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諸葛誕叛亂,司馬昭東征,魏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內戰

正元二年(255年)閏正月,毌丘儉、文欽叛亂失敗,一個被殺,一個投降東吳。不過,叛軍並不是沒有取得一點戰果,文欽十八歲的兒子文鴦夜襲司馬師的軍營,如無無人之境,嚇得司馬師傷口崩裂,眼睛爆出,傷情加重,不治身亡。

司馬師暴斃使魏國的最高權力進入真空狀態,讓魏帝曹髦看到了擺脫司馬家族控制的希望,他下令司馬昭不必再返回洛陽,而是就地留在許昌處理戰後事宜,改由尚書傅嘏率領六軍返回洛陽。

不久前,鎮守洛陽的司馬昭得知司馬師傷情加重後,離開洛陽趕到許昌看望司馬師。司馬師沒有兒子,便在臨終前安排司馬昭統領軍隊,繼承自己的權力,然而司馬師的遺言並不具備法律效應,魏帝曹髦的命令才是名正言順的任命。

傅嘏是司馬家族的黨羽,魏帝曹髦讓傅嘏率領軍隊回朝,意在提拔傅嘏,以分化司馬家族的勢力,重振衰落的皇權。傅嘏此時如果接受任命,其政治地位很快便能得到提升,進而超越司馬家族。不過,傅嘏對權力並沒有野心,他寧願放棄這個難得的機會,繼續輔佐司馬家族。

傅嘏和鍾會為司馬昭出謀劃策,讓司馬昭違反魏帝曹髦的命令,親自率領軍隊返回洛陽,以逼迫魏帝曹髦授予司馬昭輔政的權力。當司馬昭率領軍隊返回洛陽後,魏帝曹髦計劃落空,只得任命司馬昭為大將軍、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從此,魏國進入了司馬昭專政時代。

激反諸葛誕

一直以來,司馬昭都是政治舞臺上的配角。父親司馬懿執政時,他擔任安西將軍,鎮守長安,節度關中諸將。哥哥司馬師執政時,他擔任安東將軍,鎮守許昌,節度淮北諸將。

嘉平四年(252年),司馬師討伐東吳失敗,他把擔任監軍的司馬昭作為替罪羊,削去了司馬昭的爵位。其後,司馬昭就像一個勤勞的義務工那樣到處忙活,蜀漢姜維進攻隴右,他帶兵救援關中;司馬師東征毌丘儉、文欽,他又代替司馬師鎮守洛陽。

如果司馬師能夠安然無恙地回到洛陽,司馬昭或許以後還會是哥哥最信任的幫手。不料,司馬師的暴斃改變了司馬昭的命運,司馬昭在倉促中接過哥哥手中的權力,成為了魏國新的權臣。

司馬昭如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心中卻忐忑不安,因為他不知道司馬師留下的班底會不會支持自己。這時,司馬昭的親信賈充建議司馬昭派幕僚慰勞四徵,以觀察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們對自己是什麼態度。所謂四徵,即徵東、徵西、徵北、徵南將軍,徵東將軍屯兵淮南,防備東吳;徵西將軍屯兵關中,防備蜀漢;徵北將軍屯兵幽、並,防備鮮卑;徵南將軍屯兵襄、沔,防備東吳。只要四徵支持司馬昭,司馬昭便無內憂。

「兩晉」諸葛誕叛亂,司馬昭東征,魏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內戰

司馬昭的影視劇形象

賈充的建議正合司馬昭的心意,司馬昭予以採納,遂派賈充到淮南考察諸葛誕。賈充抵達壽春後,盛誇諸葛誕這些年來的功勞,尤其是在毌丘儉、文欽叛亂中不參與叛亂的表現,諸葛誕聽後,心情自是無比喜悅。兩人有說有笑正聊著,賈充忽然話題一轉,用半開玩笑的語氣問道:“朝中大臣現在都希望當今天子禪位,你以為如何?”

諸葛誕聞言,臉色霎時大變,大聲斥責賈充說:“你難道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們家世受魏恩,怎麼可以把社稷送人!”諸葛誕口中的“賈豫州”是魏文帝、魏明帝時期的名臣賈逵,賈逵長期擔任豫州刺史,一生盡忠國事,聲譽甚佳。接著,諸葛誕表態說:“如果洛中有難,我必以死報國!”諸葛誕的話嗆得賈充無話可說,只能保持沉默,這場談話於是不歡而散。

在賈充看來,諸葛誕雖然出身曹爽集團,但是他這些年來從來沒有做過反對司馬家族的事情,儼然已經倒向司馬家族,成了司馬家族事業成功的得力幫手。王凌發動叛亂時,身為揚州刺史的諸葛誕沒有配合王凌的行動;毌丘儉和文欽發動叛亂時,身為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的諸葛誕不僅沒有參與叛亂,還率軍佔領壽春,傾覆叛軍的巢穴,加速了叛軍的潰敗。

諸葛誕的話令賈充十分意外,這表明諸葛誕在內心對司馬家族並沒有好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盡職盡責,為曹氏效力而已。更讓賈充意外的是,壽春城中戒備森嚴,士兵成倍增加,似乎諸葛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企圖。

賈充帶著對諸葛誕的懷疑回到洛陽,向司馬昭彙報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司馬昭的其他親信們亦先後歸來,向司馬昭彙報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司馬昭綜合對比看來,四徵中只有諸葛誕最不值得信任,諸葛誕是個和王凌、毌丘儉、文欽一樣的隱患。

「兩晉」諸葛誕叛亂,司馬昭東征,魏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內戰

賈充的影視劇形象

諸葛誕的確是出身曹爽集團,但是司馬家族執政後,他的態度卻十分曖昧,然而隨著曹爽集團的成員在一次次衝突中被消滅(諸葛誕也出力不少),諸葛誕的危機感也加重了。當諸葛誕再次回到淮南時,司馬家族的勢力已經遍佈天下,他如今形單影隻,再也沒有了安全感。出自軍人的習慣,諸葛誕一上任就利用職權蓄養親兵,招募士兵,把軍隊的數量保持在十萬以上,以加強自己的實力。

對司馬昭來說,諸葛誕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賈充因此建議司馬昭把諸葛誕從淮南召回中央,當然,這樣做會激反諸葛誕,但卻能提前清除隱患。司馬昭經過思索後,決定採納賈充的建議。

正在為母親守孝的鐘會知道司馬昭的決定後,趕緊來找司馬昭,勸司馬昭不要冒險,以免激反諸葛誕。司馬昭心意已定,以“事已施行,不復追改”為由回絕了鍾會。

司馬昭之所以採納賈充的建議,其目的和司馬師剛執政時討伐東吳一樣,都是為了立威。司馬家族經過五六年的經營,如今的實力已經十分強大,司馬昭十分自信,諸葛誕此戰必敗!

甘露二年(257年)四月,司馬昭正式授意朝廷召回諸葛誕,任命諸葛誕為沒有實權的司空。一切如司馬昭所預料的那樣,諸葛誕果然不願接受任命,他在一月後殺死揚州刺史樂綝,聚眾十幾萬,發動了叛亂。

樂綝是名將樂進的兒子,諸葛誕之所以殺死他,只是懷疑他向朝廷離間自己而已。就這樣,發生在淮南第三場叛亂以樂綝冤死開始了。

決戰壽春城

諸葛誕沒有像毌丘儉、文欽那樣對豫州發起攻勢,他據守壽春城,集中所有的兵力,囤積一年的糧食,向東吳稱臣求救,準備和司馬昭來一場持久戰。

司馬昭摩拳擦掌,早已準備就緒,他帶著魏帝曹髦(省得魏帝曹髦在洛陽再耍小動作,給自己添亂),率領軍隊離開洛陽,發動了東征。

六月,司馬昭進入豫州,把魏帝曹髦留在項縣,自己率領二十六萬大軍駐紮丘頭,以鎮南將軍王基為主將,督安東將軍陳騫等圍攻壽春。此時,東吳也已經派出兩路兵馬支援壽春,一路由文欽、全懌等率領三萬人,直接增援壽春;一路由朱異率領三萬人,屯兵安豐,在壽春城外接應文欽、全懌等。

文欽、全懌等抓住王基尚未完全圍住壽春的機會,成功進入城中,順利和諸葛誕會師,並對魏軍發起進攻,給王基圍困壽春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司馬昭見敵人勢頭正盛,便命令王基暫時放棄圍城,轉移陣地,王基堅持己見,最終使司馬昭改變主意,同意了自己的主張。王基經過努力,把壽春四面合圍,初步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兩晉」諸葛誕叛亂,司馬昭東征,魏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內戰

吳軍來勢洶洶,司馬昭見招拆招,便從王基軍中選中精兵,以奮武將軍石苞為主將,督兗州刺史州泰、徐州刺史胡質等率領這些精兵為遊軍,防備壽春城外的吳軍。不久,朱異率軍解壽春之圍,州泰在陽淵擊退吳軍,而後,州泰趁勝追擊,殺傷二千吳軍,成功遏制了朱異的攻勢。

一個月後,東吳大將軍孫綝(孫峻的弟弟)親率大軍屯兵鑊裡,復派朱異解壽春之圍。朱異把輜重留在都陸,屯兵黎漿,以所有兵力逼近壽春。石苞、州泰等全力一戰,再次擊敗朱異,與此同時,泰山太守胡烈率領五千奇兵偷襲都陸,把吳軍的輜重全部焚燒,徹底斷了吳軍的糧草。朱異戰不能勝,糧草又盡失,吳軍只能食用葛葉果腹,苦苦支撐,最終,朱異還是放棄了戰鬥,率領殘兵敗將逃回了鑊裡。

孫綝不甘心失敗,再次派朱異解壽春之圍,朱異卻以士卒乏食為由,拒絕出兵作戰。孫綝勃然大怒,遂以軍法處置朱異,把朱異斬首示眾。孫綝知道給壽春解圍已經沒有希望,便一走了之,他拋棄壽春城中的吳軍,在九月返回建業,從此任由東吳的將士們在異國他鄉自生自滅。

「兩晉」諸葛誕叛亂,司馬昭東征,魏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內戰

孫綝的撤兵使壽春變成了一座孤城,但對魏軍來說,真正的戰鬥才算剛剛開始。在冷兵器時代,最困難的戰鬥莫過於攻城了,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壽春城中有十幾萬守軍,魏軍想要在短時間內攻克壽春絕非易事,如果強攻,只會增加死傷,這不僅會消耗將士們的戰鬥力,還會打擊全軍的士氣。

為減少損失,司馬昭決定“伐謀”,從內部瓦解壽春城中的守軍。他派人向壽春城中散佈“吳軍將至,魏軍乏食,將要分遣軍隊到淮北就食,因此勢不能久”的消息以麻痺諸葛誕等。諸葛誕等信以為真,放鬆了對糧食的管制,壽春城中的存糧很快告急,而東吳救兵遲遲不來,諸葛誕等這才明白自己中計了。

壽春城中的形勢一天天惡化,城中諸將對如何擺脫困境也產生了分歧。蔣班、焦彝是諸葛誕的心腹,他們主張奮戰突圍,文欽則主張繼續堅守,雙方的爭執越來越激烈,和文欽看法一致的諸葛誕對蔣班、焦彝也越來越不滿,甚至產生了誅殺蔣班、焦彝的想法。蔣班、焦彝為避禍,只好投降魏軍。

不久,吳將全懌的侄子因和族人發生糾紛,帶著母親投降了魏國。司馬昭採納鍾會的計策,讓全懌的侄子散佈東吳對全懌等將領不滿,想要盡誅他們家人的消息,以擾亂吳將的軍心。全懌等與外界消息不通,自然信以為真,他們於是在年底率領數千吳軍開門投降了魏軍。

「兩晉」諸葛誕叛亂,司馬昭東征,魏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內戰

鍾會的影視劇形象

壽春城中接連出現投降事件,表明城中的守軍已然走向了瓦解,隨著戰爭形勢對壽春越來越不利,城中的守將又發生了內鬥。

轉過年來(258年),諸葛誕和文欽等突圍失敗,對於以後該如何作戰,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文欽主張趕走壽春城中所有北方人,和吳軍一起堅守,以節省糧食,諸葛誕則堅決反對。諸葛誕和文欽本來就有矛盾,在諸葛誕看來,文欽的建議擺明了是要架空他的軍權,於是,諸葛誕對文欽的猜忌越來越深,後來索性殺死了文欽,除掉了自己身邊的隱患。

文欽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文鴦、文虎被迫投降了司馬昭。司馬昭赦免文鴦兄弟的叛國之罪,讓他們帶兵在壽春巡城,文鴦對城內的守軍喊道:“文欽的兒子尚且沒有被殺,你們還用擔心什麼?”守軍見狀,知道自己還有活路,遂逐漸放棄了抵抗。

甘露三年(258年)二月,司馬昭見攻城的最佳時機已到,便親臨壽春,指揮魏軍攻城。魏軍四面進兵,守軍沒有做任何抵抗,魏軍於是順利攻進壽春城中。諸葛誕倉皇逃竄,迎頭遭遇大將軍司馬胡奮的反擊,諸葛誕不敵,被胡奮當場斬殺,其三族也被誅殺。

壽春城中的其他守將見大勢已去,紛紛率領士兵主動投降魏軍,唯獨諸葛誕的數百親兵不願投降,他們被斬殺時,沒有一點畏懼,在臨死前只說了一句話:“為諸葛公死,不恨!”

隨著魏軍攻克壽春,歷時八個月的諸葛誕叛亂宣告失敗。司馬昭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全面的勝利,消滅了最後一個反對司馬家族的實力派,樹立了自己的威望。

從表面上看,淮南三叛是司馬家族和反對派們的鬥爭。實際上,這反應了地方軍鎮和中央的矛盾,一如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和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地方軍鎮的實力在特殊地環境中做大後,只要對中央稍有不滿,便會利用軍隊和中央對抗,這是歷史的慣性使然。而淮南三叛發生在司馬氏和曹氏激烈爭權的時候,這就造成了淮南三叛的性質又不同於“七國之亂”和“安史之亂”,使淮南三叛既包含了各方面的矛盾。也摻雜了叛亂者個人的慾望和野心。

司馬昭平定諸葛誕叛亂後,把揚州都督分為揚州、淮北二都督,以削弱揚州都督對中央的威脅。在魏國其他都督區,司馬昭也如法炮製。從此,地方軍鎮再也不能威脅中央,而司馬家族的地位再也不可撼動了。

【兩晉史,連載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