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畲族人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在赤岭畲族乡,蓝应元被当地人尊称为“一生清廉堪比佛的漳浦山哈”。近日,漳浦县“一镇一孝廉,清风满金浦”创建活动在赤岭乡专场举行。活动讲述了当地历史名人蓝应元的孝廉故事,营造行孝崇廉的浓厚氛围。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活动在赤岭畲族乡蓝氏祖祠“种玉堂”举行。在蓝氏后人的带领下,漳浦民族中学师生参观了闽台畲族博物馆,观看漳浦畲族历史专题片《守望畲乡》, 聆听漳浦博物馆负责人蓝杰聪讲述蓝应元的孝廉故事,共同学习和诵读蓝氏家风家训。随后,同学们还带来了精彩的竹竿舞表演。活动的最后,蓝杰聪现场书写“廉”、“孝”,民族中学师生在现场长条桌“孝廉感悟”联上书写有关孝廉、传统文化、立志报国的名言警句。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漳浦民族中学八年级学生 蓝校一:从小就常听父母说起蓝应元先辈的故事,说他两袖清风,清正廉洁,被称为“蓝佛”。我作为蓝应元的后代子孙,要以他为榜样,在家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漳浦民族中学校长 陈子文:“一生清廉堪比佛”的蓝应元先贤的这种廉政文化就是畲乡的一笔精神财富。作为民族中学的校长,我将带领全体教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畲族文化自信, 廉节从政、廉节从教,为畲乡的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本次活动由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主办,赤岭畲族乡党委、赤岭畲族乡人民政府承办。活动通过讲赤岭畲族乡孝廉人物故事,传承优秀孝廉文化和家风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让孝廉精神永放光芒,引领畲乡更好发展。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福建畲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蓝仲薇:今天的孝廉文化活动我觉得非常好,可以带领我们蓝氏的子孙更好地学习祖规和家训,让我们牢记祖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漳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会长 蓝宏令:现在我们漳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的一个任务就是把我们祖先孝、忠、廉的优秀品质在青少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畲族的优良传统研究好,传承好。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人物名片

蓝应元(1718—1788),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漳浦赤岭人,畲族。历官翰林院检讨加一级、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吏科给事中、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大理寺卿、礼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漳浦县蓝氏宗祠种玉堂 蓝亚杰 摄

“三月。礼部侍郎蓝应元、因病乞休。允之。”

——《乾隆朝实录》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初春,礼部侍郎蓝应元乞休获准,并获乾隆赏赐一件一丈八长的“宝贝”。当同僚好友闻讯赶来相送时才得知,蓝应元已趁夜命人把“宝贝”悄无声息地运回漳浦。人们不禁赞叹:不愧为一生清廉的“蓝佛”!

蓝应元获赐珍宝连夜运回,为何又会引来朋友圈疯狂点赞呢?


哆呢山出丈八楹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漳浦县蓝氏宗祠种玉堂 蓝亚杰 摄

“七月半,哆呢黑一半;八月半,哆呢黑满山;九月九,哆呢掉落草!”

——闽南童谣

哆呢(闽南语,又称桃金娘),为闽南山野间极为常见的一种常绿矮小灌木,果实形似番石榴,如樱桃般大小,吃起来甜美可口。200多年前,满山长满哆呢的漳浦县赤岭石椅古萝村,恰恰出了一位天资聪颖、过目成诵的蓝应元。他32岁中举人,42岁中进士,从此进京为官。此后,闽南民间便常以“哆呢山出丈八楹”形容穷乡僻壤培养出栋梁之才。


漳浦蓝氏NO.1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御赐牌匾 蓝亚杰 摄


提起漳浦畲族蓝氏,世人皆知赫赫有名的“蓝氏三杰”。清朝初期,“平台首功”蓝理、“治台名将”蓝廷珍、“筹台宗匠”蓝鼎元在收复、开发、治理台湾中立下的功绩彪炳史册。

自古刀耕火种的漳浦畲族蓝氏在“蓝氏三杰”的引领下,近百年间涌现正五品以上文官武将106人,发展成功勋卓著的闽南望族。但这106人中,以武功入仕者居多。官至礼部左侍郎(从二品)的蓝应元,为蓝氏一族官阶最高的文人。


不刷脸的“蓝硬核”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种玉堂内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学行俱优的蓝应元奉命纂修《四库全书》,校勘《永乐大典》。当蓝应元全心投入纂修工作时,他的同僚好友提醒他,《四库全书》正总裁是漳浦老乡、礼部尚书蔡新,总纂官纪昀又是蔡新的门生,只要蓝应元去蔡新那儿“刷刷脸”,叙叙同乡情,必定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职位。不料,蓝应元淡定地说了一句:“我不以捷径为荣也”。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纂,3800多人抄写,约8亿字的《四库全书》耗时十年终于完工。蓝应元以出色的工作获得乾隆皇帝赏识,不久后被擢升为大理寺卿(正三品)。


永葆本色思先德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乾隆皇帝御赐匾额

官阶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出身贫寒的蓝应元却始终不忘自己的出身,永葆廉政为民的本色。作为掌管全国刑狱的最高长官,蓝应元铁面无私,执法严明,廉名远播。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蓝应元被擢升为礼部左侍郎,诰授资政大夫,乾隆皇帝御赐“少宗伯”匾额。第二年,朝廷以蓝应元为会试知贡举,命其主持会试。在乾隆的眼里,蓝应元这样的人毫不徇私,他相信其必能公平公正地为国家选拔人才。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在报效国家的同时,蓝应元同样热心家族事务。其受宗人所托,为华南《蓝氏族谱》撰写的《湖广本宗族谱序》,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漳浦蓝氏高级知识分子参与家族事务、论述家族源流的文章,对于研究《漳浦蓝氏族谱》及畲族蓝氏的历史演变,具有非凡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拒腐防变留清名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蓝氏家训

蓝应元在京任职30多年,因廉洁自持,两袖清风,获誉“蓝佛”。据传,乾隆皇帝批准蓝应元乞休还乡时,念其一生清廉,赐给他一段一丈八长的木头,让他回乡盖座大房子,安度晚年。当时所有的人都懵圈了,就这一段木头怎么能盖房子呢?唯独蓝应元心里明白,派人从天津雇船悄悄把木头运回了漳浦赤岭。

回到家后,蓝应元才说出了乾隆皇帝的用意。原来,乾隆皇帝御赐的这段木头,堪称敛财法宝。在蓝应元回乡途中,无论走到哪里,见到有钱人的房产、地产,就把木头一横,说是皇上御赐的宝物要经过,对方要么给钱,要么拆房。这一招,闽南话叫“横赶直赶”,也就是横行霸道,强征暴敛。这一路从京城到漳浦,路经苏、杭繁华之地,可以搜刮到多少财物啊!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七星池 蓝亚杰 摄

最终,蓝应元放弃了乾隆皇帝御赐的敛财良机,把那根丈八木头珍藏在家里,亲笔对联:“余无他事,现垦田耕半亩;居有别室,旧藏书读一生”,从此在老家山村深居简出。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尊称为“蓝佛”的蓝应元于家中平静安详地辞世,化做漳浦畲族蓝氏历史上一颗耀眼的廉政之星!

专家之言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蓝杰聪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会会员、漳浦县博物馆负责人

公生明,廉生威。蓝应元一生廉洁自律,为同僚所敬重,称其为“佛”也,任职三十载,廉洁自持,致仕返乡时,亦是如此,并无余财,虽有借“势”致富之机,而却坚守清廉,低调返乡,深居老家,以耕为乐,以书为趣。其一生的廉洁事迹,为同僚所敬,更是时人之楷模。

人文地理

荐读!历史上这位漳浦山哈,一生清廉堪比佛

地理位置

赤岭畲族乡位于福建省漳浦县东北部,总面积101.04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24万人,占92%,是全省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也是漳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乡。


人文景观

“种玉堂”:为闽南畲族蓝氏总祖祠,明嘉靖二年(1523年)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福建陆路提督蓝理重修,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年间,"种玉堂"蓝姓族人不但跨越海峡,而且分衍到全国11个省及10个东南亚、欧美国家,至今,漳浦蓝氏后裔人口总数逾40万。


闽台畲族博物馆:2003年筹建,2019年进行提升改造,总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设置“漳浦畲族历史文化”和“闽台畲族缘”两个展示馆,系统介绍中国畲族历史,全面展示漳台蓝氏源流和漳州畲族文化。


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又名三界公庙,始建于1430年(明宣德五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为漳浦畲族主要信仰。其香火随着畲族蓝氏渡海赴台,是台湾三官大帝庙的祖庙。三年一次的“雨霁顶三官大帝庙文化节”是畲族人的盛大聚会,其中独具特色的辇艺表演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