的尊敬和認可

威信型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心理上、人格上都是比較健康的。在對人對事上,他們較多地表現出獨立、有責任心、勤奮、重視成績等特徵;另外在友善、助人、合群和自信上也表現出積極的特徵。由此可見做一個有威信的父母的父母多麼重要,那麼怎麼樹立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呢?

做有威信的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

1、正確的獎懲措施。

當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給予獎勵和肯定。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對那些自信心不足或者表現相對落後的孩子。獎勵的越及時對孩子的激勵作用越明顯,而且對孩子的獎勵頻率和方式要講究一些技巧。

  • 獎勵不能過於頻繁,否則會削弱獎勵的價值,孩子慢慢就不重視了。
  • 儘量少一些物質獎勵,否則影響孩子的興趣,還可能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把進步和學習成績當成交換的籌碼。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要求,或者多一些有針對性的言語鼓勵。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也要給予一定的懲罰,目的是讓孩子明確禁止的含義。當然這個懲罰不是體罰,可以採取批評、暫緩滿足要求、或者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等等。

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對孩子要有適度的獎勵和懲罰

2、樹立規矩,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打小就有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做什麼都必須遵守一定的準則。例如每天看電視不超過20分鐘,那麼一到時間就要關閉,而不是因為孩子的撒嬌或者大人的心情而延長。制定規矩的時候簡單明瞭,便於孩子理解和識記,並且監督孩子執行。

3、說話言而有信,不說“過頭話”。

既然承諾孩子的就一定要兌現,在承諾之前要考慮好兌現的可能,千萬別輕易允諾不能兌現的諾言。就像上文提到的允諾孩子考好了給孩子買部手機,結果後來發現兌現起來有難度。

還有千萬別說“過頭話”。有時家長在氣頭上,說話口不擇言,例如經常聽到家長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開始可能孩子聽了很恐懼,但是後來發現也就是嚇唬嚇唬,不會真正實行,再次你再用這樣的方式就沒用了。

4、注意自己的修養,給孩子做好表率。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也一定做到,否則單純要求孩子,孩子很難從心裡認可和接受。例如我們教育孩子不能罵人說髒話,但是自己卻爆粗口。教育孩舉止文明,自己卻跑到公交車上搶佔座位。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形中已經用自己的行為影響著孩子,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修養,給孩子做好表率。

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家長文明的言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5、家庭教育不能自相矛盾。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手錶定理”:當一個人有一塊手錶是,他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而當他擁有兩塊手錶的時,卻無法確定時間。

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家庭成員之間不能採用不同的方法,設置兩個不同的標準,提不同的目標。這樣就會令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這就要求家庭內部成員之間要形成統一的教育理念,實行統一的標準。

6、做有“溫度”的父母。

在孩子12歲之前,正是和父母形成心理依戀的關鍵時間,家長無論多忙都要多陪陪孩子,經常和孩子輕鬆地聊聊天。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或者一個真心的表揚。這對促進父子、母子之間的感情非常重要。

只有感受到愛的孩子才能擁有愛別人的能力。因為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溫暖,也就更加尊重和服從自己的父母,和父母之間更容易產生“有效溝通”。

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怎麼辦?因為你沒樹立家長的威信

感受到父母愛的孩子更能和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總結。

不是孩子不聽我們的管教,而是我們沒有給孩子合適的家庭教育方式。做一個睿智的、有威信的家長,更有助於孩子養成規則意識,更容易尊重和信任自己的父母,擁有更健康、積極的心態。每個家長都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使之更適應孩子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